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10章 勇闯阎王滩打通白云山

1970年初冬,铁五局二处八连在水龙棒建点的时候,在没有便道、运输十分困难的情况,大家决定闯过阎王滩,打开水上运输通道。

阎王滩地处清水江上游,在巍峨的苗岭与云雾山相交的断层裂谷之中。大家看到,这里礁石丛生,犬牙交错,陡峭得如同刀削般的青石岩伸到急流之中,奔腾的急流忽然遇到河中的巨大礁石的阻挡,便发出闷雷一般的怒吼声。

急流过了礁石之后,它就会一个急转弯,从狭窄的河床上呼啸而过,一泻千里,流入水龙棒。

连副指导员何德金带头成立了以党团员为主的闯滩队。

大家在月亮和星星还没有隐去的清晨就开始动身了,他们带着锯斧,翻过几座荒漠的大山,来到山头材料堆积点,借着微弱的月光,扎好了木筏。

这时,天刚泛出鱼肚白,何德金和闯滩队员们站在木筏上,精神抖擞,用竹篙调整着方向,沿江而下。

过了一会,东方万道金光驱散了笼罩在清水江上的晨雾,照射在用几根圆木捆扎的木筏上。

大家感到,木筏在湍急的清水江里显得有些孤单。

筏子来到了阎王滩,大家都高度紧张起来。果然,一到这里,水流立即加快了,木筏左右直打晃。

阎王滩卷起滔天的大浪,形成了一个个大大的漩涡,好像要将木筏吞进它的肚子里去,并将所有人都沉入水底。

站在筏头上的何德金对大家大声喊着:“注意,阎王滩到了,大家都沉住气,撑住岩石,努力冲过去!”

大家都咬紧了牙关,一齐用力将竹篙顶住岩石,只听“哗”的一声,木筏从狭窄的河床上硬挤了过去。

但是,由于大家用力过猛,木筏却撞在另一边的暗礁上,一下子翻了过来,闯滩队的人都滚进了滔滔的江水中。

幸好闯滩队挑选的都是生长在河边的游泳高手,虽然闯滩失败了,但他们都安全游到了岸边。

大家从水中爬到岸上,在河滩上燃起了火堆,一边烤衣服,一边商量办法。

大家并没有被失败吓倒,他们表示:木筏散了,可以捆好重来,如果再落入水中,就重新再来。

经过大家一次又一次地闯滩实践,终于战胜了这个“十船经过九船翻”的阎王滩。他们终于在阎王滩上开辟了一条水上航道。

一排排木筏,满载着施工物资,从阎王滩鱼贯而过,运往水龙棒。

工人们再用肩挑背扛,凭着两只铁脚板,一副铁肩膀,硬是将几百吨物资搬到了施工现场。

铁十处的工人们,和凤岗、道真民兵团修建湘黔铁路来到了白云山。

白云山东临悬崖峭壁的猫猫沟,西靠波涛汹涌的舞阳河,地势非常险峻。

当地民谣唱道:攀上白云山,腰缠白云手摸天,只见白云不见水,悬崖峭壁少人烟。

他们一到白云山,就受到了饮水的困扰。因为这里虽然有大河,但水井特别少,大军驻在山顶,通往江边又没有路。

正当筑路大军愁着没水喝的时候,一个苗族老大爷带着一群老乡送来了一罐罐清泉水。

工人和民兵们对老乡说:“你们的水井小,水本来就不够用,留给自己喝吧。”

可老乡们坚持说:“你们是毛主席派来为苗家修幸福路的,如果没有水喝,哪还能干活?不行,那坚决要不得。”

水越来越少了,已经远远供不上筑路大军的饮用所用了。十处六连的职工主动把伙房搬到了山下的舞阳河边上,这样用水方便了些。

但是这样一来,工人们一日三餐都要上山6次,每顿饭都要走3公里的山路。

十二连的指导员决定带领职工去寻找水源。他们满山去找,双脚都被荆棘刺破了,两只手也都被石头擦伤了。

当大家爬到观音岩下面的时候,突然有人发出一声欢呼:“看!水,泉水!”

大家赶紧过去一看,果然,有一股又大又亮的清泉水,从观音岩的缝隙中汩汩地涌出来,又流到了旁边的一个涧穴里。

大家一时都高兴得好像孩子一样,他们跳跃着向泉水冲过去。大家都急于想伏下身来痛饮一顿。

但就在这时,大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断喝:“不能喝,那是毒水!”

大家回头一看,就看到那个曾经给他们送过水的苗族老大爷飞奔而来,他跑到跟前,脸上带着担忧和愤怒说:“这股泉水来去无踪,人吃了要死,牲畜喝了要亡,多少年来从没有人敢喝。”

接着,老大爷又神秘地告诉大家:要是谁家里撞上山妖水怪,舀上这里的泉水,半夜泼在门前面,就一定能消灾除难。

大家当时都已经渴得很厉害了,但老大爷已经这么说了,谁也不能认定这到底是毒水还是神水和圣水。不管怎样,筑路指挥部有铁的纪律,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大家强忍着干渴,只好回去了。

水的问题就这样勉强维持着,这时,上级突然传达下指示:立即打洞,以便配合正洞进出两个口四面快速掘进。

一连连长黎顺泰毫不犹豫,他立即和张志青、张宗福两名共产党员组成探险队,划着木筏在舞阳河上顶风冒雨寻找横洞的位置。

舞阳河在白云山脚下奔流着,大家站在木筏上,抬头只能看见横洞的方向,但看不横洞的高度,为了探测清楚横洞的高度,必须攀上悬崖实地测量。

探险队早已经从山上顺下了几根粗绳,张志青和张宗福敏捷地顺着粗绳向悬崖上攀登。

他们两人艰难地向上爬着,10米、50米、100米……

张志青回过头来向下张望,只见脚下舞阳河奔腾湍急,河两岸的山峰倒映在水中不停地晃动着,整个白云山都好像在晃动一样。

张志青再抬起头向上看,只见高大的山峰就像要反罩过来,巨齿一样的怪石就要猛地向他砸过来一样,他不由地打了个寒战。

但当时他们离横洞的水平线还有25米,这时岩壁突然深深地凹了进去,脚没有地方蹬,胳膊也没有地方可以依靠,双手也没有地方可以抓得到。

两个人都紧紧地抓住粗绳不敢松手,因为他们知道,这个高度只要掉下去,一定会被摔得粉身碎骨。

黎顺泰站在木筏上仰脸看着张志青和张宗福,他不由得惊出了一身的冷汗。25米,如果在平地上,仅仅只够铺一根钢轨的,但在这陡峭笔直的山崖上,每上升一厘米都是严峻的考验。

张志青和张宗福咬牙坚持着,他们终于一点一点地攀到了洞口,实地测量了横洞的水平线。

过后,张志青又和另一个共产党员王友明一齐,用粗大的安全绳拴住身子,从山顶顺着陡岩,他们就像荡秋千一样下到了30多米,在横洞上打眼放炮。

大家听到陡壁上传来他们清脆的二锤声,等他们把炮眼打好,安装好炸药,随着隆隆的开山排炮声,终于轰开了横洞口,为隧道全面掘进赢得了时间。

1971年4月,天晴少雨,春暖花开,这正是施工的黄金季节。

这时,从白云山隧道突然传来让人震惊的消息:隧道大溶洞遇见了罕见的岩爆,数名工人民兵被岩瀑击伤,施工受阻。

筑路隧道施工的人都知道,岩爆是岩石的自然爆炸,但在施工中极少遇到这种现象。

专家说,岩爆有的时候像小炮弹响,爆裂的声音很大,随即就会有烟一样的粉末喷射而出。而有的时候,它又像单个的雷管燃爆,爆裂的声音小但炸出的石块却大,而且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从母岩里弹射出来。

他们并且说:随着这些声响,大小不一的岩石就会迸向四面八方,由于岩爆发生前并没有明显的征兆,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都会发生,的确令人防不胜防。

岩爆发生以后,铁十处三营副营长贺泽荣迅速赶到了现场,他是一名老隧道工了,已经和大山打了20多年的交道了,对于流沙、塌方、涌水,贺泽荣都有一套完整的治理经验。

但贺泽荣面对这样的岩爆险情,他一时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了。最后贺泽荣决定召开会议,让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

有工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制服岩爆,首先要接近它,掌握它的爆炸规律。”

贺泽荣根据大家的意见,组成了由工人、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制服岩爆战斗组”。

治爆小组又研究出了“台棚护顶”的措施,终于制服了岩爆。

岩爆区过去以后,导坑迅速地向前推进,连续4个月创造了双口双百米成洞的好成绩,提前打通了这座地质复杂的白云山隧道。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