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五编 结论

第一章 实行职业智能测验法应须注意之点

职业智能测验之有效方法有三:即口试测验,图画测验,实践测验。此三种方法,以何种为最宜乎?此一问题全视所测之职业性质为转移,不能以一概论也。大抵职业之性质偏于知识方面者,以口试测验或图画测验为宜;职业性质之偏于技能方面者,以实践测验为宜。惟吾人当知在此三种测验中,其编制最易而收效最速者推口试测验,故无论测验何种职业,凡可以利用口试测验者,皆宜采用是法;如加以考虑之后,决定以为不能利用口试测验者始□及他法。(原文此处为□)

如既已决用口试测验矣,则尚有二事须特加注意者。其一即实行口试测验之时,宜逐一口问,其余未问者,当设法令处他所,勿令窃闻问句。其二须预防受验者于测验后将问句转告他人之尚未入验者。欲免第二弊,其惟一方法惟有采用多数程度相等而可更迭为用之问句。无论何种简单之职业,欲搜集关于此业要素之数百相等困难之问句,必不难致;若较为复杂之职业,则常可供给数千关于此类之问句:故在材料方面决不虑其枯窘也。至其编制方法,亦有二种可言。第一可将每一问句用一小卡片印之,凡编制时之初次测验与末次测验之结果亦可载于此片。如所采问句果能适于口试测验之用,则仅须加以简单之统计分析法,其难易之程度皆可用数目字表之,则各卡片中之难易程度相同者,一见其数目字即可了然,于是乃得随意更迭为用,受验者无所施其转告之技矣。第二可将多数问句分成同等程度之各组,用时可将各组更迭为用。例如普通某业之一组问句包括二十问句,其间问句有难易之分。大抵在先者较易,在后者较难(此其理由参看口试测验编制法)。吾人如有六十适用之问句,则可将此六十问句分为三组,每组二十问,各组之难易分子相同,则实施之时,可任意拣用何组,受验者亦无所施其转告之技矣。如用卡片纪录方法,则须用编列文件之方法(filing system),使井然有序,运用灵敏。有此编列方法,如有新材料宜采入问句,或有新问句宜加入者,甚易为之,此亦一优点也。

如因种种理由,不能利用口试或图画测验法,而不得不采实践测验法,则于选择适宜之工作,当加以极审慎之考虑。此种工作须能代表其本业中之最要紧部分。其实行须有相当之简便程度,庶几根据所费之工作时间与所成之产品,吾人能对于受验者易加以客观之甄别。此外尚须能区分种种不同程度之职业能力,否则亦在所不取。据美国实行实践测验之经验,其最注意者尤为学徒与已卒业学徒时期之职工。若已卒业学徒时期之职工与专家之区分,有许多采用此法以甄别人材之厂店,并不要求也。

第二章 职业智能测验法与训练职工问题

美国有多数规模宏大之公司,皆特设职工训练部,专事造成具有技能之职工。盖在公司之中,其目的在营业,对于职工不能予以有系统之训练;且职工既在公司中服务,自有许多琐屑无关紧要之例行公事以相扰,势必减少其学习之效率。此皆不得不特设职工训练部之原因也。惟在此种职工训练部,有三个待决之基本问题:

(1)应教以何物?

(2)应如何教法?

(3)应如何测验训练之效率?

美国教育家则主张利用职业智能测验法为解决此诸问题之最善方法。

欲解决第一问题,须先分析特殊职业中所包括之种种工作,及此种种工作所需要之实际知识与技能。此种种工作所需要之实际知识与技能,就概括言之谓为职业能力;就具体方面言之,则直指能认识所应用之工具,能知此种工具之名字与其功用,能知何时与如何运用此种工具,能知除工具外应备何种材料,能知此种材料应如何措置如何利用,以及类此之知识与技能。此种调查与分析之方法,皆职业智能测验之紧要步骤。既用此方法搜集此种教材之后,乃可进而解决第二问题——应如何教法?如何为最省时省费而又最有效率之教法?

吾人研究口试测验法时,已知可用二十问句代表某业中之要素矣;然此乃欲于最速之时间内测知职工之普通职业能力耳,故所用问句仅有二十左右。吾人计划职工训练法时,可将每业分析成为多种工作,其每种工作中所包含之要素,仅可用二三十乃至四五十问句代表之,直至此种工作所包含之要素皆已述尽而后已。此种关于某业中某种工作之若干问句,可藉以指示业此者所应知应习之基本智能。既有此种问句,乃进而采用实践测验之原理,利用所谓“短工单片法”(job sheet method)。此处所谓短工,即上述某业中所包括之一种工作;所谓单片,即详载此种工作之进行程序及其问句之一张纸单。其详细用法,请申言如左。

实践测验乃合于科学方法之测验职业智能法;“短工单片法”乃本实践测验之原理而造成之合于科学方法之训练职业智能法。近世教育家固承认“由作业而学习”(learn by doing)之说矣。此说之真确尤以偏于技能之学习为甚。“短工单片法”即首将每业析成若干工作或短工,复用若干问句代表此一短工所包含之要素,然后将此若干短工编成秩序:较易者在前,较难者列后。每一张纸单仅载一种短工之问句,各纸有数目字志明,合此诸纸,遂将各短工并合而成某业之全部工作。其中第一纸乃此业之最初步最基本之智能,以次渐深,其最后一纸则非专家之程度莫能答。学习之职工须依每纸中所规定之工作着手进行,由工作经验所得,回答此纸中所问各问题。非将第一纸之工作作完答完,不准进行第二纸中所载之工作。如此所得之知识,乃由经验产生之知识;所得之技能,乃根据正确知识之经验。教师仅处于指导之地位,而非处于教授之地位。惟未开始工作之前,教师须告学习者(一)此法之目的,——由实际作业而注意基本原理与切实技能;(二)自己须极力解决工作时所发生之问题,必至不得已而无从进行时,始与教师商榷;(三)各种短工皆经极审慎之选择,列后之短工之成功,全恃学习者对于在前之短工能谙练纯熟。其实各纸片中所载之问题皆可由工作与试验而回答者。间有用及参考书者,教师可指示书架或书橱中所置之书,鼓励其参考之兴味。其间亦有问题可由学习者与其同伴商榷而解决者。即至不得而询问教师时,教师亦须斟酌其问题之性质,如有相当之根源可寻,以令学习者自寻为宜。教师宁可矫正学习者所寻得之参考资料,不可遽以所需资料供给学习者:盖前者易有深切印象,后者随告随忘,无裨于将来之实际应用也。总之学习者为开始工作第一纸之短工时,即须明瞭自身对于实际工作须负切实进行之责任;每问句之能否回答,全视其自身之努力;非至一筹莫展时无咨询之必要。此外并须明瞭既毕每纸工作之后;其结果有具体之产品可观,有严格之标准可考,无搪塞之余地;如既毕所事,对于所列问句,无相当之正确答案,或所成产品不合相当之标准条件,则完全失败,不准从事其次之工作。如此训练,不但实事求是,着着脚踏实地,而且优越者所成就之效率与速率,常能胜□五倍乃至十倍也。科学方法之效率有如是,可观也已。(原文此处为□)

观上所述,则第三问题之解决——应如何测验训练之效率——已可思过半矣。盖学习者苟能对于所问应以相当之答案,所成产品适合所定之条件,则其工作之为正确可知,且此种结果皆可加以客观的甄别,其训练之果有效率与否,岂难测验乎。故“短工单片法”如实行得当,必能解决左列三问题:

(1)应教以何物?

(2)应如何教法?

(3)应如何测验训练之效率?

不宁惟是,寻常并可利用是法,作为升擢职工之根据;遇有测验新用职工之时,将所用“短工单片”略事更改,即可作为口试测验或实践测验之极佳资料也。

第三章 职业智能测验法与职业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之最大目标,在沟通职业与教育。质言之,在使校中所学之智能,皆能适应社会之实际需要;社会之事业,即恃校中所造就之实用人材;彼此联贯,毫无障碍。明乎此点,则知本书所述之职业智能测验法与职业教育盖有极深切之关系。何以言之,办职业教育者如徒有其名,而其实际仍恃所谓书本教育,则校中所学者与社会上实际所用者,决不能免隔阂之弊。充其害之所至,学生虽经过职业教育之训练,其心理仍重读书,而不重服务;雇主方面亦视此种学生如蛇蝎,遑论录用;此实职业教育前途之大障碍也,此障不除,职业教育永无实效可言。救济之方,莫善于寓工于学,亦即寓学于工:即同时求学,同时亦即作工;学问由实际工作而来,工作之结果即学问。此其方法安在?即采用上章所述之“短工单片法”。“短工单片法”即职业智能测验法之结晶品也。

如用“短工单片法”以实施职业教育,学生名为入校求学,实即同时从事实际工作。由书本而得之智能,学生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于是虚耗数年之光阴,卒业后仍无所用,此时办教育者徒唤奈何,且以无裨学子内疚;若由工作而得之智能,学生非切实学习,其第一件短工未完毕,即不得从事其次之短工,其缺点立见,其矫正亦较易,不必俟已耗数年之光阴,始悔之无及。学生苟不能耐此种工作之劳苦,则不宜受职业教育,当劝其早日改图,勿贻职业教育羞。

惟既用“短工单片法”,则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教授,皆须利用科学方法,如上章所详述者;否则名不符实,仍无效验可期也。关于搜集材料方面,必与实业界当局协力合作,务求所采资料悉与社会上实际工作相合。英国职业教育之课程,必由学校当局与实业当局协定,即本此旨进行也。既有适当之教材矣,教授宜重自动研究,自求解决所发生之问题,自负工作之责任,不可仍效注入式之书本教育。

苟职业界录用与升擢人材,亦知利用合于科学方法之职业智能测验法,则一方面能藉以测验职业教育所造就之人材,一方面复能予职业教育以最佳最正确之教材。且既有相当之人材以采用,又能各得其所,无滥竽与才难之叹,于事业亦复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此则职业教育与职业界通力合作,联络贯通,其收效之优良,无可疑矣。故苟能利用职业智能测验法之原理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殆可迎刃而解,然非有职业界当局与办理职业教育者协力合作,不能实行耳。吾人于此可知职业智能测验法不但能助吾人解决甄别职业人材问题,且能助吾人解决训练职业人材问题矣。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