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中央机关在陕北

为了应付当前的严重局势,在毛泽东撤出延安的第3天,即3月26日深夜到27日中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绥德以南清涧县北面的小山枣林沟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了中央机关的今后行动。参加会议的除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还有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毛泽东一排众议,坚持留在陕北,并说明利害。他说:“我不能走,党中央也不走。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投到其他战场。这样,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就能好好打胜仗。他也不同意给陕北再增加部队,敌我双方现在就有几十万军队,群众已经负担不起,再调部队,群众就更负担不起了!”

经过两天的讨论,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东渡黄河,前往华北,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由刘少奇担任书记,负责那里的土改和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叶剑英、杨尚昆前往晋西北地区,负责中央机关的后方工作。

朱德总司令临行前的一天下午,专门召集警卫部队连以上的干部开了会,他再三嘱咐大家:“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就交给你们了。这个任务很重大,也很艰巨,你们要坚决勇敢,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要保证他们的绝对安全,否则,是无法补偿的!”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深深地扣击着警卫战士们的心弦。会场静悄悄的,连自己的呼吸都听得见,每个人都昂首挺胸聚精会神地望着总司令,生怕有一个字听不清楚。他讲完话,又把警卫团长和政委叫到跟前,询问了部队的分配情况,他指示把那些年岁大、身体弱、战斗经验少的战士挑出来,随他过黄河,把那些身强力壮的有战斗经验的留在陕北,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当天夜里,警卫团按照朱总司令的指示,把各连调整一下,决定留1个手枪连、2个步兵连和1个骑兵连,大约400人,随党中央和毛主席在陕北活动。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这一着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人们不能不对他们的安全感到担心。警卫战士也在议论这个问题。周恩来对他们说:“你们见过大海吗?航船在大海上遇到风暴,舵手坚守岗位,沉着驾驶,会给全船的人带来无穷的力量,这是战胜风暴的决定因素!今天,蒋介石掀起反共反人民的恶浪,全国、全世界的人都望着咱们陕北。在这严重的时刻,毛主席确定,我们的帅旗高举在陕北,指挥中心决不挪动,这是多么雄伟的革命气魄啊!”事实也确是这样: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留在陕北,不仅牢牢地吸住了胡宗南这支敌人的战略预备队,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而且对鼓舞各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进而夺取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

中央军委东渡黄河之后,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按着军事编制组成了4个大队。为了统一行动,统一指挥,又成立了1个司令部,番号是三支队。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周恩来提议,为了保密,中央领导人应起个代号。毛泽东说:我们一定得胜,我叫李得胜。周恩来说:革命事业必定成功,我叫胡必成。任弼时问:我叫什么呢?毛泽东说:你是支队司令,就叫史林;定一同志是政委,就叫郑位吧!他们在行途中,一到宿营地,立刻挂起地图,开始工作。报务人员也架起电台,他们和全国各个解放区和各个主要战场,随时随地都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和总结作战经验,5月14日,在安塞县真武洞山坡的杨树林里,召开了边区军民祝捷大会。群情振奋,满山遍野都是人。彭德怀司令宣布大会开始后,周恩来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讲话。他说:我代表中共中央祝贺你们,我代表中国人民感激你们。他宣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自从撤出延安后,一直留在陕北,同边区的全体军民共同奋斗。他说,蒋介石、胡宗南梦想赶走中共中央,消灭西北解放军,征服边区人民,但是一件也没有做到。他分析了山东、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陕北各个战场的不断胜利的大好形势,号召边区军民团结一致,下定决心,坚持斗争,彻底消灭胡宗南部队,彻底消灭蒋介石卖国集团,早日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这次大会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必胜的信心。

真武洞祝捷大会之后,西北野战军兵团主力于5月21日按计划西进陇东。这样留在陕北的兵力更少了。特别在党中央附近,什么正规部队也没有,只有一些零星的游击队。6月9日,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带了4个半旅,沿延河北上,从延安、安塞经蟠龙镇、龙安镇向王家湾这个方向扑来,先头部队进到离王家湾只隔一个山头的寺湾。这时,开往陇东的西北野战兵团离王家湾有七八百里,而中央警卫部队只有三百多人,且多是短武器,情势相当危急。毛主席镇定自若,根据情况判断说:“敌人的企图有三个:第一,要把我们消灭在这里;第二,要把我们赶过黄河;第三,要把我们赶到沙漠里去饿死。但是,我们坚决不让敌人消灭,也坚决不过黄河,我们一定要在陕北坚持下去,拖也要把胡宗南拖垮。敌人往东走,我们就向西走,敌人向北,我们就向南走;敌来我走,敌人走了我们就住下来。”

夜幕降临了,乌云密布,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支队副参谋长汪东兴,建议毛主席早一点动身。毛泽东笑了笑说:“慌什么嘛,还没有看到敌人呢!我走过雪山,走过草地,就是没走过沙漠。不要着急,我们总是不会按着敌人的设想行事,它想把我们赶过黄河,我们却偏偏往西走,路多得很哩!过沙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等一等看,胡宗南的兵到这里,再走也不迟!”

汪东兴在毛泽东身边待久了,很能体会他的心情,毛主席所以不愿急着早走,一定是在考虑如何打击进犯的敌人,既能更好地掩护群众撤退,又使敌人摸不透虚实。于是汪东兴主动提出:“主席,你先走吧,我替你留在这里阻击敌人,保证完成任务。”

毛泽东听汪东兴说完,果然高兴地笑了,他立即站起来说:“好!你要多少部队?”汪东兴说:“给我留下1个排吧。”汪东兴领了命令,急忙带着部队声东击西和敌人周旋去了。

不料“昆仑支队”刚走到高川村头上,天下起雨来,开始他们走小路,刚翻越一个山梁雨就越下越大了,眼睛也睁不开,气也喘不过来。山沟的水涨了,大队人马停下来慢慢地一批批地走。到了上坡的时候,路滑得更厉害,走得更慢。马不能骑了,警卫战士们请求毛主席坐上担架,他无论如何也不坐,反而劝说道:“同志!你看这么大的雨,人滑得都不能走,怎么还能再抬担架呢?那就会把你们几个人都累病了。”战士们见毛主席坚决不坐,只好让两个人扶着他走。刚爬上一个山头,忽然山下响起了一阵零星的枪声,那是尾追的敌人,就在昆仑支队的山脚下。支队司令任弼时传下命令:不许打手电,不准抽烟。又走了一段路,前面队伍又停下来,随着传来“原地休息”的命令。原来是带路的老乡迷了路,部队无法前进,只好到附近村子另找向导。

雨越来越大,顺着脸直流到脖子里。衣服早就湿透了,山风吹来,冷得发抖。大家出了个主意,几个人紧紧地靠在一起,把毛主席围在当中,这样风就小得多了。人头上再加个旧大衣,连雨也淋不着了。毛泽东笑着说:“真是铜墙铁壁,风雨不透!可是你们要冷呢!”战士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年轻力壮,不怕冷!”的确,大家靠在一起,也就真的不大冷了。

风雨交加,环境异常艰险。敌人随时有可能冲上山来。枪声时紧时慢,大家的心几乎提到嗓子眼里。毛主席却对大家说:“这场雨下得好,再过半个月,就该收麦子了!”听到他那镇定的话,紧张的心情也好多了。同志们说:“有毛主席,任何最坏的情况也会变好的。”

天大亮时,支队翻到梁顶,进入田家湾。部队和驮骡都在村头树下避雨,等候命令。毛泽东、周恩来一夜行军,和大家一样没喝到一口热水。警卫人员为他们找到一间狭小而漆黑的窑洞,准备烤烤衣服,烧点热水。毛主席笑着说:“天还在下雨,衣服烤干了还是要湿的呀,不如就这样穿着好。”正在这时,支队司令员任弼时进来了,他说:“敌人也出发了,离我们这儿只有二三十里。”

毛泽东说:“就在这里休息吧,做好行军、战斗准备,把警戒部队组织好,敌人来了,我们立刻就走;敌人顺沟过去的时候,我们就住下。”说到这里,他走出窑洞,向山下望了望说:“敌人顺沟过去了,很可能是往保安方向去了。我们就在这里住下吧!”

支队刚一驻扎,汪东兴带着1个排回来了。毛泽东急忙迎出窑洞,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打得好啊!你们1个排,声东击西,挡住敌人3个旅的进攻,说明敌人一点也不可怕,是很快可以把胡宗南打败的!你们这样英勇善战,应该通令嘉奖呵!”

“我看你能打仗,我想再给你分配个任务,”毛泽东说,“你带1个连,尾追敌人,到延安去一趟。你得叫敌人两天两夜不睡才行啊!你的任务是到枣园一带了解一下敌人的情况,他们都住在哪里?对老百姓怎样?再去看看那一带的老百姓,有回去的没有。他们有什么困难,要设法帮助解决。一路上你要机动灵活,遇上大股敌人就走,遇上小股敌人就坚决消灭它!还有,你带着一部电台,直接和我们联系。”

“我一定坚决完成任务!”汪东兴说完,好象又想起了什么,犹豫了半晌才说,“主席,我带1个连太多了吧?你这里怎么办?”

毛泽东笑了笑,坚定地说:“你放心去吧,不要管我,我自有办法。”停了一下又说,“你回来的时候,我们也许离开这里了,到什么地方,还不能肯定,反正不会离开陕北的!”

汪东兴接受了任务,带着一支精干的武装尾追敌人,又向延安方向前进了。却说刘戡带着4个半旅,象没头苍蝇似的,始终没有找到中共中央首脑机关的踪迹,只好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汪东兴带的这支队伍正好掐住它的尾巴。刘戡还在纳闷,他万万想不到这里会钻出一股解放军,只好慌忙应战,一路上丢盔卸甲,滚回延安去了。汪东兴深入到延安附近,集合了五六个游击队,同敌人展开斗争,同时还帮助老百姓抢收了800石麦子。消息传来,毛主席称赞说:“好极了,这个时候,收800石麦子比消灭了800敌人还有用!”汪东兴带队伍走后,党中央机关只留下了3个半班守卫,可谓“空城计”了,不过警卫战士们都满有信心地说:“我们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多么强大的敌人都能战胜它!”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