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四章 王朝盛衰

第一节怠政干政毁掉的明朝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世时期。明清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一多民族的形势得到巩固。

在明朝早期,国家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并且实施了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但后期的宦官干政和官员怠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清朝前期君臣保持了一个经营者的姿态,但从乾隆末年开始,衰象已经显现。官员牟利,军务废弛,财政日亏,阶级矛盾激化。在内忧外患之下,改革的新潮仍然不能力挽大厦于将倾。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我国再次回归到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的王朝,即明朝的统治之下。历经12世、16位皇帝,共计276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明朝是我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明朝也曾是手工业、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明朝没有汉唐之和亲,没有两宋之岁币,只可惜官员怠政,宦官干政,终使天子御于国门,君主死于社稷。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明太祖称帝后,相继消灭四川和云南的对抗势力,又派兵八次深入漠北追歼元朝残余势力,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灭亡北元朝廷。

明太祖即位后,为了发展经济,积极恢复社会经济生产,尽量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惩治贪污的官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武之治”。

1387年,明太祖派军进攻辽东,迫降元将纳哈出。至此,除漠北草原和新疆等地外,明太祖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大业。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明惠帝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因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结果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占领京师,是为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明成祖时期武功昌盛。先是出击安南,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设立交趾布政司。之后又亲自五入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

明成祖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明成祖为安抚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设置卫所,并派也失哈安抚位于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女真。

1407年,也失哈在混同江庙街的对岸塔林设置奴儿干都司,扩大明朝东疆,也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明成祖一改明太祖闭关自守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宦官郑和下西洋,向各国交往、宣示威德以及建立朝贡体制。其规模空前,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

在文治方面,明成祖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在3年内即告完成。1405年明成祖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明成祖公布迁都的想法,得到认同,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宣告完工,隔年迁都。因为永乐年间天下大治,并且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所以有学者将这段时期称为“永乐盛世”。

成祖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最为惨烈。登基后恢复了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至此,明代厂卫制度确立。

明成祖驾崩后,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年号洪熙。明仁宗年龄已经偏高,即位仅一年就驾崩,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

1435年明宣宗去世,9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年号正统。明英宗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对太监王振信任有加。王振擅权贪腐,家产计有金银60余库,其受贿程度可想而知。

1435年蒙古西部的瓦剌逐渐强大,经常在明朝边境一带生事。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伐明。王振耸使明英宗领兵20万御驾亲征。大军离燕京后,兵士乏粮劳顿。

8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回师至土木堡,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50余人阵亡。明英宗突围不成后不幸被俘,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史称“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兵部侍郎于谦拥戴明英宗弟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年号景泰。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整顿边防积极备战,同时决定坚守北京,随后两京、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

瓦剌军进击北京城时,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屡次大破瓦剌军,瓦剌军撤退。明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多次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1450年,瓦剌军释放明英宗。然而明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意接受明英宗。1457年,石亨、徐有贞等人联盟,欲拥戴明英宗复辟,就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兵变。明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略有新政,废除自明太祖时残酷殉葬制度。

1464年去世后,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成化。明宪宗口吃内向,因此很少廷见大臣,终日沉溺于也妻也母的万贵妃,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晚年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

1487年明宪宗去世,其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明孝宗先是将明宪宗时期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去,逮捕治罪。并选贤举能,将能臣委以重任。

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用刑宽松。明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孝宗的励精图治,使得弘治时期成为明朝中期以来形势最好的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明武宗的荒游逸乐,导致正德年间战事频生。他在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驾崩。明武宗驾崩后,明孝宗之侄、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统,是为明世宗,年号嘉靖。明世宗从1534年后即不视朝,但仍悉知帝国事务,事无巨细仍出已断。明世宗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

1566年明世宗驾崩,皇太子朱载垕即位,即明穆宗,年号隆庆,翌年为隆庆元年。在隆庆朝,名臣名将荟萃。朝廷的实际政务渐渐落到了张居正的手上。陆上与蒙古达成和议,史称俺答封贡;海上开放民间贸易,史称“庆开关”因为这两项措施,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史称“庆新政”明穆宗中风驾崩,年仅9岁皇太子朱翊钧继位,即明神宗,改元万历。由于明神宗年幼,张居正辅政10年,推行改革。

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督蓟、昌、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

1587年后,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整日琢磨大兴土木,筹建自己的陵园,还派太监为矿监和税监搜刮民间财产。由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

1619年,明神宗去世。其长子朱常洛登基是为明光宗,光宗仅在位一个月,便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猝死,时年39岁。

明熹宗在位期间,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结果导致东林党与其他党斗争不断,明熹宗也因此对朝政失去了耐心,魏忠贤借此机会干预政治,政治更加腐败黑暗。

在当时,东北方的后金逐步占领辽东地区。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凭借坚城固守抗敌,最终击败后金军,并击伤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不久后,努尔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极即位。

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去世。其五弟朱由检继位,即明思宗,年号崇祯。

明思宗即位后,锐意铲除魏忠贤的势力以改革朝政。他下令停建生祠,逼奉圣夫人客氏移居宫外,最后押到浣衣局处死。下令魏忠贤去凤阳守陵,魏忠贤于途中与党羽李朝钦一起自缢,明思宗将其首级悬于河间老家,阉党其他分子也被贬黜或处死。然而党争内斗激烈,明思宗不信任百官,他刚愎自用,加强集权。

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广渠门。经六部九卿会审,最后杀袁崇焕,史称“己巳之变”。

其后,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终于在六年后彻底击败林丹汗,次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且5次经长城入侵明朝直隶、山东等地区,史称清兵入塞。

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又因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和清兵的掠夺等,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明朝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

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了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两大起义军。

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

明朝无论是在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上,还是在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轻工业上,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迄至明朝后期,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以商人为主体的盐引制外,一些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

晚明时中国民间私营经济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当英国商人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算巨富时,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

郑芝龙海上贸易集团的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

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他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哲学思想上,哲学家开始更多地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如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并且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文学方面,我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

在明代除了小说以外,戏曲、书法、诗文和绘画也有丰硕成果。比如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的书法,诗文方面的“台阁体”、“唐宋派”和“公安派”,画坛上的“吴门四大家”,以及徐渭的泼墨花卉和以董其昌代表的松江派等。

明朝的科技成果有很多,包括各个方面。有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的《几何原本》,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还有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徐光启撰《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

明朝疆域最广的时侯,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即今乌第河流域,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包有今西藏、云南,东南到海并及于海外诸岛。

明朝的外交为我国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7次航海,访问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18国,加强了明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

第二节君主制顶峰的清朝

清朝由满族统治者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从此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清帝被迫退位。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历经12帝,共计296年。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千米。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在此前的1583年,他曾经以上辈遗留的13铠甲做最初的装备,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然后构筑城池,设置大臣,制订法律,受理诉讼,并建立八旗制度。

1618年,努尔哈赤公开反叛明朝政府,明朝举国震惊。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70余城。后来相继攻占辽阳、沈阳,首次迁都于辽阳,其后又迁都于沈阳。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大炮打伤,不久去世。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也就是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努尔哈赤时的大金国号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52岁的皇太极猝死于沈阳后宫。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即位,年号顺治。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清世祖。

1644年,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缢。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见明朝形势急转直下,就向清军投降。清摄政王多尔衮趁机指挥八旗劲旅,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进占北京。同年,清世祖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清朝入关后,剿杀农民军,铲除明朝残余势力。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历经20多年的战争,清朝基本统一全国。

1662年,康熙帝8岁即位。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平定台湾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他还在1685年和1686年,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此外,还平定了回疆、准格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康熙帝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

自康熙时期至19世纪中期,我国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广大而神圣的领土内,实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康熙帝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

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康熙鼓励垦荒,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康熙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人民过上了和平生活。

1723年,雍正帝盛年登基,在位13年。他平定了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叛乱,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

雍正帝作了重大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制度方面作了些改革。雍正起了“康雍乾”三代承上启下的作用。

1736年,25岁的弘历登基,这就是乾隆帝。他执政60年,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乾隆帝于1757年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自从1762年起,清朝陆续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永久驻军的官兵携带家眷,主要来自东北、河北等地的达斡尔族、满族等,为保卫祖国、开发边陲作出了巨大贡献。

1792年,清朝打退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订和颁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对外关系等各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在“康乾盛世”时,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首先是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达到六千多万公顷,恢复并超过了明朝万历时期。加上农业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我国人口在“康乾盛世”时突破了3亿大关。

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军队的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在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和天理教等农民起义。

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贸易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此即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清朝政府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西方各国迫使清政府开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使得传统农村经济受到破坏。各地纷纷起事,其中华北以捻军为主,华中华南以洪秀全太平天国与云南杜文秀、马如龙的云南回变为主。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861年,咸丰帝去世,其6岁之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咸丰帝本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政务,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垂帘听政,最后由两宫之一的慈禧太后获得实权。在当时,奕,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部分汉臣,在消灭太平军时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

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才并派遣留学生到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培育出唐绍仪与詹天佑等人才;开设矿业、建立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与汉阳兵工厂等制造工厂与兵工厂,建立新式陆军与北洋舰队等。

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慈禧太后与恭亲王联合执政的同治年间,清朝在文武齐心合力之下,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

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军队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

对外方面,1884年,清朝和法国为越南主权爆发了中法战争。清朝失去藩属国越南,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台湾也宣布建省。1885年英国入侵缅甸,清朝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抗议无效,隔年被迫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承认缅甸为英国所有。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1872年日本强迫清朝藩国琉球改属日本,清朝拒不承认,中日交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后以清军落败而告终。

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和澎湖,失去藩属国朝鲜和租界。洋务派李鸿章建立的北洋舰队全面瓦解,也宣告自强运动最终失败。

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有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朝于八国联军入侵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立宪派与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

革命派希望推翻清朝,建立中华共和。1894年孙文于夏威夷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黄兴于长沙成立的华兴会,1904年蔡元培于上海成立光复会,此外还有其他革命团体。

1905年,孙文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

1907年,清政府筹设资政院,预备立宪,并筹备在各省开办咨议局。1908年7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命令各省成立咨议局。同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成立代议会。在立宪派成员的请愿下,清政府宣布把预备立宪缩短三年,预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同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皆去世,溥仪继位,即宣统帝,其父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

1911年5月,清政府组成由庆亲王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不过,该内阁中的很多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很多转向于革命派合作。在清政府组成“责任内阁”的同时,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清政府急派新军入川镇压。同年10月,革命派于湖北发起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军。袁世凯一方面于阳夏战争压迫革命军,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南北议和。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标志着我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自此之后,我国进入民主时期。

清朝商业发达,分成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支配中国的金融业,闽商、潮商掌握海外贸易。清朝科技在医学、地理、建筑、农学、铁路取得的成果显著。

清朝的文化事业成功辉煌。清朝小说杰出者众,曹雪芹著《红楼梦》被认为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最高水平。《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晚清谴责小说均有很大影响。

清朝的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清代的绘画水准很高。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