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高中以前,耿莹与徐宝辉并不认识,因为初中在不同的学校。高中的时候,两个人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却不同班,也不是朋友。有意思的是,两个不是朋友的人却有许多共同的朋友。

耿莹经常会听到朋友讲起徐宝辉的事,例如长得帅,女生缘好到不行。这些肤浅的也就算了,更重要的是徐宝辉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少儿作文大赛中崭露头角。最最让女孩子为之疯狂的是,他还是本市小有名气的音乐才子,自己谱曲,自己弹唱,这样的人,就算你不认识,估计也能经常被人安利。

说真的,被朋友们天天夸赞的徐宝辉,耿莹若是一点了解的兴趣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十六七岁的花季,也是见到帅气男生会脸红的年纪,耿莹也不例外。但是每次听朋友在她耳边讲述徐宝辉各种优点或者做过的一些令少女们为之疯狂的事时,耿莹就不自觉地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朋友们对耿莹的态度很不理解,纷纷猜测这二人之间肯定有过节。

耿莹对于朋友们的猜测往往都是轻轻一笑:“我哪里跟他有什么过节,我们压根就不认识。”

听了耿莹的解释,朋友们更是不解了。

“那你为何要对人家如此不屑一顾呢?”

耿莹也不解释,因为当时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要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优秀男孩会莫名其妙地报以敌对的态度。

关于耿莹,徐宝辉不需要人介绍,自然也是多少了解一些的。因为耿莹的名字,几乎每次阶段大型考试,都位列全年级光荣榜的前三名!这么有名的学霸,肯定是名头响亮啊。因为二人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对于活波开朗,热衷于人际交往的徐宝辉来说,他很乐意跟耿莹认识的。

徐宝辉曾多次跟身边的好友表达想跟耿莹认识的意愿,但是了解耿莹对徐宝辉态度的朋友,都有意地避开帮他传达这种意念。因为朋友们害怕耿莹真的会对徐宝辉有什么不友好的举措,从而弄得大家彼此尴尬。同时,徐宝辉因为害怕自己主动接近会造成耿莹的误解,也一直没有主动去找过耿莹。就这样,高中三年过去了,两个人对彼此都了解甚深,但是却一直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高考后,命运之神最终还是将二人拉扯到了一起。

耿莹因为高考小小的失常,与她心中铁定要上的名校失之交臂,不服输的她咬咬牙,决定复读一年。徐宝辉本来是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普通高校,但是强烈的音乐梦想让他选择了放弃就读的机会。他跟家人再三沟通后,决定重新参加高考,考一所艺术院校。

因为学校只安排了一个复习班,二人最终走进了同一所教室,还成了前后桌。

虽然两个人不是朋友,之前也没说过话,但是两个人的样貌,彼此还是很熟悉的。耿莹的图片常年挂在光荣榜上就没下来过,徐宝辉自然是知道耿莹长啥样。而徐宝辉爽朗的笑声和帅气的外表都是校园里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即便你再漠视,也会忍不住看两眼。每天看两眼,看了三年,也就记在心里了。耿莹对徐宝辉的印象就是这样获取的。

耿莹至今还记得二人初次见面时的场景。当时耿莹正抱着书本出教室,迎面就撞上了一位身材高大,面带阳光的男生。

“耿莹?!”徐宝辉一脸地不信和疑惑,当他看到对面这个女生的时候。这也是他第一次当面叫耿莹的名字,却没有任何的生疏感,倒像早就认识的老朋友。

“徐宝辉!”在徐宝辉叫出耿莹名字的时候,耿莹几乎也在同时喊出了徐宝辉的名字。她以前总是对这个男生有着莫名其妙的抵触感,当真正跟他撞见,喊他名字的时候,却又是那么坦然,甚至带有些许小惊喜。

然后两个人就找了校园一个小角落,对高考后选择复学的原因做了深刻的交流。如果你不小心窥见他们俩交流的神情,还以为是交往多年,知根知底的老朋友。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不过是他们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面对面的交流。却没有任何隔膜,跟知根知底没啥区别。实际上也是这样。

如果说高三的生活犹如炼狱,那高三复读就是炼十八层地狱了。每天都是紧张兮兮的备考,题海和死记硬背,根本不允许思想开小差。两个人彼此都有好感,却又心照不宣,生活和学习上更是相互鼓励,齐头并进。

终于要熬到第二年高考了。在临近高考前的一天夜晚,两个人默契地走到操场,仿佛都有话要交代一样。彼此都忍着不开口,气氛微微有些尴尬。最终还是徐宝辉率先开口打破尴尬。他问耿莹:“高考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耿莹笑着说:“那还用说,自然是如愿以偿考上梦想的大学咯。”

徐宝辉微微有些失落,但还是笑着说:“嗯,你又苦战了一年,这次一定马到成功!”

耿莹问:“那说说你的呗。”

徐宝辉很严肃地看着耿莹说:“等高考后,我要骑行川藏线。我要在圣洁的布达拉宫,许下最美好的生活愿望,祝愿我喜欢的人,能与我一世幸福。”

听了这话,耿莹却不自觉地垂下了头,脸颊有些发烫。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早上,耿莹激动地留下了眼泪,辛苦了一年,总算没有白费。她马上打电话给徐宝辉,想第一时间跟他分享这个好消息。打徐宝辉的手机,没人接听。这一个星期以来都是如此。徐宝辉入藏了,他之前每天夜里都会给耿莹打电话,手机没有信号的时候,就多走几公里去打公用电话。他每天晚上都会跟耿莹分享这一整天骑行路上的有趣或者惊险的见闻。但是这几天,耿莹都没有等到徐宝辉的电话,她就主动打过去,但是一直无人接听。她不敢多想,心里暗示自己这就是路上没有信号也没有公共电话可以用的缘故。

当她再次见到徐宝辉的时候,已经是在殡仪馆。复读班的班主任和其他的同学都到了。班主任告诉她,是骑行的路上,溺亡。从听到噩耗的那些日子到殡仪馆祭奠,耿莹脑子里都是一片混乱,完全理不清发生最近生活的头绪。

当仪式结束时,徐宝辉的父亲特意把耿莹留了下来。他将一个塑料带装着的日记本递给耿莹。耿莹接过塑料袋,拿出日记本。这是徐宝辉的骑行日记,只有短短的十几篇。有些地方都已被水浸泡,字迹模糊,需要反复辨认。但是每篇日记都是一封短小的书信,开篇的昵称都是“亲爱的莹莹”。

那一刻,天地才真正失色,狂风暴雨骤然而至。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