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对空军的赞语:“雷厉风行的作风,高超的指挥艺术,过硬的战斗本领,是他们屡建奇功的关键。”
小郭一路狂奔,当时天上还下着雨,路坑坑洼洼很难走,雷达兵小郭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棉衣棉裤都是泥水。
解放军杜—2II战斗机在快速接近敌P—2V侦察飞机,在飞机上,大队长尚德赞仔细盯着飞机雷达荧光屏,搜索目标。
空中保卫战刘亚楼部署北京防卫
1959年,中国政府决定举行规模宏大的国庆大典,准备邀请80多个国家贵宾参加,70多万群众游行,光天安门广场上有30多万人,各社会主义国家首脑也莅临天安门。
为了能使10周年国祝大典顺利举行,周恩来找来空军司令刘亚楼说:“假如敌机在我们庆祝大典时再来北京侦察骚扰,不说军事行动,即使只撒些传单下来,也足以使10年大典大为扫兴。”
为此,防空部队非常重视,在空军司令刘亚楼和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等领导研究部署下,一批最精锐的歼击机群、高射炮群调遣入京,并将改装训练仅4个月的地空导弹部队投入了防空作战。
空军司令刘亚楼立下军令状:
大典期间如果敌机敢来骚扰,我们就把它揍下来,作为给国庆的献礼!
刘亚楼从一无所有组建空军,到“解放军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空中强国”(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言),党中央是相当满意的。毛泽东就曾经说:“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很有成绩!”
周恩来对刘亚楼和空军更是有过一番由衷的赞语:
空军很不简单,刘司令在北京一声令下,全国立即动起来,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高超的指挥艺术,过硬的战斗本领,是他们屡建奇功的关键。
为什么中央首长这么关心国庆的安全呢?原来,这一年10月是建国10周年,这次庆祝活动是全国、全世界瞩目的重大政治活动!
联想到美蒋的飞机曾17次窜入大陆多个地方进行侦察,曾两次窜入京津地区上空,让北京的防空变得尤为重要,所以,空军部队在保持警惕的情况下,也加强了训练和布署。
当时,国民党空军对大陆的纵深侦察,先后动用RB—57A喷气侦察机,这种飞机曾被中国空军航空兵击落或击伤过。
面对惨败的结局,国民党不甘心,又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美国政府为了协助蒋介石反攻大陆,从1958年3月至12月,由美国飞行员直接驾驶U—2型飞机侵入大陆境内侦察。
面对美国入侵,中国政府表达了强烈地抗议,但美国不顾中方反对,又将两架比RB—57A更高级的RB—57D高空侦察机交给国民党,由国民党空军驾机到中国大陆侦察。
这种RB—57D高空侦察机能飞到2万米以上,飞机装有4架航空相机,在1.85万米的高空实施航空照相,甚至还可以拍摄长约400公里、宽约70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标。
由于解放军防空装备远远不如敌人,别说高射炮无法射中RB—57D,一般歼击机也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国民党的这种飞机在大陆地区极其嚣张,他们觉得解放军拿他们没办法。
在1959年1月至3月,国民党空军曾用美国人给它的RB—57D高空侦察机对大陆纵深进行战略侦察,该机进入大陆10架次,活动地区遍及中国大陆多个省市,严重威胁了防空的安全。
当时,解放军的歼—5、米格—19型歼击机虽然进行了109批、202架次的拦截,其中有106架次,我飞行员发现目标,但终因飞行高度够不上而无法攻击,使得敌人逍遥法外。
为加强国庆期间的防空作战力量,空军把这一光荣任务交给了二十五师的“尖子大队”,即七十四团二大队来执行。
为此,空军司令刘亚楼命令:“由尚德赞大队长率领第一梯队转场,担任国庆节期间的夜间国土防空作战值班任务。”
根据敌情的变化,第一梯队又奉命转场到广东沙堤机场,与喷气式夜间截击机共同担任夜间国土防空作战任务,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担任国土防空作战的夜间战斗值班,和过去其他时期的战斗值班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在地面就要过好两关。
第一关就是要学会在机场战斗值班室里睡好觉。
因为刚参加夜间作战值班,飞行人员都处于临战状态,情绪振奋而又紧张,加上和衣而眠很不习惯,因此往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难以入睡。
好容易入睡了,做梦也尽是升空作战飞行的一幕又一幕,但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他们就和老的值班飞行人员一样,上床不久就很快入睡了。
有一次深夜,作战值班室内的飞行人员都正在熟睡之中,有一位新参战的飞行人员突然从床上坐起,大叫一声:“一等!”全体战斗值班的飞行人员都立即跟着从床上坐起……
幸亏大队政委告诉大家“还没有敌情,是说梦话,大家继续睡觉吧!”
第二关就是要学会听到战斗警报后,能在规定时间内升空作战。
“时间就是胜利”,延误了时间就会贻误战机,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所以,参战飞行人员都要演练多次,才能达到上级规定的时间要求。
有一次,从接到命令到起飞,上级机关认为晚了一分多钟,空军司令部还来追查贻误战机的责任呢!这一下把大家都吓了一大跳,幸好追查的结果是这一分多钟的延误责任不是参战机组造成的。
为了迎接国庆的到来,全国各地的防空兵也都加强了防备。特别是广大沿海地区,为了打击敌人的来袭,空军战士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雨夜发现敌人侦察机
1959年5月29日深夜,广东恩平山区阴沉沉的,还下着瓢泼大雨。此刻,担负着作战值班任务的空军某部的指挥所里,指战员们比平时更加警惕地观察着空中的可疑情况。
雷达的天线在风雨中不停地旋转,在搜寻着可能出现的敌机目标。雷达操纵员仔细地监视着荧光屏,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23时左右,雷达显示上出现了一个可疑目标,经过大家仔细辨认,确定这是一架国民党B—17侦察机,此刻正从雷州半岛方向飞来。
在指挥部里,大家纷纷表示:
打下B—17,向国庆10周年献礼!
但国民党B—17侦察机自从1956年6月23日被第十二师的鲁珉击落过一架后,至今还没有人击落第二架,何况在这样多雨的天气里。
指挥员、副师长李宪刚低下头,仔细地看着标图板上的敌机航迹,分析着敌机的企图和动向。
根据雷达部队提供的情报,塔台值班指挥员、副师长李宪刚已经迅速判断出了敌人活动的区域和飞行的航线,但是他没有立即下令飞机起飞迎敌,而是把手伸向窗外。
窗外,冷风习习,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细密的水珠很快就淋湿了他的手心,李副师长正在进行着多种方案的比较和思考:云层这样低,能见度这样差,雨又下个不停,在这样复杂的夜间气象条件下作战,这是第一次,千万要慎之又慎。
他又一次询问了天气情况。
“云高两万米,今天晚上只会上升不会下降,积云上升后雨也很快就会停止。”气象参谋极有把握地说。
但是,李宪刚还是迟迟没有下达出击命令。很显然,他不能因为急于歼敌,而拿战机和飞行员的性命冒险。
李宪刚注视着窗外的雨夜,点燃了一支香烟,深深地吞吸了一口,然后思绪转向更深的层次。
他知道,从1957年开始,国民党空军主要使用经过改装的B—17型飞机对我大陆进行电子侦察,并且由月夜、中空活动,改为暗夜、低空活动。没有充分把握,敌人也不会选择这种天气出动的。
他知道,今天这一仗意义重大,也是空军指战员上下期盼已久的一次战斗。越是如此,越不能仓促迎战。
在当时,李宪刚的防空部队只有歼—5截击机,虽然安装截击雷达,可它只适用于3000米以上中高度作战,低于3000米时,雷达受地物回波的干扰,就无法正常工作。
再说,敌B—17型战略侦察机的低空性能好,常以300米到500米的高度隐蔽入陆,继而根据飞行航线上地面的实际地形变换高度。
当这种敌机受到解放军威胁的时候,还可以低空飞行并降至200米左右,因此,解放军的雷达很难连续掌握敌人的航迹。
在平常,敌B—17侦察机就是利用它适于暗夜、低空、慢速的特性搞偷袭行动,秘密地侦察解放军地面雷达的部署和性能。
当解放军的飞机进行拦截时,敌机能用无线电窃听设备听到解放军地面指挥员与飞行员的对话,测出大致方向后,做机动飞行……
但是,能让敌人这样逍遥法外吗,不能!为了国庆的安全,也要把这架飞机打下来!
李宪刚掐灭烟蒂,果断地一挥拳头,下达了命令:“起飞!”并对大家说:“马上出击,叫蒋哲伦开车!”
蒋哲伦是该地区航空兵飞行中队长,平常不爱讲话,但前几天在夜航支部的动员大会上,他却第一个向全队空战训练成绩最好的郝太华提出了挑战:“看谁先击落敌机!”
这天晚上正是蒋哲伦值班,当时他坐在飞机上望着漆黑的雨幕,已经预料到会有艰巨的任务等待着他。
就在蒋哲伦望着雨夜遐想的时候,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并传来“起飞”命令。
“砰砰!”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在迷茫的雨夜里显得格外鲜活、亮丽。
有着“全天王”之称的飞行中队长蒋哲伦,架着战鹰迅速滑出跑道,直插茫茫夜空。
蒋哲伦的耳机里传来领航员的声音:“高度2500,航向240,时速850!”
蒋哲伦大声回答说:“明白!”
蒋哲伦雨中追击敌机
机窗外电闪雷鸣,大雨仍在继续,蒋哲伦敏捷地驾驶着战鹰,根据领航员报给的各项数据,利用两个云层之间的空隙,以最快的速度向战区疾飞。
座舱外一片漆黑,云低雨急。忽然,飞机如同被巨浪托举的一叶小舟,剧烈地上下颠簸起来。
危险!蒋哲伦马上意识到飞机进入了积雨云,这种云满负电荷,一不小心,就会触上雷电,机毁人亡。他沉着地操纵着飞机,小心翼翼地从积雨云的边缘飞了出来。
又一团浓云迎面扑来,飞机来不及躲避,又剧烈地左右摆动,难以操纵,蒋哲伦只觉得眼冒金星,两耳发痛,大脑一阵阵晕眩。
蒋哲伦感觉连人带机就像钻进了热气腾腾的火炉里,什么都看不见,只有耳机里叭叭的响声,震得他耳膜发痛,信号也受到了云层的强烈干扰。
蒋哲伦的处境十分危险,此刻,歼—5战斗机已经进入了积雨云,如果处置不当,就会触击雷电,后果将不堪设想!
蒋哲伦不顾危险,他让自己尽量镇定下来,他默默地想:“要相信自己,相信地面引导。”
就在蒋哲伦与云海搏斗神志有些昏迷的紧要关头,耳机中传来了塔台指挥员李宪刚清晰的指示声音,使蒋哲伦立刻清醒过来。
飞机在云层里面临着危险,但蒋哲伦像雕塑一样稳坐在驾驶椅上,他紧紧盯着仪表,紧紧握着驾驶杆,细心地、柔和地操纵飞机,终于从积雨云的边沿穿过,向着敌机追去。
在距敌机30公里时,地面指挥所发来了李宪刚的口令:“减速!”
这个时候,蒋哲伦驾驶着战斗机若突然减速,就如同象奔驰的汽车猛然间戛然而止,弄不好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危险。
可是蒋哲伦还是毫不犹豫地突然变换速度,在高空中急忙“刹车”,他不怕,因为他相信自己娴熟的飞行技术!
很快,蒋哲伦驾驶的歼—5战斗机进行低速飞行,并按照地面指挥员李宪刚的命令一边下降高度,一边向敌机靠近。
蒋哲伦和敌人越来越近,只有17公里了,可是,敌机突然钻进了山沟,指挥所雷达屏幕上的目标在瞬间消失了。
参谋人员说道:“故伎重演,想逃!”
前面是一座黑黝黝的大山,今天要想把敌机击落,就必须在通过大山之前突破原来规定的高度,迅速下降接近敌机。
然而,在这雨夜的云开大山中降低高度,稍有不慎,飞机就会撞山爆炸,机毁人亡啊!在指挥所里,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挥员告诉蒋哲伦说:“山高1200米。”
蒋哲伦看了一下自己的高度表,原来他的高度是1800米,但他毫不犹豫地一推操纵杆,把飞机下降到1400米的高度。
蒋哲伦所在的高度仅仅高于山头200米的低空。他心里明白,这样很危险,但是,只有这样贴着山脊飞,才有把握发现敌机!
地面指挥所发来命令:“注意,你已接近敌机,但仍比敌机高300米!”
蒋哲伦边下滑边搜索敌机,他打开飞机上的雷达,仔细地观察萤光屏。就在飞机转弯下滑时,萤光屏上出现了杂波干扰,目标回波信号极其微弱。
他马上瞪大双眼看,辨别着夜空中每一点异常迹象。果然,右下方不远处闪现出一个小小的红色亮点,雷达显示器上右15度3.2公里处就有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信号。
蒋哲伦兴奋地说道:“这肯定是敌机机尾喷口的火光!”
他马上向地面报告说:“发现敌机”!
蒋哲伦一面修正航向,一面调整高度差,在接近至2公里处截获敌机。
指挥所发来命令:“攻击!”
话音刚落,蒋哲伦就开始了一系列干练、利落的动作。加大油门,急冲下滑,瞄准敌机,按动炮钮。
“咚咚咚,咚咚咚……”
一连串的炮弹射向敌机,强烈的火光刺得蒋哲伦两眼顿时一片空白,他只好凭着感觉保持平飞。
过了一会儿,蒋哲伦感觉好多了,视力逐渐恢复了,这时他才发现左翼下方的夜空里,有一团黑烟在慢慢地后移。
蒋哲伦高兴地对地面指挥所说道:“我打中了!打中了!”
但不能让敌机带伤逃掉!蒋哲伦顾不上高兴,扭转机头,重新占位,准备再次攻击。
就在这个时候,敌机也掉过头来,迎面钻入一块厚厚的云层,目标又消失了。
为防止敌机灭火逃窜,蒋哲伦请求再次地面引导。
地面发出通报:“敌机在你正前方6公里处,按原来方向进入。”
蒋哲伦回答说:“明白!”
他继续向敌机接近,不久,敌机终于出现了,当达到射击距离时,蒋哲伦机敏地对准敌机连射1.5秒,射击后,一面报告,一面增速准备退出攻击。
当蒋哲伦再次出云时,发现敌机仍在着火,尚未坠地,便请求第三次攻击。
地面指挥所命令:“沉着地打,坚决地打,狠狠地打,直到把它打掉为止!”
蒋哲伦略微修正了一下航向,马上加快速度速朝敌机追去,直到敌机走投无路,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一下子撞在山上。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火光冲天,敌机爆炸的碎片飞溅。此时,蒋哲伦才舒了一口气,缓慢地升入高空。
雨停了,云散了,广阔的天空又显出难得的美丽与平静,天上的星星重新露出了笑脸,簇拥着英雄蒋哲伦凯旋归来。
战后查明,敌机坠于广东恩平南15公里的那关山上,机上15人全部毙命。
军民联合搜寻飞机残骸
蒋哲伦击落敌机的这天,很多恩平当地村民都目睹了这一切。当时天空很黑,还下着大雨,突然听见一阵飞机的轰隆声响彻了空际……
附近农民寻声望向天空,只见天空上飞着两架飞机,前面的一架拖着长长的火苗,后面的紧追不舍,村民惊讶得张开大嘴,说不出话来。
农民们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轰”地一声巨响,前面的一架飞机撞到了山上,后面尾随的飞机见状急忙将飞机拉起,调头飞走了。
接着,山上燃起了熊熊火光,把整个山头映照得一片通红,幸好天空下着雨,只是一些小树和树下的草被烧,并没有引起严重的山火。
不到半个小时,民兵和村民都赶来了,让漆黑的雨夜变得热闹起来。
当时形势比较紧张,大家时刻防范台湾反攻大陆。飞机爆炸后,一些村民就说:“可能有特务!”
民兵火速行动,民兵营长带领民兵把爆炸的现场守了一夜。因为天黑,大家都看不清楚现场,只是嗅到一阵浓重的焦味。
天亮了,群众三五成群地去观看坠毁的飞机,因为有民兵把守着,只有极少数的群众跟随民兵上山去看到了现场。
民兵营长后来说,当时飞机撞半山腰,刚好那里有个炭窑,飞机上的14人全部死亡,尸体被烧焦,有的横在机舱内,有的摔出了飞机外。
摔出飞机外的,几乎都在同一处,只有一个离得比较远,估计是当时还没死,往山上爬了一段距离才死的,衣裤烧了大半,残留的衣服碎片依稀可以辨认“某某空军后勤部”的字迹。
在那算比较完好的尸身下,有个新挖的大约20厘米的坑,猜测是他在死亡前挣扎时用手挖的,从痉挛的尸体,可见他死亡前的痛苦。
那庞大的飞机也被烧得黑黑的,一只翼断了,掉进炭窑里。在焚烧过的地面,还见到几个零落的罐头,据说那是飞行员的专门食品。
附近的村民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把尸体拖进炭窑里,就地掩埋了。
飞机残骸摆放在山上时,还发生了这样一段小插曲:当时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办事莽撞无知,竟然锯下机翼的一块铝块,拿回家铸打汤匙,结果被拉往阳江劳教了几个月。
飞机是在20多天后才搬走的,部队派了一架直升机来,准备吊走飞机残骸。当时部队根据报纸“恩平南面的山区”这样的叙述来寻找飞机残骸,结果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
后来又先后在横陂中学的操场上以及横盘村附近降落了3次,最后在村民的指引下才找到。
现场察看后,发觉飞机的残骸是直升机的两倍那么重,怎么也吊不了。于是,就发动横陂垌的农民群众,用人力搬走,大块的抬,小块的挑,搬到横陂垌,最后才用车运走了。
尚德赞分队防范敌机
1959年8月,为了加强国庆期间的防空安全,航空兵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飞行二大队全体飞行人员都已经进入了警戒状态。
这时,空军司令部传来命令:
为了保卫建国10周年大庆的防空安全,二大队分成4个分队,分别进驻江苏省的盐城机场、无锡硕放机场、福建省的连城机场和江西省的向塘机场,担任拦截美蒋P—2V侦察机夜间作战值班任务。
接到命令后,大队长尚德赞率领杜—2II战斗机群第一分队进驻江苏盐城机场。
盐城机场位于苏北平原,东临黄海,背靠中原腹地,西北方向就是华北平原,可以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国民党P—2V侦察机在夜间低空或超低空窜犯大陆时,往往首先选择从黄海超低空贴着海面进入苏北平原,因此,在黄海的海堤上,有的树都被敌机削光了梢头,可见敌机的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空军的地面引导雷达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敌机,等到地面引导雷达发现敌机后,当时驻守在盐城机场的喷气式截击机进行拦截,不是因敌机飞行高度太低,不宜喷气式截击机攻击,就是喷气式截击机受续航时间的限制,所以常常让狡猾的P—2V侦察飞机溜走。
战士们都感到十分愤怒,希望马上狠狠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由此可见,进驻盐城机场的尚德赞分队,就面临着拦击国民党P—2V侦察飞机的艰巨任务,为了不使P—2V侦察飞机窜入中原腹地或北京地区,大家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这种P—2V型电子侦察机,它原是美国海上反潜巡逻机,经过改装后,不仅能超低空飞行,还能在黑夜长途奔袭。
P—2V侦察飞机装有先进的电子侦察和干扰设备,配有驾乘人员13至14人。即机长1人,正副驾驶员4人,领航员2人,通讯员兼电子侦察、干扰4人,射击员兼空投物品、传单2人,执行任务时可以分成两个班次,一组干活,一组睡觉。
就从这个小细节也能看出,国民党P—2V侦察飞机窜犯大陆时有多么骄横和狂妄。
而尚德赞的杜—2II战斗机群第一分队进驻盐城机场后,马上与喷气式截击机十一中队的空军战士共同防范敌P—2V侦察飞机的袭扰。
另一方面,战士们还利用夜间明亮的月光,抓紧练兵,因为这个时候敌P—2V侦察飞机一般不敢轻易闯入大陆进行侦察。
战士们在训练中,尚德赞的第一分队与喷气截击机一起,以杜—2II教练机为假想敌机,在地面指挥所的指挥引导下,分批次拦截“敌机”,截获目标。
大家还演练了在敌P—2V侦察飞机实施机动飞行和施放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如何对它进行跟踪。这样,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空地合练,有利于提高空地协同作战的水平。
同时,雷达兵也加强了训练,他们一天24小时要分秒不停地对空侦察,这其中的压力和辛苦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就拿常规的来说,他们每天都得在雷达范围内引导附近机场的军机训练,有的时候一下就是起降十几批次,一点间隔的时间都没有,常常一次值勤下来内裤都被汗浸湿了。
不过这还不是辛苦的地方,最让人头痛的是国民党敌机的侵扰,让人恨得牙痒痒。
他们有一多半的时间是用来和P—2V侦察飞机作斗争的。敌机时常采用超高空和超低空两种方式入侵江苏等地,这让雷达兵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他们需要随时及时地发现敌情。
每当夜深人静,人们纷纷都进入梦乡的时候,在海岸线以外徘徊的P—2V侦察飞机就会像“幽灵”一样窜入大陆上空,它常走的一条航线是盐城一带。
面对这种情况,雷达操纵员中的技术骨干,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工作。
有一天来了紧急命令,当时一个叫小郭的雷达兵正好休息,深夜23点听到警铃后二话没说就从被窝里爬起来往雷达车赶。
小郭一路狂奔,当时天上还下着雨,路坑坑洼洼很难走,雷达兵小郭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棉衣棉裤都是泥水。
可战斗时间就是生命,小郭马上爬起来再往前赶,赶到雷达车后稍稍擦了一下就上岗了,他把身上的疼痛都化作了工作的力量。
事实上,每个雷达兵都把工作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为了祖国防空的安全,为了不让敌机来袭扰,他们愿意奉献一切。
敌人常常是超低空飞行,解放军的喷气式飞机只能在上面看,却不能俯冲开炮,还得憋着一肚子气“目送”敌机飞出雷达的侦察范围。
有的时候雷达监测到了P—2V侦察飞机,敌机在返航的时候也会选择不同的航线逃窜,而解放军按原路线寻找却无功而返。
为此,雷达兵就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也不让自己放松,就算下岗休息,回去睡了没有多久就又被警铃惊醒,只得再马上起来执行战备任务。
这些雷达兵常年都在这种环境中值勤,久而久之就患上了神经衰弱,有的人很早的时候头发就全白了,可他们却一点也不在乎。
到9月份的时候,离建国10周年大庆的日子越来月近了,但敌P—2V侦察飞机的活动也随着频繁起来,有时敌机在苏北平原东面的黄海海域低空盘旋,时刻寻找机会进入苏北平原。
敌P—2V侦察飞机常常在傍晚的时候由台湾飞往南朝鲜,等到深夜再从南朝鲜机场起飞,超低空从黄海窜入苏北平原。
为了保障建国10周年大庆,尚德赞的第一分队严阵以待,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一旦解放军地面情报雷达或是地面引导雷达发现敌机来袭,空军指挥所就会命令驻盐城的夜间截击机升空迎敌。
在解放军严密防备的情况,敌P—2V侦察飞机就利用机上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躲避雷达的监视,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往往会以最快的速度逃窜。
面对狡猾的敌机,空军指挥所决定改变战术,当解放军地面情报雷达发现敌机窜入苏北平原后,地面引导雷达暂不开机,借以麻痹敌P—2V侦察飞机,诱敌深入,让敌机进入埋伏圈。
另一方面,夜间截击机采取隐蔽出航,也就是先期尽量减少空地通话联络,空军指挥所根据地面情报,等到敌P—2V侦察飞机飞进苏北平原腹地之时,地面引导雷达就突然开机,对空中截击机实施精确的引导,从而给空军提供了拦截敌机的有利战机。
大队长尚德赞率领的杜—2II截击机,在近3年时间里,出色地一次又一次完成了拦截、阻击蒋匪P—2V侦察机的战斗任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空军飞行员和指挥员们,在杜—2II截击机所总结的拦截、阻击P—2V侦察机经验基础上,多动脑子,终于想出了办法。后来,蒋匪P—2V侦察机在大陆的侦察活动,就彻底绝迹了。
我空军拦截敌侦察机
9月份的一天晚上,天空阴暗暗的,还下着淅沥沥的小雨,这时盐城机场得到情报告知:
敌P—2V侦察飞机今晚准备出动。
整个机场马上进入警戒状态,当天战斗值班的空地勤人员快速进机场,进行战斗起飞前的飞机检查和空地协同研究。
敌人来袭的那天晚上,盐城机场参加作战值班的飞行人员都回到机场战斗值班室进晚餐。有趣的是空勤食堂送来了新上市的大闸蟹,给紧张忙碌的飞行员平添了不少热闹气氛。
当时,飞行人员一边吃着秋蟹,一边说笑说:“今晚在地面吃这横行霸道的螃蟹,哪一天能吃掉那横行夜空的P—2V侦察机的螃蟹呢?”
一个飞行人员就说:“不用悲观嘛!”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战斗警报响了。
大家多日来的警惕性一直都很高,飞行员们马上丢下饭碗,随手提起靠在腿边上的飞行图囊和飞行帽快速行动。
大家井然有序地冲出战斗值班室,按预定的路线直奔停机坪而去,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敌机在空中一比高低了。
当时天空下着雨,去停机坪的路上泥泞不堪,大家就踏着泥水狂跑,没人去顾及溅在衣服上的泥水……进入飞机座舱后,为了隐蔽出航,作战飞机迅速开车、滑出、起飞。
升空后,杜—2II战斗机按照地面指挥所发出的命令,快速调整航向、高度和速度,这时大家才发现,飞行服上已经沾染了泥水,他们的手也满是蟹腥味,飞行员却独自笑了。
杜—2II战斗机穿梭在云层里,耳机里时刻传来地面指挥所的命令。最后一次指挥口令是将高度下降到500米。对于这些,飞行员心里都非常清楚:我们杜—2II飞机已被引导到敌P—2V间谍飞机尾后不太远的位置上了。
半个钟头后,前座飞行员赵永寿按照指挥所的命令,操纵飞机保持到新的航行上。
后座飞行员一面调试空中射击雷达,一面在机内鼓励大家说:“战机来了,沉着应战。”
不一会儿,地面指挥所接连几次命令飞行员改变航向,并要求把飞行高度下降到500米。
杜—2II战斗机群在快速接近敌P—2V侦察飞机。
在飞机上,大队长尚德赞仔细盯着飞机雷达荧光屏,搜索目标。
这个时候,机上的飞行人员都急切等待着地面指挥所能下达攻击口令,但等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声音,让大家都急坏了。
大队长尚德赞不得不主动呼叫地面指挥所,然而却得不到任何回音。
面对这种情况,大队领航主任程贻金,按照空中推测的位置,发现杜—2II飞机即将飞进前面的山区,就马上用机内通话告诉尚德赞:“前方是山区,升高高度,以防撞山!”
杜—2II飞机正要提升高度的时候,通迅主任薛世康接到地面对空电台发来的报文,令飞机返航,尚德赞急忙命令前座飞行员操纵飞机返航。
在返航的途中,大家心中都有一个问号:为什么在即将截获敌机的时候,听不到指挥所的指挥,接着又下令撤兵呢?
回到地面指挥所他们才知道,当解放军杜—2II飞机在雷达的引导下,快要抓住目标之际,敌P—2V侦察飞机凭借其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发现自己受到了解放军雷达监测,很快就飞到了雷达监测范围外,造成雷达上显示敌机的景象时隐时现。
敌P—2V侦察飞机为了躲避杜—2II飞机的追击,采取下降高度的办法,飞向解放军地面雷达网探测的死角,即山区上空。
就这样,解放军地面引导雷达不仅发现不了敌机,也看不到杜—2II飞机的行踪,而且地面指挥所和杜—2II飞机的通话系统也出现了故障,这次又让该死的P—2V侦察机又逃掉了。
通过这次行动,虽然P—2V侦察机逃脱了被歼的命运,但也吓了一个半死。
从这一个晚上开始,直到建国10周年大庆,P—2V侦察机一直未敢再闯进苏北平原,从而确保了国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