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一章3

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一个没有理想的校长,也同样培养不出有理想的教师与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是吸引你去追求的目标,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是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困难的一大法宝。

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从“肋生双翼”到太空飞行,从“茹毛饮血”到大同社会,理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直到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苏州大学的教授朱永新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的教育缺少理想。这一方面是说教育的目标的偏离,另一方面也指出对学生理想教育的缺失。可能我们经常会提到“理想”的问题,但在学生中间却始终没有解决。说到我们的教师理想如何?也通常动静不大。而没有理想的教师其实就是教教材、教死书,不会有人性化的关怀;没有理想的学生至多是学教材,有的甚至连教材都不学了,缺少人性化的理解。但事实上,我们的教育留给学生的不应是枯燥,也不应是迷茫;我们要送给学生的应是美丽的憧憬,应是一个个热爱生活的理想!同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流学校的校长也不是好校长。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坐标,当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以自己的雄心壮志去感染、鼓舞和影响全校师生员工,引领他们向学校所预设的目标而努力。校长虽然不可能都成“名”成“家”,但校长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精心规划和设计好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学校的美好前程“指点江山”,有把学校建设成为名校的“雄心”。

12.善于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自己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从小到大,我们好像每天都在为之忙碌,但实际上过于遥远的目标却使我们无处下手,目标总是显得那么遥不可及。火箭飞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飞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思想,问题才豁然开朗起来。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质量,接着是第二、第三级火箭脱落,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地逼近月球了。分级火箭的设计思想启示我们: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将其各个击破。这不失为一个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法。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不少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10年以后,这个谜底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写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击,过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目标冲去。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的终点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其实,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一楼到十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相反蹦得越高就摔得越狠。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上去。就像山本田一一样将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一步步脚踏实地,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使他体验了“成功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将强化了他的自信心,并将推动他发挥稳步发展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著名作家兼战地记者西华·莱德先生,曾在《读者文摘》上撰文表示,他所收到的最好忠告是“继续走完下一里路”,下面是其中几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跟几个人不得不从一架破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结果降落在缅印交界处的丛林里。当时惟一能做的就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长达140英里,必须在八月的酷热和季风所带来的暴雨的侵袭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才走了一个小时,我的一只长统靴的鞋钉扎了另一只脚,傍晚时双脚都起泡出血,范围像硬币那般大小。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英里吗?别人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们能不能走呢?我们以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为了在晚上找个地方休息,我们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走完下一英里路……”“当我推掉其他工作,开始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心一直定不下来,我差点放弃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也就是说几乎不想干了。最后我强迫自己只去想下一个段落怎么写,而非下一页,当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六个月的时间,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写以外,什么事情也没做,结果居然写成了。”“几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写一个广播剧本的差事,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2000个。如果当时签一张‘写作2000个剧本’的合同,一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只是写完一个剧本,接着又写一个,就这样日积月累真的写出这么多了。”“继续走完下一里路”的原则不仅对西华·莱德很有用,对包括学校校长在内每一个领导者都很有用,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是完成目标的最好办法。”在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实践中,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找到分拆目标的原因

个人目标是自发性的,非外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所以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找出“为什么”来说服自己。

设下时限

人性的劣根性之一是拖延,极需时限来集中注意力以完成任务。因此,最好能将目标拆为几个阶段,在指定时间内做到什么程度,以便检查及量度。

衡量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

比如你想成为市级优秀校长,如明确知道评选条件,则更能按部就班达到其所要求的标准。

了解如要实现目标

例如你的目标是成为优秀校长,你便要成为勤奋好学、有责任感、有决断力,秉公行事的人。

找出失败的原因

如目标以前曾设定而无法实现,原因在哪里呢?将所有原因从难到易一一列出,并自问现在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那些障碍,逐项写出,即时采取行动。

自我承诺

自问想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有兴趣成功未必能让你成功,决心成功绝不放弃才能让你成功。

马上采取行动

现在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衡量每天的进度,每天检查成果

若每天衡量成果,一年就有三百多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若每月检查一次,一年则有十二次改正错误机会。改正机会多了,成功机会亦相对增加。

最后将目标具体化,一步一步开始实施。

13.把职业当事业

人的生命的价值何在?凡是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只是自觉不自觉而已。而作为校长,就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个人能否做出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有事业心,要不断培养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感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样你才会达到为事业献身的境地,才能使事业成为你生活的第一需要。

一位受人尊敬的老校长,这样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是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在和自己的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在我的一生中,有许多令我终身难忘的故事。这里仅举几例。

一个学生的来访。事情发生在“文革”中196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当时我正在“劳改队”劳动。管教人员叫我去,说有一个从新疆来的学生要见我,并规定我们只能会见15分钟。那是我1953年,刚工作时担任过班主任的初二乙班的蒋珍仙同学。初中毕业后,她自愿去新疆工作,现在也做了教师,我们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她对我说:“负责劳改队的人说,你现在是反革命,不让我看你。但我对他说,我只知道他是我的老师,我的班主任,我不容易回南京,一定要见他一面。”当时我又感动又紧张,感动的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是那么真诚,师生关系是终生难忘的。紧张的是在此非常时期,怕连累她。这是一次多么难忘的会见!

有一个1958年附中高中毕业的学生,毕业后考入无锡轻工业学院。初中时我曾做过他的班主任。那时他在班上是属于个子矮小的,坐在前排,是个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的好学生。“文革”中我曾听说,在发给群众讨论的“反革命案例”中有他的名字。粉碎“四人帮”后,我曾多次打听他的下落,但都没有结果。1979年10月,我突然收到了他的一封长信。他在信的开头写道:“20多年不见,但我并没有忘记先生对我的启蒙教育。”接着他说:“回顾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我感到最美好的一段记忆是初中时代”“现在我们这些初中的同学中,有上研究生的,有做大学教师的、中学教师的,有在科研单位工作的,有在工厂工作的,可以说是桃李盛开啊!这些同学,现在都在40岁上下,已是四化征途中的骨干力量,这一切都是和您的教育分不开的。在您当班主任期间,有两件事我终生难忘:一次,我生病了,一个人躺在宿舍里,又难过又着急。没想到您来看我了,亲切地安慰我。这以后,我在老师身上学到了关心同学、关心同志的美德,一直保持到现在。还有一次,是为了元旦庆祝晚会,我和一位同学到学校对面的解放军营房,为班级借军服,上课迟到了,为此我班长期保持的无人迟到的锦旗丢了。我难过地伏在课桌上痛哭流涕。您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在我这学期的成绩单上写了‘该生对自己要求严格’的评语。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鞭策和鼓励,直到现在,我在各方面都比较严格要求自己。坐了5年牢,我得了心脏病、精神病,吃了许多药,体重猛增到150斤,上三楼都气喘得要命。几年来我天天坚持爬山、跑步,终于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体重也降到120斤。”这是一个受了多年折磨的精神病患者,在疗养期间写给他少年时代的老师的一封信。使我极为感动的是,很多往事,我都忘记了,但是他对过去学生时代的记忆是那样清晰难忘!使我深受教育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这封信是写给我的,也是写给所有热爱学生的老师的。教师职业的意义何在?这些不就是最好的回答吗?

大约在1982年,有一次高二物理期中考试,刚进行了二十来分钟,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突然举手,说她已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考试难以进行下去。我只见她满头是汗,脸色苍白……为什么她今天考试会这样失常?其实这与我前一天晚上的辅导有关。昨天晚自修,我在实验室答疑,临下课前,她来问问题。当她问到电力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时候,我脱口而出:“这样简单的问题,你到现在还不知道吗?”话说出后,我自知犯了错误,伤害了她的自尊心。我想向她表示歉意,但她已经回宿舍。第二天上午考数学。我一早就去教室找她,但未遇到。我请她同座位的同学转告我的歉意,要她别为此事而影响考试的情绪。这样,我在下午物理考试前,一直没有见到她。考试那天晚饭后,我找她谈心,真诚地向她做了检讨。她激动地哭了。她说她本来就认为我“看不起她”,平时上课很少提问她,昨天晚上的那句话,又再次“证实”了她的想法,使她久久未能入睡。而我,对她的这些想法,还从未意识到。今天我为自己伤害了一个青年学生的心而感到非常难受。同时我又深深感受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深刻呀!我们的学生,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尊,教育工作是一个育人的工作,教师要懂得自己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努力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和同志。教师不是神,自己也会犯错误,聪明的老师会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向学生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你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更高了。1991年我去加拿大考察,她在渥太华接待了我。8年未见,能在国外相遇,感到特别亲切,往事都已成了美好的记忆。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附中1956届校友,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附中校庆79周年时,从联邦德国发来贺电说:“不论时隔多久,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母校老师给我的教导,永远是我前进的基础。对母校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我是永远感激的。”著名作家巴金,是附中1925年的校友。他曾多次亲自给学校来信,多次在上海家中接见学校派去的代表,赠送给了母校200多本著作,并在每本书的扉页上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章。为什么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对母校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如此深切的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师曾经爱过他们,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给他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是和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融合在一起的。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这种说法的感情是消沉的。我们应该像萧楚女说的那样:“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我认为,教师像梯子,虽然自己在高峰之下,但能让更多的人攀登上新的高峰;教师像雕塑家,他是用自己毕生的汗水,塑造孩子们美丽的心灵。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在思想、学业和身心各方面打基础的年代,是一个人立志的年代。教师是他们走上人生道路的指引者,是他们智慧的开拓者。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难忘的。教师的生命是最长久的,因为他的思想、品格、感情和理想,会由他的学生延续下去。

教师的劳动会留在学生的心里,融合在他们的事业之中。当你和青年学生在一起时,你一定会深刻感受到:他们多么希望能遇到好的老师,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技能,而且能引导他们去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使他们能经受住未来历史风浪的冲击,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教师要勤奋学习与工作的根本动力!几十年来,正是这样的理想,推动着我去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前进。在我逐渐懂得了教师事业的真实价值之后,命运又安排我去做校长。开始,我真不愿意。当校长比当教师更复杂,会使人更烦恼,并且要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这并不是我的强项。我又遇到了老问题:主观上不想做的事,客观上偏要你去做。组织上决定了,只有服从,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做人准则。渐渐在工作中又看到了另一面:一个校长担负着比一个教师更大的责任,能对学校教育起更大的影响;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当校长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好校长的。既然命运选择了你,你只有用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我又全身心地投入了校长的工作,一边学,一边做。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成最好的。何为献身?献身于事业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就我的经历和体会而言,主要有两条:一是刻苦学习,二是努力创新。几十年来,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我专门备有一个本子,记录工作中遇到的研究题目,晚上放在枕头边,随时把想到的问题记下来,有不少好的想法就是在睡梦中想出来的。至今我结合物理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几百个专题的研究,写了200多万字的专题文章。从公职上退下来已经11年了,但天天还是想着教育,还在不断地思考和写作,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对一些成功人士的研究就可以发现,他们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对待自己手中的工作绝不是只将其看成一件简单的职业,而是将之作为一项令他向往的事业来精益求精地完成的。

对待工作,人们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成职业来做,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职业”与“事业”一字之差,往往就成了失败与成功的分水岭。成功者往往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业来做,而失败者往往把工作当成是一件职业来做。一字之差,使两者在内涵、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工人一起在工地干活,他们的工作是一样的——砌墙。一天,有个过路人问其中一个工人:“师傅,您在干什么?”“砌墙。”他又问另一个人:“您呢?您在干什么?”“挣钱,吃饭养家。”他又问第三个工人:“您干的是什么活儿?”“我嘛,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那个工人认真地回答道。后来,前两个工人仍然在工地上砌墙,而第三个工人则成为著名的建筑大师。这个故事说明了非常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你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项简单的职业来做,那你就只能永远在做事情;而你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人生的事业来做的话,你就会不断的获得成长与进步,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个人为事业而工作才是最值得的。如果仅仅把工作当成一项职业来做,你就看不到你所做的工作与整个组织要实现的事业目标之间的联系,你对于你手中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孤立地看待,由此而产生的心态就是把你所从事的工作当成了一个琐碎的、麻烦的、做完事情之后就脱手的事情。如果认真一点的,会想着把事情做得好一点,出色一点;认真程度差一点的,就连单纯的事情也做不好,草率收场,敷衍了事,把事情当作一种不得不做的麻烦。把工作当成职业来做的人,导致的另一个心态是就是为薪水而工作。因为完成一件事情是短暂的,既然要来做这短暂的事情,那当然就是冲着薪水而来的。在这种心态之下,一个人需要为自己将来所做的经验积累、技能提高、关系储备、增进知识等等自然就会抛于脑后,为薪水涨而喜,为薪水降而悲。一旦对薪水不满,就对工作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不仅对自己所供职的学校是一种损害,长此以往,无异于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使自己维持在一种低档次的生活水平上,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并因此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淹没了生命应该有的那种创造力。

对于一个立志要成功的校长来说,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这样你工作时的心态就截然不同了。你会把你所做的工作与团队的事业之间联系起来,拓展工作的发展空间,就会设计未来,把每天所做的事情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因而会将小事做大,逐渐发展成为足以令你自豪和骄傲的事业。

14.为明天的成功储备力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力量上的积蓄,那么他一旦遭到失败,往往就没有振作再起的可能。有很多人由于没有积蓄相当的能力,储藏相当的体力、智力及处理事务的能力,以致不能应付日常的事务,更不用说应付非常时期的种种困难了,其最终会在生命旅途中遭到失败。有些人之所以一生无所成就,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投资太少,他们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在其他的训练和知识思想方面下的功夫又太少。既然播种得少,哪里又会有丰盛的收成呢?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大好机会的降临,而一个人能否抓住机会、能否成功,全看他积蓄的力量是否充足。

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能够贮藏着可供一生使用的充足的力量。力量贮藏得愈多,愈能应付外来的事变,也越能走向成功的彼岸。1995年,在上海同济大学88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写下了一位女校长的名字:吴启迪——第一任民主推荐的惟一的最年轻的女校长。这一切对于吴启迪本人来说,并不出乎意料,因为她懂得蓄势待时、厚积薄发是成功的起点。从小到大,吴启迪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过机遇,但她一直为机遇的到来做着准备;30多年前,吴启迪就读于上海市育才中学,那时她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很注意锻炼身体,运动场上常常能见到吴启迪的身影,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爬山、游泳,她样样都行,学校有大型活动,她不仅积极参加,还经常做组织者。1965年,吴启迪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学系,入学才9个月,“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吴启迪分进工厂成了工人,但她懂得蓄势待时,懂得这个时候需要为成功做准备,需要等候爆发的时刻,于是她就默默无闻地干了起来,从焊管子开始到担任团小组长,车间负责人、工会委员、技术员,她样样都干得有滋有味,相当出色。吴启迪相信,要想成功,就不能坐等机遇到来,而是必须不断积累,增强实力,于是她就开始了漫长寂寞的奋斗历程。当人们在晚风中纳凉的时候,当人们悠闲地谈天说地的时候,当人们已经甜甜地进入梦乡的时候,她始终在寂寞而顽强地学习着。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吴启迪重新考进了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吴启迪仍然不满足现有的知识结构,她决定攻读博士学位。于是,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常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国女学者的身影。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撰写的博士论文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填补理论与实践间鸿沟的非常成功的结果”;是对演制理论“有意义的创造贡献”;曾被美国工程索引检索,被德国刊物多次引用。她获得了苏黎士理工学院颁发的第一个女博士证书。回国以后,她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同济大学,她认真地做着每一项工作,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每一个职位,每一份工作,她都做到全力以赴,任劳任怨。1995年,吴启迪被大家推上了校长的位子。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若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随时应付一切事变的发生。那么怎样才能为明天的成功储备好力量呢?

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

要看一个人做事的好坏,只要看他工作时的精神和态度。如果某人做事的时候,感到了束缚,感到所做的工作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么他决不会获得伟大的成就。因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对自己的工作表示厌恶。厌恶自己的工作,这是最坏的事情。即使你是为环境所迫,而做着一些乏味的工作,你也应当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乐趣来。这是因为引导成功者获得成就的磁石,不是对工作的鄙视与厌恶,而是真挚、乐观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热情。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因此,为了明天的成功,必须要注重对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

时刻追求尽善尽美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要想成功,要实现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要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都是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就决计不会成功。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会使你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还可以使你的才能进步神速,学识也会日渐长进,从而为以后担任其他更重要的工作奠定基础。所以,渴望成功的年轻人,请牢牢记住:无论做什么,都要力求“尽善尽美”。

积累学识与经验大家都知道,平时学问上的努力和经验上的积累,在危急关头往往是我们最有力的支持者。比如,一个建筑师平时只用到他的一半知识,就足以把手头的工作做得很漂亮,但是遇到紧急而重要的情况时,就要用到他所有的技巧、学识与经验。在那种情况下,他过去所积累的全部“资本”才会真正显露。又如一个商人,他在平时大可不必大显身手,但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商人不能永远就这样下去,他必须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训练更高的本领,以便拓展业务,或者应付有可能出现的经济萧条的岁月。同样道理,一个青年人刚跨入社会时在知识与才能上也要做好相当的准备。也许在事业初创时一部分学识便足以应付当时的工作,但等到了事业发展大了,所有的学识都搬出来用,有时还显不够。可见,一个人积累的学识与经验就是他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而要积累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就必须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积年累月地去做。这样,一旦需要,这些储蓄的力量就是无价之宝。所以,每个人都要趁着年纪尚轻,珍惜时间刻苦努力,时时刻刻争取进步。为了明天的成功,我们必须在今天储备好各种力量。而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一个教师的成功,还必须注重各类知识的积累。

(1)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知识要有事业与职业目的,一个人最佳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为基础,即一位教师的职业知识,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科。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的威信越是取决于其专业知识的水平。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因而,一个教师要想取得成功,他首先得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参加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强化、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文化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长。为了搞好教育工作,教师除了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因而,教师平时还应多读一些文史资料,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丰富,以把学生引向未来的成功之路。要知道,在学校,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校的学科总是相关联的,应强调“文理交融”,提倡文科教师懂理,理科教师懂文,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爆炸时代,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博性和深刻性,可见,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3)实践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种实践知识的积累,我觉得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自己实践知识的积累,即自己工作中好的实践知识要保留,继续延用,不好的则弃之;另一方面则是对他人的实践知识的积累,即能不断学习、探究老教师的实践知识,并为己所用,从而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知识,为自己的成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没有力量的储备,就没有成功的发生。做人如此,做教师如此,做校长也概莫能外。

15.用大手笔做出大文章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可怜的心愿只能成就可怜的人。”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层次,取决于他最初所指制定的目标。同样一所学校的发展前景是否远大恢弘,“气势磅礴”,也取决于她的领导者的手笔,只有大手笔的校长才能成就名校的大文章。大手笔虽然可以为一个学校带来“大文章”,但是利润伴随的永远是风险,利润越大风险就越大。校长若利用大手笔为自己的学校塑造未来,就要把胆识注入智慧之中,只有学校的校长在决策和执行中,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才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用开阔的目光看待问题,在重大问题面前,能够进行冷静的分析,审慎的思考,才能为学校画出宏大的蓝图,乃至塑造学校的辉煌;才能在学校所面临的困难中,做到力挽狂澜,让学校成为一面飘扬的旗帜。浙江温州中学始建于1902年,是一所百年名校,有过许多的辉煌业绩,培养出了郑振铎、夏鼐、苏步青、杨忠道、谷超豪等一大批驰名中外的专家学者。这样一所拥有厚重历史的名校,又地处中国经济最为繁华的浙江,未来的发展会面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作为这所学校的校长更应该具备用大手笔做大文章的魄力。胡海帆这位浙江温州中学的校长用他不同凡响的领导气魄,使这所百年名校焕发出青春的朝气、勃勃的生机,掀开了百年名校新世纪的乐章。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侯靖方参加温中百年校庆并视察新校园后,无限赞叹:“新理念、大手笔、精制作。”2000年8月,40岁的胡海帆带着市教育局的期待,带着创建一流学校的重托,奔赴到这个充满挑战的新岗位上。刚刚到任的他面临两件全市人民关注的大事:一件是温州中学新校园的建设;另一件是温州中学的百年校庆。来不及沉浸于履新的喜悦,也没有心思陶醉于成功的欢乐,胡海帆就开始默默地勾画起未来温州中学的蓝图。他认为,只有具备超前的意识,才会有超前的发展;只有大手笔的投入,才能换来教育上的大文章;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才会有现代化教育的保障。就这样,为了办一流的学校,在胡海帆的领导下,学校开始了肩负巨额债务的建设和发展之路。2001年1月,新校园建设破土动工。2002年8月,顺利搬迁;是年9月,迎来了2700名学生;10月,迎来了学校百年华诞……那是一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浙江省温州中学在新落成的校园里举行了建校百年庆祝活动,宾朋四至,整个活动在隆重、祥和、圆满的气氛中推向了高潮。他凭着踏实干练的作风和一股闯劲、拼劲,凭着他的智慧和胆识,以及坚定不移的改革意识,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如今的温州中学新校园占地338亩,总投资22亿元。七岛六桥,亭台水榭,设施先进,环境幽美,融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为一体,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独具匠心。迁校不到半年,已接待来自海内外的参观团百余批次,成了温州教育发展的一张精致名片,引起了全国教育界同仁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胡海帆用他的大手笔为温州中学创造了温州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所气势恢弘的校园,政府只投资了两千万,可是胡海帆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把蓝图变为了现实。温州中学的教师都知道,自从胡海帆来了以后,学校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校创办数学实验班,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教科研成果越来越步,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师队伍里,兼职的少了,无私奉献的多了;发牢骚的没了,潜心钻研的多了。而更重要的变化,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作为一个现代型的校长,他勤于思考、勇于开拓、乐于探索,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在他的影响下,领导班子团结实干,教师群体奋发向上。一个人,一个集体,总要有目标。领导班子在胡海帆的主持下,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准确定位、认真分析、缜密论证,根据“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的大手笔总体原则,绘制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在新形势下,继承传统,走内涵发展道路,深入实施系列改革,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激活现有教育潜能,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他明确提出:温中要成为实践素质教育的示范性学校——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育行为,在省内外起实验性、示范性作用;温中要成为塑造创新型教师的学习型学校——强调合作性学习和反思性实践,树立“工作即学习”的学习观,有良好的校本师资培训机制,建设乐于奉献、优于教学、不断创新、适应未来的师资队伍;温中要成为培育高层次人才的开放性学校——营造宽松开放的环境(观念开放、资源开放),造就“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高层次基础人才。温州中学的老师感叹道:“这是温州中学建校以来最完整,最全面的规划。”胡海帆在管理上还推出了全方位的内部体制改革。学校施行教师教学评估方案和班主任工作评估办法,建立教育教学评价体制;修订结构工资制,体现“按劳分配、优质多酬”,取消统一福利;深化教师聘任制,“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评聘分离,改变职称一贯制;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因岗定人,不因人设岗。在胡海帆的“大手笔”下,学校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措施,从而有力地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在胡海帆的努力下,2002年,学校成功实现了由走读制学校过渡到寄宿制学校。他以身作则,发动教师“全员参与”管理,克服了实行寄宿制管理以来的种种困难。现在,温中寄宿制办学模式正逐步体现出“素质教育为主题,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校园文化建设为特色”的良好态势。虽然胡海帆为温州中学做出了不少的“大文章”,但是谈起温州中学的发展前景,他仍感慨万千。他说压力很大,不发展不行,现在正计划做几个国际教育项目:筹建学校国际教育部、创办7年制双学位课程班,举办“英语村”夏令营活动……胡海帆的“大文章”不仅仅限于温州中学的工作,还时刻关注着整个温州的教育,关注着10年、20年、甚至30年之后,我们到底培养了多少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胡海帆知道,温州一向有很好的数学传统,出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数学家,现在要把这种传统优势继续并发杨光大,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数学后继人才。几年来,他多方奔走疾呼,最终有了今天“数学家摇篮”工程的启动。在市人民政府及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数学家摇篮”工程基金会一共筹募了200多万元。这位富有胆识和气魄的校长,用他手中的笔不但为这所百年名校创造了今日的辉煌,更为她创造了一个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大手笔是一所学校争创名校的底垫之基。那么一位优秀的校长怎样才能运用大手笔为学校谱写大文章呢?

校长应该具备独到的眼光

大手笔做大文章,是一件风险巨大的事情,如果校长是一位目光短浅,或是目光普通的领导者,恐怕做出来的不是大文章,而是烂文章,巨大的投入将给学校背上沉重的包裹。因此,学校的校长若想运用大手笔,就必须先有独到的眼光,这就要求校长能够放眼世界,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要根据学校和学校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能够使用的大手笔。

校长要有为学校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

大手笔未必一定带来大文章,由于世界的瞬息万变,有可能带来或大或小的失败,如果校长害怕这种失败,不运用大手笔,那样学校也不会拥有巨大的改变。因此,校长只有在为学校描绘蓝图时能够把个人的得失放下,才能够完全面对大手笔带来的大风险。所以,校长在决策和执行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与思想境界。

校长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校长是学校对外活动的关键人物,而学校的大手笔建设需要外界的帮助,因此,校长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够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才有助于学校做大文章。

16.带着激情做校长

激情,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每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每一幅精美的书画、每一尊震撼人心的雕塑、每一首伟大的诗篇以及每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小说,无不是激情之人创造出来的奇迹。最好的劳动成果总是由头脑聪明并具有工作激情的人完成的。

激情增加一盎司,工作就大不一样。著名人寿保险推销员弗兰克·贝特格在他的自传中,向我们充分诠释了这一点:在我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我就遭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我被开除了。理由是我打球无精打采不投入。老板对我说:“弗兰克,离开这儿后,无论你去哪儿,都要振作起来,工作中要有生气和热情。”这是一个重要的忠告,虽然代价惨重,但还不算太迟。于是,当我进入纽黑文队时,我下定决心在这次联赛中一定要成为最有激情的球员。从此以后,我在球场上就像一个充足了电的勇士。掷球是如此之快、如此有力,以至于几乎要震落内场接球同伴的手套。在烈日炎炎下,为了赢得至关重要的一分,我在球场上奔来跑去,完全忘了这样会很容易中暑。第二天早晨的报纸上赫然登着我们的消息,上面是这样写的:“这个新手充满了激情并感染了我们的小伙子们。他们不但赢得了比赛,而且看来情绪比任何时候都好。”那家报纸还给我起了个绰号叫“锐气”,称我是队里的“灵魂”。三个星期以前我还被人骂作“懒惰的家伙”,可现在我的绰号竟然是“锐气”。于是我的月薪从25美元涨到185美元。这并不是我球技出众或是有很强的能力,在投入热情打球以前,我对棒球所知甚少。除了“激情”还有什么能使我的月薪在十天内竟上升700%呢?退出职业棒球队之后,我去做人寿保险推销工作。在十个月令人沮丧的推销之后,我被卡耐基先生一语惊破。他说:“贝特格,你毫无生气的言谈怎么能使大家感兴趣呢?”我决定以我加入纽黑文队打球的激情投入到做推销员的工作中来。有一天,我进了一个店铺,鼓起我的全部热情试图说服店铺的主人买保险。他大概从未遇到过如此热情的推销员,只见他挺直了身子,睁大眼睛,一直听我把话说完,最终他没有拒绝我的推销,买了一份保险。从那天开始,我真正地展开推销工作了。在12年的推销生涯中,我目睹了许多的推销员靠激情成倍地增加收入,同样也目睹更多人由于缺少热情而一事无成。弗兰克·贝特格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与其说是取决于他的才能,不如说是取决于他的激情。凭借激情,他在烈日当空的酷热中超常发挥;凭借激情,他说服了自己的客户,最终创造出不凡的成就。做运动员、商人需要激情,做校长同样需要激情。

教育家朱永新曾说:“实际上,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管理一所学校,作为校长,最重要的应该有一种激情,应该有一种创造冲动,有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我认为,这是最最重要的。”是的,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能,精神振奋、精力旺盛。激情可以产生动力,激情可以产生灵感,打破常规,冲破障碍。没有激情的人,必然是一个平庸的人;没有激情的人生,必然是一个惨淡的人生,同样,没有激情的校长,也必然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校长,他所领导的学校也必将是死水一潭、无所发展、前途渺茫的学校。激情,决定了校长这一职位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境界。

激情校长的创业

在激情的参与下,校长的管理工作就是一番事业;而在缺少激情的视野中,这仅仅被看做一种谋生的方式。没有激情的校长,只能本分地完成职业所规定的工作,按部就班,做一天校长撞一天钟,仅仅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和学校的生存问题,打造理想的学校将成为一句空话。而有激情的校长,他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他会创造、会奉献,会把学校利益看得重于一切,会把学校发展视为终身的目标,会把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时刻记挂在心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职教中心校长彭明才,致力于职教事业10多年,凭着他的胆识。谋略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濒临困境的长兴职教中心在短短的几年内办成了市窗口学校。论年龄,彭校长已届天命之年;论体魄,彭校长斯文有加,全然不见力拔山兮的气概,那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把一个濒临绝境的学校短期内办成了省重点学校呢?回首长兴职教中心所走过的蓬勃发展之路,一路上无处不闪耀着彭校长辛勤的汗水和他创新的智慧之光,更洋溢着他的火热的激情和坚韧的刚毅。

(1)整治旧校舍,第一次激情创业。

20世纪90年代初,长兴职教地处偏远的农村,前不着村,后不挨寨,20多亩荒园,30来名学生,校舍也是从前部队遗弃的营房,低矮潮湿,光线昏暗,惨淡之状令人寒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彭明才被推上了职技校校长的岗位,背负起了拯救职教的艰难使命,也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彭校长,抱着迫切而朴实的信念着手开始“治”校,他的第一步计划就是要把荒凉的校园变成花园式的乐园,使之成为穷乡僻壤的“亮点”,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从报到开学的近两个月,彭校长在教室的旮旯里搭了个铺,“坐镇”规划,从容指挥。他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搬”到一张张的纸上,标上多种代码,即使是几个平方米的空地也不放过。继而又将这些草图“贴”到校园的角角落落,通过能工巧匠转化成实物。虽然清瘦的身躯更消瘦了,虽然穿在身上的衬衫渗出的汗晒干后泛出了盐花,虽然被蚊虫噬咬得红一块紫一块,但彭校长的汗水没有白流,辛苦没有白费,第二年的职校招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火爆”,学生人数一下子从几十人跃到了500人!有了第一步的成功,便催发了彭明才的雄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96年扩征土地60亩,开辟了300米田径运动场,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宿舍等8000多平方米。优美的环境,不但增强了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1998年,开辟了学校的宽阔通道,添置了大量的教学设施后,长兴职教不仅在湖州市已颇有名气,还一举成为省重点职技校。

(2)开拓新环境,第二次激情扩校。

2001年,力适应职教发展的新形势,县里适时地将3所职业学校进行合并,组建职教中心,实现了职教大跨越。职教中心建立之时,也就是彭明才第二次创业的开始之际。此时的彭明才,一改过去比较朴实的观念,将激情与浪漫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新建设的工程当中,筹资7000万,写下了一篇大手笔的文章。

扩展校园。新征土地260亩,使校园面积扩大到431亩。

校舍建设。新建教学大楼、学生公寓、老师公寓、师生餐厅、报告厅等45000平方米,并将原先的教学楼实行“包装”,形成整体风格,透露现代气息。

运动场建设。他精明地招募施工队,开挖土石80000立方米,构造了鲜见的下沉式400米田径场,气势宏伟壮观。

环境美化。占地78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富丽高雅,掩映在喷泉、绿阴和灯光下的中心广场,给人以安谧恬畅、柔和清逸的舒坦。通道边、屋檐下、石阶旁,绿树成排,鲜花锦簇,俨然集校园与公园于一体,成为城市的窗口和亮点。

(3)以“德育为本”,把激情融于各种创新之中。

彭明才校长不但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而且也是一个活跃的创新者。在学校管理上,他往往不满足于现状,每每推出新招,常常出奇制胜。

在学生管理上,采取“准军事化”管理。举办了预备役军人学校和国防教育实验学校。在学生中倡导军队的纪律,培养军人的作风,造就军人的风格。把准军事化的标准,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张贴在人群聚焦的场所,让学生耳濡目染,自我约束。

彭校长有一条“铁定”的规矩: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许训斥,更不许“示众”,而是分“梯队”进行帮教。班主任个别教育不行,政教处上,政教处还不行,彭校长就亲自出马。在帮教过程中,主要不是以讲解“标准”为主,而是让学生心动,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

对住校生的管理,彭校长首创了“星级化”模式,做到生活用品“六个一”,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始是天天检查,接着三天检查一次,而后逐渐稀疏,直至完全放手给学生自查自评。

(在文明班(室)创建中,彭校长创新实践:先挂牌,再创建,后验收的做法,为维护荣誉,学生个个投入,争做文明标兵。

彭明才还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德育队伍,上至校长书记,下至学生,德育队伍之巨令人吃惊。不仅人多势众,而且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彭明才校长的心目中有这样的信条: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他把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视作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宰”。“准军事化”也罢,“星级化”也罢,无不体现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特点。步入职教中心,无处不蕴含着德育的成分,无处不透露出文明的气息。

(4)“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激情、柔情加热情。

无论是学生管理,还是教师管理,彭校长的主题都是——人性化。每逢教师过生日,彭校长总是为他们到电视台点歌祝福;每逢教师有难事,彭校长总是上门慰问,送去温暖。2001年,学校有8对教师喜结连理。彭校长择日为他们举办了简朴而热烈的集体婚礼。新郎新娘喜上眉梢,亲朋好友喜出望外。2004年,彭校长又为退休多年的5对“金婚”教师举办庆贺活动。校长致贺辞,夫妇拍婚照,集体搞联欢,这些老年夫妇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激动的热泪。

(5)“合纵连横”,激情连手高校和企业,为毕业生就业打开门路。

社会赋予职业学校的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各方面专业人才。因此,彭校长始终把握住毕业生就业这个命脉,以优质人才回报社会,为学校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彭校长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既保持电子电工,服装工艺等传统优势专业,又不断拓展新兴专业:2003年与浙大联手,推出了数控机械专业培养基地,成为省内的前沿专业;与人武部联手,为复员军人的上岗转岗进行系统培训;与各乡镇政府联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设技能培训;……彭明才积极推行“合纵联横”的办学模式,“纵”挂高等院校,“横”连企业集团,先后与78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16家企业签订了“订单”招生协议,6家企业联合办学,与企业“联姻”既扩展了学生的实习空间,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去向。10年来,学校培养毕业生13858人,有近万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平均就业率达98%,还有1100人迁入了高等院校。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市文明单位、市德育先进集体等、彭明才校长本人也已经拥有“名校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个人荣誉,先后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市名校长、市党代表。如今,职教中心在他的带领下已跻身全国重点的行列,回眸过去的10年,概括彭明才的奋斗史,可谓激情不绝,创新不断!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骏认为“如果用两个字总结我的管理风格,那就是激情。不仅是让自己有激情,我的管理是让我周围的人都有激情。”心灵只能由心灵唤醒,激情也只有激情能够点燃。校长不仅要个人有激情,而且要用激情去点燃师生心头的火焰。只有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才会调动教师的激情,才会挖掘教师的潜能,才会扬起教师的理想的风帆,为共同建设名校而努力,为共同献身教育而奋斗!

点燃校长激情的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点燃校长工作的激情呢?美国著名激励大师博西·崔恩针对如何点燃工作激情,提过五点建议:

(1)改正只有兴趣才能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的看法。

诚然,兴趣的确很重要,但还是让这样的观点见鬼去吧!兴趣可以培养。你可能因为兴趣而选择了某一种职业,但是做久了,你会发现,支持你充满激情做下去的不再只是初始的兴趣,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因为熟悉而产生的眷恋,一种因为取得成绩而坚持下去的信心。这个时候兴趣已经转化为一种更加深厚的情绪了。

(2)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

如果你只把工作当作一件差事,或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仍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

(3)树立新的目标。

任何工作在本质上都是同样的,都存在着周而复始的重复;如果是因为这永无休止的重复,而对眼前的工作失去信心的话,那么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的态度不转变,不主动给自己树立新目标,即使那是一份让你称心的工作,即使那是一个让所有人艳羡的工作环境,它一样会因为一成不变而变的枯燥乏味,你也不会从中获得快乐。

(4)学会释放压力。

工作不是野餐会,一个人无论多么喜欢自己的工作,工作多多少少都会给他带来压力,面对压力,有些人一味忍受,有些人只顾宣泄,忍受会导致死气沉沉,宣泄则会带来无尽的唠叨。应该学会管理压力并科学地释放压力,减轻对工作的恐惧感,心情轻松才容易重燃激情。

(5)切勿自满,在工作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自满情绪。

自满的人不会想方设法前进,对工作就会丧失激情。如果你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工作成绩,忽略了开创未来的重要性,那么,现在某些方面某个阶段的工作自然会丧失其吸引力。当你把过去的成绩当作激励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动力,试图超越以往的表现,激情就会重新燃烧起来。

激情只能是从内燃烧,而不是从外促进。自己对于工作的激情要靠自己发掘。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这么说道:“湿火柴点不着火。”当你觉得工作乏味、无趣时,有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你的易燃点不够低。

点燃你心中的热情,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和惊喜,你才能在工作的激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不要畏惧激情,如果有人愿意以半怜悯半轻视的语调称你为狂热分子,那么就让他这么说吧。做校长如果在你看来值得为它投入全部身心,如果那是对你的能力的一种挑战,那么,就把你能够发挥的全部激情都投入到其中去吧,至于那些指手画脚的议论,则大可不必理会。成就最多的,从来不是那些半途而废、冷嘲热讽、犹豫不决、胆小怕事的人。

17.用道德支撑校长的权威

校长在办学治校中,依靠的不仅是法定权力和工作阅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从实践上看,校长的权威只有在教育管理工作和师生交往中建立起真正令人信服的工作威信,并通过这种心悦诚服的工作权威来实施对学校的领导,来影响和指挥全体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校长权威才能在管理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力。

校长能否实行有效管理调控,除取决于这个校长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外,其中不乏校长权威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一所学校的校长在干群中很有威信,则“君子至德,默默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这个校长的道德、人格、学术和能力就会在全体师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并能充分体现在所领导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之中。

一个成熟的优秀校长应具有什么样的领导权威,怎样建立领导权威,更为重要的是又靠什么来稳定而持久地支撑这种权威,在道德、人格、学术、能力和水平诸因素中,无疑高尚的道德素养是对校长权威最有力的支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

校长科学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教育情操,首先来自于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政治信念和忠实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政治品质,以及贯彻实施《教育法》和《教师法》的法律素养上,坚持在治校实践中,全面认真正确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严谨治校、科学管理,要把实施教育政策法规放在学校管理工作重要地位,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统领和指导全校工作。校长在履行其工作职责中要具有这种坚定不移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将偏离办学治学方向,校长道德权威必然受损,难以履行校长职责。由此看来,一个校长的政治素养和道德面貌将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产生决定性作用。

在学校里,如果校长没有构建起正确的、健康的、活跃的教育思想王国,它就不会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工作和学习的集体;如果在现实工作生活小,领导者缺乏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政者不正,政者缺德,社会道德约束则必然苍白无力,道德权威丧失”。作为一校之长,只有在教育工作中,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具有道德约束力和良好道德支撑,师生才会真正地尊重你、理解你、支持你,这样的校长才会“无言而威”。校长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忘我的工作精神,经常深入教育一线的工作作风,是最具说服力的道德示范,为此,校长要把“修炼学问和修炼人品结合起来,道德、人品、文化只有成为一体了,才能产生一种真实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道德就是力量”。

换言之,校长在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活动中,要不断注意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锻炼,既重做学问,抓管理,更重人格修养,养成良好的德行和人文素养,把二者结合起来,促使校长个体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共同发展,形成综合素质,这就必能产生真正的领导力量和教育力量,激活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实践,这样的校长所带出的学校才能真正成为激发人,培育人,发展人的乐土。

校长作为社会和学校的公众人物,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素质,而且还要在师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因为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其一言一行既处于全校工作的核心地位,同时也置于全校师生的观察监督之下,因此,建立校长优良的公众形象是校长道德权威的一个重要内容。校长的形象“仔细考察起来,形体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校长公众形象的美是美在行为,美在实践。如果校长在平时工作中,坚持“敏于事而慎于言”,坚持平等,以一种“立志做大事,而不立志做大官”的学者气度,关注自己每一天的工作,以平常人、平常心待人接物,以有内秀而不卖弄为美德,对待下属和教职工既慈爱又威严,则师生自然敬矣。校长的威信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在与师生民主、平等的互动中逐步建立和形成的,因为“惟一真正的美是人与人的交往的美”。校长手下的教师会成长为怎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校长是否能善于倾听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甚至包括批评过自己、反对过自己的人;能否设身处地地为教职工着想,引对方讲出真心活;能否真正做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广大教师。能否善于接受来自教育教学和管理一线的建议和监督,从而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激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和工作气氛。这一切都取决于校长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取决于校长“尽量要求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多尊重—个人”的工作技巧和领导方法。

一个校长的人道精神与人文关怀、关心工作与关心人、严格要求与真诚相待的统一性是校长与教职工之间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基础,这既是道德思想,也是教育思想。当然,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校长,他的任务是既要激发教职工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觉性和主创性,同时,也要对教职工中个别的错误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和开展正确的批评,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校长的良好道德素质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脱离生活工作现实的道德必将导致道德的抽象化和客体化,必将流于形式。

今天的校长,只要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重视以道德的准则加强自律,用以身示范的道德力量调节和激发自己周围的干部和群众,就能做到以德聚人、以德感人、以德影响和激励人。这样的校长在师生中必定会“公生明、廉生威”,必定会自发地产生敬重感和领导威望,他所领导的学校则必定会人心齐,人气旺、干劲足,效率高,校长权威定会在教职工中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发自肺腑的赞扬,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则必然会言必行、行必果,校长的领导权威才能真正发挥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18.校长树立威信的方法

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誉。心理学认为,威信是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领导、上级、长者、老师、家长等所持的一种认可、信赖与尊敬的态度。任何社会组织作为具有一定行为意向的人群集合体,为了实现统一的组织目标,必须由有威信的领导者来实施管理,严密组织起来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校长在学校中威信的获得,不仅在于他的领导权力和地位,更在于师生员工在心灵上对校长具有的品德、智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认真负责等高贵品质的折服,而不是对校长拥有的权利的“慑服”。这种威信才是校长威信的真正涵义,才是真正具有教育力量的。一个校长有威信,就能得到群众的尊重、信赖和拥护。威信是校长多重素养和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管理活动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对于办好学校有着重大意义,第一,校长有威信,做出的决定就能畅通无阻,就能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处理学校的各项事物过程中,促使学校成员坚信校长决定的正确性,主动给以认同和接受,并很快诱发行为意向。第二,校长有威信,才能有效地促使学校领导集体成员认识一致。行为协调,团结合作,最充分地体现学校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很难设想在一个校长缺乏威信,领导集体成员认识分歧,互相牵制,互相拆台,有令不行,有禁不能止的学校,领导能够带领师生员工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第三,校长有威信,有利于校长行政决策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可、支持和执行。校长作为决策人,通常站在整体的角度,全盘运筹,做出决断,而师生员工以及学校内一些部门的领导由于工作性质或其他原因,往往站在局部或个人的立场上,对校长的决策进行评判,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抵触情绪。但有威信的校长必然在师生员工及某些部门领导中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使之积极配合,主动支持,扎实执行。这对于行政决策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第四,校长有威信,就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把各种内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使产生矛盾,意见分歧,也能及时得到协调和解决;如果校长缺乏威信,人际间“扯皮拉筋”的事就会越来越多,即使校长出面干预和调解,也不会有人听或少有人听,甚至可能使矛盾激化。总之,校长建立了威信,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于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对于稳定教师队伍,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出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事实表明:一个没有权力欲望,只有事业追求的校长,他的影响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能促使教职工素质优化,提高育人功能;反之,一个居高临下,滥用权力,自为人主,安于平庸的校长,他的负面影响,必然是把人搞懒,把心搞散,把校搞垮。校长有没有威信,关系着学校的兴衰成败。有威信的校长能弥补权力命令的不足,成为积极影响人们心理和行动的力量。权力通过威信内化,就能使校长权力产生的“势能”与教职工参与施政的“动能”交互聚合,充分发挥,形成九牛爬坡,人人奋力的局面。校长的威信哪里来?一是靠自己努力创造;二是靠社会舆论的宣传。从心理学角度讲,舆论的强化作用可造成人们趋附性倾向,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强大力量。校长如常常得到上级领导的称赞或同行权威者的首肯,就能扩宽影响面,提高威信值。但这毕竟是外加的。作为校长个人,应该积极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去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树立自己的威信。校长的真正威信,既不是上级赋予的,也不是自封的,更不是靠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取得的,而是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加出色的政绩换来的。根据许多校长威信形成的实践,有如下经验值得借鉴。

树立六种观念

(1)有“一碗水端平”的领导观。

校长在待人处事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公道正派,一视同仁。要做到这点,校长要过好两关:一是思想上的平衡关。即把学校各项工作看作为一个整体,同等重视。把师生员工作为学校的主体,和领导摆在同等位置。二是工作上的亲疏关。即不论关系亲疏、共事长短、交往深浅,都要不偏不倚,同等对待。如在教职工考评、晋级、分房等方面,校长就应坚持原则和标准,切不可感情用事,是非颠倒,处理不公。

(2)有关心教职工疾苦的群众观。

校长既是学校的带头人,又是群众的公仆。因此,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教职工难免遇到婚姻、住房、就医、子女就读、就业等问题,校长要深入了解情况,对于合理而又可以解决的问题,要尽力予以解决;对于合理的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讲清道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其逐步得到解决;对于不合理也不应解决的问题,既不能迁就,也不能置之不理,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教职工自觉调节需求,做到“欲不逾矩”。在政治思想和教学业务上,要尽可能提供与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对教职工思想上引导,师德上规范,业务上培养,使他们产生信赖感。

(3)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苦乐观。

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校长应该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应该把重担往自己身上搁,正确对待业绩和荣誉。在一年一度的评先、评优、评职、总结等活动中,校长既要带头总结成绩找差距,又要不与教职工争名利,在同等条件下,先考虑教职工。只有当人们体验到自己的校长的确具有高尚的精神,才会由衷地钦佩校长。

(4)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工作观。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长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师”,能踏踏实实地走在教职工的前头,教职工就会自觉地跟上来。凡是要教职工做的校长先做,如带头参加政治活动,带头上课并参加教研活动,带头参加义务劳动等。这样,教职工就会把校长视作最贴近的榜样,而榜样和威信是直接相连的。

(5)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民主观。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要求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如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会,采用问卷调查,民意测验,交心谈心等方法听取教职工意见。努力做到作风民主,多谋善断,科学决策,果断执行,言必信,行必果,使教职工产生信任感。同时,还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纠正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不居功,不诿过。教职工跟校长走,没有顾虑,热心献计献策,无形中就建立起了校长的威信。

(6)有虚心好学,不断提高的进取观。校长的影响力,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大类因素组成。非权力影响力是建立在群众心悦诚服基础上的非强制性影响力,它的激励作用往往比权力影响力更大。非权力影响力除品德因素、情感因素外,还有学识因素和才能因素等。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地方,只有既懂业务又有领导才能的校长,才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感召人、影响人。

因此,校长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努力学习教育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要注意“六忌”

(1)忌以势压人。

有的校长认为有权就有威,信服“强制——屈服——威信”的公式,于是出现强权,揽权、滥用权力、对群众动辄训斥等以权树威行为,这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是不相容的。校长应该正确运用权力,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权”与“威”就能连在一起,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威信。

(2)忌独断专行。

校长的威信是在日常工作中尽职尽责,逐步建立起来的。独断专行、指挥一切,这是摆校长的威风,不是树校长的威信。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要特别警惕这一点。

(3)忌放弃原则。

有的校长认为,要有威信,就要人缘好,于是放弃原则,做“老好人”;或者封官许愿,施以小恩小惠;或者做教职工的尾巴,迎合落后情绪。这是玩弄权术,不是树校长的威信。而且依靠这种办法,也不可能取得威信,只能引起群众的反感。

(4)忌个人英雄主义。

学校领导工作做得好,不只是校长一个人的作用,还有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主任、团干等人的作用。因此,要树学校领导集体的威信,不能只树校长个人的威信,否则,不利于发扬民主作风,不利于发挥集体智慧,不利于领导层的团结合作。

(5)忌以权谋私。

公生明,廉生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实施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如果校长利用职权,享受种种特权,脱离群众,搞权钱交易,就会严重影响校长形象,失去威信。

(6)忌居功自傲。

谦受益,满遭损。校长有了威信,赞扬声听多了,容易产骄傲自满情绪,把威信当作自己的本钱,放松思想修养,不图进取,以致行为不检,这是很容易丧失威信的。校长建立威信以后,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领导水平,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威信巩固提高。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