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江河水》

徐缓凄凉,如泣如诉,时而悲愤,时而激越……

这原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的年代”中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配乐——双管独奏曲《江河水》。这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乐曲,并非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而是来自《辽南鼓乐》中的一首笙管曲牌。据说这个曲牌早在元、明时期的南北曲中就已经出现,原名《江儿水》。它本是一个声乐曲牌,后来在昆曲、京剧中常用在庆功宴或发兵征战时歌唱,曲调悠扬、典雅。后又被改编成双管独奏曲(改编前后的音乐情绪有很大不同),1962年在广州首届羊城花会上首演,深受听众好评。

黄海怀先生又将此曲移植为二胡独奏曲,于1963年5月由他的学生吴疏华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首届二胡独奏比赛”,获得巨大成功。

二胡独奏曲《江河水》诞生以来,历经四十余载,长演不衰,已成为二胡演奏者的必修曲目之一,它的知名度已远远超过了原双管独奏曲,不少青少年音乐爱好者和国外音乐界人士把此曲作为了解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一个窗口。

这首乐曲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对黑暗现实饱含血泪的声声控诉。

全曲由引子和三个段落组成。

引子,较为自由的节奏、对比强烈的力度,加上扣人心弦的音调,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了一幅极富戏剧性的画面:一个饱受苦难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妇女哭着、喊着,疯也似地冲向江边,面对滔滔江水诉说世间的不平……

第一段,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组成。缓慢的速度、哀怨的旋律、暗淡的羽(la)调式色彩,特别是“转”句:节奏顿挫,时断时连,似啜泣,似哭诉,简朴、真挚、悲切、动人,将人们的心紧紧地攥在音乐之中,让人几乎透不过气来。

第二段,由第21小节第四拍弱起,是全曲的对比段落。这段转调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成的,它只用一个音作过渡——即民间的“借字”手法,使音乐突转到富有幻想性的意境中。这段音乐在演奏上的特色是二胡不用揉弦,真切地描写了主人公目光呆滞、回首往事的情态。而独奏旋律和伴奏旋律用几乎重复的音调交替出现,一问一答,出色地表现了主人公人心复杂的情绪,这种过度悲恸后出现的沉寂,更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三段由第39小节起。这段音乐由于速度加快、力度增强,加之演奏上的大幅度运弓和扣揉技法的运用,使一种对统治者控诉和反抗的情绪油然而生,乐曲也由此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压在心头的怒火爆发了。这是一种悲极的控诉,这是一种愤极的反抗!无奈、无力,无助,无援……乐曲结束了,那如泣如诉的旋律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传说在旧社会,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被万恶的官府抓去服劳役,遭到百般折磨和虐待,不幸死于外乡。妻子闻讯后来到送别丈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回忆往事,号啕大哭,倾诉了心中无比悲愤的感情。这是《江河水》产生的原型。

20世纪80年代,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二胡演奏的《江河水》,眼泪夺眶而出,激动地说:“它拉出了人间的悲切。”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