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喜欢提问动脑筋

孙中山家里只有一间低矮的房子,兄弟姐妹几个逐渐长大后,家里怎么也挤不下了。

有一段时间,他晚上只好到隔壁杨家去借宿,晚上睡觉连被子都没有。

孙中山很少穿鞋子。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天气晴朗,也不论是天冷还是天热,他都是打赤脚。

到了冬天,孙中山的两只脚经常冻得长满冻疮,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

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到檀香山辛勤创业后,在茂宜岛上办起了农牧场,开了一个杂货铺,所以这几年不断寄钱回来。

孙达成家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手头也宽裕多了。于是,孙中山的爸爸决定送他进私塾读书。

村塾设于翠亨村冯氏宗祠,老师姓王。不大的宗祠内摆了十几张大小不一的桌凳,坐着十几个年龄不等的学童。

孙达成带着孙中山来到塾馆,老师看看孙中山说:“这仔早就该上学念书啦!”

孙中山的爸爸自疚地答道:“前几年我手头太紧,把这娃仔上学耽搁了。”

老师摸摸自己的山羊胡子问孙中山:“你叫啥学名?”

“阿仔还没有起大名。”孙达成连忙答道,“就请先生起个学名吧!”

塾师见孙中山长得十分文雅,想了想说:“就叫孙文吧!”他接着逢迎道,“你家的日子一天天地好咯,孙文的号就叫日新怎样?”

“好好好。”孙达成忙拉过孙中山说,“孙文,快给孔圣人和老先生行大礼,磕头。”

孙中山每次从私塾放学回家,都要帮助家里做农活。

直到10岁入村塾读书时,家里才特地为孙中山准备了一双鞋,可他总是舍不得穿。

在上学的路上,总是手提着鞋,打着赤脚,到了村塾里,才小心翼翼地穿上鞋。放学后,一走出村塾,他又脱下鞋子,光着脚走路。

那时王先生给孩子们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评注》、《幼学故事琼林》以及“四书”“五经”等。

孙中山学习很认真,记忆力也特别好。大段的课文,他常常读几遍就能背诵。

其他学生,经常因为背不出课文而被打手心,或者被罚在孔子像前下跪,孙中山从来没有挨过这样的处罚。

王先生教书严格,对读书勤奋、成绩突出的孙中山也格外喜欢。

孙中山在村塾里读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和别的孩子不同。他读书特别喜欢动脑筋,经常主动向老师提问。

那时的教学方法讲究死记硬背,主要就是朗读与背诵。

有一次上《大学》这门课,老师像往常一样摇头晃脑地领读了两遍之后,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朗读与背诵。其他学生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摇头晃脑地朗读起来。

对这种食而不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孙中山很不满意。这天他站起来向先生问道:“先生,你刚才教我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请你讲给我听听好吗?”

在旧学校里,学生发问就是冒犯师长。那位脾气暴躁的先生狠狠瞪了孙中山一眼,并拿起戒尺走到他的面前,严厉喝道:“什么?你想干什么?反对经训吗?”

孙中山毫不畏惧的答道:“不,我不反对经训,我请先生讲书,就是向先生求教书中的道理,让我们多学一点道理有什么不好呢?唱诵死书真没有意思,应该讲书里的道理才对。”

先生本想惩罚一下这个不规矩的学生,但一时找不到借口,并且知道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但他仍然坚持说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十年寒窗苦,才能腹藏五车书。等你书念多了,日后自然就会懂得书中的意思了。”

先生说着也就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戒尺。

老师看日已西沉,想结束这场意料不到的论战,伸了伸懒腰叫道:“散学!散学!”

后来,有同学问孙中山:“你怎么敢向先生提问,不拍挨打吗?”

孙中山很不服气,心想:“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为什么古圣先贤的书就不能问呢?”

孙中山闷闷不乐的回到了家里,问父亲,父亲回答说,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他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念书的,让小孙中山要听先生的话,不要多事。

听父亲这么说,孙中山不敢反驳,但是心里却很不服气。他觉得,这事太不合乎情理了,总有一天他要弄明白。

在孙中山11岁那年,有一天早晨,他挎着一个篮子,去给五公里以外的一家亲戚送礼物。当他沿小路走到一个山坳时,遇见一个又高又瘦的陌生人。

那人一见孙中山,便满脸堆笑地问:“细佬,细佬,这么早你要到哪里去呀?”

孙中山看了看他说:“我到三乡去。”

那人马上接着说,“我也去三乡,我们一同走好了。”

孙中山曾听母亲说过,这一带偏远僻静,常有人贩子出没。又见那家伙鬼鬼祟祟,便提高了警惕。

但是,孙中山清楚,那个人是成年人,而自己是个小孩,要是来硬的,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只能用智慧来应对。

于是,他就装着十分欢迎的样子说:“三乡那个地方,我只去过一次,那还是前两年的事,现在对那里的道路,有点记不清了,有叔叔你与我一起走,那实在太好了。”

那个人一看,这小毛孩子还真容易上当,不禁心中暗喜。便一路走,一路和孙中山闲聊套近乎。

当他们走到一个叫河头铺的地方时,孙中山突然想起父亲在这里有一个朋友,他也曾见过面。

于是,他灵机一动,对那个人说:“叔叔,你能在这里等等我吗?我这里有一个亲戚,我要把一些东西送给他”。

那个人没有细想,爽快地答应道:“好!我在这儿等你,你快去快回!”

孙中山为了稳住那个人,还故意跟他说:“我马上就回来,你一定得等我。”

孙中山进村后,找着了父亲的那位朋友,说明了情况。不一会儿,村里突然冲出一群人,将那个人团团围住。

经过盘问,那个人果然是一个专门拐骗小孩的人贩子。村里人齐声称赞孙中山胆大心细,遇事有主张。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