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5章 商业部门开展城乡商品互流

1982年6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

国务院做出的这一决定,是繁荣城乡市场的重要决策。为此,全国各地的商业部门积极组织各级批发、零售企业,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一场城乡商品互流的活动。

这种商品互流活动开展后,阻碍商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货源问题,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从事商业经营的人都没有地方批发商品。

因此,加快商业体制改革,促进商业的发展,批发业的振兴非常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始悄悄放开对批发行业的“紧箍咒”,想办法促进批发业的发展,辽宁抚顺就是一个例子。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抚顺地区农村商业网点增加了90%,其中集体和个体网点占的比例很大。

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抚顺地区有关部门组织市百货公司与石文供销社,办起了一个批零兼营的联合企业,使工业品的批发网点下伸到了农村。

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它适应了发展农村商业的需要。当时,抚顺地区农村商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网点不足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抚顺地区的新宾县,方圆4378平方公里,315个生产大队,约360个自然屯,就有148个生产大队或自然屯没有商业网点。

在改革伊始,抚顺地区政府认识到,农村商业、特别是农村集体商业必须来个大发展,同时也应适当发展一部分农村个体商户。

然而,因为当时抚顺地区的农村集体和个体商户多是小本经营,资金少,人不多,缺运力,只能短途进货,勤进快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批发不下伸,全区各地的农村商业就很难发展。

石文联营批发部建立后,该地集体商户很快就由5户增至24户,个体商户原来没有,一下子发展到70多户,一些多年没有商业网点的屯子都有了小卖店。就这样,农村的商业也开始活跃了起来。

同时,抚顺石文联营批发部的建立,还扩大了抚顺地区工业品市场。

当时,后安和石文两个供销社的百货门市部,批发下伸前都只经营1600种商品。

批发下伸后,它们经营的范围增加了,经营品种分别达到2200个和2300个。

这样一来,原来在城市难销的商品,拿到农村就销掉了一些。这说明,批发下伸不仅有利于工业品下乡,满足农村需要,而且也有利于货畅其流,变呆物为活物,支持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于是,尝到好处的后安和石文两个供销社,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支持批发行业向农村的进军。

和辽宁抚顺的百货公司与供销社联营向农村网点批发商品相比,山东各地的做法则更进了一步。

在山东,为了方便队办商店进货,扩大工业品下乡,山东省牟平县商业局在偏僻山区水道公社设立了一个综合批发部,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队办商店。

批发部从1982年的2月15日开业的仅几个月时间,就已销货60万元,经营品种1000个,深受社员群众的欢迎。

原来,1981年以来,在国家改革春风的号召下,牟平县社队商店迅速发展,到当年5月底,全县社队商店已达到503处。

而当时该县不少社队商店到县城批发公司进货,往返一次200多里,既不方便,又增加运费开支。

针对这种情况,牟平县商业局在离县城60多里远的水道公社设立百货、纺织、五交化、副食品综合批发部,使3个远离县城的公社商店就近进货。

这个批发部经营品种齐全,服务热情,批发起点低,社队商店随来随进。

很快,该县就有64个队办商店来此进货,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费用开支。

和山东一样,山西各地也在把批发部开到农村,支持农业发展。

1983年初,在山西阳泉北郊河底镇,新开设了一个国、合联营批发部,专门为偏僻山区的基层社、分销店、知青点和个体商贩服务。

开张3个月内,该批发部就向70多家零售店和个体商贩批发商品90万元,实现利润2.5万多元。

河底原来是阳泉北郊的古老集镇,历来是物资集散地。但是,过去河底周围的东村、燕龛等边缘山区供销社,到阳泉市里进一次货,得跑五六十里地。把货进齐全,要跑21个批发部和仓库。

这样一来,等到把商品统一运回,分到分销店,摆上货架,最少得10天时间。

这种按行政区划搞商品批发的体制,人为地堵塞了流通渠道。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当地百货纺织、糖业烟酒、五交化3个批发站与河底供销社开办了联营批发部,国营商业出资金,供销社出人,利润三七分。

河底联营批发部一成立,就约法三章:

一没有批发起点约束,花色规格任意挑选;二不受营业时间限制,啥时进货啥时接待;三扶持小社小店,先进货后结算。

河底国合联营批发部由于是按经济区建立的,给基层社、分销店带来了生机。

过去经济效益不佳的燕龛供销社也打开了新局面,库存由17万元下降到14万元,提前40天完成了1983年的销售任务。

盂县清城一个个体商贩,三天两头骑上自行车来批发部进货,每次都在百元左右,他逢人就说:“联营批发部给俺打开了方便门。”

在城市工业批发业务走进农村,支持农业商业发展的同时,农村的农产品也开始走进了城市,农产品的批发市场随之而生。

安徽南陵县1978年后,市场开放,集市贸易日趋活跃,主要农产品粮、棉、油在完成国家统、派购任务后,允许进入市场。

1982年4月成立百货批发部。经营搪瓷、铝制品、钟表、缝纫机、鞋类、保温瓶、文化用品等2700余种。

大米、花草籽、山芋粉、荸荠、蜂蜜、药材、竹、木、柴、炭等农副产品远销苏、浙、川、湘和东北各地。

1983年前后,在商业体制改革之中,广东省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广州近郊建立了6个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方便了群众,活跃了物资交流,受到群众欢迎。

位于珠江畔的芳村水上塘鱼市场和水上水果市场是广州历史上形成的水上交易所。

然而,由于以前特殊的商业体制,致使这个两个具有多年历史的市场沉寂了。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的开始,这两个水上市场在沉寂多年之后,又逐渐恢复了起来。

开始时市场秩序较乱,有些治安和市场管理人员想把它关闭。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指出,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出现城乡农副产品多种交换形式。

为此,市场的工商行政部门认为应当给以大力扶持,加强管理,做到有管有活。

1982年,工商行政部门在芳村成立了由工商所、派出所、港务监督等单位组成的水上市场管理小组,划出水上交易地段,定出管理制度,秩序很快好起来。

到第二年,这两个市场买卖兴隆,购销两旺,全市各地的小贩都来此批发水产品,平均每天上市的活塘鱼有几千斤,水果过万斤。

像这两个水产品批发市场那样,在当时的广州,还出现了很多其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元里家禽市场就是一家。

在三元里家禽市场,每天只见有成百上千个用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板车、以及肩挑手提的商贩,把家禽运到这里,既批发又零售,成为广州市一个主要的家禽集散地。

就这样,大批分散在农村各地的鸡、鹅、鸭直接进入广州,由于家禽的货源扩大又减少了环节,市场价格逐步做到稳中有降。

随着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兴旺,广州的小贩们终于不用为货源发愁,而市民终于可以吃到了放心的农产品了。

当时,像广州这样由农民和个体户进城搞农产品批发的还有很多。

在南京,每日深夜,一辆又一辆驮着活鸡、活鸭的自行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汇集到长江南岸的建宁路一侧,这里的家禽批发夜市很快便热闹起来。

这个市场是当时南京市几个农副产品批发集市当中的一个,它的成立还有一个过程。

原来,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从苏北盐城、淮阴、南通等地区,运活家禽等农副产品到南京销售的个体贩运户越来越多。

当时,这些个体贩运户们都希望南京能有个专营批发的“中转站”,以方便他们把到手的货物顺利批发出去。

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适应这一需要,于1982年7月以后,陆续在长江大桥脚下的建宁路、水西门和下关车站办起了经营家禽、蔬菜和水果为主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在批发市场上,当地的个体销售户和长途贩运专业户自由接头,商定批发价格,然后由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过秤成交。

就这样,许多长途贩运专业户在到南京的当天就可以把贩运的农副产品整批售完,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损耗。

正是有了各种形式批发模式的兴起,国务院提出的商品城乡互流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它的实现既方便了城乡人民的生活,更促进了城乡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