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舰载“天剑二型”防空导弹
台湾当局科研部门已经研制出了舰载型“天剑二型”防空导弹和垂直发射系统,台湾海军计划这种导弹安装在“拉法叶”级军舰上,这将使“拉法叶”级军舰的防空能力大幅度提高,甚至不需要其它军舰协助防空就能投入作战。
“天剑—II”型导弹性能较为先进,接近于美制AIM一7“麻雀”空空导弹,具有全天候、全方位攻击和抗电子干扰的能力。
“天剑—II”型导弹射程40公里,速度25马赫,弹头种类预成破片,发射方式为舰载发射,攻击角度全向。
美国“海麻雀”舰对空导弹
此导弹是一种全天候近程、低空舰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机、直升机及反舰导弹,1969年开始装备。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最新改进型采用雷达和红外复合制导。
战斗部为连续杆杀伤型,有效杀伤半径15米。最大射程22千米,最大作战高度3000米,最大速度为25倍音速。全弹长366米,弹径0204米,全弹质量228千克。
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计划发展一种比现有导弹系统小的多的短程点防御导弹系统,用以装备攻击型航母和轻型护卫舰,进行点防御。原来海军本打算发展RIM—46海上拳击手导弹用于点防御,但是1964年这个项目被撤消了。此时海军就将注意力转移到AIM—7E麻雀空空导弹身上了。
AIM—7E是1963年开始生产的,它在原麻雀弹的基础上改用了MK38或MK52火箭发动机,射程大幅增加。当然,空对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发射时的各项参数,如载机速度和目标的相对速度。麻雀空空弹在迎头攻击时,在最佳的情况下射程能够达到35公里,但是尾追时大概只有55公里。AIM—7E总共生产了大约25000枚,其各个批次之间也略有不同。
鉴于AIM—7E的良好性能,美海军决定在AIM—7E空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RIM—7E海麻雀系统,又称基本型海麻雀或者基本型点防御导弹系统。其导弹就是原封不动地采用AIM—7E空空弹,真可谓是麻雀“下海”。海麻雀的制导站和发射装置也因陋就简采用现有设备改装。其发射装置是经过改进的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箱,火控系统主要是MK115型手控式火控系统和MK51手控式跟踪照射雷达,系统总重约177吨。此型海麻雀由于需要手工操纵火控系统,因此反应时间较长,低空性能差,不能对付反舰导弹。1967年,RIM—7E进入美军服役。
从此,美国海军就开始对海麻雀进行了无休止的改进。海麻雀的导弹的改进几乎是同同型空空弹同步的。AIM—7E空空弹研制成功后,雷锡恩公司发展了AIM—7F型空空弹,其技术当然也运用在海麻雀上,这就是RIM—7F。其改进主要集中在导弹上,采用了新型的双推力发动机,这进一步增大了射程。此外它还采用了固态化的电子导引和控制系统,即AN/DSQ—35,这也需要改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配合。后来导引头又改进为AN/DSQ—35(AIM—7F—11),小型化的导引系统为装备重型的MK71战斗部腾出了空间,这种型号从1975年开始生产,一直持续到1981年。从AIM—7F开始,这种导弹的官方编号也由麻雀III改为简单的麻雀。
实际上,RIM—7F的性能要比后来发展的RIM—7H还要好。这或许是1974年美国海军计划发展RIM—101A的缘故,它实际上是先进海麻雀RIM—7E/H的派生型号,但是由于RIM—7系列的发展,这个项目还是被取消了。RIM—7F并没有存在太久,因为后来出现了更先进的RIM—7M。
1968年,雷锡恩公司着手对RIM—7E导弹进行上舰的适应性改进,期间比利时、丹麦、意大利、西德、挪威和荷兰六个北约国家也参与进来,研制了新型的舰上制导设备和发射装置,这就是RIM—7H北约海麻雀。该系统采用的RIM—7H导弹与RIM—7E相比外形改变不大,只是弹翼改成半折叠式,而尾翼则完全可折叠,从而能在较为紧凑的发射箱上发射。导弹内部也有一些改进,包括增加一个飞行高度探测装置,改善了低空性能,加装了红外引信,提高了精度,装上了敌我识别器,防止误射。
所以就弹体而言要比编号更早的RIM—7F还要落后一些。但是其他系统就更先进一些了。它采用了更为轻便的MK29八联装发射装置和新型MK—91数字化火控系统和新型照射制导天线,系统总重只有12吨。可以装在快艇等小型舰艇上。此型导弹性能有较大提高,但是尚不具备对付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能力,其在强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命中率也很低。RIM—7H于1973年开始生产,1979年陆续装备到美国海军的32艘军舰和北约国家的19艘军舰上。
脱胎换骨
如果说改进型海麻雀导弹本身同北约海麻雀有什么相似的话,那就是它们的名字了。改进型海麻雀针对RIM—7北约海麻雀进行改进的国际合作项目,概念设计于1988年由胡福斯和雷锡恩公司提出,称之为与海麻雀发射系统兼容的新型导弹系统。
它将可以对付高速高机动的反舰导弹。最初,曾经对这种导弹有一种非官方的编号RIM—7PTC或者RIM—7T,但是它真正的官方编号是RIM—162,从这个编号也能看出,这是一种全新的导弹系统。1995年,美国海军宣布胡福斯为ESSM项目竞争的胜利者,随后,它就联合雷锡恩公司一同进行设计。后来胡福斯公司导弹分部被雷锡恩公司收购,所以目前雷锡恩公司是ESSM项目的唯一承包商。
RIM—162是以RIM—7P为基础设计的,但是两者几乎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前者应该算是一种全新的导弹。它是一种尾控的导弹,采用了类似标准舰空导弹的小展弦比弹翼加控制尾翼的布局方式,代替了原来了旋转弹翼方式。采用推力矢量系统,可以使导弹的最大机动过载达到50G,而且不会随射程的增加而大幅减小。目前的战斗机即便作出9G的持续规避机动动作也丝毫无法躲闪它的攻击。ESSM还采用了全新的单级大直径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新型的自动驾驶仪和顿感高爆炸药预制破片战斗部有效射程与RIM—7P相比显著增强,这使ESSM的射程到达了中程舰对空导弹的标准。ESSM采用了大量现代导弹控制技术,惯性制导和中段制导,X波段和S波段数据链,末端采用主动雷达制导。这种特殊的复合制导方式可以使舰艇面对最为严重的威胁。
目前,雷锡恩公司计划生产4种型号的ESSM导弹。RIM—162A是计划用宙斯盾系统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进行发射的型号,每个MK41发射单元内可存放4枚ESSM导弹。RIM—162B是用非宙斯盾舰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进行发射的型号,它设有宙斯盾系统的S波段数据链。RIM—162C和RIM—163D则分别是由MK48垂直发射系统和MK29箱式发射系统发射的RIM—162B的改进型号。
各种型号的ESSM飞行测试平台的试验工作于1998年9月展开,这些试验包括拦截靶机和模拟的导弹威胁。2003年,ESSM完成了在小鹰号航母上的试验,效果良好,下一步就是展开大批量生产并形成战斗力了。
型号
AIM—7Sparrow“麻雀”系列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研制开始于1946年,至今已发展了十多个型号,而且还派生出了一系列的地空、舰空导弹。英国的“天空闪光”、意大利的“阿斯派德”便是在AIM—7E的基础上研制的。
第一代“麻雀I”AIM—7A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就有许多公司竞相开展空空导弹的研发,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美航空局导弹部确认雷达制导是一种方向,于是就提出在现有基础上采用“云雀”地空导弹的某些技术,研制一种空空导弹。鉴于斯伯利公司在炕空电自及精密机械方面有很好的经验,美海军航空局与该公司签订了合同。1946年5月斯伯利公司设立特种武器部开始研制工作,代号为AAM—N—2,1947年3月斯伯利公司提出三点式导引法单波束系统,5月签订合同,7月正式命名为“麻雀I”。1948年8月进行第一次无动力飞行,1951年开始投产,AIM—7A于1955年进入美海军服役,1956年退役,共生产200枚。
1962年统一命名AIM—7A。斯伯利公司负责制导和控制部分,弹体结构由道格拉斯公司负责。用于第一批麻雀I导弹的研发费用约3000万美元,设计历时六年。AIM—7A“麻雀”导弹采用旋翼式气动布局,弹身细长,头部呈尖锥形,弹体为圆柱形,四片固定式三角型弹翼安定面嵌入尾部槽内,四片全动式三角型旋翼装在弹体中部,与安定面呈十字形配置。两对旋翼中有一对可差动偏转用以控制导弹在飞行中的横向滚动。
导弹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弹头、制导和控制舱和发动机。弹头部分安装保险、解除保险装置、引信、战斗部;制导和控制舱装有自动驾驶仪、加速度计、天线、计算机和伺服系统。电源装在旋转弹翼伺服机构后面。弹体采用铝合金和镁合金制造。
战术指标目标:M1以上的轰炸机。最大射程:8千米。速度:3640千米/小时。攻击方式:尾追。使用条件:全天候。弹长:380米。弹径:2032毫米。翼展:700毫米。弹重:148千克。制导方式:惯性+雷达驾束制导。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二代“麻雀II”AIM—7B
由于AIM—7A导引精度机动性差,且只能尾追。而且当时轰炸机的升限已突破18千米,故美海军航空局在AIM—7A生产高潮时就提出两种新自寻的方案,其中一种就是主动雷达导引,当时代号为AAM—N—3,1962年被命名AIM—7B。1951年由道格拉斯飞机公司负责研发,但是在1953年放弃了改方案,该弹共生产100枚。导弹的布局结构与AIM—7A相似,旋转弹翼呈梯形。制导采用自动寻的系统,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受机、天线、计算机和控制器构成,可以对目标进行自动跟踪。该弹优点是发射后便可以机动飞行,但是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射程受到限制。
战术指标:最大射程:12千米。速度:3640千米/小时。使用条件:全天候。弹长:366米。弹径:2032毫米。翼展:1000毫米。弹重:160千克。制导方式:主动雷达制导。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三代“麻雀III/IIIA/IIIB”
由于50年代轰炸机速度大大提高,并装备有大量电子干扰设备,自卫能力增强,同时还要面临新出现的战斗机,美军迫切需要远距攻击空空导弹,雷锡恩公司于1951年提出“麻雀III”方案。经过和斯伯力和道格拉斯的竞争,最终与海军签订合同成为主承包商。当时代号AAM—N—6,1958年8月装备部队,该弹共生产2000枚,1959年停产,1962年被命名为AIM—7C。导弹的外形与AIM—7A相似,头部呈尖卵形,旋转弹翼呈直角梯形。制导采用比例引导法。该弹低空性能较好,但是由于当时技术限制电子部件多选用电子管显得比较笨重。其改型为“麻雀IIIA”。
战术指标:最大射程:13千米。速度:3250~3900千米/小时。攻击方式:拦射、尾追。使用条件:全天候。弹长:366米。弹径:2032毫米。翼展:1020毫米。弹重:173千克。制导方式: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制导。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麻雀IIIA”AIM—7D
“麻雀IIIA”AIM—7D为AIM—7C的改进型,可以超音速发射的半主动连续波制导空空导弹,早期代号为AAM—N—6A,1961年装备部队,1964年停产退役只做训练弹使用。改弹1962年被命名AIM—7D,共生产7500枚导弹的外形与AIM—7C相似,头部呈双曲线外形,尾段呈接锥形。弹翼的平面形状为后掠梯形,安定面为后掠三角形,翼型均为菱形。全弹分为五部分:引导头舱、控制舱、舵机舱、战斗部、引信和保险装置、发动机舱,各舱独立。战斗部采用预制破片式,重约30千克,呈圆柱形。AIM—7D的优点是可以拦射,并具备抗干扰能力,根据做战环境可自动或半自动切换工作方式。缺点是体积大、笨重、所需设备复杂。
战术指标最大射程:15千米。使用高度:15千米。速度:3250~3900千米/小时。攻击方式:拦射、尾追。使用条件:全天候。弹长:37米。弹径:2032毫米。翼展:101846毫米。弹重:178千克。制导方式: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制导引信:多普勒雷达近炸+触发引信战斗部:预制破片杀伤式,杀伤半径12~15米。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麻雀IIIB”AIM—7E
“麻雀IIIB”AIM—7E为AIM—7D的改进型,加大了射程具备迎头攻击能力,早期代号为AAM—N—6B,改弹由雷锡恩公司根据美海军要求重新设计,1961年1月投产,1962年被命名AIM—7E,1964年装备部队,在越战中代替了麻雀IIIA,该弹1972年停产,共生产2000枚。
导弹的布局和结构与麻雀I相似。战斗部采用高能炸药连续杆式,内置216根钢条,重约295千克,呈圆柱形。AIM—7E的优点射程大,可进行远距攻击。缺点是低空性能差,最小发射距离太大,不适应格斗做战,故障率间隔时间短等,其改进型为AIM—7E2,1965年将该弹改为RIM—7H舰载“海麻雀”。
战术指标目标:机动力<3g的轰炸机、战斗机最大射程:26千米。使用高度:18千米。速度:3900千米/小时。攻击方式:拦射、尾追。使用条件:全天候。弹长:365米。弹径:2032毫米。翼展:1010毫米。弹重:204千克。制导方式: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制导。引信:MK535半主动无线电近炸引信+触发引信。战斗部:连续杆式,重约295千克,杀伤半径9米。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麻雀IIIB”AIM—7E2
“麻雀IIIB”AIM—7E2是美海军的半主动雷达制导的过渡型格斗导弹,最小发射距离较E型缩短一半,改进了战斗部和发动机,于1969年用于越战战场。导弹基本与AIM—7E相似,只是动力装置和战斗部有所区别。战斗部重约32情况,呈圆柱形。AIM—7E2的优点射程、速度和机动性好,但是低空性能不理想,为提高低空性能、攻击下视目标,提高全向攻击和格斗能力,雷锡恩公司进一步研制了改进型的AIM—7F。
RIM—7SEA SPARROW海麻雀
海麻雀为美海军的全天候、近程、低空点防御舰空导弹,用于对付低空飞机、反舰导弹及巡航导弹等。系统由美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主管,海军武器系统中心负责技术和试验,雷锡恩公司为主承包商。海麻雀系统发展了三种型号:基本型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的黄铜骑士、小猎犬和鞑弹人低空面防御系统。为加强低空防御能力,海军自1964年将AIM—7E移植为RIM—7E,基本型1969年服役,1972年后被后继型号取代。
60年代末为了对付掠海导弹美国和北约国家于1968年开始联合研制改进型,代号为RIM—7H。1977年美国、加拿大和丹麦三国海军又联合研制了轻型先进点防御海麻雀系统,导弹以AIM—7M为基础结合垂直发射技术。到1984年海麻雀各型号各生产6345枚,装备北约各国舰只。
导弹呈细长圆柱形,头部为锥形,尾部为收缩截锥形。导弹采用全动翼式气动布局,两对弹翼配置在弹中部,起到舵和副翼双重作用,产生升力和控制力。两对固定尾翼用来控制稳定性,翼和尾翼均呈X形布置。基本形沿用AIM—7E的结构,但尾翼翼尖切去了一点,弹翼改为折叠式。轻型海麻雀由AIM—7M改进而来分标准型和垂直发射型,区别在于垂直发射型发动机尾部加装了燃气舵。
对比
日本海军的“高波级”在舰首主炮后装有一具32单元的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可用来发射“海麻雀”近程舰空导弹,这也是除“金刚”级外第三种采用这种发射装置的导弹驱逐舰。由于其所具备的多用途性,使其在使用上比“村雨”级装备的MK48型垂直发射装置在作战使用上要灵活得多。MK41型发射装置最多可装29枚“海麻雀”舰空导弹(有3个发射单元被起重机所占用)。“海麻雀”是目前西方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近程舰空导弹,“高波”级目前所使用的是RIM—7M型,是目前各国使用最多的一个型号。
RIM—7M型导弹,弹长366米,弹径204毫米,弹重227千克,导弹最大射程18千米,最大作战高度5千米,动力装置为一台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3250千米/小时,采用WAU—17/B聚能爆破战斗部,重40千克,引信是双功能的主动雷达近炸及触发引信。末端采用的是主动雷达制导,可对1~18千米的中、低空目标实施拦截,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及低空反导能力。
和日本海军装备的这种近程点防御导弹相比:无论是从导弹发射形式、雷达导引头方式、导弹本身的抗干扰能力、最大射程都相差不大。但是在给对空导弹提供目标跟踪和中继制导方面中国海军的054A护卫舰略逊日本海军的驱逐舰。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和安装在“高波级”驱逐舰上OPS—24型雷达是日本在9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种舰载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90年代初开始装备使用。OPS—24型雷达可以完成远程对空警戒及探测,对作战飞机进行引导;进行中距离目标的搜索及指示,对导弹实施控制和中段制导,对超低空目标进行扫描及跟踪等。其对空探测距离可达到210千米,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在40千米以上,可同时跟踪150个海空目标,并可对舰载的“海麻雀”舰空导弹进行中段制导。其开线采用水平360度旋转,仰角采用程控电扫,可提供半球式覆盖,数据处理时间短,反映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054级护卫舰上舰空导弹大概采用的是冷发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发射装置的燃气发生器位于导弹发射筒底部,它的上面是一个类似气动缸的装置,当燃气压力达到一定强度时可以推动原来被固定的活塞(导弹托架)摆脱束缚,高速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活塞上的导弹向上同步运动,冲破易碎发射筒盖,弹离导弹筒,当导弹的弹射高度达到20米左右时发动机点火,开始朝预定目标飞行。为了避免哑弹所以它可能还是采用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发射装置。这样它和采用完全垂直热发射的日本海军“海麻雀”近程舰空导弹在发射后有效作战反应时间上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在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研制上看来采取的是和法国和俄罗斯相类似的研制过程,既首先从舰射型反舰导弹作起;在条件成熟后再发展成为空射型导弹;最后才研制潜射形反舰导弹。而中国的巡航导弹干脆从陆基型起步、再依次发展和空射型和舰射型。这可能一是在武器研制过程中加强保密性;二是中国西部有广阔的土地可以供新导弹试制发射使用。不过现代海战的首要任务就是谁取得战场的制空权谁就占的战争取胜的先机。对一个国家来说,研制先进武器系统是需要有雄厚的财力作后盾的。中国作为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在目前在这方面还是不可能和世界第一大国相比。
中国海军在制造护卫舰方面的制造水平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054A护卫舰开始批量建造,那么这种安装有中国自己研制的近程垂直发射舰空导弹的军舰,不仅是中国海军现役舰艇中性价比较好的一款军舰;同时随着它的加入中国海军水面舰队将形成多层次、多目标、比较完善的舰队防空体系。这才是为中国海军真正走上蓝水海军之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虽然中国海军在区域防空导弹和中程舰空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的普及方面我们和日本海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中国海军在拥有国产的宙斯盾系统以后,已经真正拥有一套由远程舰空导弹、中近程舰空导弹、近防速射炮组成的比较完整的舰队远、中、近区域防空体系。尽管054A级护卫舰上的海红旗—16舰空导弹在中国海军的特混舰队中只能承担点防空的任务。可是在它之前112舰上的海红旗—7导弹是从法兰西引进的、168舰上的S—N—12无风导弹是从俄罗斯购买的。海红旗—16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款采用垂直发射装置发射的近程舰空导弹,它的顺利装备不仅缩小了中国海军在近程舰队防空领域内与世界先进国家海军舰队的差距,同时国产的武器系统也为战时维修保障、配件更换、导弹补给等方面,都起着进口国外武器系统无法替代的作用。从这一点看我们确实有理由为中国军工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骄傲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美国RIM—66型标准舰空导弹
发展过程
1964年开始研制,1969年装备部队,是美军发展的第二代舰空导弹,也是美国及西方国家舰队防空的制式装备之一。
性能特点:
采用模块化设计,通用性能好,适用的发射系统多。
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一弹多用,可防空拦截,反舰,还可改装反辐射型。
可连续、快速发射。
主要改型:RIM—66有A、B、C、D、E、G、H、J、L、M等多种型号。
AB型1974年装备部队。CD型1979年装备部队。G、H、J型1984年装备部队。L、M型1990年装备部队。其中,D、E型为反辐射型,RIM—66A派生的AGM—78为空射反辐射型,有A、B、C、D、D—2等型号。RIM—67有A、B、C、D等型号,A型以前为标准导弹的第一代,称SM—1,B型以后为标准导弹的第二代,称SM—2。
基本数据
RIM—66
弹长:448~472米。弹径:0343米。翼展:106米。
弹重:6423~7067千克。射程:38~70千米。射高:198千米。飞行速度:2600~3250千米/小时。战斗部:50千克高爆炸药。动力装置: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半主动雷达式惯寻或/无线电指令+半主动雷达。
RIM—67
弹长:798米。弹径:0343米。翼展:157米。弹重:13436~15078千克。射程:64~120千米。射高:244千米。飞行速度:3250千米/小时。战斗部:约100千克高爆炸药。动力装置: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惯导+半主动雷达。
识别特征
尖卵形弹头,圆柱形弹体。RIM—66采用控制面两组,形状特征较明显,第一组位于弹体底端,翼面前缘后掠,翼尖有切角,翼尖外缘前高后低。第二组位于弹体后部,采用大弦长弹翼,翼展由前向后尺寸不一,前小后大。RIM—67在RIM—66后部加装了一台火箭发动机,底端增加一组梯形控制翼面。
美国“标准2”Block IV舰空导弹
“标准”导弹是美国海军装备的全天候、中远程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分为中程和增程两种,能有效地对付中高空飞机、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它是在“鞑靼人”和“小猎犬”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标准I”型1969年开始服役,1972年开始研制“标准II”型导弹,1981年装备部队。“标准II”中程导弹的主要战技指标为:射程74千米,最大高度24千米。弹长447米,弹径340毫米,翼展107米,弹重610千克,最大速度3900千米/小时。采用惯性/无线电指令+半主动寻的制导方式。
标准2型导弹SM—2是海军主要的舰队防空武器。当前部署的SM—2Block II/III/IIIA系列导弹是全天候、舰射中距舰队防空导弹,起源于至今仍在舰队中服役的SM—1型。SM—2使用其半主动雷达的电子反干扰单脉冲接收机进行末端导航,其用于中段导航的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在航程中段接受舰载火控系统的指令。SM—2可由MK 41垂直发射系统或MK 26导弹发射系统发射。SM—2在继续进行改进,以对付日益增长的威胁。其重点在于高空与低空拦截能力,特别是在电子干扰的环境下,将采取模块化组装导弹。
标准导弹有两种生产型,SM—1MR与SM—2(中距)和SM—2(增距)。它是海军最有效的导弹之一,用来反导、防空与反舰。它在10年前首次进入舰队服役,用来取代小猎犬与鞑靼人导弹,成为100多艘海军舰艇的组成部分。SM—2(中距)承担着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加利福尼亚级与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与基德级驱逐舰的防空任务。
佩里级护卫舰使用的是SM—1(中距)标准2型SM—2是舰艇发射的固体燃料、尾舵控制型舰对空导弹。设计用来对付先进电子干扰环境下,高空、高速反舰巡航导弹,其对目标交战的方式是,在导弹来袭的飞行末端,根据舰载雷达对目标的照射引导攻击目标。SM—2也可用于反舰。SM—2Blocks II型至IV型所拥有的长射程可以为防御飞机与反舰导弹的进攻提供更大的作战空间。SM—2的Block II型改进了信号处理以对抗电子干扰;改进了引信并采用聚能破片弹头提高对小型坚硬目标的杀伤概率;新型的推进剂提高了速度和机动能力。
SM—2的Block III型改进了拦截低空目标的能力,SM—2的Block IIIA型具有对付超低空目标的能力。RIM—66C Block IIIA还提高了弹头碎片的速度。
SM—2的Block IIIB型作为标准导弹家族改进的下一步,将导弹制导改进计划发展的红外引导模式与已被SM—2Block IIIA证明行之有效的半主动雷达引导模式结合。导弹制导改进计划的双模式:半主动+红外制导能力结合,是用来对付现代飞机和反舰巡航导弹威胁上不断改进的电子战系统。
SM—2系列导弹具有中等射程,可以被宙斯盾系统的导轨式发射装置、宙斯盾系统的垂直发射装置以及鞑靼人导弹的发射装置发射。
Block IV型将增大射程,改进宙斯盾垂直发射系统舰只的发射高度,以及改进对付低雷达反射面积目标与对抗复杂电子干扰的能力。SM—2Block IV型将通过装备推力转向的助推器以及加强弹体来改进SM—2Block III型的机动能力。通过这些改进,将保证其有效对抗强电子干扰环境下的高性能、低雷达反射面积威胁。除了对舰艇的防空能力有很大改进以外,SM—2Block IV还将发展SM—2Block IVA,海军的战区导弹防御型。
标准2型导弹Block IV计划在1991年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助推器,推进器的首次成功试射推迟了一年多。结果是本该在1991财年中期作出的预生产决定拖到了1992财年12月,迟至1993财年才启动。SM—2Block IV未能成功证明拦截反舰巡航导弹威胁,机动目标未能击中低空、低雷达反射面积目标。于是,Block IV计划被重建,Block IVA替代Block IV对付防空威胁。
Block IVA型换装半主动雷达+红外传感器、改进的弹头装药与增强型自动驾驶与控制。SM—2Block IVA导弹使用改进的巡洋舰或驱逐舰上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宙斯盾武器系统来跟踪与攻击战区弹道导弹,提高了宙斯盾在美国沿岸对舰射及陆射战区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
SM—2Block IVA现已部署,提供了对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同时它也保留了对空中目标的攻击能力。1993年12月对SM—2Block IVA计划进行了系统设计评审。1996年夏季成功进行了环境测试发射。1997年1月24号,当海军首次用标准家族系列的导弹击中弹道导弹时,他们证实了防御弹道导弹的能力。这次发展试验证明了图像红外引导头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
美国标准—3舰空导弹
标准—3导弹(SM—3)是RIM—156SM—2ER Block4导弹的派生型号,也是未来美国海军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导弹组成部分。这是一种高层弹道导弹防御武器,最初计划是作为低层SM—2ER Block4A导弹的补充,但后者的发展计划已于2001年12月被取消。
SM—3(RIM—161A)使用SM—2ER Block4A基本型号的弹身和推进装置,加入了第三级火箭发动机(ASAS,先进固体推进阶段,由Alliant科技公司制造),一个GPS/INS导航部分(GAINS,GPS辅助惯性导航系统),一个轻型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弹头,所采用的发射船将同时更新“宙斯盾轻型大气层外拦截系统”的相关软硬件。
LEAP使用一个前视红外传感器(FLIR)来定位目标,1992年至1995年搭载在小猎犬导弹上进行了4次发射试验。实验中使用改装的小猎犬和标准2导弹,尝试了进行两次拦截发射,但两次均告失败。RIM—161A SM—3的第一次搭载试验于1999年9月进行,2001年1月进行的第三次试验成功地进行了导弹飞行,并进行了动能弹头的分离。2002年1月,RIM—161A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全程实验,击中了Aries弹道导弹。
早期的发射试验也有失败时刻,拦截弹头所使用的固定转向和姿态控制系统在2003年6月18日进行的代号“FM5”发射试验中出现故障,这次试验是首次在一个真实模拟场景中来测试SDACS。2003年的“FM—6”发射试验成功拦截了目标,但SM—3计划仍然出现了明显的延误。“FM—7”实验屡次推迟,最终还是在2005年2月24日进行,这次试验中使用了标准配置的RIM—161A导弹。
2006年年中,SM—3的实验按期进行,2006年6月22日的实验使用了最新的BlockIA导弹(编号RIM—161B)并进行了成功的拦截。RIM—161B特点在于升级了导弹发动机和制导控制软件以增强整体性能,同时也包括生产和维护设计上的变更。
未来计划发展的RIM—161导弹包括使用双色导引头和新转向和姿态控制系统的RIM—161C Block IB,Block II系列则会增加其他改进措施,包括第2和第3级火箭发动机将会增大弹径以改进导弹机动性。
RIM—161A的数据:弹长:655米。翼展:157米。弹径:034米。速度:9600千米/小时。射高:160千米。射程:500千米。推进装置:MK72固体火箭。主发动机:MK104双重推力固体火箭。第三级发动机:MK136固体火箭。战斗部:碰撞式动能弹头。
美国AGM—84“鱼叉”导弹
“鱼叉”AGM—84是美军目前主要的反舰武器之一,它是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1979年装备部队使用。这种高亚音速掠海反舰导弹有舰对舰和空对舰等型。其动力装置为一台涡喷发动机,因而它的射程较远,可达120千米。
该弹长384米,弹径0344米,发射重量为522千克。制导方式采用中段惯性制导和末段主动雷达制导。弹头处装有一台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宽频带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近年来,又为这种导弹研制了一种红外成像导引头,两种导引头可互换。
“鱼叉”导弹发射前,由载机上的探测系统提供目标数据,然后输入导弹的计算机内。导弹发射后,迅速下降至60米左右的巡航高度,以075马赫数的速度飞行。在离目标一定距离时,导引头根据所选定的方式、开始搜索前方的区域。捕获到目标后,“鱼叉”导弹进一步下降高度,贴着海面飞行。接近敌舰时,导弹突然跃升,然后向目标俯冲,穿入甲板内部爆炸,以提高摧毁效果。
“鱼叉”导弹可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只、巡逻快艇、水翼艇、商船和浮出水面的潜艇等,其单发命中概率为95%。
美国“拉姆”舰空导弹
这是一种近程低空快速反应的舰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由美国、德国和丹麦共同研制,1986年装备于航空母舰、驱逐舰、巡逻艇等水面舰艇。采用被动雷达寻的和红外寻的双模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管的特点。
导弹战斗部为连续杆杀伤型。最大射程9千米,速度大于2倍音速,弹长279米,弹径0127米,质量707千克。
“拉姆”导弹(美军编号RIM—116)是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提出的如何防御反舰导弹的建议立项研制的,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防空系统分公司(现并入休斯公司)和德国RAMSYS公司联合研制而成。
“拉姆”的最大特点是集成熟导弹技术之大成,如其弹体、战斗部、火箭发动机、改进型近炸引信等来自于“响尾蛇”导弹,而导引头则来自于“毒刺”导弹,甚至还采用过“标准”导弹的接触引信。当然,“拉姆”也不仅仅是成熟技术拼出来的,它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它的弹体会旋转,因此只需一对舵面即可控制上下左右转向。
“拉姆”导弹长28米,弹径0127米,弹重735公斤,战斗部重113公斤,速度1950~2600千米/小时,作战拦截距离为93公里,作战拦截高度12公里,单发拦截概率为846%。
1995年,“拉姆”导弹改进型设计定型,称为Block 1。与Block 0相比,“拉姆”Block 1主要是换装了新型红外成像导引头和激光近炸引信,增强了拦截非主动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的能力。
拉姆项目的初衷是为水面舰艇提供高效率、低成本、轻量化的自卫系统,用于补充从海麻雀到密集阵间的火力空白。它是一种可以不依靠外部信息系统的独立的反导系统,它将大大增强目前舰艇对抗反舰巡航导弹的能力,增强军舰的生命力。与大型的防空反导系统如宙斯盾小型的密集阵相比,拉姆结合了导弹的高精度和高炮的灵活性优点。是一种间接应用“响尾蛇”导弹系统技术的导弹系统,它采用了“响尾蛇”导弹的战斗部和火箭发动机以及超级“响尾蛇”的导引头。
发射系统是21联装或者11联装的蜂窝状发射器,拉姆Block0拥有一个127厘米的弹体,它在飞行中不断地旋转,所以称为“旋转弹体导弹”。导弹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弹体头部装有一对三角形控制舵和一对矩形固定翼。这样两个舵面代替原来的四个舵面来控制导弹的俯仰和水平机动,因此控制系统应该采用了极坐标系代替了原来的垂直坐标系,导弹旋转一周,两个舵面进行两次调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这样不断修正飞向目标,这种鸭式布局使导弹的最大机动过载超过20G。
“海拉姆”导弹系统集“密集阵”Block 1B近程武器系统和“拉姆”导弹为一体,体现了低成本螺旋式发展思路。该系统用11枚RAM导弹取代了“密集阵”M61A120毫米炮,但仍采用“密集阵”系统的传感器,将进一步扩大“密集阵”系统对掠海导弹的拦截距离。同时,还具备了攻击直升机、飞机和水面目标的能力。
1989年,拉姆导弹开始进入生产,2000年1月,拉姆导弹进入全速生产阶段。现在已经大量装备形成战斗力,德国和美国超过60艘军舰上已经装备了这种导弹。希腊和韩国海军也分别表达了购买意向。美国海军计划在2001年到2006年将Block 1安装在8艘LSD 41/49,3艘DD 963,12艘CV/CVN、7艘LHD和12艘LPD17上,或者升级这些军舰的原有拉姆系统。2002年3月21日,美国海军的小鹰号航母成为第一艘试射拉姆防空导弹的航空母舰。
2004年5月,美国透露通用动力公司将进行濒海战斗舰的详细设计,该公司的首舰计划于2006年交付使用。雷声公司的设计采用三体船型,航速达到50节,航程10000海里。雷声公司表示,它将与通用动力公司一起完成“海拉姆”系统的安装工作。
美国“小猎犬”舰对空导弹
“小猎犬”是美国海军第一个装备的、具有全天候、中程、中低空防空能力的舰空导弹系统。该弹于1949年开始研制,1952年开始生产。最大作战半径16千米,作战高度最大为12千米,弹长823米,弹径406毫米,弹重1360千克,最大速度3250千米/小时。采用雷达波束制导/雷达波束+半主动雷达制导。图为MK10发射架上的小猎犬导弹。
1955年装备了世界上最早的导弹巡洋舰队。采用雷达波束制导,战斗为连续杆杀伤型,最大射程16千米,最大作战高度12千米,最大飞行速度为25倍音速,全弹长823米,弹径第二级034米,第一级040米,质量1360千克。
最初,美国海军本打算一心一意的搞自己的黄铜骑士,可是黄铜骑士采用较为复杂的复合制导方式,研制成功尚需时日。而在研制过程中,设计人员制造了一种超音速试验载具以评估当处于超音速情况下制导系统的性能。结果这个STV表现相当令人满意,所以海军打算在此基础上研制一种中近程舰空导弹系统,这就是小猎犬。小猎犬舰空导弹的飞行试验于1951年开始,此时SAM—N—7的研制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为了解决研制中面临的瓶颈问题,设计人员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因此直到1956年,猎犬舰空导弹才装备部队,不过仍比更早研制的黄铜骑士早上3年,从而成为美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舰载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小猎犬导弹的生产编号为SAM—N—7,但是后来经过一些改进并命名为SAM—N—7小猎犬1a。没过多久又改进为小猎犬BW—0。它也采用雷达架束制导的方式,并且使用鸭式布局方式,由中间靠前的弹翼控制飞行。其推进装置包括一个Allegany Ballistics固体助推器和一具MW Kellogg 固体火箭巡航发动机。小猎犬1b是一种更换了电子系统的改型,但是它并没有投入生产。另一种电子系统重新设计的改型为SAM—N—7c小猎犬c。
这种型号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小猎犬BW—1,这种型号基本上和BW—0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BW—1更容易生产,并且有更高的可靠性。这两种弹头只用来对付12公里高空以内的亚音速目标。基本型小猎犬采用雷达波束制导,舰上配一部AN/SPQ—5型远程跟踪制导雷达。这是一种单脉冲雷达,工作频率为10000兆赫,其波束宽度水平为7度,垂直为16度。
一开始,小猎犬的各种型号用在基本的编号SAM—N—7后加后缀字母的方式予以区分,不过这种方式并没有延续多久,并且在BW—1型投入生产期间就被废止了。后来人们只是知道小猎犬最初的编号为SAM—N—7,并且它极少使用。小猎犬的早期的改型编号以后缀BW—0、BW—1区分。
小猎犬的下一个改进型号就是SAM—N—7BT—3,又称作高级小猎犬。设计人员为这种导弹换了一个新的弹体,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气动布局。它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弹翼为展弦比非常小的长脊鳍形,控制舵面后移至尾部。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减小了翼展,便于储存。后来的“标准”系列舰空导弹和俄罗斯的一些舰空导弹都毫无例外的采用了这种布局。另外控制面的后移增大了导弹的灵活性。BT—3同时将自动驾驶仪进行了改进,推进系统也进行了更新,包括一个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一个更大的固体助推器,经此改进导弹的速度更快,射程更远。
高级小猎犬中段采用雷达波束制导,末端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舰上装有AN/SPG—49型目标照射雷达和AN/SPG—55型制导雷达,AN/SPG—49型目标照射雷达也用于黄铜骑士系统。AN/SPG—55采用连续波工作体制时,工作频率在5200~10900兆赫之间,而采用脉冲工作体制时,工作频率为3800~7792兆赫,其峰值功率为50千瓦,作用距离为50公里。1954年,该弹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1956年BT—3进入海军服役。这些改进使BT—3能够有效地对付超音速的目标。
此后,小猎犬的改进并没有停止。小猎犬BT—3A就是一种,它增加了助推段发动机和主发动机的燃烧时间,这种措施使导弹的射程增加了一倍,到达37公里。BT—3A也是小猎犬各种型号中第一种具备有效的反舰能力的型号。BT—3A(N)是一种装备核战斗部的BT—3A,其战斗部为当量相当于1千吨TNT的W—45—0战斗部。
小猎犬的下一步改进主要集中在制导系统上,早期的架束制导方式早已落后,于是改装了较为成熟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小猎犬HT—3使用了不少RIM—24鞑靼人导弹的技术,其实鞑靼人就是高级小猎犬去掉助推器的型号。1957年,为改进小猎犬研制的雷达导引头在一种编号为XHW—1的飞航式布局的导弹上进行了飞行试验。而生产型HT—3采用了一种C波段火控雷达。半主动雷达导引系统大大增强小猎犬攻击低空目标的能力。
1963年,根据国防部新的编号规则,所有型号的小猎犬防空导弹的编号改为RIM—2系列,老编号SAM—N—7系列并没有使用字母后缀来区分各个型别。
最后一种小猎犬的改型是RIM—2F,是在RIM—2E的基础上改进的。它换装了新型的巡航发动机和高能推进剂,这使RIM—2F导弹的射程在RIM—2E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达到75公里左右。RIM—2F也曾被称为HTR—3,其它的改进还包括更新了固态电子元件,改进了搜索侦察系统,具备了同时攻击多目标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反舰能力。
一些RIM—2E导弹被提升到RIM—2F的标准。1983年,为了提高现役小猎犬的能力,美海军计划将RIM—67B标准—2的一些技术移植到小猎犬上,包括加大射程的“标准”—2舰空导弹,新型WDS MK14型目标指示系统、经过改进的FCS MK76mod9型火控系统、GMLS MK10型发射装置和新型的AN/SYR—1数据接受和处理系统。改进后的小猎犬从雷达到导弹、发射架几乎和原来的系统没有什么区别,成为一套新型的导弹系统,正因为如此,这个改进计划好像最终没有实施,而是由真正的“标准”—2来代替了。
RIM—2小猎犬于1966年停产,此前,这种导弹大约生产了8000枚。RIM—2F最终由RIM—67标准舰空导弹替代,最后一套小猎犬舰空导弹于1980年末退役。现在,雷锡恩公司将老式的小猎犬导弹都改装为TMT靶弹,它能够模仿以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或者模拟导弹目标。这些靶弹采用了标准防空导弹的一些部件,性能得到提高,其编号可能为RQM—6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