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8章 召开工农兵劳模会议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

在会上,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祝词,他说:

你们在消灭敌人的斗争中,在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斗争中,克服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极大的勇敢,智慧和积极性。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

他号召全国人民向英雄模范学习,同时号召英雄模范继续向广大人民学习,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在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作了会议总结。政府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64人。

在这些劳动模范中,有一位我国第一粒滚珠的制造者,他叫宋世发。

宋世发,1922年生于辽宁复县。他16岁就到滚珠厂当了研磨工。他当了8年工人,学到了一手好技术。

1948年春,宋世发担任了研磨车间研磨小组的组长。他带领小组的工人,开展了“红五月”生产竞赛。同年10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瓦房店滚珠厂是当时我国独有的一家生产滚珠轴承的工厂。这个厂以前被日本人霸占,生产的滚珠轴承由日本人垄断,不允许中国工人掌握制造滚珠技术。

解放后,工厂虽然回到了人民手中,可是机器却被日本人运走。工厂不但无法制订1950年的生产计划,而且即将面临全面停工停产的危险。这样一来,不单1000多工人没有工做,全国许多需要滚珠轴承的工厂和矿山机械部将受到影响。

不久,工业部将一批制造滚珠的破损机器给滚珠厂运来,要求这个厂的职工想尽办法将这些破损机器修复,然后,研究制造滚珠的方法,生产出我国自己的滚珠。

就在这关键时刻,宋世发勇敢地站出来,承担了研制滚珠的任务。工厂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由宋世发领导。从此,宋世发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心血,历尽失败的苦恼和成功的欢乐。

要研究出制造滚珠的方法,摆在宋世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将那些破损的机器修复好。可是那些机器,只剩一副空架子,重要的部件一个没有。

宋世发带领研究小组的工人修旧利废,一边研究机器的原理,一边修配各种短缺的部件,两个月后,终于将破损的机器修复了。

宋世发在滚珠厂当了10多年的研磨工人,虽然有丰富的研磨经验,可制造滚珠,却从没干过。他整天蹲在机器旁看来看去,始终想不出个头绪。可是,他不相信,中国工人就制造不出滚珠来。

为了早日造出滚珠,宋世发到处去找参考书,请教技术人员。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工厂领导着急,宋世发更着急。他决定不再去翻那些根本没有记载的书本,而要靠自己想办法,将滚珠制造出来。

想不到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打开了宋世发智慧的闸门。那是一天晚上,他刚吃过晚饭,又开始在冥思苦索。由于一时想不出主意,便到院子里去散步。这时,他偶尔一抬头,看见几个孩子正在团泥球玩。孩子们将一块泥团放在手掌心上,将两只手合起来,揉上几个来回,一粒圆球便制造出来了。

宋世发看到这里,心里豁然开朗。他从孩子们团泥球上发现了研磨滚珠的道理。他立刻赶回工厂,找来两块钢料,加工成两块托球板,安在机器上,用来代替孩子们的双手,然后,将一些研磨滚珠的小钢料夹在中间。可是,当机器运转起来后,夹在中间的原料滑出了托球板。

为了防止原料滑出,宋世发就在托球板上刻上了一道折形三角沟,将原料托住了。因托球板是用钢料做的,又硬又滑,起不到研磨作用,有的竟被压碎了。宋世发又采取别的办法,在压球板上加上了一层胶皮。

但是,又因胶皮软、有弹性,使原料承受的压力不均,加工出的滚珠有大有小。后来,宋世发又将托球板改为生铁的,虽然,这样能够起研磨作用,可是研磨出来的滚珠还是不符合要求,其精密度比标准规格大了数十倍。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动摇宋世发的决心。他把研究小组的人召集在一起,发动大家想办法,出主意。经过人们多次的研究讨论,决定还是在托球板上打主意。他把上面的压球板做成平板,将下面的托球板制成螺旋板。这样一来,终于研磨出了合乎标准规格的滚珠。这就是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粒滚珠。

从1949年春天起,经过8个月的研制和上百次的失败,宋世发终于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仅12月1个月,就生产出了3.5万套滚珠。

宋世发为祖国和人民立下的功绩,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尊敬,工厂授予他特等劳动英雄称号,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授予他一等奖章。在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上,又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当时,在辽宁省抚顺露天煤矿,有一位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叫张子富。

张子富1914年生于山东营县。他22岁时参加了山东抗日游击队。

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子富到抚顺露天煤矿当了工人。1949年2月,抚顺解放后,张子富当了生产组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刚解放时,矿上有些工人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尚缺乏了解,再加上一些敌人的造谣破坏,工人们的情绪极不安定,干活不起劲。当时在工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不干,二十万,苞米馇子小米饭。”有的人出工不出力,工作效率很低。

张子富看到有的工人干活不起劲,心里十分着急。他决定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哪里的活最难干,就到哪里去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群众。

张子富开始组建学习小组时,响应的人不多,有的还骂他。张子富不生气,不灰心,终于动员了5个人。这个学习小组就成了抚顺出现的第一个突击组。

突击小组在张子富的带领下,首先,由坑下到坑上的主要运输道,掀起了突破生产定额的示范活动。以前,工人们每天是8时上班,其实8时才到大坑,到9时才下坑,到坑底再拢点火烤烤,说说闲话就是10时多,干到13时就收拾工具,14时上坑,说是每天工作8小时,其实只干两个多小时。这些人装3.3吨的煤车,每人每天只装一车。

张子富带领的突击小组,第一天在6时之前就到了大坑,6时下坑干活,14时收工时,平均每人装煤3.7车,后来达到5.5车。在张子富和他的小组影响下,蔡长智小组起来急追张子富,达到了每人每天装3车煤。接着,整个产量都提高了。

这时,张子富小组发展到8名组员,矿党委正式命名为“张子富突击队”。矿长提出,让张子富带领突击队到生产落后的西大卷去。于是张子富又转战西大卷,向西大卷提出了挑战。

西大卷有些工人听说张子富来了,想给张子富一点颜色看看,故意让他们干装白泥的活。这种活又吃力又难干。

张子富不挑拣,头一天平均每人装了一车,对方装了一车半。第二天,张子富突击队每人装了两车,对方还是一车半。到了第三天,对方一鼓劲,每人装了两车,张子富突击队装到2.8车。

在张子富的影响下,西大卷工人的劳动热怕高涨起来了,装煤车每人每天达到了6车,装白泥达到了一车半。后来张子富率领突击队把所有露天掘大坑的工区突击了一圈,从而掀起了整个矿区的生产热潮。一批批突击队涌现出来。

矿区的西下盘有两个放炮班,有工人24名。这两个班,窝工现象十分严重。当煤矿搞按工定员的时候,这两个班都不肯减员。

张子富决定促一促这两个班的劳动态度。他找来5个放炮手,组成了一个放炮突击队,每天干的比24个人还多。张子富带着这个突击队一连干了3天,使原来那两个放炮班深受感动,自动要求减去10个人,劳动态度也变了。

后来,张子富看到刘山的洗煤班浪费极大,洗煤的水里有很多煤块白白地流走了。张子富又组织了一支洗煤突击队到了刘山。洗煤班的人听说张子富要来,骂他:“张子富又跑到我们这里刮旋风来了!”

张子富一点儿也不计较,仍然埋头苦干。张子富用模范行动感动了刘山的工人群众。

从那以后,洗煤班的工人们不仅把水里的煤掏干净了,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由过去每人每天洗五六百公斤煤,提高到了1吨多,每月能给国家节约1647吨煤。

张子富不仅在生产上是个模范工人,而且还是一个模范的教育工作者。他常常用工人阶级的思想去教育后进工人,改造落后思想。

西下盘有一个“调皮班”,这个班里都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后进工人。张子富不嫌弃这些人,他认为“烈马会拉好车”。

这个组有个姓杨的工人,因打架斗殴,曾被法院教育了一个多月,回到矿上谁都不要。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张子富的教育下,成了生产上的骨干和积极分子。“调皮班”被张子富改造成了“模范班”。

刘山洗煤班有个叫纪宝全的,在伪满和国民党时期,他就是刘山洗煤班的小把头,平时养成了一种好吃懒做、油滑捣蛋的坏习惯。这个人在张子富的教育帮助下,改过自新,后来成了张子富得力的助手,还被选为劳动模范。

张子富用模范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1950年5月被工人群众选为煤矿工会副主席。他还担任过采煤系长、采煤科长。抚顺市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1949年,在抚顺矿务局召开的劳模大会上,他被选为“劳动英雄”。1950年,张子富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这次全国工农模范代表会议,进一步推动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在全国更加深入地开展起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