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三章 缔造财富神话

第一节 群雄联手共渡难关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李嘉诚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开始率领李氏王国的强大力量,采取“闪电战”与“连环术”等战略战术从而像崛起长江、壮大长江一样,再一次高昂起生机勃勃的龙头,巧妙而策略地周旋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商场之间。李嘉诚潇洒自如地挥舞着集资收购战的魔棒,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扩张行动。

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大陆经济腾飞的新情况下,开始了迈向21世纪的坚实步伐。

1992年9月,李嘉诚亲赴上海考察。这年10月23日,他旗下的和黄公司与上海港务局就合资经营项目——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原则上达成了协议,在上海附近杭州湾北侧金山县建设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项目。这是当时中国大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合资经营上最大和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1992年11月中下旬,长实主席李嘉诚与合和实业董事总经理胡应湘相互间达成协议,合作开发建设广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广州至珠海段。该工程由港方独资兴建,总投资额约港币96亿元。

长实与合和以双方各占相同股权方式合组一家公司发展该项工程。这两家大股东将持股占8成至9成,其余小部分股权将为新鸿基地产和日商岩井及兼松商事所拥有。该工程在1993年中期已破土动工。

此外,长实、合和等财团已有意向合作发展广州第二条环城公路。

长实集团、顺龙地产和顺德市政府合营组成的顺德市新城区土地发展有限公司也已在1992年9月初开始进入运营状态。

该公司计划在容奇港对面开发一片面积为6000亩的土地,整项发展计划为期15年,总投资额约40亿元人民币。长实和顺龙地产各占两成权益,顺德市政府拥有剩下的6成权益。

此外,李嘉诚的长实、和黄公司从1992年下半年以来,还分别先后投资参与建设上海的“不夜城中心”;在深圳蔡屋围参与兴建深圳外贸中心;在广州天河区参与兴建冶苑花园别墅住宅区及一所国际子弟学校;参与“中银中国基金”在内地的多项有关基本建设、工业及房地产物业方面的投资等;在广西的北海市、广东的东莞市也都有投资项目。

关于李嘉诚的长实投资35亿港元参与福州市旧城区三坊七巷的改造和重建工程,从1992年11月与福州市政府签订协议后,在1993年5月13日正式签约。福州市的“三坊七巷”是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保护区,历史悠久,整个工程耗资也很巨大。在正式签约后,先期工程陆续展开。

具有重大意义的1992年,是长实财团继续蓬勃向前的一年,是长实财团继续兴旺发达的一年。

据长实在1993年4月间所公布的,预期在当年内完成的楼盘,包括住宅、工业厂区及商业店铺等,分别为在鸭规洲海信半岛的6座住宅及商场,在茶果岭丽港城的两座住宅,在天水围嘉湖山庄赏湖居及翠湖居共12座住宅,还有在大图文礼阁4座,南区的冶礼苑,北角的一座住宅地盘,葵涌的葵昌中心及葵汇工业大厦,柴湾的样达中心等。年度内完成的住宅单位共达5782个。长实预期1993年内完成的楼盘总值估计约151亿港元。而长实所占的总值约为80亿港元。住宅仍是长实集团的主要盈利来源,并相信将会比预期的高。

李嘉诚曾表示过,在汕头大学的事业走上正轨之后,他还要为国家做第二件好事、第三件好事、第四件好事。“一辈子做有利于中国人民的好事,这便是我的心愿。”

李嘉诚在大陆最关心的汕头大学的建设,正朝着“努力办成全国第一所改革开放的试验性大学”的方向发展。“高等学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把汕大办好。”

李嘉诚投资建设的汕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制定了到1995年的奋斗目标,“医院将建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各分科齐全、技术精良、管理科学、服务周到、质量上乘的粤东地区的综合性教学医院”。

至1993年年底,医院面积已扩大至50000平方米,病床增加至700多张。肿瘤分院的门诊大楼已超期提前建成,病床增加至300张,开设20个各科专家门诊,增置一批先进医疗仪器设备,提高全院的教学、科研、医疗水平,以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香港,李嘉诚除三大公司的核心业务外,还积极地策划1997年7月1日开始及至下一个世纪有关香港的投资的安排。

中英两国政府宣布重开会谈的有利消息极大地刺激了香港经济的反弹回升,香港股市在1993年4月14日急升,收市恒生指数6789.74,上升371.53点,再创历史新纪录。全天恒生指数升幅达5.7%,全天成交量突破77亿港元,也创香港股市历史上的新纪录。

至5月12日,港股在中英土地委员会批出本年度批地计划后,地产股受到刺激而带动了大市攀升,香港股市突破了7000点大关,收市恒生指数7002点,又再创历史新纪录。香港在历史性的时刻来临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兴奋,李嘉诚及其名下的企业也正准备展翅高飞。

但许多国内人士并不知道,就在李嘉诚大力支持国内汕头大学等建设的同时,他的地产发展遭到了巨大挫折。

早在1991年,由于香港租金昂贵,公众舆论要求港府立法打击楼市投机的呼声就越发高涨。新上任的财政司麦高乐宣布,增加楼宇转让印花税和限制内部认购比例,以杀楼市炒风,平息民怨。

李嘉诚虽知悉此事,因筹备多时,耗费相当财力精力,改期不利。于是,天水围嘉湖山庄第一期仍按期开盘。

据传媒报道:“麦高乐对此大表不满,觉得李嘉诚明知他在当天宣读打击炒楼措施,却偏偏不避风头在同日推出大楼盘,与政府‘对着干’。”

麦高乐于是使出厉害的招数,由银行监理处致函各银行,将新旧住宅楼宇按揭贷款,由原来的八九成,降至7成。这直接关系到买家与炒家首期现金的承担,进而影响到楼市的兴衰,楼价下滑,地产商与代理商要双双栽倒。

不久,李嘉诚设宴招待来访的加拿大卑诗省总督,李兆基、郑裕彤、郭炳湘、郭鹤年、何鸿、罗嘉瑞等地产巨头应邀作陪。一贯口讷、在公众场合甚少开腔的李兆基,率先表态,声称会透过自己旗下的财务公司,提供较高的按揭成数,防止楼市下跌。其他地产巨头异口同声附和,口气异常坚决。

李嘉诚在记者的穷追之下,最后也表态,他说希望能与政府协调好关系,如果地产同仁都这样,他也会跟随潮流。

第二天,麦高乐与汇丰银行大班包伟士、恒生银行主席利国伟紧急磋商,由两位金融寡头出面还击。由于香港首席财主汇丰大班发了话,地产商马上妥协。但日后的事实证明,李嘉诚等地产巨头,只是作策略上的退让。长期以来,地产收入一直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20世纪90年代差不多占政府总收入的70%。

在地产收益上,港府与地产商同样不厌其多。那么,各界为何只谴责地产商,而纵容政府呢?这是因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于浩大的公费开支,英国政府未向香港抽缴财政收入,香港政府靠卖地的收入维持其低税制。政府也建公房,一类是学校之类的公益建筑;另一类公建住宅楼宇非营利售予或租予超低收入者。地产商高价买地建房,必定会嫁祸于用户,用户当然会群起而攻之。

打击楼市炒风过严,必引发楼市下挫。楼市一淡,政府的地产收益必会锐减。不少地产商指责政府囤积居奇,好卖高价,楼市高价首先是政府地价高。打击炒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应量,适当调低地价,以量多保证政府收入。

李嘉诚以和软的口气表示对打击炒风的看法:严法管制固然起一定作用,但管制太多不利楼市的发展。这恰恰是港府最害怕的。李嘉诚不愧具有超人智慧。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地产巨头的实力足以与政府和银行抗衡。银行的7成按揭,坑苦了中小地产商,他们非得依赖银行不可,只有借助削价来吸引买家炒家。李嘉诚等一些地产巨子,果然就按最初设想去做。

银行家一时大为惊慌,因为地产按揭占银行业贷款总额的3成以上,银行将会丧失盈利的重要渠道。于是有的银行偷偷放宽按揭率,使中小地产商大喜过望。李嘉诚与银行对着干,导致了他与汇丰“蜜月”的结束。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大陆改革的巨浪波及香港,香港楼市水涨船高,地价飙飞。长实的计划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建35幢6层至8层高级住宅,总楼面积130多万平方米;第二部分是与政府换地建商厦。长实只对所拥有业权的土地及政府所拥有的土地做出计划,未包括一些分散业权的土地规划。港府驳回的理由是:由于综合发展区必须涉及范围内所有土地的发展,故长实的申请未获接纳。

换地不利,不只李嘉诚一人,这自然影响到住宅物业的发展。楼价攀升,民情鼎沸,至1994年3月,楼价高价责任之争步入高潮,政府、议员、发展商、社会人士济济一堂,把“责任之波”踢来踢去。

作为政府半官方机构的消费者委员会,为政府帮腔,指出发展商可能涉及囤积居奇。更有民间人士做政府传声筒,指责发展商联手操纵市场。发展商最忌“造市”的流言,纷纷予以反击。

连不轻易表态的李嘉诚也愤然开金口:“近日各方君子纷纷指责地产商囤积楼盘不卖,带头扯高楼价。这讲法不公道。事关政府一批房产契约,发展商便卖楼盘,没有发展商联手操纵市场这件事。”

立法局议员刘慧卿,则对政府的懦弱无能耿耿于怀,指责政府养肥了几个地产商,对遏制楼价竟然一筹莫展。

李嘉诚后来推出的嘉湖山庄新单位,确实是一等政府批下入伙低价售楼。那么其他的发展商呢?会不会有楼不卖,待价而沽?一个多月后,发生了比传闻“垄断楼市”还严重的事情。

1994年5月26日,政府拍卖两块官地,拍卖场看客多,而竞者寥寥。拍卖会当场爆出10多家地产商联手投地、控制政府官地价格的新闻,这无疑将政府财政金库的钥匙捏了一把在手中。

官地价格骤然下跌1/3,当日地产股便急挫。官地太高太低,都非香港之福。地贵楼贵,市民承受不了;地贱楼并非就贱,直接受损的是政府,政府减少了收益必会缩减开支,间接受损的则是每个市民。

有评论员说,自从港府高官麦高东对地产商宣战那一天起,地产骄子李嘉诚就如一条困在海滩上的巨鲸。其实,巨鲸是不那么容易被困住的!1994年香港十大财团榜:长江集团2252亿港元位居首位。

第二节 首败铩羽强势对撼

从1990年年初,李嘉诚辅佐中信收购泰富起,香港中资与内地国企纷纷欲借超人之力购壳上市,合组联营公司,利用双方的优势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拓展业务。红筹股成为股市令人瞩目的股种。

1994年,中信泰富跻身香港十大财团榜。有人说,李嘉诚先抱住中资这条大腿,然后凭借中国政府的强大政治靠山,就可在香港为所欲为了。但美丽华一役就是最好的答案,答案并非像上述观点所臆想的那样。

美丽华一役的失利,可从侧面表明,李嘉诚与荣智健等的合作是出于商业目的,完全是本港游戏规则下的商业行为。

美丽华酒店可谓是杨氏家族的祖业,但创始人却是一批外籍神父。20世纪50年代初,九龙尖沙咀有一家教会小旅店,专门收容被驱逐的内地教堂的神职人员。

1957年,中山籍商人杨志云,因一次偶然机会,购得这间小旅店。几经扩充,至20世纪70年代,美丽华已是拥有千余客房的一流酒店。

1985年,杨志云逝世,其子继承父业,美丽华仍风生水起。至1989年,香港旅游业空前萧条,入住率到1991年还未突破50%。杨氏兄弟遭众股东指责,集团元老何添出任美丽华集团主席。

1992年,香港旅游业转旺。至1993年,美丽华已恢复元气,渐入佳境。然而,杨秉正坚决不放弃祖业,而其弟杨梁则主张走投美国发展杨氏兄弟。这正是外强“入侵”的天赐良机。

外强之强,首推香港首富李超人与中资强豪荣公子合组的新财团。以长实的财力与中泰的背景,欲得美丽华,如瓮中捉鳖。

市面上,原有关于李氏、荣氏不再会合作的传闻烟消云散。美丽华,非得李超人、荣公子这样的大佬才吞得下。

美丽华是恒生指数三只酒店蓝筹股中唯一的华资酒店股,该集团的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美丽华酒店,位于九龙尖沙咀商业旅游区,估值24亿港元;二是柏丽广场,第一期估值10亿港元,第二期估值47.5亿港元;三是深圳蛇口南海酒店,估值12亿港元。这三项加起来,总估值93.5亿港元。

1993年6月5日,长实与中泰各占一半股权的新财团向美丽华提出收购建议,每股作价15.5元,涉及资金87.88亿港元。美丽华集团于9日申请停牌,停牌前市价为14.8元。李嘉诚15.5元的收购价,溢价不到一成,一般要溢价二成方可生效。

市场普遍认为,李氏、荣氏的出价太低,估计美丽华的资产值为18元/股。李嘉诚是股市收购老手高手,他应该深谙此理。也许他过于自信,认为不会再有强手跳出来与他角逐“猎物”。

据李嘉诚自己说,他们此番收购,是美丽华的一名大股东主动提出洽商,该股东有意出售其所持股权,并且持股数不少。这会是谁呢?半路上杀进个李兆基的介入,使局势完全逆转了。谁会想象李兆基会公开与李嘉诚“为敌”呢?

二李交情之深,路人皆知。他们是地产老搭档,曾在温哥华与郑氏等共同投得并发展世博会旧址,总投资百亿。他们是高尔夫俱乐部的“波友”,每周相聚一次,形影不离。更令人称道的是,不久前,他们共同推出一个“嘉兆台”高级地盘,把两人的名字合成物业名,成为两人友谊的永恒象征。

本来,未陷债务泥淖的杨秉正,完全可抓住所持的股权不放。也许他真的担心“怀璧惹祸”,就寻找第三者为其“藏璧”。这个人必是先父的至交,并且财力居香港十强之列,这只有李兆基了。

李兆基碍于李嘉诚的情面,开始非常为难,现在杨志云遗孤有难,不帮又说不过去。杨志云在商界名声卓著,深得同仁尊敬。眼看杨家祖业行将被外强“吞噬”。杨志云身前的世交挚友,必会遭外人指责。美丽华前景广阔,谁不垂涎欲滴?商场无父子,就更不会有友谊。于是,李兆基就给密友李嘉诚致命一击,与杨秉正私下签订协议。

杨秉正以极优惠的条件,让李兆基的恒基兆业以17元/股从杨氏家族购得美丽华股权。李兆基保证只做股东,管理权仍为杨氏家族所控,从而解了杨秉正的心头之患,他最担心美丽华一旦被另一家财团控得,杨家将会被清扫出局。李荣集团一时方寸大乱。一贯不抱买古董心理的李嘉诚,一反常态,把15.5元的收购价提高到17元,与李兆基的同等收购价对撼。

至7月12日,以杨秉正为首的8名董事,仍拒绝百富勤,即长实与中泰委托的财务顾问的收购建议,他们还控有7.61%美丽华股权;以何添为首的5名董事持有5.37%股权,他们主张接受收购。

7月16日,百富勤宣布至全面收购截止期,只购得13.7%股权及9.2%认股权证,股权未购满50%以上,承认收购失败。而李兆基通过市场吸纳,使其所持股权增至34.8%,因未过35%全面收购触发点,无须发起全面收购,却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

证券分析员说:李兆基攻守兼利。如果李嘉诚再要发动全面收购,李兆基可从杨秉正等股东手中买入股份,超过半数不太难,李嘉诚又可能徒劳无功。如果李嘉诚按兵不动,他也不动,稳可控制整个集团。

李兆基敢挡李超人,轰动全港。舆论一直认为:“超人之势不可挡,其锋不可争。”

圈中人道:“一帆风顺的李嘉诚,在美丽华一役铩羽退守,是超人在本埠走下坡路的起点。”事实真是如此吗?

20世纪90年代是李嘉诚收获的大好时节。他推出的大型屋村先后竣工,楼利滚滚而来。长实在海外投资回报不利的情况下,在港的投资却令集团和李嘉诚本人赚得盘满钵满,众多华资大财团无人可出其右。

1994年,李嘉诚所管理的企业税后盈利达28亿美元,他个人被评选为1993年度香港商界“风云人物”,可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早在1984年,怡和掀起的迁册风甚嚣尘上,李嘉诚就发表声明:

长江集团绝不会迁册,将一如既往立足香港发展。

1987年1月1日,李嘉诚与合和主席胡应湘赫然推出“西部海港—大屿山战略发展计划”,立即轰动全港,李嘉诚再一次显示出超人气魄和立足于香港的信心。

1989年10月11日,港督卫奕信宣布确立在大屿山北端小岛兴建新国际机场的方案。以当年价估计,完成整个工程需动用1270亿港元,为本港历史上最庞大工程,由政府和私人财团共同开发。

至1995年11月,李嘉诚先后投得机场铁路车站上盖001号、013号的发展权,权益由长实、和黄、中泰三家分享。

同时,李嘉诚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也在葵涌坐大。

20世纪80年代,葵涌集装箱港现有的6个码头,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拥有2、4、6号3个码头,另3个码头由其他集团分别拥有。

1988年4月,李嘉诚以44亿港元在政府投标中中标,获7号码头发展经营权。两年后,国际货柜码头、现代货柜码头两公司与中国航运公司联合投得8号码头。李嘉诚不仅是本港屋村大王,还是货柜码头大王,是同业的绝对霸王。

香港经济迅猛发展,国际航运越来越集装箱化,葵涌现有和兴建中的货柜码头越来越难适应形势发展。9号码头的选址及招标渐上议事日程,李嘉诚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1992年7月,英国职业政治家彭定康接替卫奕信出任香港总督。“肥彭”到港不久,即撤换了一批议员,重新调整了政府职能部门及人事安排,使李嘉诚在港府数载经营前功尽弃。彭定康的这一着,给李嘉诚竞投9号码头抹上一层阴影。

9号码头的招标方式不再是公开招标,而是协议招标:不以价高为中标唯一标准,而是看竞投者的综合条件。综合条件是个软指标,有很大的灵活性。

协议招标消息传出,各大财团及李嘉诚自然跃跃欲试。结果,超人败北,港府将9号码头的4个泊位批给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等财团兴建经营。

其后不久,彭定康邀请李嘉诚进入“总督商务委员会”,李嘉诚婉谢后,结果让其子李泽钜进入总督商委会,成为最年轻的委员,全港哗然。然而,舆论普遍认为,港府确确实实有意削弱李嘉诚在货柜码头的垄断地位。

港府在选择9号码头发展商时,力图平衡,港府首先就把李嘉诚排斥在外,另选实力与长江相当的财团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而长江集团的盈利大头一直来自楼市。香港楼市的涨幅,远远高于物价的平均涨势。财大气粗的新手的加入,使竞争激烈的楼市竞争越加激烈。传统的屋村现场广告,均是大幅宣传画和霓虹灯等。

李嘉诚别出心裁,在天水围的嘉湖山庄放激光广告。两个大型激光发射器,安装在第一楼屋顶,入夜便发射出多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激光,甚为壮观。

李嘉诚的楼宇单位,一部分由公司售房部直接发售,一部分派给多家代理商包销。一处屋村就有若干代理商,李嘉诚多管齐下,售楼风头之劲,一时无二。李嘉诚与同业的竞争,莫过于与好友李兆基的对撼了。

他们在新界马鞍山均有大型商居楼盘,长实的叫海柏花园,恒基的叫新港城,两个楼盘群仅隔一条马路。二李在美丽华之役较量后,这番再次比拼。第一回合,始于1994年年底,李嘉诚先声夺人,减价推出海柏花园,短时期就卖出800余个单位,致使李兆基的新港城睇客锐减。李兆基急忙还招,也来个减价售楼。

1995年夏,恒基兆业将推出第四期最后一座楼宇,李兆基精心策划,秘密筹备,准备打得对手措手不及,闹个满堂红。7月13日,恒基宣布以先到先得方式开售248个单位,售价4100元/平方米,比二手价还便宜。恒基还推出9成按揭,住户只要交一成的楼价就可以入住。更新鲜的是恒基搞幸运抽奖,1/10的中奖率,中奖者可得十足黄金。

装修示范单位,是效仿长实的一贯做法,但恒基另有创新,聘请著名设计师萧鸿生推出八款装修,可供买家任意选择,最便宜的一款仅40000多元一套单位;八款各具特色,最贵者也不至于贵到离谱,极易为买家接受并心喜。

14日恒基安排睇楼。公司安排免费巴士不停往返沙田广场至新港城之间。私车睇客,可获3小时免费泊车。睇客免费享用早餐晚餐。这又是系列吸引睇客的条件之一。

本来,长实还没这么快推出新楼单位,但担心欲入马鞍山置业的买家会被恒基抢去大半,故在14日火速请名师高文安设计监做示范装修单位,好赶到15日向睇客开放。时间太仓促,示范单位非实楼,而是模型。

两强对撼,在售楼现场更呈剑拔弩张之势。恒基造声势到16日星期天步入高潮,长实见势不妙,又出新着,挂出一条醒目的长幅:“海柏花园每平方米仅售3275元起!”

这大概是同业竞争最可怕的情景:顶烂市。一时间,黄牛党叫苦不迭,内部认购的代理商怨声载道,李兆基更是有苦难言。李兆基总算沉住气,不再与超人顶烂市。

这次马鞍山之战,李嘉诚总算占得先机。在这场争夺中,出现了互相拆台和顶烂市的局面,这对两位超级富豪来说,显得有些丧失风度。李嘉诚在楼市上一路领先、独领风骚的时代已经受到挑战。在抢夺9号货柜码头的争斗中,李嘉诚败给李兆基,此后在对美丽华的收购战中,李兆基又半路杀出,使李嘉诚再遭失败。如果这次楼市大战中李嘉诚再次败北,势必会影响其形象和声誉,甚至会影响广大股民的信心,后果相当严重。所以,李嘉诚不惜一切代价,无论如何要打赢这一仗。

李嘉诚非常清楚,商场如战场,要想在残酷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积极主动地抢占先机。

第三节 跨入电信网络时代

早在1996年,和记黄埔集团投资84亿港元组建了移动电话公司,加上其他移动电话业务,和记黄埔公司建立了强大的移动通信王国。

1999年10月,李嘉诚将和记黄埔公司拥有的公司44.81%的股权卖给了德国电信巨头曼内斯曼电信公司,从而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电信经营商,而这时正是移动通信业务炙手可热之际。

在这一交易中,和记黄埔赚了1130亿港元的巨额利润。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额的单一交易。这桩交易成为当时香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财经新闻,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因Orange的译文为“橙”,故有多家报章称这次股权交易为“李嘉诚巧手摘甜‘橙’”。Orange是和黄最为成功的投资经典之一。如今,Orange已位居英国第三大电讯公司,同时为以色列、香港及澳大利亚提供电讯服务。

李嘉诚介绍说,此项交易双方正式接触不足一星期便达成了,这主要是和黄看好曼内斯曼的增长前景,特别是其在欧洲电讯市场的优势,这是和黄进一步投资欧洲及全球电讯业务的好机会。但在他变身为欧洲电讯大亨之前的18个小时里,李嘉诚的心情也是十分紧张。即使是在睡觉时,李嘉诚还特意将手机放在枕边,并把铃声调到最大,恐怕在睡梦中错失交易落实的大喜讯。难怪事后他在记者会上不禁自豪地承认,多年来做生意以这次最为骄傲。

Orange为李嘉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它所掀起的财富效应,对和记黄埔来说可谓是细水长流。

几个月后,即2000年3月22日,和黄再度出售持有的部分沃达丰股权,成功套现超过32亿英镑,短短5个月内获利16亿英镑。这次配售,相信是历来最大宗,比1999年3月德国公司配售25600万股大东电报股份涉及的240亿港元的交易还要大。受消息刺激,和黄及长实的股价在伦敦大幅扬升,近收市时和黄报144.5元,比香港收市升6元;长实则升5元,报117元。

恒生伦敦参考指数在长和系的带动下,也较香港收市上升216.4,报17763.44元。长和成为当天大市的支持动力。和黄是通过高盛和德意银行,将手上大约3成或92500万股的沃达丰股份,以每股3.49英镑出售予机构投资者,作价比沃达丰周二当日收市价折让7.7%,涉及股份该公司已发行股本1.5%。和黄发言人拒绝评论有关消息。

据悉,这次配售只历时90分钟便告完成。和黄减持手中的股权后,沃达丰股价下滑近6%。和黄仍然持有大约3.6%的沃达丰权益,市值约为76亿英镑。

证券分析员指出,虽然和黄的投资遍及全球,行业分布触及电讯、港口及零售等多个层面,但长期持有沃达丰的股权却不符合和黄的发展策略,因此,出售有关股份十分合理,预期和黄会将套回的现金进行再投资,特别是留作日后中国开放电讯市场时使用。CS第一波士顿的分析员指出,沃达丰的业务与和黄的发展策略并不相符,也无法控制董事局,故出售股份是明智做法,可将资金投放在其他投资上。

李嘉诚的这项股权交易行动,发生在1999年的下半年。

有趣的是,早在这之前的几个月,国际著名的传媒美国《时代》杂志就盯上了李嘉诚。

1999年4月间,《时代》杂志和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一个专家小组,已就谁是千禧年企业家作出裁决,他们将这顶划时代跨世纪的桂冠戴在了李嘉诚的头上。

由科西莫·德·梅迪奇到全球首富、美国微软集团主席比尔·盖茨,由美国福特汽车厂的老板亨利·福特至理查德·阿克赖特,总共有15名著名的已故和仍在世的企业家入围被评估。

夺魁的是李嘉诚这位香港系列大企业和3个商业王国的创办人。评选专家小组认为,李嘉诚控制着50亿英镑的财富;李嘉诚的巨额财富以白手起家为起点;在其多元化企业王国的任何领域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伟大企业家。根据上述3个条件,李嘉诚在15位全球大亨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杰出的世纪企业家。

评选千禧年企业家活动尘埃落定稍后传出的另一条消息,也为评选小组的裁决增添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2000年3月间,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公布了最新的全球富豪排名榜,香港的李嘉诚家族以总资产接近1000亿港元而蝉联第十名。与此同时,李嘉诚的小儿子、刚鲸吞香港电讯的盈动集团主席李泽楷,则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美国以外的全球十大科技富豪第五名。

李嘉诚和李泽楷父子俩双双荣登全球超级富豪龙虎榜,成为新世纪最显赫的风云人物。李嘉诚家族的旗舰公司长实、和黄是在香港上市的,生意则遍布全球,1999年盈利1173亿港元,是全球最赚钱的上市公司。“老超人”虽已高龄,在商场上却雄风益盛。虎父无犬子,“小超人”李泽楷更是如日中天,一跃跨上美国以外的全球科技富豪第五位的宝座。

李嘉诚认同新科技的重要性,决定全力发展超级网站。李嘉诚以中国为起点发展超级网站。他认为,网际网络对任何一家公司都重要,网际网络世界广泛,大家互相补充,不会有冲突,互相配合得益。

2000年2月17日,李嘉诚的旗舰长实、和黄宣布,以“将中国带到世界,将世界带到中国”为口号的互联网站即将于3月1日在香港上市。这一消息一宣布,立刻引起华人社会以及全球资讯界的广泛关注。

李嘉诚指出,长和系的发展,并不是单靠他个人对某项事业的认知,主要依靠公司的员工带动发展,加上集团内有很多博士、硕士及大学毕业生任职,连同外国的伙伴一齐发展。他表示,网际网络有时候比资讯更重要,长实、和黄将投资10亿港元发展超级网际网络站的口号是:“将中国带到全世界,也将全世界带到中国。”

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集团总部设在香港,地区总部分别设在北京及台北,在20多个城市聘用了3400名员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拟筹资6.4亿港元,用作技术开发、市场推广及发展集团之电子商贸,其余资金将用作策略性投资及一般营运资金。

为了应付大量认购,已印制逾30000本招股书及超过20万张认购表格,倘若认购表格派罄,还会再加印。

网站携高科技热潮,以“香港超人”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及长江实业集团为主力股东,其他股东还包括盈科数码动力,为海外全球提供“通晓中国事”的资讯,并为大中华地区及海外华语社区的全球华人提供“华人时尚生活”与电子商贸服务,内容包括旅游、文化、科学、艺术、时装、游戏、新闻、体育、娱乐等项目。

此外,公司将通过经营3个主要入门网站,提供内容及服务。这些入门网站将会本地化,在全球各地区主要针对中国社群推出特色网站,其中包括中国台北、新加坡、北京、上海、悉尼、三藩市及温哥华。2月18日,李嘉诚旗下的网络公司开始派发新股认购申请表,大批香港市民连续两天排起长龙,100万份申请表一抢而空。

2月19日,是派发申请表的第二天,包销商百富勤继17日派出50万份后,18日加印了50万份。负责派发申请表的汇丰银行各家分行门外,早早就排起了长长的人龙。

20日,在一家分行门外,凌晨3时就有人排队,在正式开门营业前已有400多人。由于分行一度宣称不派新表,引起股民们不满,分行只好决定再派发表格,并请警员维持秩序。

由于每人只限取一份表格,加上是休息日,有人动员全家前来索取表格。至24日,再度掀起认购股票的狂潮,约有30万香港市民冒雨涌往10家指定的汇丰银行分行,交付认购表格。由于现场人数太多,警方紧急出动维持秩序。这是香港股票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长实、和黄的网络股于3月1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月29日中午是招股申请的截止时间,因此掀起了交表狂潮。据悉,此次认购共收回表格50多万份,超额近2000倍,打破港股认购的历史纪录。

针对Tom。com认购时出现的混乱,证监会发表声明,对保荐人、收款银行和有关公司未做出适当安排表示失望,已要求保荐人提供报告,并就招股事宜发出指引。

证监会认为,百富勤和负责收款的汇丰银行,应该察觉到投资者对招股的兴趣,但有关方面却未能及时印备足够的申请表格,并未能收回表格做出适当的安排。证监会对此表示失望。

证监会表示,将与联交所商讨改善新股招股的程序,已要求百富勤尽快呈交报告。维持公平有序的申购过程,是保荐人、收款银行及有关公司的责任,他们不排除对有关责任人做出惩罚。

香港证券界人士则欣喜地认为,这次认购狂潮可带旺热情已冷却的创业板,并且可吸引其他香港财团分拆科技业务在创业板上市。

香港兴宝证券副总经理吕志华表示,将不但掀起一个创业板热潮,并且会带起整个港股入市热潮。他更相信,由于散户以致一般市民都会因为“超人”李嘉诚的魅力,一窝蜂地争相认购,导致在4月份的挂牌股价随时会超越股价的10倍,即是说股价会飚高至每股17港元或是以上。

由于2000年首季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股票清一色都是互联网站,在这股互联网热潮的带动下,投资者的追捧程度将更为疯狂。获得认购权的香港升斗小民,虽然费尽千辛万苦方能如愿以偿,但料定手中持有的股票将大升特升,高歌猛进,自然是笑到见牙不见眼了。

而此次派表狂潮中的最大赢家,却是李嘉诚。由于此次认购行动将冻结资金达1500亿港元,因此,单利息收入就已超过亿元。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与和黄拥有57%的股权。共发售428亿股,占扩大股本的15%,售价介于1.48港元至1.78港元。

由于申请的小户多,而仅10%的发售量供公众认购,其余则配售给投资机构,预料小户成功申请到的机会不高。由于超额认购高达近2000倍,散户成功中签的机会犹如买彩票!有行家算了一笔账:假设只认购2000股,则成功中签率为三十万分之一。

就在2月23日,报出的招股价仅为1.78港元,而且还未正式挂牌上市,市场暗盘价已上升逾5倍,报10港元至11港元。若散户抽中2000股,账面利润即刻已有18400多港元。

这次认购获得市民超狂热追捧,与其说是追捧科技概念股,不如说是追捧李嘉诚股。由此可见,李嘉诚良好的商业形象,给予他的回报是何等超值。

第四节 力推中药港计划

这一次,经特首董建华的提醒,他越发理解中草药对香港从金融风暴中走出困境将要起到的作用。李嘉诚连夜召开重要会议,正式提出把中药材列入促进香港特区经济增长的计划,优先考虑并马上实施。在这个计划中,李嘉诚的“中药港”设想方案尤为引人注目。

李嘉诚认为“中草药”是我们的国宝,在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草药将要成为我们经营和销售的主体。这不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在发扬祖国的中药遗产,让世界通过“中药港”来进一步认识中草药的作用。

“中药港”计划拟定以后,李嘉诚开始在香港和内地寻找可以共同经营这一新项目的合作伙伴。董建华听到“中药港”的宏大经营计划后也格外振奋。这位船王出身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多次在香港各种高官会议上宣传“中药兴港”、迅速发展经济的方针。

为了尽快打造“中药港”,董建华再次与李嘉诚进行恳谈,他认为“中药港”计划在香港尽快实施,不仅是李嘉诚长实集团的首要任务,也是需要全港工商企业共同携手的当务之急。

在董建华的号召下,一些与药品生意相关的集团和企业,纷纷支持和响应李嘉诚“中药港”的实施方案。

一家名叫新世纪的集团公司,听说李嘉诚这一雄心勃勃的“中药港”计划以后,马上派人与长实集团取得联系,希望能成为李嘉诚的合作伙伴,并同意马上注入资金,和李嘉诚一起联手进入“中药港”的运作。

李嘉诚和新世纪集团很快商定了一整套实施“中药港”的方案,其中重要一项是两家集团公司共同投资50亿港元进行中药材的合作开发,一个生机蓬勃的“中药港”很快就初显规模。

除和“新世纪”联手之外,李嘉诚又授意和记黄埔在“中药港”的重要环节上增加一个重要的筹码。这就是和记黄埔与广州白云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商定的合作项目,也同时纳入了“中药港”计划。这是一个计划外工程。

关于这次和广州的中药材联手经营,李嘉诚亲自过问,他要求和记黄埔负责此事的人员:“一定要加快谈判的进程,因为这是我们打造中药港的需要。”

翌年春天,当和记黄埔与广州这家药厂正式在广州签订合作备忘录以后,李嘉诚对尽快打造“中药港”的计划实施心里更加有底了。因为这一由双方共同投资10亿港元作为启动资金的中药材生产项目,是以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作为生产基地的,而和记黄埔除优先注入资金之外,还要担负在国际上推销中成药的使命。

尤让李嘉诚看好的是,广州白云山中药厂是一家有着20年历史的老企业,他们不但有成套生产中成药的设备,重要的是他们在国内聘请了诸多颇具中药知识的专家作为顾问。

李嘉诚要求和记黄埔特别是在欧洲和美洲这些对中成药历来持怀疑态度的地区,更应该注重中成药的成分具有中国的特色,如果能够稳妥牢固地占领欧美市场,其药品原材料的货真价实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之后,他又把投资的眼光瞄向了生物产业。李嘉诚表示,生化科技将是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他投资的另一只篮子。

2002年5月12日,长江实业宣布,已于5月10日向香港联交所正式申请分拆旗下生化科技业务——长江生命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长科),于创业板独立上市。此次长科的分拆上市,遵循的却是另外一种资本轨迹:在新兴产业备受憧憬时,先把李嘉诚概念和高科技概念高价“卖”一回,通过高估值发行新股和上市,坐拥强大的资金实力,占领产业的制高点,再从容规划,大手笔地投入好的项目,或是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收购。

长科主要从事生化科技产品的研发、商业化、推销及销售业务。长实称,长科的业务针对“提升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两个层面”,通过一项“细胞甄选、激活及驯化技术”开发不同的产品,范围包括生态农业、环境治理、医疗、保健及护肤5个类别。

长科总裁甘庆林透露,预计这5个类别的市场价值达2000亿美元。长实已投入长科的金额达4.2亿港元,长科已注册专利的项目达40个。

显然,长科当时仍在投入阶段,实现销售的产品尚不多,长科公布的已成功市场化的产品仅“稳得高生态肥”一种,该产品至2001年年底销售收入仅1500万港元。

2002年7月2日,长科宣布公开招股。尽管整体投资环境欠佳,美国生物科技股半年中大幅缩水50%,公司仍在“烧钱”阶段,但由于长科管理层精心应对,凸现了以李嘉诚为首的团队魅力,从而成功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外围风声鹤唳的情况下,因有李嘉诚数十年里铸成的金字招牌,长科招股反应仍然不俗,公众人士认购获得超额120倍,冻结资金约316亿港元。

国际配售也超额10倍。上市前后,围绕长科的各种揭秘式新闻不断出现,频率之高为当时香港资本市场中罕见。而美国生物科技股在月初创下了1997年来的新低,势必让人们对第二板市场的高风险股更加胆寒。但长科上市的表现,仍对投资者有所交代。

招股前一天,长江生命科技集团主席李泽钜携公司高层6人下午在长实总部会见记者。在发言中,李泽钜就特别宣布这项“重大的好消息”。他说:“长江生命科技最近在研究艾滋病治疗药物方团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管理层为此感到高兴。”

据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成功研究出108个产品,并已在美国申请专利,取得的专利已有7个。另外,这家公司拥有50名科学家,其中20名有博士学位。公司管理层认为,这是公司的财富。他们已制定出一系列有助于这些人才发展的政策,包括薪酬方面的政策,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以此作为长科未来竞争的本钱。

他们开发了五大类产品,其中包括健康食品、农用化肥等。据估算,未来市场总值可望达到2500亿美元。

一般而论,从事生物科技开发的公司短期内难以获得盈利,另外又需花费大量的投资,属于资本密集的行业。因此,外界并未普遍认同、看好这只新股。

不过,在7月2日下午记者会举行到一半时,李嘉诚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会场,并与台上6位公司高层举杯祝酒。

李嘉诚的出现一时引起会场躁动,百余名记者大部分蜂拥逼近李嘉诚,并就公司未来前景等问题穷追不舍。

有记者问李嘉诚“长江生命科技何时才能赚到钱?”

李嘉诚就表示具体时间不敢肯定,但他说:“我可以告诉你:‘我对公司有信心。’”李嘉诚所在的长实持有“长江生命科技”40%的股份。另外,李嘉诚本人则拥有29%的股份。

在2002年7月16日的首个交易日中,长江生命科技虽没有像当年网络那样万人空巷,但公开发售部分获得120倍超额认购,配售给专业及机构投资者的部分也获得约9.5倍超额认购。长江生命科技当日收市报2.15港元,较招股价升7.5%,成交金额为14.54亿港元,长科成交达6.65亿股,并以约138亿港元的市值,一举成为香港140家创业板龙头老大,占当日创业板市场总交金额的22.5%。

令李氏家族感到欣喜的是,长科以每股两港元公开发行的新股获得了120倍的超额认购,上市前其暗盘交易价最高达到4港元,一度拉动了香港的生化医药概念股。此后的市场表现也不俗。

2003年“非典”期间,针对非典疫情,长江生命科技宣布提早推出免疫素,刺激了股价大幅飙升19%,同时带动香港创业板指数逆市大涨5.6%。长科上市后,其特种肥料推广及癌症药物开发并未如投资者憧憬般进展迅速,其股价也持续下滑。

长科主席李泽钜宣布,推出“长江健康自强行动”,任何人士在完成公司推出的免疫素疗程后若患上伤风感冒,集团将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若服用人士染上非典型肺炎,长科则会提供20万元保健金。

李泽钜表示,产品推出前,曾给500名员工服用,发现病假数字有所下降。该公司预期,此产品预计每月可生产10万瓶,售价“相当于喝一杯咖啡”。

消息一出,长科股一下子大涨近两成,收报1.73港元。如果从当月初的低位1.16港元算起,该股几乎涨了50%。长科能迅速把非典危机变为商业机遇,为产品的服用人士提供信心保障,同时采用特别的营销手段,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不可忽视的是,长科发行新股得到的25亿港元还有24.7亿港元未使用,只是部分购买了债券,这将为公司科研发展以及后收购兼并奠定基础。

2004年秋天,李嘉诚再次从香港飞往首都北京,走进百年老店“同仁堂”。李嘉诚参观了所有中成药的生产过程,他这才发现同仁堂这家百年老店之所以在国内和国外始终保持着不可动摇信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中成药原料的质量所持的严谨态度,任何一丝不符合规定的草药,都会在同仁堂制药机构的严格审查面前被淘汰和剔除。

而同仁堂的严谨敬业精神,不正是李嘉诚多年来经商生涯中孜孜以求的吗?作为李嘉诚尽快打造“中药港”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次他亲自拍板批准了长实集团与北京同仁堂合资组成中成药联合企业的报告。

在此之前,李嘉诚也批准了长实集团与上海第一中药厂签订合作备忘录的报告。这两项合作协议书,昭示着“中药港”的成功实施具有更加充实的内容,而长实集团能有国内第一流的同仁堂中药制药机构的参与无疑也会让他的中药出口计划更具特殊性和名牌效应。

李嘉诚对于推销质地优良的中成药颇具信心。他还亲自给那些即将前往英美法德等国进行中成药推销的人员讲课,讲他当年如何在香港推销塑料制品,如何能够让那些不肯买账的人们了解中成药的价值和效能。这些推销人员到了西欧北美以后,一边介绍和推介同仁堂的中成药,一边又不失时机地选择有利地区开设中药零售商店。

到2005年年底,李嘉诚就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做法向前推进,一步一步地占领了欧美药品市场,建立大小中药材零售店多达千多家,成为世界上所有经销中成药势力最大的企业之一,初步实现了李嘉诚打造“中药港”宏大计划的第一步。

第五节 勇夺3G开发西部

2001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称,拍卖4张3G移动通信运营执照。在发出牌照后,至2005年前不会再发3G牌照。

竞投将采取甄选及竞标相混合的形式。首先是甄选,在有关的公司提交了正式的申请之后,如甄选过程有超过4家的公司通过,政府将立即举行拍卖。竞标者需缴纳2.5亿港元的定金。如果只有4家公司通过资格审定,3G执照将以底价出售给他们。

底价出售后,第一阶段竞标价将是未来运营商网络营业额的5%,前5年最低保证金为每年5000万港元,第六年起最低保证金将逐年递增,直至执照15年期限结束为止。

按照这样的算法,每张牌照的净现值将高达7.65亿港元。因此,本次竞拍,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的关注。而其中李嘉诚的和黄更是豪气冲天,志在必得。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简称,包括标准的制定、系统网络、终端应用开发等在内的一个整体概念。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种通信系统之间彼此互不兼容。

但在3G时代,融合将成为最重要的特征。在3G方面已投入庞大资金的和黄集团,其最大的对手沃达丰表示可能放缓兴建3G网络的速度后,沃达丰的股价当即下跌4.7%。

和黄集团总经理霍建宁却表示,沃达丰等众多国际主要对手纷纷延迟推出3G服务,给和黄带来绝对优势。在2G时代即将过去的时刻,选择和投资3G并抢占有利的地势,是李嘉诚对未来电信的一个预期。

2001年以来,欧洲的3G牌照拍卖是热点,也同样是和黄的重头戏。和黄集团的欧洲化3G策略的重点是集中发展英国和意大利的3G市场。和黄集团曾联合日本与荷兰公司,成功取得英国的3G执照。

在亚洲,和黄集团除了誓夺香港3G牌照,也有意在印度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参与3G牌照竞投和经营。

随后,在意大利取得3G的经营牌照更是显示了和黄欧洲策略的坚定和扎实,但3G的发展并不如李嘉诚设想的那么乐观,并且从2002年起,3G的亏损逐年增大。

电信投资毕竟需要时间来创建网络和消费者群体。设备商需要运营商埋单,运营商则是由消费者来埋单。可是,消费者有时并不给运营商面子。因为消费者看不到自己对此有多么必要的需求。而且不论还没影儿的3G,就连用于过渡的2.5G技术,运营商都没能找到让消费者心动的理由。

和黄的3G手机机型款式少,体积庞大,还极耗电,但卖得并不算糟,关键在于和黄提供了特别低廉的话费套餐,以及对高级别语音、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处理、传输。在这种现状下,原本的高端路线最后不得不选择大规模降价以赢得市场。

2004年被定为3G年,欧美各大运营商也纷纷推出3G,3G在全球立即呈现出燎原之势,和黄势必成为最大赢家之一。

和记黄埔旗下和记电讯3G业务——“3G香港”服务,是在2004年1月正式推出的。其香港中环旗舰店的开业仪式热闹非凡,舞狮表演以及喧天的锣鼓,吸引了不少媒体和市民前来“凑热闹”。为了更好地推销3G手机,“3G香港”推出的服务收费和手机价格,都比市场事先预期的要便宜。

推出伊始,“3G香港”又提出,客户若在2004年2月28日前办理“上台”选用3G服务者,即可享有多项优惠。

“3G香港”还通过一系列电视广告、100部印有“3G香港”广告的出租汽车,以及开放销售点让客户试用3G服务等,加深香港市民对3G的认识。3G手机的优越性,加上“3G香港”优惠的营销策略,连日来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到网络商的门市了解3G所提供的服务。

有市民在了解有关服务后便一掷数千港元购买手机“上台”,有人甚至购买数部手机,有的门市更一度出现排队轮候购买手机和“上台”的人龙。

2004年3月,李嘉诚公开表示,和黄3G业务的亏损为183亿港元,主要是因为3G手机销售上升而导致补贴增加,早前定下的2003年年底取得100万名3G客户的目标也未能如期达到。

由于电信业先期投资巨大的特点,在未来电信市场的争夺中,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不追求眼前利润、精心培育市场,将会成为成功的关键之一。

欧美政府出于对3G市场的盲目预期,采取了杀鸡取蛋式的牌照拍卖方法;由于同样盲目地对暴利的追逐,欧美很多运营商大规模投入3G,造成了过去几年全球电信业务市场的低迷。

虽然3G牌照也给李嘉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但他无疑是高瞻远瞩的。他懂得以自己在资本层的实力精心培育3G这棵幼苗,以期获得更大的回报。

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李嘉诚于2004年把其旗下的电信资产分拆上市,把3G亏损的影响孤立起来,不向外扩散。此举把3G的困扰彻底解决了。

2004年5月,和记黄埔宣布,其3G手机用户在近两月增长迅速,公司在全球3G用户总数已达173万。

与此同时,作为商人的李嘉诚,他的眼光并不只是局限于3G的眼前利益,中国西部的投资将是他人生的又一大手笔。通过对中国西北部的考察,李嘉诚及其长实集团董事局决定投资成都、重庆等地。

2002年春,和记黄埔进入四川。他们首先以21.35亿元在成都购下南城一块总面积为1036亩的土地,用于兴建新楼,除此之外,在成都先后建起了南城都汇、天府丽都和喜来登大饭店等物业,至于后来兴建的温江项目,更是李嘉诚西部之行的丰厚硕果。

如果说李嘉诚在四川成都的购地仅仅是开发大西北房地产业的第一步,接下来李嘉诚兴兵的地点选在了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山城重庆。

李嘉诚初看山城,多给他以陈旧破败的印象,特别是建在群山半腰间的那些楼盘,很像他在香港到处可见的倚山而筑的民居。不过,重庆的地皮与香港相比,地价的悬殊,是他渴望来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早在李嘉诚大西北考察之前,和记黄埔于1997年香港回归的当年秋天,就悄悄地开进了重庆。当时,李嘉诚对在长江以北地区获得投资的巨大回报还不报任何奢想,他仅仅希望麾下的和记黄埔能在重庆搞出一系列的房地产样板,然后才请董事局讨论是否需要重金投入。

两年后,开发的第一个项目“高品质大型综合性商业大都会广场”的面世,让李嘉诚看到了意外的曙光。这也是李嘉诚在西北之行中,考察教育的同时也要考察房地产业的由来,更是他亲自来重庆看一看的初衷。

投资不多而见效惊人的大都会广场,甚至要比龚如心女士在香港花巨资兴建的“华懋广场”还要壮观宏大。这个坐落在重庆闹市解放碑步行街的大都会广场,占地面积为1871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这无疑可以视为重庆市最有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个偌大的广场,由现代综合性购物商场、高智能甲级写字楼大都会商厦、国际五星级酒店海逸酒店三部分组成。其建筑之宏伟、商机的深远、布局之得体,都是李嘉诚为之惊喜的。

也许正是由于和记黄埔的重庆一着棋,启动了李嘉诚进行西部攻势的总体思路。作为商人的李嘉诚没有忘记他来中国西部的目的,从对大西北的大量投资中启动优先发展房地产业的机制。一边是对大西北的无私捐款,一边也要发展商业大赚其钱,这就是李嘉诚的文武之道。他麾下的和记黄埔在重庆的投资成功,无疑构成了长实集团进一步向西北西南发展的动力。

从2003年开始,李嘉诚决定逐步加大他在重庆的投资比重。而重庆长江南岸杨家山那片尚未开发的荒地,则成为李氏势在必得的聚金凝宝之地。

在这块地皮的竞标过程中,李嘉诚的长实集团遭遇到内地一家重要房地产集团的对峙。竞购底价从100万开始,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攀升的额度越来越高,可是,国内这家房地产集团毕竟敌不过财力雄厚的李嘉诚,最后香港长实集团终于以24.53亿元一举拿下了这块土地。

不久,李嘉诚又授意长实和和黄在重庆南岸区再购一幅土地,与此次收购的土地相距3000米。李嘉诚在重庆的接连出手,而且一次比一次更让人惊叹,每一次都爆出惊人的天价。长实集团在重庆一口气接连拿下几个项目,这是当年李嘉诚初来大西北考察时所没有想到的。

仅在重庆就建有比华利豪园、珊瑚水岸和大都会广场商厦及陡溪等一系列地产项目,获利甚丰,难怪李嘉诚对香港记者说:“中国西部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场。如果哪一位香港商人轻视了内地的西部,他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在李嘉诚的影响下,香港众多地产商进入了重庆。而李嘉诚的轰动效应,也鼓励和影响着内地的一些集团问鼎重庆的地产。

全国50强开发商有超过半数进军重庆,一度对重庆商业地产空置率太高犹豫不决的大连万达集团,也在“李嘉诚旋风”的诱惑之下,以10多亿元取得占地约170亩的南坪珊瑚村旧城改造项目。

此外,大庆石油地产、大连海昌、山东鲁能、上海复地、绿地、富力地产等知名开发商相继进入重庆。2007年年初的数据表明,在重庆的港资企业有250多家,投资总额为29.4亿元。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港资企业就有18家,其中除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之外,还有瑞安集团、香江高科和庆隆物业等著名房地产集团。

李嘉诚在重庆期间,曾与时任市长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事后这位市长掩不住激动的心情,以兴奋的口吻对记者说:“李嘉诚先生在重庆时对我亲口表示,他在内地虽然有很多地方都有投资,可是让他最得意、最成功、盈利率最高的投资就是在重庆。”

此外,李嘉诚不仅在重庆有着大量房地产开发项目,还在重庆投资和参股了《电脑报》和重庆汤姆传媒。

古城西安,也是李嘉诚西部行的又一个投资重镇。当年李嘉诚来到西安时看好的几个项目,在他回到香港以后,很快也开始进入投资前的考察与洽谈程序。

至2006年,和记黄埔和在港招商的西安市浐灞河管委会已经正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他们合作的宗旨是共同开发位于西安浐灞半岛内的综合性商住项目。这是李嘉诚在西安市问鼎的第一个大型项目。

这正如李嘉诚表示:

没有谁比他更了解中国的西部潜力,没有谁比他更信任他的和记黄埔地产集团。这只是初步的拓展,我相信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潜力是无尽的。在现有的项目取得成果以后,我们还会有新的部署!

第六节 “吃定”春天相信未来

2004年7月,广州申亚成功,广州市政府发布了一个消息,在谈到广州亚运村建设规划时,表示有意与房地产商合作开发这个项目。广州市为筹办2010年亚运会,预计兴建12个大型建筑项目,总投资额将近5亿美元,其中将投资2亿美元兴建亚运村。

亚运村所在位置将毗邻亚运会主会场区,总规划占地280万平方米,包括广州广氮集团原厂区用地,以及其东边的建材市场和培英中专、北面的马鞍山、海军农场和南边的车陂村、沐陂村、棠东村等地块。其中,广氮地块是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初选地块,也是亚运会规划用地的中心地块,可谓地王中的地王。

这对于李嘉诚来说,广州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地,与他的老巢香港仅咫尺之遥,卧榻之旁,岂能置之不理?房地产是他的老本行,驾轻就熟,做起来得心应手,而广州的房地产市场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正可以让他大展拳脚。

早在2003年中,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和记黄埔广州市区南边的大石临江豪宅项目,被正式命名为“珊瑚湾畔”。该项目将以别墅作为主打,另外再配合少部分低层洋房,整个项目预计在5年内完成。在户型设计上,由于目标客户定位于广州的高收入阶层,因此将会推出多种面积的户型选择,希望能通过户型设置,将目标客户群一网打尽。

“珊瑚湾畔”位于华南板块。按照规划,广州地铁3号线从市区中心直贯此区域。地铁3号线已进入热火朝天的施工,工程动工规模不断扩大,华南板块从前的美好规划逐渐变成现实,在很大程度上为买家注入了华南板块发展前景大好的强心剂,将会起到很好的销售拉动作用。

广州市规划局又正式公布了广州至番禺的全新快速路规划——新光快速路,并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动工。此消息一出,又使华南板块受益不小。在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的前提下,新光快速路的出现,无疑扫清了诸多有意在华南板块买楼,却又担心未来道路交通跟不上汽车增长的买家的顾虑,再次提升了华南板块楼盘的市场竞争力与关注度。除此之外,万众瞩目的大学城和南沙开发区,也带动了相邻的华南板块的关注度。

无论如何,在大盘名盘汇集的华南板块,李嘉诚的加入将使该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更是如虎添翼,风生水起。

为了推出“珊瑚湾畔”,抢夺广州豪宅市场,和黄做足了准备工夫。2003年10月间,和黄地产集团邀请广州各界媒体30多位楼市记者光临东莞厚街风景宜人的环岗湖畔,鉴赏其悉心打造的北美式豪华高尔夫湖畔别墅“倚湖名居”,参观独具欧美风情的豪华示范别墅,领略国际锦标级的高尔夫球场气魄。

“倚湖名居”的售价每平方米已超过10000元。和黄一直致力于发展大型的高素质的地产项目,在内地的房地产项目已达20多个,“倚湖名居”只是和黄在内地房地产业布下的一粒棋子而已。

和黄之意不在“倚湖名居”,而在“珊瑚湾畔”。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东莞建造并引起轰动的海逸豪庭为其第一代别墅,融会北美最新豪宅建设理念的“倚湖名居”是第二代别墅;而在广州兴建的豪宅旗舰项目“珊瑚湾畔”是第三代别墅,将建设成为广州乃至中国新一代豪华住宅的典范,全面提升了“珊瑚湾畔”的开发理念和建筑产品。

“珊瑚湾畔”在2004年5月的“五一”黄金周闪亮登场,包括60多栋面积在280平方米至600平方米之间的独立别墅,及200多套面积在230平方米至280平方米之间的叠加式别墅。

这期间,该楼盘参加了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的“第二届广州汽车嘉年华”,现场除设展位详细介绍楼盘项目,还设专车接载客人,当仁不让地在别人的地头上拉客参观其全新示范别墅。人气旺盛之下,“珊瑚湾畔”使出了临江别墅封盘提价的招数。

“珊瑚湾畔”的销售负责人透露,最受客户欢迎的部分临江豪华尊贵别墅由于货量稀缺,认购反应热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珊瑚湾畔”的价格不断走高。

从销售现场的客户反映显示,“珊瑚湾畔”之所以受到众多豪宅客户的青睐,除了发展商的实力与品牌效应外,“珊瑚湾畔”独特的江景地理优势与创新设计,使其成为新一轮豪宅客户换楼的首选。李嘉诚大手笔出击广州楼市,气势非凡,大大地露了一脸。

在广州,李嘉诚还把触手伸向了玩具业,出资9亿元打造黄埔玩具城。

2004年年初,广州国际玩具城才奠基,李嘉诚7月份就拍板入股,由其旗下的香港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联合广州国际玩具中心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广州国际玩具城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各注资4.5亿元,各占有30%的股份,合共占6成股份,以控股形式共同投资运营建设。

玩具城全面交付使用后,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礼品商流中心。2004年8月,“中国(上海)第八届国际玩具展暨上海第三十九届玩具博览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广州国际玩具礼品城包了3个展位,首次向上海观众亮相。

据袁添鸿介绍,这个总体投资达到15亿元的项目,在其完全出售之后将赢得15亿元的利润;“长和”入股广州国际玩具城后,借着场内每年百亿元的玩具礼品批销额,将有力拉动“长和”在广州的物流及商业项目发展,这背后是一幅中国“玩具业龙头”的宏图。

2007年12月,李嘉诚决定投资Facebook。根据其融资计划测算的估值高达150亿美元,而且被Facebook不断增长的用户群及其在移动领域的业务前景所吸引,李嘉诚很快就同意投资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并在此之后,考虑到Facebook上市后的市值势必突破1000亿美元,他又追加了投资。

对Facebook的投资,只不过是李嘉诚在高科技领域一系列回报丰厚的投资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维港投资曾经在2005年投资过Skype,后来这家亏损的公司被电子港湾以25亿美元收购。他还向Siri投资过750万美元,一年后的2010年,这家公司被苹果公司收购。他还投资了音乐网站、众包汽车导航服务公司和防水技术公司。

据说,李嘉诚寄望于大儿子李泽钜。他说:“从他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以身作则,教育他如何成为一名领袖。”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帝国缔造者之一,李嘉诚不断向世界各地的新领域拓展生意。

2010年,他旗下的长江基建进行了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宗收购,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电网公司,后者向英国约800万人口供应电力。不到一年后,他又收购了诺森伯兰水务公司。这家公司向英格兰的450万居民提供清洁饮用水,另外还为270万人处理污水。作为欧洲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他旗下的和记黄埔在2月份斥资17亿美元收购了奥地利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

作为香港地产巨头,李嘉诚在北京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坐落在长安街上的东方广场一度被业内人士批评为“一项失败的投资”;位于东四环、东五环之间号称“CBD后花园”的东坝项目意向协议至今仍然没眉目,甚至有传闻说,和黄地产已经在该项目中“出局”了。

但是,这种局面在2004年似乎有转机:东方广场在清退小租户后,租金大幅上调。而“春天”的投资方也爆出有长江实业资金背景,而且一期投资计划就要达到20亿元。在这个建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的项目中,长实与和黄共占了1/3的股权,其他合作伙伴中包括了中国银行、中国保险等实力派。

东方广场1993年动工,至2003年才最后真正完工,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年。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原因是为了符合北京市的规划要求,东方广场不得不修改设计,将整个建筑高度降低了30%,分建成11座不相连建筑物。

业内人士还指出,东方广场的经营,出租率相当低,收回投资的时间遥遥无期。日前,东方广场商场“东方新天地”自2000年试营业以来,营运业绩一路攀升,成为几十家一线品牌的聚集地。据东城区地税部门统计,2003年东方广场纳税增长率高达两位数。

“东方新天地”总经理谭祐华先生表示,“东方新天地”的成功营运,证明他们在租户组合、管理和持续的创新宣传推广活动等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

据了解,著名品牌设在“东方新天地”内的专卖店在2003年春节期间销售额位居全国之冠。“东方新天地”商场的出租率已经超过95%,更有些店面的月租金已经达到每平方米260美元;2004年租金上调20%左右,个别增幅更达50%。

具有戏剧性的是,作为王府井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的“春天”商业总经理尹铁铮曾经批评过东方广场的选址不当,但此次“春天”的投资方中国商业发展建设公司,其资金背景却是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这笔投资的数额目前虽然没有明确,但很可能按需投入,可见李嘉诚已经是吃定“春天”了。

尽管进军内地已有10年,但和黄地产的运作思路,还有点不适应。比如项目定位不符合国内消费者的习惯。一位房地产分析员举例说:“深圳的黄埔雅苑,每套单元的面积平均100平方米,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可能非常受欢迎,但在内地就很难说。”

尽管如此,和记黄埔在北京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有发力迹象。和黄地产的陈敏透露,和黄将加大在北京投资房地产的力度。2011年岁末,面对限购政策放松无望,大房企纷纷转战二三线城市,但在香港地产大鳄李嘉诚的眼中,似乎唯独对内地一线城市情有独钟。

2012年3月,李嘉诚接受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的专访,交流了对于全球政治经济甚至科技大势的判断,他表示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局势。对于内地房地产,李嘉诚表示速度会慢一些,但将继续购入。

尽管外界有很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忧虑,但李嘉诚仍然坚信,中国的GDP还是可以保持在6%至8%的增长。例如去年的经济表现是不错的,出口和入口的数字增长虽然没有以前的那么大,但仍然是可以上升;一般工人工资提高了,通胀低于工资的增长,这样社会便可以较为安定。我相信这是今天中国领导人喜欢看见的,国民的购买力也增强。

“我们集团在内地经营包括货柜码头、基建、零售、地产项目,所有项目发展差不多100%是运用本身的资金,虽然有银行贷款,但存款的数目更多一点,没有资金压力。集团的内地房地产发展不错,而且没有资金压力。我看到中国的农村人口移向城市就业,1年大约有1000万人,10年后便有1亿人,一般的工资比做农民的高很多,未来10年的工资会继续增加,我估计是双位数字的增幅。至于住屋问题,将来还是有需求,地产业务获得的盈利不是天文数字,仍属于合理的利润。”在李嘉诚看来,香港的建筑即使经济环境不太好,楼市价格也不会跌太多。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