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七章 相声名家简介

师承关系

相声行业在新中国成立前比较注重师承关系,如果没有通过拜师,业内不承认他是相声同行。另外,旧式相声行业中还注重所谓的辈分,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被淡化,但并未完全消弭。已故的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老先生对辈分之争的做法非常反感,认为这不利于青年后辈的发展。这里为便于梳理相声发展的脉络,暂用师承关系的方法来介绍一下相声名家。

第一代:张三禄。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原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据推测他的艺术生涯始于道光年间。张三禄既变戏法又使口技,穿插着也使“贯口”,说笑话。他比朱绍文年龄大40来岁,朱二三十岁时,张已六七十岁。他是北京东城和西城艺人的头目。朱绍文主要唱“太平歌词”,然后再说段笑话,逗个哏,有些是从张那里学来的。朱称张为老师。张三禄乃相声始创艺人之一,其后相声派分为三大派,一为朱派,二为阿派,三为沈派。

第二代: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朱绍文艺名“穷不怕”,小张三禄40多岁;阿彦涛又名“阿刺二”,为朱绍文代拉师弟,《江湖丛谈》上有诗赞:“江湖阿二旧知名,矮凳高棚说相声,最好一场虚子论,挣钱只赖捧旗兵。”此外,同辈艺人中尚有“马麻子”“孙丑子”“韩麻子”“粉子颜”“处妙高”等人。

第三代:朱绍文的弟子中有贫有本、富有根、徐有禄、范有缘;阿彦涛的弟子中有恩绪、春长龙、高闻奎、沈竹善;沈春和的弟子中有魏昆治、王有道、李长春、高闻元、裕二福。

从第四代起,相声从业人员开始增多,相声艺术也开始在神州的沃土上开枝散叶。

新中国成立前的名家简介

现在为广大听众、观众所熟知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中,有不少人跨越了新旧两个社会,这其中不少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成名成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焕发出“艺术第二春”的,有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等名家。为表述方便起见,我们将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名家列在此节中,而将马三立等人列在第三节中。

一、朱绍文(1829—1903)

中国第一位相声艺人朱绍文,艺名“穷不怕”,祖籍浙江绍兴,住在北京。他幼年学唱京剧丑角,后改习架子花脸。朱绍文学识渊博,因看清朝吏治腐败,决心不再投考科举,靠教戏、编戏、唱戏生活。他擅长编写武戏,创作有《能仁寺》《八大拿》等剧目。

清同治初年,由于连年“国丧”,朝廷下禁令戏园里不准彩扮登台,不准鸣响乐器,致使许多戏曲艺人被迫改行。朱绍文也失业沦为街头艺人,改行到北京的各大庙会和天桥等处,给观众讲解字意儿说笑话。他随身带的道具很简单,只有一把笤帚、两块竹板和一口袋白沙石的细粉面。竹板上刻有“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史书落地贫”两行字,这就是他艺名的由来。

朱绍文每次演出之前,先画个大圆圈当场地,接着就以地面当纸,用白粉沙在地上撒字,他常常勾出丈二大的“福”“寿”“虎”双钩字,还独出心裁地边撒字边唱《太平歌词》,以吸引观众。后来,他收了徒弟“贫有本”“穷有根”等,常常带着一两个徒弟共同表演一个笑话,这样又逐渐地创造了对口相声和三人相声。

“穷不怕”自编自唱的曲目有:《千字文》《睡梦长》《过新年》《十八黑》《保镖》《黄鹤楼》《五行八卦》等。他以相声为武器,对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他创作的《三近视》等节目,一直流传到今天。

二、焦德海(1878—1935)

北京人。幼年曾学唱竹板书,15岁时改学相声,拜徐有禄为师。起初,在天桥“撂地”,后曾到青云阁茶社等处献艺。他以“说”“学”见长,台风稳健,表情细腻,口齿清晰,趣味隽永,属于冷面滑稽。活路宽,见识广,根底深。为“相声八德”之一。

他善于改旧创新,加工整理了许多传统段子,代表作有《五人义》《假行家》《吃饺子》(《四子科考》)、《对对子》《老老年》《财迷回家》《歪讲“三字经”》《开粥厂》《洋药方》等。焦德海的相声俗不伤雅,没有粗蠢刺耳难听的言语。同样的言语,别人说来没什么稀奇,也并不滑稽,可是只要经过他的嘴一说,由于声调的感应,表情的逼真,虽是不稀奇的话,却也变成了生动的语言,令人捧腹大笑。他与李德林搭档演出数年,相互切磋,艺术上各有千秋,并肩蜚声曲坛。后又与刘德智搭档,观众戏称之为“焦溜”。他们用自嘲、装憨的手法表演《坟头子》,把知错不改、自以为是、坚持谬误、文过饰非的人模拟得入木三分,讽刺得无地自容。他表演的《老老年》,开头就说:“乾隆年,乾隆年,遍地都是银子钱。乾隆年,笑呵呵,一个制钱俩饽饽。”反映了八旗子弟对所谓太平盛世的眷恋情绪。其实,当时国势日危,生活贫困。追恋往昔与现实情况对比鲜明,蕴含着深沉的讽刺意味。

焦德海还经常走堂会,扩大了相声市场。自清末至抗战前,在京、津一带享有盛誉,被列为民国天桥八大怪之一。

三、刘德智(?—1952)

一作刘德治,北京人。他早年即在御膳房当差,为人机警。后作为卢德俊带拉培养的师弟,学说相声。年轻时与焦德海合作在北京天桥等处“撂地”说相声,并曾在观音寺青云阁献艺,当时有很多喜庆堂会也请他俩演出。20世纪30年代初还为百代公司灌制过相声唱片,是当时活跃于京津一带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

20世纪40年代他曾在天桥说单口相声,生活贫困;后参加北京启明茶社相声大会的演出,演过相声《掏沟》《女招待》等,并串演过小戏《马思远》。

刘德智爱好文学,喜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他创作的相声《批三国》,从关公屯土山降曹起,批讲关公在曹营生活,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保着两位皇嫂,过五关,斩六将,直“批”到古城会为止,独具一格。他还创作了一篇相声,说一厨房学徒读《红楼梦》入迷,不好好学手艺。师傅问他:“你净看《红楼梦》,你还想干不想干了?”徒弟说:“自从林黛玉一死我就不想干了。”所表痴态惹得听众大笑。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参加了北京举办的戏曲界讲习班学习。1950年年初,他参与创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被选为改进小组副组长,积极投身于相声改革工作,并说单口相声。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为志愿军指战员演出相声。归国后,随抗美援朝后方宣传队赴西藏演出过。

四、常连安(1899—1966)

常连安,北京人,满族。7岁丧父,8岁学京戏,14岁进富连成科班,取名常连安。学了两年老生,因倒呛,失业回家。19岁学变戏法,曾到张家口、石家庄、天津“三不管”撂地卖艺为生。他的儿子自幼聪明,边学戏法边学相声,后父子正式改说相声。1951年,任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团长,被选为河北省人民代表。他病危前,写下苦难经历,遗嘱最后写着:“我们要把新旧社会比一比,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看了想一想,对新社会应尽些什么责任?怎样才对得起党的培养……”

代表节目有《山东斗法》《山中奇兽》《文昭关》等。

五、于俊波(1899—1951)

字利泉,北京人。少时曾在白纸坊印刷局做过排字工人,业余兴趣广泛,喜爱单弦牌子曲、京剧、书法,尤其酷爱相声,肯下苦功学习。表演相声单口、对口、群口捧逗俱佳。

1923年,于俊波拜焦德海为师,与张寿臣、白宝事等同窗学艺,每天与刘德智等在北京天桥演出。此后,他与戴少甫在北京新罗天说相声,与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同台,声名日增。于俊波在天津与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同台演出期间,同戴少甫加工整理了传统相声《八扇屏》《戏迷药方》《数来宝》《打白朗》等,二人的表演配合默契,“包袱儿”火爆,一时红遍津门。1950年春,于俊波从济南回到北京,参加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演出和相声教学工作。

于俊波勇于革新,待人诚恳,艺德高尚,颇受相声界同仁的尊重。其弟子有白全福、孙玉奎、郭全宝等。

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部分名家简介

一、张杰尧(1893—1971)

又名张葆华、张士奎、张稽祖,艺名“张傻子”,天津人。从1919年起,他与骆彩祥、王子亮等合作,在上海、苏州、南京、开封、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汉口等地表演相声。1931年,张杰尧回到北京,精心编演了《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打严嵩》《文盲家信》《婚诗》《潘巧云告状》《耍猴儿》《学坠子》《冒名伶》《二十八宿》等许多新段子。在北京西单商场的杂耍场中,张杰尧、高德明、绪德贵、汤金城、戴少甫被人们称为“笑林五杰”。

新中国成立后,张杰尧定居西安。1961年7月,张杰尧应北京市曲艺团和侯宝林的邀请,从西安到北京,由张杰尧逗哏,侯宝林、刘宝瑞分别捧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相声资料《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张飞打严嵩》《六个月》《河南戏》《战马超》《方言》《酒诗》等8段节目。

张杰尧一生表演过429段相声,有对口相声387段,三人相声15段,单口相声27段。其中许多段子是由他自己编写或改编的。

二、张寿臣(1899—1970)

5岁起随父在北京隆福寺、护国寺等地说相声,11岁正式以说相声为业。张寿臣对部分传统节目进行加工,创作、修改了许多“文字哏”的相声,如《写对子》《文章会》。27岁专事逗哏,与陶湘如搭伴,从此走向艺术的兴旺时期。这期间,改编了大量的传统节目,对《文章会》《倭瓜镖》《大相面》《八扇屏》《对对子》《全德报》《老老年》《训徒》等都做了大幅度的增删工作。另外还创作了讽刺卖国贼的《揣骨相》,揭露官府黑暗的《哏政部》及《洋钱伤寒》《五百出戏名》《三节会》《百家姓》《窝头论》《地理图》等新节目,取得了较高成就,形成了稳而不温、谐而不俗的艺术风格。

1953年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专事单口相声的演出。1963年陆续发表了《谈单口相声的表演》《我对传统相声的看法》《借劲使劲》等论文。

三、李寿增(1902—1968)

天津人,原名李德林。1931年成为相声前辈焦德海的弟子,艺名李寿增。1943年在济南大观园开设晨光茶社相声大会。1937年以前,他为赵佩茹捧哏,演出于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相声场子和电台。

1954年由济南调入天津市曲艺团,重新与赵结为搭档。他们合作演出的相声曲目计有100余段,其中传统节目有80多段。代表作品有《送妆》《吃元宵》《财迷回家》《白字会》《讲四书》《献地图》《哭当票》《当行论》《批捉放》《卖挂票》《戏魔》《大保镖》《全德报》《相面》《打灯谜》《福寿全》《学四省》《不离婚》《夜行记》《百分迷》等。1962年至1966年为徐德魁捧哏,常演的曲目有:《俏皮话》《警民一家》等。他的捧哏以严实稳健著称,还能因人而异,调整自己的表演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合作对象。

四、朱相臣(1908—1973)

天津人。少年时因酷爱相声表演而从艺,后拜张寿臣为师,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演出。1953年加入天津市广播曲艺团,1956年加入天津市曲艺团。1946年至1956年,与郭荣起合作,表演的代表作有《绕口令》《打牌论》《怯拉车》《怯演讲》等。1956年至1966年,与苏文茂合作,他们一起合作整理、上演的代表作品有《批三国》《论捧逗》《戏剧与科学》《美名远扬》《汾河湾》《抚瑶琴》等。特别是他和苏文茂的合作,达到了珠联璧合、捧逗化一的艺术境界。他多用表面上附和,实际上贬斥的手法进行冷嘲,取得强烈的剧场效果。他的出色配合,对形成“苏氏相声”的艺术特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王长友(1912—1984)

北京人。因结识前辈艺人刘德智而始习相声,19岁时正式拜赵霭如为师。他文化程度虽不高,但记忆力惊人,加之经验丰富、见多识广、活路宽,被称为“相声仓库”。

他创作的《不离婚》《到处碰壁》《刘巧儿养猪》均成为保留节目,久演不衰。尤其是他与人合写的《牵牛记》,为相声如何表现重大军事题材提供了可贵的创作经验。常演的相声《文章会》《朱夫子》《歪批三国》和单口相声《山东斗法》《君臣斗》等段子,也均达高深的艺术造诣。

六、马三立(1914—2003)

著名表演艺术家,回族,北京人,出生于曲艺世家。马三立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拜周德山为师。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马三立形成了内紧外松、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的风格。马三立艺术功底扎实,有口皆碑,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如《夸住宅》《吃元宵》《文章会》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编演新相声。1952年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加入天津广播曲艺团,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通过长期艺术实践,马三立形成了艺术上独特的“马派”风格。他喜欢用第一人称的表演方式,“我”既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又是讽刺嘲讽的对象。

1992年,他从艺65周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甘肃省曲艺家协会在天津联合举办马三立从艺65周年庆祝活动。马三立同志在漫长的舞台生涯中,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地以相声为武器,讽刺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受到群众爱戴,在海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他家学渊源,博采众长,承前启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推动了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愧为当代的相声泰斗、幽默大师。

2001年12月8日,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在天津举行,一代相声泰斗正式告别舞台。

马三立生前创作或表演的代表作品有:对口相声《文章会》《美人赞》《买猴》《开粥厂》《拉洋片》《三字经》《讲卫生》《练气功》《黄鹤楼》《夸住宅》《偏方》《卖挂票》《相声的魅力》《十点钟开始》《吃元宵》;单口相声《逗你玩儿》《说瞎话》《算卦》《老头醉酒》《找糖》《追》《美容院》《汽车喇叭声》《开会》《81层楼》《大会见闻》《查卫生》。

七、赵佩茹(1914—1973)

原名赵佩如,艺名“小龄童”“赵宝琛”,满族。自幼随父习艺,后拜师焦少海学相声。23岁时与“小蘑菇”搭档,声震曲坛。1951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慰问演出。1963年,与马三立搭档捧哏。“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致死。

他能捧能逗,尤以捧哏见长,被相声界誉为捧哏大师。他在捧哏时,根据逗哏演员的特点和节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使用传统技巧,既有利于烘托逗哏演员的叙述和代表观众的心理,又不喧宾夺主、节外生枝地拼凑笑料。

代表作品有:《百分儿迷》《底漏》《送妆》(逗哏)、《对春联》《三字经》《迎春曲》(捧哏)等。

八、刘宝瑞(1915—1968)

北京人。13岁拜张寿臣为师学说相声。14岁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在天津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在广播电台播音,开始崭露头角。1940年回北京在启明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名声鹊起。后去南京、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单口大王”。20世纪40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声艺术介绍给香港观众。

新中国成立初期回到北京参加中国曲艺团,后调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担任艺术指导。他善于借鉴吸收独角戏、评书、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豆腐侍郎》《日遭三险》《贾行家》《酒迷》《傻子学乖》《赎驴》《穷不怕巧斗贾仁义》《皮匠招亲》《四子科考》《赶考》《赞马诗》《灶王爷》《孟姜女》《芜湖关帝庙》《泰山石敢当》《三吃鱼》《纪晓岚》《知县见巡抚》《画扇面》《暴发户》《书迷闹洞房》《狗撅嘴》等。

九、王凤山(1915—1992)

也是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从7岁起就开始学打快板唱数来宝,沿街乞讨。新中国成立前,他先后在北京、济南、南京等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把数来宝改革成为快板的过程中做出了贡献。1977年,他开始为马三立捧哏。他捧哏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演出时台风朴实大方、憨厚稳健,稳而不温、稳中求严、稳中求准、稳中求响。

他与马三立合作演出14年,大小节目30余段,有音像资料可查的有《黄鹤楼》《吃元宵》《白事会》《夸住宅》《开粥厂》《十点钟开始》《买猴》《情绪与健康》等。

十、侯宝林(1917—1993)

中国相声的代表人物、一代宗师,满族。1929年拜阎泽甫为师,学习京剧。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以卓绝的艺术悟性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使相声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侯宝林被尊为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在以他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相声这门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并达到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他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

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一些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几乎都是他的学生。他生前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侯宝林代表作品:《一等于几》《猜谜语》《妙手成患》《学越剧》《打灯谜》《北京话》《改行》《三棒鼓》《戏剧杂谈》《婚姻与迷信》《戏迷》《醉酒》《批三国》《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买佛龛》《相面》《夜行记》《阳平关》《空城计》《串调》《跳舞迷》《卖包子》。

十一、侯跃文(1948—2007)

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他自幼受其父侯宝林大师的熏陶,深得相声艺术的真谛。1960年登台,1984年获得“中国十大笑星”称号,在全国的相声大奖中名列前茅。1993年获美国华美艺术学会颁发的“国际艺术成就证书”。代表作品有《糖醋活鱼》《戏曲漫谈》《财迷丈人》《见义勇为》《京九演义》《侯氏发声法》等。

十二、郭全宝(1921—2004)

北京人,11岁起与白全福等“撂地”演出化装滑稽二簧,期间拜于俊波为师学说相声,并与侯宝林、白全福等同台演出。14岁起辗转于京、津、鲁一带表演相声。1951年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工作,先后与侯宝林、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合作表演相声。擅演单口和闹活,如《捉放曹》《黄鹤楼》《耍猴儿》《借火》等。

通过50多年的艺术实践,郭全宝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擅演单口、捧逗俱佳。表演对口相声具有配合默契、感情充沛、语言生动等特点。单口的表演更是幽默风趣、说表自如,摹声拟态惟妙惟肖。

十三、高凤山(1921—1993)

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和相声表演艺术家,河北省三河县人。6岁向曹德奎学习数来宝。新中国成立以来,他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上演了200多个快板书和数来宝段子,还与人合作出版了《快板书》一书。

在相声艺术方面,他师从高德亮,先后与马三立、朱相臣、侯宝林、王长友、王世臣、罗荣寿等合作过,捧哏、逗哏、泥缝儿,技艺全面。代表作品有《秦琼卖马》《卖布头》《数来宝》《黄鹤楼》《捉放曹》等。

十四、王世臣(1922—2001)

生于北京。10岁时拜师,17岁与班德贵搭档。常与马三立、马桂元、高桂清、刘宝瑞、闫笑儒等名家同台献艺。1952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1953年加入北京曲艺三团。1978年复出,应聘担任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相声教师。1996年4月,京津曲艺界在北京举办了“王世臣先生舞台生活65周年”纪念活动。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王世臣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台风潇洒,表演火爆,基本功扎实,捧、逗、腻俱佳,擅长“倒口”,以仿学见长。代表节目有传统相声《拉洋片》《怯洗澡》《批捉放》《闹公堂》《卖布头》《白吃猴》《怯拉车》《汾河湾》《朱夫子》等;反映新生活的作品有《昨天》《不离婚》《找对象》《借钱》《孤儿不孤》以及化妆相声《跳神儿》《耍猴儿》等。

十五、高英培(1928—2002)

天津人。1948年正式拜赵佩茹为师。1954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团,同范振钰结成对子。“文化大革命”后重返舞台。1979年调到全总文工团,1985年被评为“十大笑星”。

高英培艺术功底扎实,表演风格火爆,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民生活,语言节奏和舞台气氛与观众心理相吻合。代表作有《钓鱼》《教训》《不正之风》《进城》等。

十六、常宝华(1930—)

满族,生于天津,国家一级演员。自幼随父常连安及兄长学习相声。8岁学徒,9岁登台,学习和演出过传统相声70余段。1949年参加相声改进小组,1951年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演出相声。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赴朝鲜慰问演出,回国后,参加海政文工团演出兼创作。1959年合作并演出相声《昨天》,获全军第二届文艺汇演创作和表演优秀奖。1994年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曲艺荟萃伯乐奖。

历年来创作相声、小品、快板等170多篇,合著有《常氏相声选》。

十七、于世德(1932—1986)

艺名“银娃娃”,北京人。12岁拜张寿臣为师,随师父到启明茶社、天桥等地和津、鲁一带演出,以捧哏见长。1950年在北京与10余位同行发起成立相声改进小组。1952年在北京曲艺团说相声。1956年后调黑龙江省广播说唱团、曲艺团。“文化大革命”后与师胜杰合作,恢复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传统节目和新相声。

于世德的捧哏艺术,幽默细腻,浑厚扎实,尺度适当,包袱运用恰到好处。1958年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与李维信创作演出的相声《天上与人间》获创作、表演的双优秀奖。1959年创作并演出了向建国10周年献礼相声《琼林宴》。1981年,与师胜杰合说的相声《郝市长》获全国曲艺调演一等奖。

表演的作品有传统相声《杂学唱》《学评戏》《黄鹤楼》,新相声《结婚》《婆媳之间》《我要补课》《知错就改》《爱优点》《爱树》《姓名研究》《叔叔你在哪里》等。

十八、唐杰忠(1932—)

山东黄县人。1964年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先后与刘宝瑞、马季、郝爱民、姜昆等名家搭档,播演了《找舅舅》《友谊颂》《海燕》《高原彩虹》《新“桃花源记”》《彬彬有礼》《父与子》《英雄启事》《新兵小传》《照相》《虎口遐想》《电梯的风波》《歌唱流派》《着急》《楼道曲》《辞职以后》《夫妻之间》等近百段相声,其中与马季合演的《友谊颂》《海燕》《高原彩虹》及《新“桃花源记”》等相声,分别被拍成艺术片。1995年获“侯宝林金像奖”。现为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学院中外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新加坡“新风相声学会”海外顾问。

十九、赵世忠(1933—)

生于北京。1949年拜著名相声老艺术家谭伯儒为师,学习相声,后专攻捧哏艺术。他舞台风度朴实大方,语言幽默滑稽,翻“包袱”准确得体,搭话严实,形成独特风格,是一位杰出的捧哏艺术家。1954年与赵振铎合作,俩人亲密无间,配合默契,对艺术一丝不苟,被称为中国的“相声二赵”。

代表节目有《八扇屏》《汾河湾》《山东话》《扒马褂》《坐电车》《指妈为马》《媳妇往哪儿娶》《我的爸爸》《兄妹对诗》等,其中《媳妇往哪儿娶》获国庆30周年献礼节目一等奖,《我的爸爸》获1980年专业剧团新作表演奖和北京市文化艺术调演表演奖、全国曲艺调演优秀表演奖。

二十、姜宝林(1938—)

生于天津。20世纪50年代即闻名遐迩。1960年调入吉林广播说唱团任相声队长、说唱团团长等职。1963年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文工团,为国家一级演员。

姜宝林技艺精湛,多才多艺,说、学、逗、唱无一不精。从1985年开始与侯宝林先生合作深受好评。不仅以表演对口相声见长,而且单口相声也为观众乐道,曾独自演出过两个多小时的单口相声欣赏会,录制过24集电视片《姜宝林单口相声100则》,并创作了《穆三伙》《婆媳对话》等百余段单口相声,曾将一些传统对口相声如《报菜名》《卖布头》等改为单口演出,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姜宝林撰写出版了100万字的《姜宝林相声选》和《幽默笑话选》等著作。

二十一、赵振铎(1936—1996)

北京人,回族。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后方宣传队,到湖北等地进行宣传演出。返京后与王长友一起加入北京相声改进小组。1954年开始与赵世忠合作,成为相声界屈指可数的一对好搭档,被誉为“相声二赵”。赵振铎基本功扎实、吐字清楚、台风朴实、表演自然、语言生动,从不哗众取宠。

代表节目有《八扇屏》《汾河湾》《山东话》《扒马褂》《坐电车》《指妈为马》《媳妇往哪儿娶》《我的爸爸》《兄妹对诗》等。其中《媳妇往哪儿娶》获国庆30周年献礼节目一等奖,《我的爸爸》获1980年专业剧团新作表演奖和北京市文化艺术调演表演奖、全国曲艺调演优秀表演奖。

二十二、李文华(1927—)

相声界的捧哏巨匠,大器晚成。早年曾向郭启儒老先生学艺,在和侯宝林、马季、郝爱民等人合作演出的实践中,形成以蔫哏、冷面见长的艺术风格。1987年起和姜昆搭档,使捧逗珠联璧合,默契自然,这使他的捧哏艺术独具一格,冷相内含细腻,蔫哏妙语惊人,让人忍俊不禁,笑口常开。

二十三、马季(1934—2006)

原名马树槐,河北省宝坻县黄庄村人,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他的处女作是1956年写的《打篮球》。此后,除演出一些传统相声及别人创作的相声段子外,他共创作了相声100多个,曾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出版相声选《登山英雄赞》,相声《打电话》《画像》及《新桃花源记》等先后拍成电影。代表作品有《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赞》《画像》《新桃花源记》《女队长》《白骨精现形记》《舞台风雷》《五官争功》等。

新时期部分名家简介

一、杨振华

1936年生,沈阳人。1957年同老搭档杨金声、金炳昶等一起拜杨海荃为师,先后在沈阳铁西区曲艺团及市曲艺团等当专业相声演员。1981年调张家口市,成立“杨振华相声艺术团”,1989年重回沈阳。

杨振华的表演热情火爆,说学逗唱俱佳,节目内容新颖,风格独特。代表作品有《特殊生活》《好梦不长》《假大空》《油水大》《下象棋》《计划生育》《八字谜》等。其中《假大空》获建国30周年文艺汇演创作、表演一等奖,《特殊生活》《好梦不长》获二等奖,《欢歌笑语》获1981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创作表演二等奖,并首开吉他相声先河。

二、丁广泉

1944年10月出生,河北承德人,回族。自1985年起,在历届的国内曲艺、相声大赛中多次获奖,自编、自演的相声《发财有术》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表演二等奖;系列相声《生活的浪花》获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三等奖;相声《生财无道》《男人和女人》《签约》及小品《洋腔洋调》《洋戏迷唱三国》,分别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作品、优秀捧哏荧屏奖及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杯”奖、中国剧协的“百优小品”特别节目一等奖。曾培养大山(加拿大人,汉语学士)、卡尔罗(南斯拉夫人,汉语硕士)、阿玛尔(坦桑尼亚人,社会学学士)、郝莲露(德国人,中国古汉语硕士)、莫大伟(美国人,语言学博士)、郭安瑞(美国人,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等30余个国家的几十位洋弟子。自编、自导、自演的13集喜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外电视台播出,受到海外华人的欢迎。

三、笑林

法学硕士,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学习山东快书,4岁开始舞台生涯。后师从马季学习相声。创作、表演相声100多段,多次获得中国相声大奖,并被评为中国最佳相声搭档。因其在相声表演中逼真模仿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笑林广播电台”。

四、李增瑞

国家一级演员,1960年从事相声表演艺术,30多年来与王谦祥通力合作,是相声界相伴时间最长的黄金搭档。他们多次在全国各项相声评比中获奖,马来西亚发行过《祥瑞相声精选》。李增瑞捧哏自然诙谐,朴实稳重,配合默契,火候分寸严谨适度,起到拱云托月的作用。

其相声《换包装》获1997年第二届全国相声作品“金狮杯”比赛表演金奖。经常上演的节目有《方言外语》《方言歌曲》《换包装》《笑的探讨》《笑的艺术》《对春联》《批三国》《黄鹤楼》《棺材铺》《大保镖》《老放牛》《罗成戏貂蝉》《废话》《戏与歌》《老北京话》《流行语》《叔嫂情》等。

五、石富宽

1949年生,著名相声、小品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十大笑星”之一,1965年至今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任相声演员。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及各种大型节日晚会。此外,他还先后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1984年表演的相声《糖醋活鱼》获全国相声比赛一等奖。

六、李立山

原籍天津宝坻,国家一级演员。12岁登台演出,后专攻相声表演,曾与牛群、师胜杰、杨振华、李伯祥、郝爱民等相声名家合作表演。台风文雅大方,语言幽默含蓄。代表作品《巧立名目》,先后获得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表演一等奖、全军曲艺作品评奖创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等20余项大奖。

七、牛群

1949年生,天津人。1974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表演,师承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1982年获中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创作、表演一等奖。1988年开始与冯巩搭档,表演的相声深受广大观众欢迎。1982至1996年,在各类全国大赛中十几次荣获相声创作、表演一等奖,1995年荣获首届“侯宝林相声金像奖”。创作并演出的相声段子上百个,代表作品有《巧立名目》《假话真情》《妻子的褒贬》《小偷公司》《亚运之最》《威胁》等。

八、姜昆

1950年生,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人。1976年参加全国曲艺汇演。1978年底,以最年轻的代表身份,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文代会,并被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1985年担任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1995年辞去团长职务,担任中华曲艺学会会长。编辑出版了200万字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创作了《姜昆相声集》。1998年创办中国相声网。代表作品:《错走了这一步》《老奶奶看排球》《虎口遐想》《电梯风波》《着急》《学唱歌》《如此照相》《诗歌与爱情》,相声剧《明春曲》等。

九、奇志

1953年生,原名杨其峙,国家一级演员。1998年与大兵创作并演出的相声《喜丧》获中国首届相声“牡丹奖”大赛一等奖,创作、表演的相声《白吃》荣获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二等奖,2001年荣获中国文联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2002年创作、表演的相声《治感冒》荣获CCTV首届相声大赛二等奖。代表作品有《电视速配》《喜丧》《挑战主持人》等。

十、师胜杰

1953生,天津人。7岁登台演出,1977年调到黑龙江省曲艺团任专业相声演员,1984年拜侯宝林为师,1985年被评为“十大笑星”之一。师胜杰舞台形象清新可人,演唱方面的基本功尤好,形成一种口锋脆、音调甜、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表演的《郝市长》获1981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调演一等奖,《肝胆相照》获1984年全国相声评比表演一等奖,《小鞋匠奇遇》获中国首届艺术节金奖。他创作和表演的主要作品还有《婆媳之间》《结婚》《知错就改》《我要补课》《姓名研究》《爱优点》《爱树》《叔叔你在哪里》《学评剧》《姑娘小伙别这样》《恋爱历险记》《洞房趣话》《同桌的你》等。

十一、赵炎

北京人。1976年加入广播说唱团,接受马季老师的指导,注重基本功的全面训练和生活广泛积累,成为能说能唱、捧逗俱佳的难得人才。他能驾轻就熟地表演单口相声、对口相声,还能得心应手地表演河南坠子、山东琴书。翻抖包裹注重分寸感,模拟从容自如。

代表作品有《百吹图》《特种病》《儿女赞》《活烈士》《相婆婆》等。

十二、李金斗

北京市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13岁坐科学习相声艺术,出科后拜相声名家赵振铎为师。李金斗博采广收相声名家的表演艺术特长,集北京的清雅、天津的火爆、东北的粗犷于一身,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他把说、学、逗、唱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将传统相声的技巧运用到表演之中,从而达到了帅、卖、脆、快的艺术境界。1979年获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表演一等奖,1986年获全国新曲目比赛表演一等奖、第一届全国电视相声大赛逗哏一等奖,1990年获第二届相声电视汇演笑星金奖、第二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铜陵杯相声评比优秀奖,1995年获全国电视相声大赛“侯宝林金像奖”。

代表作品有《武松打虎》《新夜行记》《超级明星》《一鸣惊人》《怕字当头》《夜闯龙潭》《闯三关》《光棍国》《好字漫谈》《夹板气》《死后奇闻》《省略语》《老鼠秘语》等。

十三、马云路

1956年出生,现为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国家一级相声演员、曲艺作家,满族。1980年调入河北省曲艺团任相声、小品演员兼创作员,2002年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马云路与刘际合作创作、上演了近百段相声和小品节目,二人合著出版有《活辞典》(相声、小品专辑)。1998年获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相声大赛表演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2001年获全国快板“红旗渠杯”大赛专业组表演一等奖,2003年获CCTV第二届全国相声“迎客松杯”电视大赛二等奖。主要相声作品有《雇来的爹》《夸夫》《说广告》《刁德一考试》《各抒己见》《我与小芳》《排戏》等。

十四、冯巩

1957年生于天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73年创作、演出相声处女作《尊师爱徒》并参加天津市优秀节目汇演。后投师马季门下,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并与刘伟搭档,活跃于津京舞台。先在中国铁路文工团后到中国广播艺术团至今。他和刘伟演出的代表作品有《虎年谈虎》《猫耳洞与特区》《八戒贬悟空》等。1988年以后和牛群搭档,每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会,他们合作演出的《灭鼠轶事》《亚运之最》《拍卖》《办晚会》《最差先生》《明天会更好》《坐享其成》等相声多次获奖,获得很高的社会声誉。1997年12月荣获中国文联文艺家协会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1989年被评为中国十佳电视演员。

他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的相声有6次获春节晚会节目评选一等奖、一次二等奖,1988年获第二届中国电视相声大奖赛捧哏第一名,1992年获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第四届学会奖,1993年获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95年获中国首届侯宝林金像奖……当选过广电部十大杰出青年,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十五、刘伟

中国广播说唱团相声演员。16岁开始和冯巩一起以共同的创作和充满朝气的表演,在京津舞台上脱颖而出。表演热情奔放,欢快流畅,语言清晰,歌声甜美,“包袱”软丢硬甩结合,代表了青年人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巧对影联》《八戒贬悟空》《送别》等。

十六、唐爱国

1957年生,湖南省衡阳人,国家一级演员。1970年12月入伍,现任济南军区文工团戏剧曲艺队长。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创作、上演了50余段相声作品,如《十五的月亮》《游乐梦》《爱国定律》《小新兵》《送礼》《劝酒》《押宝》《关键时刻》《嫂子》等。近年来与王宏、齐立强创作了多集系列相声《懒汉糖葫芦》,曾三次在全国相声电视汇演中获笑星金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1999年获第七届全军文艺汇演表演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2003年获相声小品大奖赛特别奖。

十七、戴志诚

1978年进入天津市曲艺团,从事专业相声表演。1986年调到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1993年底开始和姜昆合作,表演的相声《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和《送你一支歌》《合家欢》《踩脚》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1986年获首届全国电视相声邀请赛优秀表演奖,1987年获全国青年相声演员大奖赛金奖,199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奖。表演有朝气、有功底,善于唱歌。

十八、大兵

1968年11月生,长沙市人。1991年毕业于湖南师大音乐系,1993年应聘于长沙人民广播电台“星沙之声”,1995年开始与奇志合作说相声。1997年获湖南省相声电视大赛二等奖,1998年首次参加全国相声大赛并获一等奖,2000获中国相声牡丹奖。代表作品有《电视速配》《喜丧》《挑战主持人》等。

十九、郭德纲

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曾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姊妹剧种,辗转于梨园,兼工文丑与铜锤行当的经历,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虽然有人称郭德纲抄袭传统相声的名段改为自己的段子,比如“骑马前行”改为“骑摩托车前行”;“卖挂票”改为“卖吊票”等等(事实上,郭德纲本人多次表示,这些段子是由老段子改编的);还有人指责其某些作品风格低俗,但是他依然拥有相当多的爱好者。因为郭德纲参加电视演出不多而主要在剧场演出,所以名声仅在爱好者中传播。2005年底,在网络与媒体的相互作用之下,郭德纲借势风云突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磨打锤炼,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年轻演员之中的佼佼者之一。郭德纲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其相声爱好者自称“纲丝”。

曾录制350集评书《梁山好汉》,由山东卫视播出。出版《单口相声小段精粹》。策划运作《千禧新春曲艺名家名段欣赏晚会》。投资拍摄《中国地方戏失传剧目大观》影碟系列。主演评剧《铡判官》。2004年录制百集单口相声《刘罗锅》。

经典相声段子包括《西征梦》《托妻献子》《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论梦》《我要幸福》《大实话》。创作了包括《我这一辈子》《我要上春晚》《我要幸福》《我是黑社会》《我要奋斗》《我要反三俗》《我要旅游》《我是科学家》《我是文学家》《我要闹绯闻》等“我”系列的相声作品及最新创作的《你这半辈子》《你要锻炼》《你压力大吗》《你得学好》等新版“你”字系列。

2009年1月新段子《官衣贺喜》。

2009年2月2日郭德纲新春开箱大吉《非常6+2》。

1.“大爷,美国怎么走啊?”“那谁知道啊……问村长去!”

2.您大点声不费电!

3.待会儿散场都别走,吃饭去——谁去谁掏钱。

4.相声好啊!抨击丑恶,藿香正气。

5.老先生留下来的传统相声总共有1000多段,经过我们演员这些年不断地努力吧,到现在,还剩400多段了。还有300段不让说的,还有100段和建设和谐社会有冲突的。

6.多听相声说明你爱国。我们街坊有一孩子,会七八国外国语,什么英语、日语、韩语、南斯拉夫语、北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反正跟八国联军坐一块儿对着骂街他能不重样!跟他说你听听相声去吧。“不去!听不懂!”法律不管我早打死他了!会七八国外国话听不懂相声!

7.住的房子千疮百孔,一下雨算要了亲命了:外边小雨屋里中雨,外边大雨屋里暴雨,有时候雨实在太大了,全家人都上街上避雨去了。

8.你要舍得死,我就舍得埋。

9.大伙是愿意听啊,是愿意听啊,还是愿意听啊,我决不强求。

10.这哥们儿抢了银行开车就上了北三环。下午五点半!警察到的时候在路上堵得正瓷实。

11.你无耻的样子很有我当年的神韵。

12.啊?你不知道我?我艺术家啊!我都艺术家一个多礼拜了。

13.郭德纲:帝哥,我希望天下和平,天下百姓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没有战争,行吗,嗯?

上帝想了想,这难点儿,咱实话实说啊,我没那么大能力,真的真的,兄弟我不是驳你面子啊,我也不跟你说别的,你换一样行吗?咱商量商量别的。

郭德纲:我一摸身上带了一张别人的相片,帝哥,你看看这个,这是我师兄弟,他叫于谦,长得挺寒碜的,搞不上对象,你给他变漂亮点儿吧。

上帝:(想了想)还是说说世界和平那事儿吧(把相片撕了)。

郭德纲:哎,你怎么把相片撕了,啊?你不同意归不同意,撕了干吗,我还留着避邪呢!

14.家里有钱,开一13开门的卡迪拉克。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好机器,德国进口的,“突突突突”,哦,三蹦子。

一开起来,半个北京城冒黑烟,交警直冲您喊:“孙长老,收了神功吧。”

15.手榴弹是贵,要是一块钱六个,我先扔你100块钱的,法律要是不管,我早打死你了!

16.从今儿起,我吃龙虾再也不就饼了。

17.这小伙子长得,把脸挡上跟个演员似的……

18.好么!这飞机跟大发一样,还带摇玻璃的!……坐大发、夏利不给报……天津没大发了,都倒腾美国去了……飞到美国走了半年加了4万多回油。

19.郭:怎么办啊?我太有钱了。都不知道怎么花了。哎?!于谦,要不我包你吧!

于:包我?!

郭:啊……不是……咱再有钱也得挑挑长相儿啊!

20.寿星老:玉帝玉帝!有点事。

玉皇大帝:怎么了寿星?

寿星老:您有榔头和钉子吗?借我使使。我的梅花鹿把栏杆给咬坏了。

玉皇大帝:寿星,让我怎么说你,那鹿你骑不要紧,你得喂呀!

21.郭德纲:一来就接了个好活儿,盖一个70多米的烟囱!

于谦:还真不错!

郭德纲:起早贪黑把活干完了,人家来一验收,死活不给我们工钱!

于谦:质量不行?

郭德纲:把图纸拿倒了,人家让挖口井!

22.哎——!曾经有一个赚钱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机会过去了,我追悔莫及,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假如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希望跟那个村长说:我愿意去。假如非让我在那工资前面加一个限额的话,我希望是400元。

23.天冷了,给你寄了件大衣,邮局说太重,我就把扣儿铰下来放口袋里了。

24.白宫门口站了20来人,有男的有女的,弄的兜子都准备好了——记者呀!我得留神说话,别被他们抓住什么把柄,丢中国人的脸。往下一走,这帮人全过来了:“师傅要盘吗?”卖盘的!你说白宫文化局都干吗吃的。

25.——文顺,拿的什么?

——我不告诉你我带的是煮鸡蛋。

——给我吃。

——不给……你猜,猜有几个。

——我猜出来你给我一个。

——你要猜出来我把这两个都给你。

——想了半天,5个吧?

26.——是一假牙。

——赶紧扔了吧。

——别扔啊,多可惜。

——怎么呢?

——拴上个小棍儿,当痒痒挠儿。

27.今天说的这故事啊,离现在不远,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问问——在春秋战国时期啊……

28.9014航班,由西直门开往大兴黄村,票价5元,请您登机。你说这多有意思。乘务员站那儿得喊,快上快上有大座儿,有大座儿。保你有大座!

29.某某降生,他父亲病倒了,回到家之后,他母亲最不容易。这边儿是丈夫,这边儿是孩子,都得管。给这边儿喂喂奶,那边儿喂喂药,喂喂奶,喂喂药。喂喂药,喂喂奶。他爸爸特壮,这孩子吃错药了。

3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医院。肠子都断了还不去医院!我是篡改唐诗宋词第一高手。

31.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

3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啪!响木一敲)我叫郭德纲。人来的不少啊,我很欣慰,感谢各位的光临。待会儿散场都别走,吃饭去。谁去谁掏钱。听相声二十,起哄一万六。再笑加钱。

33.我们爱上电视台说相声。为什么?好说啊!副导演安排人领着鼓掌。一上台,“今天”,哗——掌声雷动,“我们两个人”,哗——掌声四起,“给大家”,哗——一片掌声,“说一段相”,哗——,“声”,哗——,(捧哏的:一个字儿一鼓啊!)“说得不好”,哗——。

说得不好也鼓掌。你看今天多好,一个鼓掌的都没有。

34.于谦:剩一颗牙还塞牙了

郭德纲:他吃藕,套眼儿里了!

35.我是一有钱人。今天后台,就我开车来的,他们都走着来的,天津那几位老先生,打上礼拜二就出门了。不过我那车啊,最近有点毛病,提速有点儿慢。开始呀,我以为是化油器脏了呢,一检查啊才知道,是脚蹬子掉了……

36.那谁谁谁能吃,一天到晚看谁都像烙饼,没事儿烙饼卷馒头就着米饭吃,那玩意儿瓷实,扛时候。有时候来后台,提溜煎饼果子准备饮场用……

37.我那枪哪去了?借我身保安的衣裳,我穿上我打他。

就你这样的够枪毙五分钟的,这样的逮着都先崩后问。

38.流氓会武术,挡都挡不住!科学家会武术,连流氓都挡不住!

39.可要了亲命了!

40.我要反三俗。

41.你很三俗嘛——但是我喜欢。

42.怎么跟您形容他的这个长相呢?烤白薯见过吧,刚烤好的,拿在手里太烫,一不小心没拿住,掉地上了,那边呢,跑来个小孩,穿钉子鞋,一脚踩这块白薯上了。他这脸就跟这会这块白薯似的。(捧哏:他这长相能变出一个故事来)。

43.“捏砸菜赖捏,甘刹其了捏,捏贵孙儿!”

骂街抽你啊!

44.这天我跟偏见来在了火车站,车票都卖没了,偏见到一警察面前问:“你知道票贩子在哪儿吗?”警察一听乐了:“我还找呐!”

45.我要自杀,打算跳楼,这跳楼我有研究,2楼跟20楼不一样,2楼是“啪”“啊”,20楼是“啊——”“啪”。

46.听见你父亲去世的消息,街坊邻居哭成一片:“这么好的人啊,死晚了!”

47.半夜十二点多,俩老爷们光着屁股上街,也就李菁还戴个眼镜——要是再戴个口罩算三点式。

48.下来俩护士,多漂亮啊:一米七大高个,连鬓络腮胡,一巴掌宽护心毛。

49.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

50.李菁有个表妹,穿着高跟鞋踮着脚能走到夏利底下去,长得忒寒碜啊,她那照片贴在门上避邪,贴在床上避孕。

51.你见过哪个黑社会的还文着蜡笔小新呢?

52.我还不知道你吗?沾酒就醉,见世则迷,遇财起意,提笔忘字。你就一个优点,一瞧见大娘们眼就变数码的了。

53.《单刀会》大伙儿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嘛,哥仨一个头磕在地上跟亲哥们一样,然后哥仨就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去了。《红楼梦》里有这故事。

54.相声都是编的,这段是真的。

55.我们都开车回北京了,于老师他身份比我们高,他看我们开车,瞧不起我们,自个蹬自行车回去了。

56.老头这几天出汗,一闻这胳肢窝都孜然味了。

57.我的情况跟你不一样——我有父亲。

58.郭德纲:写着你爸爸的名字。钦封登侍郎于太公(讳)进锅。

于谦:我爸爸叫鱼进锅啊,什么名字?

郭德纲:甭管叫什么吧,于……于少谦,写上。

59.你念完经打和尚。

60.郭德纲:请来居士林的居士给你父亲撰咒。

于谦:对。

郭德纲:一般人请得来吗?居士林的来了,功德林的也来了,起士林的也来了,麦当劳的也来了,全聚德的也来了。

61.郭德纲:看着你父亲这样,我这心里不是滋味。我打小跟老头一块,跟前长起来的,看着我长大的。现如今他病成这样,我心里能是滋味么。

于谦:就是。

郭德纲:唉……(指着)老爷子,你……你也有今天。

62.郭德纲:有一次有个碎尸案,尸体被肢解,大卸八块,惨不忍睹。警探问于谦:“你看这是怎么回事啊?”于谦想了想,说:“我看这是自杀。”

于谦:啊,自杀?

郭德纲:警探太喜欢于谦了,指着尸体说:“他要是你该多好啊。”

63.城楼上写着三个大字“潼关”。

64.你没见过我媳妇,漂亮!大高个,大脸盘子,浓眉毛大眼睛黑灿灿的。她是没胡子,要有胡子跟张飞似的。

65.掏出一杆金笔来,明晃晃夺人眼目,冷森森耀人胆寒。

66.“劳驾,大爷,美国怎么走?”

“问村长去!”

他不认识道儿,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他不认识道儿。

67.这飞机也是柴油的。

68.白宫那个白呦——刚刷的浆。

白宫里面一假山,下面一横幅:计划生育,人人有责。

69.有一天师傅下山蹦迪去。无意中碰到了他年轻时红颜知己的女儿,从见到她这一刻开始,师傅知道他的江湖生涯结束了。注定离开这些白衣如雪来去如风的日子,老人家以80岁高龄的年纪毅然决然地戴上假发还俗去了。

70.若是两情相依又岂在猪猪肉肉。

71.铁岭到美国还差好几站地呢!

72.桌上摆着四盘菜,打开第一个看,呵!真好!老醋花生!打开第二个,更好了!老醋花生!第三个打开,花生,没醋!第四个一看,一盘醋!

73.有困难要帮,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帮。

74.姑娘一回头,拢了拢自己这四根儿头发。

75.这假牙别扔了,还有用,拴上根棍儿当痒痒挠使唤。

76.走着走着,哎,前边儿出一问号儿,刘备一蹦“噔愣愣愣愣”,哎,出一蘑菇,把蘑菇吃了,刘备长个儿了。还往前走,又有一个,一问号儿,一碰,出一朵花儿,吃完花儿,刘备一抬手,“嘟嘟嘟嘟嘟嘟”,能打子弹!带翅儿那王八就来了……

77.你叫什么名字?啊!什么名字?你别说出来啊!你说出来就是骂街了!

我的饭量你是知道的,而且我也不爱吃烤鸭,所以吃了四只我就吃不下去了,我就说:实在不能吃了,待会儿回家还要吃饭呢。

78.我的妈呀,太刺激了.我的心都要翻出来了。

79.电视里出来一个小平头戴一个眼镜说:“噢,我今天来讲一下红烧肉的做法。”

80.穿一拖鞋戴一口罩就是三点。

81.郭德纲:你媳妇那哭的呀。于谦:心疼啊!郭德纲:腿疼啊!

82.原来会说话呀,我还以为是瞎子呢。

83.郭德纲:“你姥姥跟你妈妈说:‘金莲,你要走了。’”于谦:“啊。”郭德纲:“我没说你姥爷姓潘。”

84.几个没人性的流氓趁着月色把李箐的表妹给侮辱了,月亮一出来几个流氓自首去了。

85.人干点好事总想让鬼神知道,干点坏事总想让鬼神不知道,我们太让鬼为难了。

86.我喜欢吹笛子,我告诉我老婆我死的时候把笛子一块和我埋了;我喜欢二胡,我告诉我老婆我死的时候把二胡一块和我埋了;最近我又喜欢上了编钟……我老婆说:国家好容易刨出来,别埋了。

87.郭德纲:我要把兵马俑偷出俩来,把于谦和他爸爸糊上泥搁那,然后把兵马俑洗干净了写上八荣八耻拿到潘家园卖了。

于谦:您这把真东西当假的卖也够有本事的。

88.大饼卷馒头就着米饭吃,国际大腕早晨吃炒肝,中午吃卤煮火烧,晚上炖酵子。

于谦:这国际大腕也够臊气的。

89.把衣服扯开,一巴掌宽护心毛,这块儿文着两条带鱼。

90.郭:“说啊我们小区住着俩日本人,夫妇俩,个都挺高的。”

于:“多高啊?”

郭:“男的一米四,女的一米二。”

于:“这还叫高啊?”

郭:“哎,你这人这就不对了啊,这在日本就算高的了。”

91.地上有多少人天上有多少表,坏人的表针转得快,好人的转得慢。“我的表针在哪呢?”“哦,在上帝那屋当电扇呢。”

92.郭德纲:木乃伊也有数?……哎,于谦,你闲着呢,我把你缠上白布在那躺着怎么样。

于谦:不成。你忘啦,我和我爸爸在兵马俑那立着呢。

郭德纲:……你们这相声怎么跟电视剧似的?

93.大王:这是番邦进贡的怪兽吗?

94.这位周大人啊,小的时候三四岁的时候在家里后院儿玩儿,突然间打天上踩着云彩飞来一位神仙,落他跟前儿了。他很纳闷:“这是,这是什么鸟啊?这是,啊!”

神仙很不高兴:“别瞎闹啊!这孩子啊,对神仙要很尊敬,知道吗?要不然我抽你知道吗?”

小孩儿吓坏了:“街上流氓竟这么吓唬我,您说您有什么吩咐?你要什么我给你偷我爸爸钱去。”

神仙说:“你瞎说啊!这次有别的事儿,有别的事儿。”

相声作家简介

一、何迟

何迟(1920—1990),相声作家,北京人,满族,姓赫舍里,曾名赤,20世纪30年代中期参加革命时更名为何迟。何迟从青少年时期就接触喜爱相声,注意捕捉生活中的可笑现象,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为后来创作、表演、改革相声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一直从事文艺工作。20世纪50年代创作了相声力作《买猴》,“马大哈”的名字不胫而走,作家和作品产生了全国性影响。以后又陆续发表了《孕妇调查表》《开会迷》《十点钟开始》《买锅炉》《统一病》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落下终身残疾。在新时期,何迟重新焕发了创作激情,先后创作出《高贵的女人》《似曾相识的人》《新局长到来之后》《一切向钱看的人》《宝刀记》等作品。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何迟相声选》。

二、夏雨田

夏雨田(1937—2004),相声作家,北京人,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63年从教师岗位调到武汉市曲艺队专门从事相声创作,先后创作了《女队长》《公社鸭郎》《无限青春》《大个儿爸爸》《农老九翻身记》《归国记》《灾而不难》等作品。

夏雨田是相声界不多见的具有很深造诣的艺术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也是歌颂型相声的倡导者及实践者之一。所创作的作品多半是歌颂新生活、赞扬新人物的,其中《女队长》经马季演出后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段,还被巴黎第七大学选译为教材;《农老九翻身记》在1982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南方片)观摩演出中荣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三、王鸣录

王鸣录(1937—),相声作家,天津人。1949年开始学习相声表演,1954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相声队。王鸣录自1958年开始从事相声创作活动,先后创作有《借钱》《理发》《不自觉》《和谁对着干》《不正之风》《教训》《皆大欢喜》《石厂长》《道德法庭》《聊天》等;出版有《皆大欢喜》《聊天》两部相声集,共收入他创作的相声作品31篇。

四、廉春明

廉春明(1942—),相声作家,北京人。1958年参加工作,1979年调入北京市曲艺曲剧团任专职相声创作员。20多年来共创作了100多个相声段子,作品针砭社会时弊,讽刺不正之风,构思新巧,语言辛辣,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一位多产、优质的相声作家。他创作的相声《武松打虎》《包公传奇》分别获得1986年部分省市相声邀请赛作品一、二等奖,著有相声集《约会》《三喜临门》等。较有影响的作品有《约会》《风灾》《会吃会吃》《小康庄》《三厢情愿》《和尚还俗》《指妈为马》等。

五、殷文硕

殷文硕(1943—1993),原名殷昊,北京人,回族。20世纪60年代曾向刘宝瑞学习相声表演,1970年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工团任相声演员兼创作员。自1978年以来,他致力于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至1982年搜集到刘宝瑞单口相声100多段、其他传统相声近百段,并整理出《相声师承关系总表》和《传统相声总目》。1984年他整理的《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出版。自1984年起,殷文硕在新疆大学中文系开设曲艺理论课,任兼职讲师,写出了《曲艺概论》《曲艺的美学价值》等教材。1989年成为新疆大学客座教授,发表《新疆曲艺纵横谈》《新疆相声的传入》等论文。

六、梁左

梁左(1957—2001),北京人,优秀相声作家,他与姜昆合作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特大新闻》《着急》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视角描述现实生活,开拓了相声表现空间,使相声的文学性与现实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梁左主笔创作的120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另外他还创作有大型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中国餐馆》《一手托两家》等。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