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开拓创新:中国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何森

第一卷 酝酿改革 第1章 邓小平提出科技改革初步设想

邓小平说:“体制搞得合理,就可以调动积极性。要争取时间,快一点调整好。”

邓小平说:“科学研究机构要建立技术责任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这是重要的组织措施。”

胡耀邦说:“我们希望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推向前进。”

1977年8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开始召开。

这次座谈会是由邓小平提议召开的,他还亲自主持了这次座谈会。

被邀请到会的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科学家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王大珩、数学所的吴文俊、声学所的马大猷、化学所的钱人元、物理所的郝柏林、生物物理所的邹承鲁、地理所的黄秉维、大气所的叶笃正、半导体所的王守武、上海硅酸盐所的严东生、地质所的张文佑、上海有机所的汪猷、计算技术所的许空时和高庆狮、中国科技大学的温元凯。

其他的与会者主要来自高等院校、中国农林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

这个名单体现了邓小平所期待的科学家队伍的老中青,特别是中青年的构成。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会议组织者对来京的科学家和教授的生活起居做了周到的安排,特地派专车接送已经70多岁的苏步青教授、杨石先教授和金善宝教授。

8月4日,明亮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照进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两排红丝绒沙发上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33位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教授。

在当时,大家坐得很随便,邓小平采取了同科学家和教授们聊天的方式。他一坐下,便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亲切地对大家说:

这次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向大家学习。外行管内行,总得要学才行。我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中央也同意了。这两条战线怎么搞,请大家发表意见。

说到这里,邓小平指指方毅说,这个工作“方毅同我一起抓”,“说他帮我或者我撑他的腰都可以。我说些空话,放点空炮,助点威风”。

接着,他宣布,这个座谈会请方毅主持。

邓小平说,整个座谈会他不可能都到,自己有时间就到,没有时间就到不了,座谈纪要是肯定会看的。但最后的结果是,与会的科学家和教授们都欣喜地发现,实际五天的会议,邓小平从头到尾,一次不落地出席了全部议程。

邓小平先燃起一支烟,用力吸了一口,亲切地与在座的专家学者们打招呼。他语调平稳地说,到会的科学家中,他“只有少数人认识,说过话的一个也没有。看来是多数在四五十岁,比我岁数大的只有两三位,我看有希望。”

然后,他介绍了召开这个座谈会的目的,他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邓小平说,自己有一个想法,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从科学教育着手,所以中央、国务院讨论分工时,我自告奋勇管科学和教育。”

邓小平说了一句幽默的话:“外行管内行,我这个外行管你们这些内行。”与会的科学家和教授们畅快地笑出了声,因为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他们本来就对这位个子不高的老领导怀有特殊的好感,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邓小平做了这样一个开场白之后,方毅开始主持会议。

前两天大家主要讨论改革高校招生制度,废除高校招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恢复高考制度等有关教育的问题,经过讨论,恢复高考的决策定下来了。

在场的科学家没想到,自己大胆建议献策,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招生制度,恢复高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恢复知识分子名誉;保证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改变用非所学等建议,均得到了邓小平的当场拍板。

会议期间,邓小平还亲自询问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情况,专门邀请他来参加会议。

8月8日上午,座谈会接着举行,主要讨论科技的问题。因此,这次有关科技改革的座谈会又称“八八座谈会”。

邓小平在座谈会开始时便说: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虽然这次会议因为时间匆促没有邀请社会科学家。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了解了一些情况,也开始了解了当前应该首先解决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大家可能没有全讲出来,或者没有时间完全讲清楚,好在以后还有机会讲。

邓小平对科学、教育问题作出了系统论述。他提出,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

他特别强调,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因为它同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有关。知识分子问题不仅是科学界、教育界的问题,而且是整个国家的重大政策问题。

经济学家、中科院院士、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于光远同志,因身体原因未能亲自参加当时的座谈会,他在给会议的书面发言中指出:

这是科教界进行拨乱反正的重要会议,不仅对科技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其影响更是波及方方面面。在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重温这次会议非常有价值。

现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明廷华,30年前在中科院工作,是“八八座谈会”的组织筹备人员,他后来在接受时回忆说:

在座谈会开始时,小平同志就提出,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探讨科学研究怎样搞得更快更好些,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小平同志说:“这个世纪还有23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究竟从何着手?看来要从科研和教育着手。”

在座谈会结束前,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谈到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及其积极性的调动、科教体制和机构调整、教育改革、科研保障,以及学风等问题。

邓小平说:

要保证科研时间,使科研工作者能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去。会上提出一周要有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我加了“至少”两个字,你们又加上“必须”两个字。好!科学院文件下发时就加上这四个字。我看,有人一头钻到科研里面,应当允许。有人七天七夜搞科研,为什么不可以?体制搞得合理,就可以调动积极性。要争取时间,快一点调整好。

在这次座谈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他说:

科学研究机构要建立技术责任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这是重要的组织措施。

明廷华参与了“八八座谈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后来,他又和林自新一起后来负责起草了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稿。他认为,“八八座谈会”是科教战线拨乱反正的一次重要会议,邓小平的讲话给科学技术进行了重新准确定位,将科学技术放在了正确的位置,影响是长远的。

《科学院汇报提纲》的执笔人,这次科教座谈会纪录的整理者吴明瑜后来回忆说:

人们谈起这次座谈会多强调其在恢复高考中所起的作用。其实,会议的内容和意义远不止于此。

这个七嘴八舌的“情况收集会”,成为半年之后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思想的蓝本。

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评价这次座谈会时,他说:

如果说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预示着科技春天的到来,那么这次会议就是春天前的惊雷。

科教座谈会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前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它为全国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邓小平同志通过这次座谈会,让科学家们了解了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发展的最新决策。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