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深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来到内昆沿线的昭通地区视察。
1995年10月6日下午。浓雾和毛毛雨如同往常笼罩着偏僻贫穷的宁边村。
村民们觉得今天好像有些不寻常。许多小汽车辗过崎岖和泥泞来到了村里,很少有这么多外地人一起来,于是大家离开了朝夕相伴的火塘,好奇地围到了村中央。
这群外地人下了车,一位官员率先朝围观的村民们走来,脸上充满了慈爱和笑容。
有人向大家介绍,这就是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一个年轻的村民悄悄说他在电视上见过了,不过大家不知道朱镕基为什么要来宁边村,来干什么。
朱镕基用带点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向村民们询问:“大家都是什么民族?”“这里粮食收成怎么样?够不够吃?”等等,让村民们很新奇,觉得他很亲切,很有人情味。
一名大约5岁的小女孩挤在人群中好奇地仰望着正在发生的一切。
朱镕基伸出宽大的手掌握住了她的小手。他问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女孩眨眨眼,并不害怕,她对朱镕基说:“我叫小琴琴。”
朱镕基弯下腰把耳朵凑近小女孩:“叫小琴琴吗?”
“是的。”
随后朱镕基直起身,笑了。舒心的笑声在清凉的空气中荡漾。
回族老人马二健坐在低矮漆黑的茅草屋里,围着火塘取暖,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70多年。
朱镕基弯腰低头才得以进到他的屋中。马老人告诉朱镕基自己每年只有100多块钱收入,有600斤主粮收成。但主要是洋芋,只够吃半年,每年都要领用政府的补给,油盐钱只能靠卖鸡蛋换来。
朱镕基向屋子里打量,他看到马二健的家里只有1口破锅和用几块木板支起的床铺。
大家发现,朱镕基从马二健家出来时,脸上没有了微笑,嘴唇紧闭着,嘴角两边的沟纹更深了。
村民杨长才前几日被马踢伤了左腿,到现在还站不起来。
朱镕基挨着他坐到了火塘边的木板上,火塘里火光红红的,塘边上正烤着洋芋。
朱镕基就这样和杨长才一问一答交谈起来:
“早上吃什么?”
“吃洋芋。”
“午饭吃什么?”
“吃洋芋。”
“晚上吃什么?”
“吃洋芋。”
“一天三顿都吃洋芋吗?”
“是的。”
朱镕基的眼睛蓦地湿润了,他在这阴暗的茅草屋里呆了20多分钟。朱镕基一边询问,一边思考,嘴唇紧紧地咬着。
朱镕基弯腰走出这低矮的茅草屋,他和夫人劳安掏出400元钱留给了杨长才,留给了宁边这个贫穷的高原小山村。
小龙洞乡乡长马明亮那天穿上了自己唯一的中山装“陪领导”,尽管衣服有些旧了,却是当时他最好的衣服了。
马明亮在一旁听完朱镕基对杨长才的问话,他觉得很平常,但他却诧异地看见朱镕基眼眶里转动着泪花,在火光照映里闪烁而过。
宁边村公所属当地的“办公机构”,房屋依然破烂不堪。不久前村里有了一笔钱,却先建盖了小学教学楼。
听到消息的老师和学生们在钢筋混凝土新建的教室前拼命向朱镕基挥手和鼓掌。朱镕基向师生们挥手致意后伸出了大拇指:“希望就在这里!”
后来朱镕基和乡村干部们合影留念。随后,朱镕基坐到了启程的车里,就要离开这个小山村了,但他的脚步却怎么也难于踏上面包车。朱镕基打开车窗,他看到窗外是衣衫褴褛的贫困村民,他们都在风雨和浓雾中表情复杂地静静围观,身后是破旧的房屋。
朱镕基鼻翼翕动了一下,大滴大滴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涌出了眼眶……
村民们第一次见到了共和国的总理,他们心里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幕。
随行的中央领导和地方领导都说,西南之所以如此困难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这里97%是山地,而且多为高寒地区,交通极为不便。
他们认为,要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大西南走出封闭的大山,走进现代生活,就要改善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回昭通的路上,朱镕基一言不发。他心里在想:人均收入不足100元,一年收洋芋、包谷还不够一家人吃半年。这样的人家,宁边718户中就有610户,昭通总人口中就有192万。
6日晚,朱镕基和中共云南省委领导以及昭通地区领导人谈话,一直谈到深夜。
第二天8时,朱镕基听取名方面汇报。按计划,10时朱镕基一行将飞赴下一站德宏,汇报会只能开到9时30分。但在9时整,从德宏传来消息:那里正在下大雨,而且雷电交加,预计15时以后才能降落飞机。
汇报会延长了一会,朱镕基一行看了录像片《贫困的昭通》,听取了地委、行署的汇报。
杨传江专员汇报说:
昭通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发展,成为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求复工建设内昆铁路。
朱镕基一边听,一边在地图上查看着内昆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线路走向,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最后朱镕基说:“昨天看了一些贫困的家庭,大家都感到非常难过,非常同情。当时的心情就好像是身上带有多少钱,都想全部掏出来,给这些贫困的兄弟。但这是感情不是改革扶贫,要靠中央的政策。”
朱镕基把扶贫归纳为4句话:
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各方支持,共同富裕。
朱镕基稍一停顿,他又说:
昭通的困难在什么地方?关键是交通不便,97%的山区交通不便,而且是高寒地带。因此,中央和地方要共同来解决,逐步解决昭通地区的交通问题。路不通,昭通就无法富裕起来。因此,我赞成刚才所讲的恢复内昆铁路的建设,赶快修通这条铁路。南昆铁路明年是高潮,后年可以建成,就可以把这支队伍调上去建设内昆线,在1999年底把内昆线建成通车。请陈同海同志回去和铁道部商量做好这个可行性研究。
朱镕基离开昭通后,仍牵挂着内昆铁路这条扶贫线。11月15日,他来到广西百色,在南昆铁路建设汇报会上,发表了“铁路建设要雪中送炭”的讲话。他说:
建设铁路要多考虑雪中送炭,不要急于锦上添花。最近我到云南昭通地区去看了一下,人均年收入只有260多元,最穷的只有100多元钱,真是苦,看了以后,我们都掉了眼泪。在那里我跟计委等有关部门商量,大家同意恢复内昆铁路的建设。这路一通,云南就有两条出省的通道,昭通地区的贫困才能够解决,这叫雪中送炭。
朱镕基强调说:
修几条战略性的铁路,来解决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的问题,意义非常重大,这是一个投资方向、战略方向的问题。为了巩固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现在做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子孙后代都会记住的,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留下的丰碑。
1996年5月4日,朱镕基再次吐露他的心声:
我目前主要抓4条铁路的建设,一是南昆,二是株六,三是内昆,四是南疆。
1998年2月6日,铁道部向国家计委上报《1998—2002年铁路建设计划建议》。
2月7日,朱镕基在铁道部专报上专门写上“内昆线”,提醒铁道部重点安排,并指示道:
规模似可,关键在今年要抓紧。
1998年3月8日,昭通地区行署在《信息专报》上报送了《昭通行署贯彻落实朱副总理视察昭通时所作指示的情况》,朱镕基看完后,他在《信息专报》上批示:
告昭通地区负责同志,我已看到简报,希共同努力,为昭通脱贫而奋斗。
3月17日至20日,就在朱镕基批示37天后,国家开发银行党组书记、副行长屠由瑞,与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率开发行和铁道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29人,到云南、贵州、四川省现场调查,对内昆线的线路走向、等级、技术标准、资金配置、组织领导、实施步骤等进行现场定案。
3月28日,铁道部召开加快铁路建设动员大会,作出的新部署是:
决战西南,强攻煤运,建设高速,扩展路网,突破7万。内昆铁路是“决战西南”的首战目标,并列为五年计划11项重点工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