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5章 重新编制可行性报告

1988年11月,论证工作全部结束。14个专家组提出了各自的论证报告。

1989年9月,在重新论证的基础上,编写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新提出的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结论是:

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可行性报告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推荐采用“一级开发,二级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

报告中指出:

大坝坝顶为185米,一次建成,初期运行水位为156米,最终正常蓄水位为175米,水库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768万千瓦,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移民不间断迁移,20年移完。

大坝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县三斗坪镇,施工总工期18年,第12年第一批机组发电。

工程静态总投资571亿元。

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推荐方案认为:

三峡工程效益巨大:

一、可以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减免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洪水灾害,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为华中、华东及川东地区提供大量的电力,可有效地缓和这些地区能源供应长期紧张的矛盾。

三、使宜昌至重庆航运条件显著改善,为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创造条件。

关于工程的技术可行性,推荐方案认为:

三峡工程基本资料充分可靠,前期工作相当充分,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已经有明确结论,技术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关于移民的生态环境,这是兴建三峡工程中最关键和最困难的问题。论证结论认为:

移民安置任务艰巨,但有解决途径,工程越早建对移民工作越有利。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重视,认真对待。

关于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兴建时机,论证结论认为:

投资计算的基础是可靠的,三峡工程的经济性是优越的,通过多渠道集资,我国现阶段国力是可以承担的。

1992年,水电部部长、多年主管三峡工程筹备与论证工作的钱正英说:

要说三峡工程的论证已有几十年历史,光“长办”提供的各种水位方案的论证报告就不下十几份,但总是难以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这就迫使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论证工作更科学、更有说服力?宋健同志曾经介绍过当年研制“两弹”的经验。开始时,争论也很厉害,后来聂帅定下一条:“专家不越位,搞什么的就研究什么。”按照这一原则,成立专家委员会,定下专题,由各方面专家根据专题进行专门研究。三峡工程与“两弹”一样,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看来也应这样办。根据这个经验,我们曾经设想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请地位超脱、能孚众望的大科学家如钱学森这样的人出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设想落空了。牵头组织论证的任务最后还是落在了水电部的头上。不过,“专家不越位”,分专题进行研究的思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钱正英说:

这次重新论证建立了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证和决策的程序。先由水电部牵头广泛组织各方面专家重新论证,重新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由国务院组织更高层次的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并报国务院和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最后一个层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为沟通这三个层次,专设一个协调小组,随时向人大和政协的常委会通报情况。

可见,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成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就等待中央的审查批准了。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