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2章 中央军委批准修建湘黔铁路

1970年8月8日,国家建委主持召开了贵州、湖南、广西省区,广州、昆明两军区,铁二局、四局,铁二院、四院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国家计委负责人余秋里、经委负责人袁宝华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研究了湘黔枝柳铁路大会战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湘黔铁路沿线势非常险峻,线路横穿湖南中西部的雪峰山脉,再穿越贵州高原的苗岭和云雾山区,期间要飞越湘江、资水、沅江、清水江等诸多河流。

而且,不少地段布满了断层、裂谷、溶洞、暗河、流沙和软土层,会给施工带来重重困难。

李先念先后两次在会议上讲话,他着重强调了抢通湘黔线的重要战略意义。

李先念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风趣地说:

西南3省这个大胖子肚子大,嘴巴也大,但脖子太细。

肚子大说明肚里有货,西南3省物产丰富;嘴巴大说明进得多,需求量大;脖子太细说明交通不发达,不通畅,所以吃不进也吐不出,迫切需要我们动大手术,把脖子加粗,增大进出口通道。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西南供求物资畅通无阻。我们要从时间上保证,争取两年把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钢铁运输线建成。

李先念的话引起了会议上全体人员的强烈反响,大家讨论极为热烈。

会议结束前,李先念加重语气,对各方面的指挥官们说:

修建湘黔线是经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审定的,各地要由军队、政府、工程局成立统一的指挥部、统一的党委,加强领导,搞好团结协作,不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期望。

1970年8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了《湘黔枝柳铁路建设会议经要》,下达了修建湘黔、枝柳两条铁路的命令。

国务院和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等组成了“湘黔枝柳铁路会战部指挥部”。领导两条铁路的修建工程,广州军区陈海涵任总指挥。副总指挥由昆明军区徐其孝、交通部苏杰、国家计委刘炳华、商业部贾一民等担任。

湖南、贵州、广西相继成立了“铁路会战指挥部”,负责本省区的铁路修建工作。

历史上湘黔线曾三上三下,经历了30余年,线路仍然没有修通。

早在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把湘黔铁路作业振兴中华的重点工程。按当时设想,湘黔铁路东起湖南株洲,经湘潭、湘乡、蓝田、新化、麻阳和贵州的铜仁,西到贵阳,全长953公里。

在没有湘黔铁路前,湖南到贵州,必须要从广西绕,经柳州、桂林进贵州麻尾、独山,需要10多个小时。

1936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以第三期铁路公债1700万元及德国交回的德发津铁路债票110万英镑,向国内银行团押借2200万元,作为工款进行勘测开工,同时钻探湘江、沅江、资江等大桥桥基。

1937年2月,完成了全线初测,随后分别招标修筑土方和沿线桥梁工程。

当时预计30个月全线修通。

不料,1938年秋,日本侵略军进犯湘北,国民党政府实行“焦土抗战”政策,放火烧毁了长沙,并决定湘黔线停工拆轨,沿线路基桥梁都遭到了破坏。

1939年,国民党又将已经铺好的轨道全部拆除,所有钢轨、枕木、材料等都拨运到广西修筑黔桂铁路。

湘黔线贵州段的东山坪隧道,国民民派劳工搞了好几年,几次改变施工位置,隧道越缩越短,在一次塌方中,有80多个民工被活活埋在洞里面。隧道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像狗洞大小的窟窿了。

当地人民把东山坪隧道称为“鬼门关”。

1943年,蒋介石在他所著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又说要修建湘黔铁路。

抗战胜利后,田心至湘潭东恢复通车。但在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竟然发动了内战,修建湘黔铁路的想法也就只剩一个想法而终结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筑湘黔铁路。

1953年6月重新修建田心至湘潭东,1954年1月湘江大桥建成后,田心至湘潭站通车。

1956年8月,湘潭至新化段由铁道兵八五〇二部队开工修建。

其余线路由铁道部第四院重新设计,线路改为经怀化与枝柳交汇,然后可以进入贵州贵定与黔桂线相连。

1961年12月铺轨至金竹山站;1962年4月办临时运营,1966年正式运营。后来因为国家经济调整,其余各段于1962年停工。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