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7章 余炯率队踏勘大北线

1951年6月5日,余炯率领的踏勘小分队从昌都出发,开始在大北线的踏勘工作。

踏勘小分队出发后,就沿着昌都城边的昂曲河东岸,步行向上游踏勘。小分队开头几天的日进度一般控制在15公里左右。

小分队于6月5日下午到达俄洛桥。路线在此要横跨昂曲河,除选择桥位外,各人整理当天记录的踏勘资料。

踏勘队自此向西翻越海拔4930米的雪碧拉山,经恩达宗至卡马多。

小分队从卡马多西行,又遇到一座海拔为4920米的色格拉大山,再经觉恩宗、沙贡、协雄等地,大约在6月底才到达丁青。

他们了解到,丁青是北路途中的最大城镇,设有一个很大的兵站,有商业市场。附近一带耕地多,村庄星罗棋布。

踏勘队从昌都至此踏勘路线约250公里,实际步行约300公里,沿途气候较温和。

小分队在城边架帐宿营,要求大家抓紧时间补洗衣服和整理材料。指导员杨士举和余炯当即去兵站报到。

第二天,兵站领导来宿营地看望大家,询问需要什么东西,兵站有的就尽量供应。

兵站领导的深情厚意,使大家十分高兴。

7月2日,驻军领导干部来住地看望大家,勉励全体队员说:“你们从昌都步行踏勘到此,一路上遵守‘入藏守则’,纪律很好,克服了不少困难,吃了很多苦头,太辛苦了。从这里往前走,条件更差,困难更大。希望你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作风,继续前进,愿我们日后在拉萨相见。”

小分队请兵站帮助雇了牛马,补充了代食粉、脱水菜、盐巴等主副食,又踏上了征程。

小分队西出丁青不远,发觉地势逐渐上升,直到邛尼拉东山脚。

经过大家测量,山垭口海拔为4547米,西侧山势较陡,公路需展开线路下到塞扎宗,再翻越海拔4620米的龙忍拉下至查棚宫。

小分队又从这里西去雅岸多,连翻了3座海拔4600至4900米以上的大山。

小分队从丁青西去索宗其实与东去昌都的距离大致相等,但地形、气候却有天壤之别。丁青至索宗间气候恶劣,一日数变,寒风凛冽,大山重重,溪河纵横。

小分队多次赤足涉水过河,雪水冰凉刺骨。他们发现,这里到处人烟稀少,宿营多在荒僻的半山腰或小溪小河边,帐篷内外温度相差无几。有一晚入睡时满天星斗,皓月当空,午夜后,却大雪纷飞,帐篷竟被积雪压塌了。

大家吃力地从帐篷里爬出来,在酷寒中清除了压在帐篷上的积雪,又把它重新竖起来。此时人人手脚麻木,浑身冻得发抖,简直彻夜难眠。

他们本来从索宗还可向西经那曲再向南到拉萨。但他们知道,此路比较远,沿途设有兵站,是运输大批货物的道路。

索宗兵站从安全和给养着想,要小分队经过那曲赶到拉萨。但小分队从公路里程着想,仍选择了经比如宗、总若松多、旁多宗、林周宗至拉萨的路线进行踏勘。

经过兵站多次与索宗地方领导交涉,当地政府愿意给队员们开具通行公文,要求沿途官民援助,并按价支应运输牛马和卖给食物。

小分队一路经过比如宗、唐古拉山后,道路越来越陡,大家走一会休息一会,简直是竭尽全力,才爬到属于唐古拉山脉海拔5100多米的结拉山垭口。

由于海拔太高,大家都呼吸急促、口干舌燥、头重脚轻,走路都踉踉跄跄的。因此,大家都急于想下山到海拔低一些的地方去。

可是大家极目眺望,前面还是一片辽阔的大草原,白雪皑皑,望不到尽头,阴沉沉的天空已经和雪原连成了一片,令人感到空旷而又冷清。

显然,他们已经来到“高原上的高原”了。在这冰雪的世界里,不少队员都患上了轻微的雪盲症,双眼疼痛得十分厉害。

大家发现藏胞把长发披在眼前走路,可队员们头发短,遮不住眼睛,就把手帕扎些小眼,吊在眼前,以减少雪光的刺激。这种土办法还有一定作用,使他们克服了雪盲症的威胁。

在这海拔5000米以上、纵横几十公里的辽阔而荒寒的草原上,到处都是小土包,上面尽长着扎脚的硬草,形如草柱,小土包周围却是水网或泥沼。没有人行小道,没有人烟,也看不见牛羊。

他们从一个草桩到另一个草桩,要跳跃前进,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水沼中。

这里气候一日数变,忽晴、忽风、忽雪,或者是冰雹铺天盖地而来。大家都站立不稳,只好蹲在地上,待冰雹过后,再继续向前走。

这样,小分队一天只能踏勘5.6公里。而且,他们双脚被草桩刺得生痛,人人是疲惫不堪。他们一日三餐或两餐,全吃代食粉或糌粑、酥油茶。

踏勘队又艰难地走了5天,虽然没有走完这个大草原,可喜的是,终于走到了有牧民帐篷的地方,这里名叫总若松多,是拉萨河的发源地。

小分队从这里大约又走了两三天,才穿过草原。海拔渐渐低了,大家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小分队走出草原后,基本上在两山之间宽广的草地上踏勘前进,一直到达邛塘坝。

这时,大家发现沿途牧民的帐篷逐渐增多,牛羊成群,应该是比较发达的牧区。有些没有牧民帐篷的平坝上,野驴成群,看见踏勘人员后,便立即飞奔逃跑,有如赛马奔驰。

小分队自结拉山北面的唐古拉至邛塘坝,这里是北路,也是全路中海拔最高、人烟最少、气候最恶劣、冰雪最多的地区,也是他们踏勘路线中最艰苦的地段。

小分队走出邛塘坝进入农业区后,就到达了热振寺。

大家稍微放松一下,四周观察热振寺周围,这里有许多生长达几百年的大柏树。寺庙很大,已经有些残缺衰败,只有几个喇嘛在看守寺庙。

小分队从热振寺经旁多宗,翻越海拔4735米的喀拉山,下到林周宗,进入拉萨河谷的平原。

在10月底,踏勘队终于到达了拉萨。

到达拉萨的第二天,十八军参谋长李觉亲切接见并慰问小分队全体队员。

小分队汇报了踏勘这段路程的基本情况:北路从昌都至拉萨踏勘里程为985公里,步行里程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预计工程量土石方约1000万立方米,桥梁187座,经过有名大山12座。大部分路线地势高寒,其中位于海拔3000至4000米者占10.6%,位于4000至5000米者占85%,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者占4.4%。极少数地段偶有乔木,部分地段长有灌木。少数地区产青稞、元根,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牧区藏族群众的燃料全用牛粪,农业区的燃料间有灌木,但以牛粪青稞杆为主等。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