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三章

美国“鞑靼人”舰对空导弹

国别:美国。类型:舰对空导弹。型号:“鞑靼人”。

1961年装舰服役,后逐渐被“标准”中型导弹所取代。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型,采用全程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最大射程19千米,最大射高12千米,最大速度25倍音速。弹长46米,弹径034米,质量680千克。

“鞑靼人”是美国海军装备的、全天候、中近程、中低空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代号为RIM—24,它是“三T”导弹系统中体积最小,距离最短的舰对空导弹,它与“小猎犬”,“黄铜骑士”一起,共同担负舰队的防空任务。

“鞑靼人”导弹是美国海军于1944年开始“大黄蜂”计划的一个副产品。1956年装备“小猎犬”导弹的“基阿特”号,作为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开始服役,通过对它的实战性能鉴定表明,“小猎犬”导弹系统装在标准排水量为1600至3000吨级的驱逐舰上,不能充分发挥导弹性能。因此有必要为“小猎犬”建造比驱逐舰大的新舰艇;同时也提出为驱逐舰等小型舰艇研制具有和“小猎犬”同等性能的,但要小型的,操作简便的新型舰对空导弹系统,这就是海军发展“鞑靼人”导弹的历史背景。

1958年3月美国海军军械局在承担“大黄蜂”计划的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技术指导下,向通用动力公司康维尔分公司下达了试制“鞑靼人”导弹的任务,1959年完成试制工作,并先后在加利福尼亚海军试验靶场进行陆上发射试验和在“诺顿海峡”号实验舰上,进行海上发射试验,经全面性能鉴定,于1960年开始批生产和装舰工程,1961年服役,主要装备在美国海军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上;也装备在一些巡洋舰上,作为辅助防空导弹系统。“鞑靼人”在服役的20多年中,经过多次改进,其改进型号有RIM—24A、R1M—24B、RIM—24C、RIM—24D等型号,1968年停产,到目前大部分已为“标准”中程导弹所取代,而在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伊朗、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家,仍在继续服役。

美国黄铜骑士舰空导弹

简介

黄铜骑士防空导弹,原代号为SAM—N—6,后改为RIM—8,它是美国海军最早研制的、威力较大的远程、中高空舰载防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舰队防空,以对付各类飞机的攻击。它和“小猎犬”、“鞑靼人”一起,组成美国第一代面防御舰对空导弹系统,由于三个型号英文名字第一个字母都是“T”开头,故国外称之为“三T”,舰对空导弹系统。

发展历史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海军为了对付日本“神风”特别攻击机的袭击,美国海军秘密进行一项“大黄蜂”计划,拟研制一种以超音速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舰对空导弹系统。于1944年开始论证,1954年研制阶段结束,并先后在白沙靶场和舰上进行多次陆上和舰上发射试验,1956年2月开始将“黄铜骑士”安装在巡洋舰上,1958年5月完成,1959年2月在大西洋上进行首次实弹打靶试验。

1959年,黄铜骑士防空导弹服役,先后装备于了美国海军的9艘导弹巡洋舰。它在服役的二十多年中曾进行多次改进,共有RIM—8A,RIM—8B,RIM—8C,RIM—8D,RIM—8E,RIM—8F,RIM—8G,RIM—8H和RIM—8J型,目前保留使用的有RIM—8G,RIM—8H和RIM—8J,并逐步用“宙斯盾”系统取代。

性能特点

黄铜骑士导弹弹体为一圆柱体,由两级串连而成,第一级为一个固体助推器,其尾部装有稳定尾翼,第二级采用一台冲压喷气发动机,发动机长071米,采用煤油和一种挥发油混合而成的液体燃料。

该型导弹采用旋转弹翼式气动布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控制舵面位于弹体中部,在弹体后部为尾翼,它们均按“X”状布置,并处在同一个平面内。弹体头部装有中心锥体,锥体周围为冲压发动机的环形进气道。其全动式弹翼位于第二级,几何形状较为复杂,第二级尾部为矩形的尾翼。喷气冲压发动机和先进气动布局的采用使它的最大射程达到120公里,射高达到了3~265公里。

该型导弹战斗性能全面超越当时苏联的萨姆—2防空导弹,显示出美国在导弹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俄罗斯舰载防空导弹

SA—N—1舰载中程防空导弹

SA—N—1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是苏联时代第一种舰载防空导弹。曾经广泛装备苏联海军各型舰艇。

该型导弹开发于上世纪60年代。固体燃料推进,采用无中继末段红外寻的制导,战斗部高爆炸药,杀伤半径12米,射高25000米,作战范围25公里。

SA—N—4舰对空导弹

SA—N—4舰对空导弹是一种近程低空防空导弹,北约绰号‘壁虎’。基辅号航母装备有SA—N—4舰对空导弹双联发射装置1具,位于前甲板左舷最后一组SS—N—12导弹发射装置的左侧。

SA—N—4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隐藏在一个直径22米的竖井里,平时看不到,只有在使用的时候,竖井翻板自动打开,发射架靠液压升降机升起,露出甲板,追踪目标。

SA—N—4导弹,弹长32米,弹径21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25马赫时射程15千米,射高6000米。

俄罗斯SA—N—3舰对空导弹

SA—N—3北约绰号高脚杯,导弹弹体呈圆柱体,战斗部呈锥形,无前翼,无线电指令制导,双推力火箭发动机,破片杀伤战斗部,导弹弹长61米,弹径06米,翼展14米,战斗全重545千克,绞链滑轨自动装填,导弹由自动装填系统直接从弹库送上发射架,每3秒钟可完成2枚导弹的一次装填。SA—N—3舰对空导弹射程30海里,速度大于3250千米/小时,射高18万米。

高脚杯(Goblet)SA—N—3,是一种全天候型高、中、低空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对付高速飞机,也具有一定的反舰能力。该系统主要由导弹、双联装发射架和“前灯”跟踪制导雷达组成。SA—N—3从1967年开始服役,迄今已装备苏联人型军舰22艘,包括三艘“基辅”级航空母舰、两艘“莫斯科”级直升飞机母舰,七艘“卡拉”级导弹巡洋舰和10艘“克列斯塔”II级导弹巡洋舰。每只舰上均装两套SA—N—3系统,主要作为军舰自卫防空,也可用于舰队防空。

俄罗斯SA—N—4舰对空导弹

SA—N—4舰对空导弹是一种近程低空防空导弹,北约绰号“壁虎”。基辅号航母装备有SA—N—4舰对空导弹双联发射装置1具,位于前甲板左舷最后一组SS—N—12导弹发射装置的左侧。SA—N—4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隐藏在一个直径22米的竖井里,平时看不到,只有在使用的时候,竖井翻板自动打开,发射架靠液压升降机升起,露出甲板,追踪目标。SA—N—4导弹,弹长32米,弹径21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3900千米/小时,3250千米/小时的时候射程15千米,射高6000米。

俄罗斯“雷鸣”SA—N—6舰空导弹

SA—N—6的北约代号是“雷鸣”,基本上就是海军版的SA—10/S—300导弹,是苏联海军威力最强的区域防空导弹系统,性能足与美国海军自豪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系统抗衡此型导弹是一种全天候中远程、中高空舰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用于舰艇编队防空。

SA—N—6采用与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类似的导弹追踪制导模式,不但可以拦截敌军飞机,西方研究判断,还具备对抗巡航导弹的功能,导弹的有效射程7~90千米(对付低空进袭目标的最大射程约25千米),有效射高25~30400米,极速达7250千米/小时。与美国海军的“标准”SM—2系列防空导弹相比,SA—N—6的尺寸和重量都大上好几号,其最大的优势是72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远优于“标准”导弹的速度2600~3250千米/小时,不过与最大射程高达140千米左右的“标准”增程型SM—2ER相比,射程表现就吃亏了。

SA—N—6系统的3R41沃尔纳截获雷达的工作频率为10吉赫(I—J波段),可以同时对付6个目标(两枚导弹对付一个目标)。目标搜索由MR—600和MR—700监视雷达完成。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制导和特殊的半主动雷达寻的。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型。最大射程为90千米,射高30千米,最大速度6倍音速。全弹长73米,弹径05米,全弹质量1660千克。

SA—N—6“雷鸣”舰空导弹据说装备了我国新型052C(170、171)“中华神盾”防空驱逐舰。也有说052C装备的是国产海红9(HH—9A)舰载高空远程防空飞弹系统。

近程舰空导弹和多管近防炮结合为“弹炮合一系统”。其突出代表就是俄罗斯“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将射程15~10千米的SA—N—11舰空导弹和有效射程05~15千米的AO—18K式机关炮结合在一起,两者共用一套探测和制导设备。可以为舰艇提供10—T—米内的多层次拦截能力。对反舰导弹有较强的拦截能力。

还有一些肩扛式的在实战中也可在军舰上用,他们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艇上就有。

俄罗斯“牛虻”SA—N—7舰空导弹

SA—N—7由俄罗斯牛郎星科研生产联合体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而成的全天候中程舰载防空导弹系统成功,在作战性能上,类似于美国海军的“标准I”导弹武器系统,是9K37—M1(北约编号SA—11)式地空导弹系统的海军型,共用一种导弹9M38,导弹由革新者机械制造联合体研制。主要用以取代服役多年的4K90(北约编号SA—N—1)式舰空导弹系统。SA—N—7系统于1980年在“卡辛”级“伶俐”号驱逐舰上进行了首枚导弹测试,1981年装备于“现代”级(956型)驱逐舰上,用于对付中低空高速飞机和反舰导弹的攻击。

SA—N—7是一种全天候多通道的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可担负舰艇和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主要拦截的目标是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攻击机、直升机和各类反舰导弹。

90年代初,俄罗斯对SA—N—7进行改进,使武器的射程舰空和拦截掠海导弹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这种改进型号西方称之为SA—N—12,俄罗斯命名为“刺猬”,采用9M38M2型导弹。改进型的导弹增长了02米,射程扩大到38公里,其主要改进方面如下:系统增加了指令修正制导技术;系统对飞机、导弹目标采用波谱识别技术;目标照射器采用新的软件;导弹采用新型的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新型信号处理装置;导弹采用高灵敏度引信装置并增加了测高能力和距离截止措施;导弹采用大弧形弹道。

技术特点

该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搜索、跟踪、照射均需专用雷达的导弹作战模式,直接利用MP—710坐标搜索雷达的目标信息,取消跟踪制导雷达,形成了新的搜索、照射的导弹作战模式。这样,既简化了系统结构又增加了拦截目标的火力通道数。因此,该系统的作战效费比高。

导弹采用了弧形弹道拦截超低空目标,可有效地消除海杂波及镜象多路径效应对导弹制导的影响,因此,该系统具有拦截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有较灵活的适装性,火力通道数可根据载舰的情况而定,最少为2个,最多为12个,可装备1500吨以上的各类舰船。

系统可接收舰上指控系统给出的二次目标信息或自主地进行作战,亦可独立作战。并可指控高射火炮作战,构成弹炮结合的防空系统。

性能数据

对付目标

从各个方向同时来袭的飞机、反舰导弹。目标最大速度:飞机为420~830米/秒,反舰导弹为330~830米/秒。同时拦截目标数(随配置不同)可为2~12个。

杀伤空域

反应时间:16~19秒(值班状态)。作战距离:最大:制导体制无线电指令修正和末段雷达半。25公里(飞机高度>1公里)主动寻的制导。18公里(飞机高度<1公里)。发射方式:双联发射架倾斜发射,无发射筒。12公里(反舰导弹)抗干扰措施准连续波发射。最小:35公里弹。长:555米。

作战高度:最大:15公里(飞机)。弹径:400毫米。最小:15米(飞机)。翼展:086米。最大:10公里(反舰导弹)。发射质量:690公斤。最小:10米(反舰导弹)。最大速度:4550千米/小时。最大航路捷径:18公里(飞机)。机动能力:<20g、6公里(反舰导弹)。战斗部:破片杀伤式战斗部,质量70公斤。

最大高低角:70度。引信:威力半径15~17米,无线电。杀伤概率81~96%(飞机)脉冲式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考虑可靠性)43~86%(反舰导弹)。动力装置: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

装备情况

SA—N—7导弹武器是对付全方位来袭的各种空中威胁的有效武器,在所有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中效费比很高。俄海军水面舰艇正大量装备该型武器,至今装备了现役的18艘“现代”级(956)驱逐舰,并计划在未来10年拟新建的10艘“现代”级驱逐舰上装备该武器系统。目前,SA—N—7系统在“现代”级驱逐舰前后各配置1座24枚导弹的弹库和类似美国发射“标准”1导弹的MK13单臂倾斜发射架。舰上共配置6部照射器,形成6个火力通道。因此,该系统可同时拦截6个空中目标。改进型SA—N—7系统将装备现代级的最新型舰“安定”号。

经费情况

1993财年,SA—N—7系统的报价为1500万美元/套(不包括导弹),导弹的报价为45万美元/枚。

实验情况

改进型SA—N—7系统已进行了一些海上打靶试验,发射了30枚导弹,其中5枚导弹要求对付3米飞行高度的目标,所有5枚导弹都命中目标。1991年,在“萨哈洛夫”巡洋舰上进行过如下试验:3个目标的飞行高度分别在500米(飞机)、10米(导弹)、5米(导弹),用3枚导弹分别成功拦截了这3个目标。

系统

SA—N—7武器系统主要由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连续波照射器、TV电视头、目标分配台、精跟显控台、射击控制台、中央计算机、导弹、发射架、弹库及发控设备等组成。

探测和跟踪系统

包括一部舰上共用的目标搜索雷达和多部跟踪照射雷达,以及辅助的电视光学瞄准系统。搜索雷达装于舰艇的高塔上,它提供目标的3维指示信息。跟踪照射雷达为X波段,天线装在天线罩内,北约称其为“前罩”,跟踪照射雷达的控制和显示部分集中在控制舱内一个甲板下的。

气动外形

SA—N—7导弹采用极小展弦比边条翼正常式布局,呈“XX”型。由于发动机装药的需要,前后弹身直径不同,中间有过渡锥,尾部有收缩段。头部尖点是。18毫米直径的小圆头,头部曲线是二次曲线。翼面很薄,气动载荷较小;舵面三角形,保证稳定。

导引头

采用半主动连续波单脉冲雷达导引头。主要参数:频段:C(6950MHz)多普勒频率跟踪范围。作用距离(1fRCs目标):40~42kin。尾追:—23~—14kHz。导引头视场:12度。迎击:23~105kHz。直波接收灵敏度:101dBmW。多卜勒频率截获时间:<05秒。回波接收灵敏度:130dBmw。天线最大转角:±60度。可选频率点数:16个。加电准备时间:<15秒。速度分辨率:13米/秒。

战斗部

为破片杀伤式,有二层预制破片,第一层呈工字形,每片81克,共4000片。第二层呈四边形,每片23克,共1500~2000片,炸药重量335公斤。战斗部威力半径15~18米。

动力装置

采用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平均比冲:272s。二级推力:1800~2700公斤。总冲:903560牛/秒。发动机工作时间:19秒。一级推力:8500~15500公斤。结构材料:钛合金。一级工作时间:4~45秒。

发射装置

武器系统有2座发射架,为单臂斜架,分别位于舰首、舰尾,用来装填和发射导弹。该发射架方位转动范围±360度,高低角范围0~70度,调转速率90~100度/秒。发射装置能快速自动装填导弹,再装填一枚弹的时间为12秒。发射装置配有弹库,弹库面积为(5252)平方米,弹库深742米,弹库质量(不计导弹)30吨。

俄罗斯SA—N—9舰空导弹

技术性能

SA—N—9舰空导弹就是9M330/9M331导弹。长29米,弹径232毫米,重165千克,分成2组垂直装在位于车体中部的储藏/发射筒内,可存放10年以上而不需要监测和检修。

发射时导弹从发射筒内弹出到18—20米的高度,主发动机点燃。8枚待发导弹可以对付4个目标,发射间隔3秒。单室双推力发动机可以让发动机续航时间长达12秒,最大飞行速度850米/秒,机动过载30g可以对付速度为700米/秒,机动能力10g的空中目标。比其他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要优越很多。

发射系统

SA—N—9点防御系统由俄罗斯阿尔泰设计局研制,采用的舰空导弹由火炬设计局研制,是把陆军型SA—15“道尔”导弹“移植”到舰上使用。“道尔”导弹在陆军野战防空导弹家族中辜有盛誉,SA—N—9的性能也相当优秀。该弹长297米,弹径022米,弹重165千克,战斗部重15千克,最大速度850米/秒,可拦截高度在10~6000米、距离1500~6000米的反舰导弹和高度在10~6000米、距离1500~12000米的作战飞机。

SA—N—9导弹采用鸭式布局,指令制导、垂直发射方式。发动机为单级双推力火箭发动机,引信为脉冲多普勒引信,单发杀伤概率90%。为了解决导弹垂直发射后的转弯问题。该导弹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就是在弹体中部采用10个小燃气喷管来控制导弹垂直发射飞行段的快速转弯。相比之下,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在导弹发动机尾部加装燃气舵的推力矢最控制转弯的方法显得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大。

SA—N—9近程防空导弹系统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性能先进,俄罗斯便装备本国海军而未向国外出口。而且,俄罗斯一直没有放弃对SA—N—9的改进,主要是提高反应速度,提升导弹性能及降低成本。

装载系统

尼尔吉里级,目前装备了3艘,满载排水量达4270吨,舰长754米,舰宽119米,它最大航速34节,续航力3500海里。

装备有:SA—N—9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导弹射程15公里,具有点防空能力。“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飞行速度2600~3250千米/小时,最大射程300公里。它可在海面上5~10米高进行掠海飞行,在距目标25公里处启动抗干扰雷达自动制导系统开始追踪目标。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