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蒙古族民歌

民族概况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这个崛起于漠北的草原游牧民族曾一度统一中国,称雄欧亚。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人口约有480余万。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及东北等地区。蒙古族丰富的民歌源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景色,和“逐水草而居”、“毛毡帐裙”“食唯肉酪”的生活方式,蒙古族民歌音调宽广深邃,充满对辽阔草原、骏马羊群的深情眷恋。

民歌分类

蒙古族传统民歌有两种传统分类方法,一是按题材分为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另一种是按体裁分为长调和短调。

长调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婚礼歌等,节奏自由,曲调悠长,深沉委婉,是最具草原气息的蒙古族民歌。因流行地区的不同,又有察哈尔长调、呼伦贝尔长调、哲里木长调、鄂尔多斯长调之分。除了单声部长调,还有带持续低音的长调蒙古语叫“潮尔音道”蒙古族民间歌手。新疆阿尔泰地区的蒙古族则保留着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浩林潮尔”,一个人同时唱二声部,以基音构成持续音,以泛音构成美妙旋律。“浩林潮尔”多用以表现壮美的自然景色。

短调一般节奏整齐,结构紧凑,句幅短小,狩猎歌、叙事歌及部分宴会舞歌、情歌、婚礼歌属于短调。

音乐特点

多为单纯五声音阶,很少使用音阶外音。羽调式、徵调式为主,宫调式、商调式次之。

蒙古族民歌的旋法最富特色或曰带根本性的特点,是抛物线型旋律线。

另一蒙古族民歌特色旋法是甩音装饰。

在基本音的上方或下方以大二度或大、小三度作倚音装饰也是蒙古族民歌特色旋法。

蒙古族民歌唱法最富特色的就是蒙古语称为“诺古拉”的装饰技巧。“诺古拉”,译为汉语有颤音的意思,效果类似于马头琴的润腔。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