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曾是我国最大的民用船舶运输综合技术研究、试验和开发基地。该所是全国科研改革起步最早的单位之一。
从1985年起,该所取消了国家拨给的事业经费,努力建设技术经营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1985年以来,该所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其中有30项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有97项分别获得了国家、交通部、上海市颁发的各种奖励,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率达90%以上。
该所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先后被评为交通部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有80多人次获得交通部、上海市的各类先进光荣称号。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系中央在渝科研单位和甲级勘察设计大院。成立于1965年5月,1984年和1996年分别作为交通部和国家科委的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工作。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主要从事公路交通行业的道路、桥梁、隧道、环境保护、交通工程、公路客车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试验检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及施工与产品加工等业务。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参加试点的单位加强了研究所的业务与行政工作的统一指挥;加强了党的建设和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了管理,科研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科技成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加强了与社会上的横向联系,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使科研成果的推广率大大提高。各单位的工作获得了健康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他各科研单位也都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了整顿,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调整了领导班子,为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随之而来的是,全国的企业和生产大队都开始搞技术改造,大搞科学实验,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地在工农业中得到应用。
对科研单位实行所长负责制,建立和健全各种技术和经济责任制,逐步扩大科研院所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自主权,使科研单位成为独立的研究开发实体。改变旧的科研体制下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科研单位缺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生机活力的状况,提高科研单位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987年,沈阳、南京、广州、哈尔滨、黄石5个城市被国家“四委一办”批准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黄石是其中唯一的中等城市。
1987年,当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国防科工委、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联合考察组来到黄石,听取了市委书记袁照臣、市长徐子伦等市领导的汇报后,得出的结论是:
黄石改革环境好,完全有条件承担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
黄石不负众望,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自始至终开展得有声有色。
黄石没有大院大所,当全国都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国有独立科研机构的时候,黄石却提出了“一体两翼,双向放活”的指导思想,把厂办科研机构放在改革的“主体”位置。
早在1983年,黄石市科委、市经委、市科协三家联合组织了“黄石市微机应用协作网”,举办了为期20天的微机技术培训班,培养了第一批信息技术骨干。市委书记等市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微机技术讲座。
第二年,成立了市微机推广应用领导小组。
黄石市机械局微机应用研究室研发的“钟型烧结炉可编程控温系统”,成为黄石成功完成的第一个微机应用项目。
1985年,黄石市科委在冶钢召开“黄石市微机应用技术鉴定会”,有13个项目一次通过鉴定。
同年,全国重点建材企业微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华新召开。
由于成效突出,1989年5月国家电子振兴办公室特意选择黄石召开全国微电子技术应用现场会,来自各地的200多名代表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黄石市被批准为全国应用电子计算机改造工业窑炉的4个试点地区之一。
黄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教育先行、科技立市”的指导思想,把科技进步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之际,黄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市政府制定的《黄石市科技兴市战略纲要》。
黄石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和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使黄石发展步入了依靠科技进步的康庄大道。
1989年9月,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确定10月16日为黄石市科学技术节的议案》。
科技节活动紧贴黄石的发展,实际一年一个主题,连续举办了十余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增强了全市人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科技型企业”是黄石市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
在改革初期,该市的多数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效益不高。许多企业试图通过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简单扩大再生产来摆脱这种被动局面,结果反而使高投入、低积累的矛盾日益尖锐。
“把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当时关于改革的热门话题。
如何结合?黄石认为这个结合点就是企业。
黄石市里决定把创办“科技型企业”纳入到配套改革中来,拟定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实施意见和评定标准,并从1986年起开始试点工作。
“科技型企业”是以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为手段,不断地提高生产力、经济效益和企业职工素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同行业中具有先进性的企业。
为了保证这一活动的全面展开,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规定申请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工厂向银行申请科技开发专项贷款,经财税部门审定,可用项目投产后新增利税偿还。
此外,还规定了对达到“科技型企业”的工厂主要负责人的奖励制度。
政策调动了厂长们积极性,不仅试点厂家的厂长对这一活动十分热心,连一些不是试点单位的厂家也主动对照评定条件,提出规划,申请加入创办科技型的企业。
黄石市锻压机床厂抓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翻版这个重要环节来提高企业技术素质。
他们采取“引进软件、开发一片”的高层次引进办法,仅花4万美元引进了4个系列、17种纸品的图纸、技术,消化了两个系列,创新了两种新型产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黄石20家试点企业共开发新产品314项,平均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1%,利税增长32.65%,充分显示出了创办“科技型企业”,是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加速科学技术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效途径。
黄石市一家区办小厂柠檬酸厂,拿出销售额的2%用于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收到的效益至少是投入时的10倍。
该厂肯在技术进步上花钱,两年投资450万元,对工艺设备进行全面改造,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000吨上升到4000吨,工艺装备跃居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了3万元。这家工厂被黄石市称为“科技型企业”。
1995年,国家科委批准在黄石市建立“黄石国家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由国家科委、省科委及黄石市有关领导组成示范基地管理委员会。
管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冶钢召开,通过了示范基地章程、“九五”发展规划和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示范基地办公室一直在正常运作,为国家推广运用科技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选择示范,集中试点,再在面上推广,成为黄石市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成功做法。在此基础上,黄石市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