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成熟自信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离娄上》

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不要跟他谈话;自己鄙薄自己的人,不要跟他共同做事。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孟子·尽心上》

不要干自己不想干的事,不要追求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

——《荀子·解蔽》

观察事物有疑惑,心中拿不定主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清楚。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赂贵者之权势,不利便辟者之辞。

——《荀子·正名》

不因别人诋毁或称赞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不用好听的话迷惑旁观者的耳目,不在权贵面前讨好,不听身边人的奉承话。

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东西少则可以得到,东西多了反而感到疑惑。喻指拿不定主意。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战胜他人称之为有力量,战胜自己称之为强大。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老子》

假如我坚信自己有见,就应该行进在大道上,最怕的是走上邪路。

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庄子·庚桑楚》

身体好像枯老的树枝,心像烧尽的柴灰。喻指对前途完全丧失信心。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天下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受到鼓舞;天下人都批评他,他也不会沮丧。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小的疑惑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大的疑惑会改变人的本性。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庄子·在宥》

人如果能够出入天地四方,遨游九州,独往独来,这叫做与众有别。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才是无比的尊贵。

恃人不如自恃。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战国·鲁·尸佼《尸子》

鱼失去了水就会死;水失去了鱼,还是水。喻指单方面依傍。

欲胜于人者,先自胜。

——《文子·符言》

想要战胜他人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

疑谋勿成。

——《尚书·大禹谟》

有疑惑的计谋不会取得成功。

介人之宠,非勇也。

——《左传·文公六年》

依赖别人的宠爱得势,不是勇敢的人。

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国语·吴语》

狐狸刚埋下东西,用怀疑又挖出来看看,最终也没有埋好。喻指疑虑太多。

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

——《战国策·赵策》

有主见的人不依赖他人,治理当今天下的人不效法古人。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战国·楚·屈原《桔颂》

清醒地独立于这个世界上,不随波逐流。

力分者弱,心疑者背。

——战国·尉缭《尉缭子》

力量分散就会显得虚弱,心有疑惑就会改变计划。

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

——汉·刘向《说苑·君道》

自己不能独断,听信别人的话裁断,这是灾难。

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耳乱听就会疑惑,口胡乱说话就会出乱子。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向别人乞火,倒不如自己去取燧钻火;从别人井里汲水,不如自己挖口井。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汉·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品德高尚的人不附和凡俗,做大事的人不会与一般人谋事。

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勇士孟贲迟疑不决,还不如平庸之人的果断前行。

论议委随,不能持正,如树木之无根柢也。

——汉·班固《汉书·严助传》

跟随着别人议论而议论,不能扶持正直,跟树木没有根没什么两样。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疾矣哉。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

一只狗狂叫,百只狗就会随声狂叫,这是世界上常见的顽固弊病。喻指盲目随声附和。

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汉·王符《潜夫论·论荣》

身居高位者不应该自认为高贵,地位低下者也不应该使自己感到自卑。

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

众乱产生的根源,都是因为嫌疑。

一身五心,反复迷惑。

——汉·焦延寿《易林·剥》

一个人如果有五颗心,就会迷惑。喻指思维头绪多便会迷惑。

五心六意,歧道多怪。

——汉·焦延寿《易林·睽·随》

五颗心六种意见,看到岔路就会骇疑。

孤莫孤于自恃。

——汉·黄石公《素书》

世界上,没有比只相信自己的人更孤立的了。

不宜妄自菲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不应该无缘无故地自己看不起自己。

至人不相,达人不卜。

——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去为人相面,通达事理的人不会去占卜。

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

有一个人去向邯郸人学走路姿势,没学会,但又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去。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效法季良的不拘小节没能成功,反倒变为天下轻浮随便的人,这就是所说的画虎不成,反而像狗一样。

理重事复,递相模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道理与事情都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相互仿效。

和而不同,事君之常道。

——唐·魏征《隋书·宇文术等传传论》

拥护但又有自己的见解,这是为君主办事应当遵守的法则。

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

——唐·李白《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赤手空拳无法成为英雄,生活穷困使人低人一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总有一天会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乘风破浪,高高地挂起风帆,自由远航。喻指在困难时,应坚信未来。

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

——唐·李白《赠张相镐》

依靠他人成就事业应感到羞耻,可贵的是靠自己的谋略大展宏图。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唐·杜甫《新婚别》

菟丝草依附在蓬麻上,所以枝蔓不会太长。喻指依靠他人难以有大作为。

吠声者多,辨实者寡。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随声附和的人多,辨清实情的人少。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唐·王勃《观内怀仙》

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何必去依靠他人。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唐·韩愈《答刘正夫书》

倘若一个人事事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虽然不会被当时的人所责怪,但名声也不会流传于后世。

急乎其所自立,而无患乎人不己知。

——唐·韩愈《重答翊书》

最重要的是自立,不要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

宁能我食,不食于人,复食于人,是食其身。

——唐·皮日休《食箴并序》

人要自强自立,不要依靠任何人。

绿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绿萍西复东。

——唐·孟郊《乐府戏赠陆大夫十二丈》

绿萍与荷叶虽然都同样生长在水中,风一吹来,荷叶安然不动,绿萍却随风而动。喻指根底深厚的人,才能有主见。

漫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唐·杜荀鹤《遣怀》

不要说有权贵亲戚可以依赖,到头来还要靠自己去谋前程。

盲者行于道,人谓左则左,谓右则右,遇君子则得其平易,遇小人则陷于沟壑。

——唐·马总《意林》

盲人行走在路上,别人说走左边就走左边,说走右边就走右边,若碰上君子就走上平坦的路,碰上小人就滚下深沟。喻指做事没有主见,缺乏自信。

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

——唐·高适《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外诗》

如果想要除去害群之马,就千万不要听信苍蝇的嗡嗡叫声。喻指决定重大事情,要有主见,不要听信小人之言。

听他言,被人慢。

——唐·郑愚《大沩灵佑师铭》

如果自己没有主张,老是听信他人意见,就会被他人所看不起。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

——唐·顾云《评柳》

柳絮自己尚飘浮不定,怎么能用柳条去绊住人?喻指自己无主意,就更谈不上为他人做主了。

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

——唐·吕岩《方契理》

人生在世应当奋发有为,自强自立,不要依赖别人。

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颀《缓歌行》

男子汉立身处事必须奋发向上,自强自立。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冯道《偶作》

只要使自己的内心没有任何坏念头,即便在恶狼猛虎群里也能有立身之地。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宋·苏轼《墨君堂记》

和众人共事时不依赖,独自一人做事时也不惧怕。

尽意而不求于言,信己而不役于人。

——宋·苏轼《策略第一》

表达思想不求言辞华美,自信而不随意听信人言。

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以是自信则惑也。

——宋·苏轼《上曾丞相书》

自己喜好的就喜爱,自己厌恶的就痛恨,以此而自信就会迷惑胡涂。

邪说之移人,虽豪杰之士有不免者。

——宋·苏轼《六一居士叙》

异端邪说可以改变人的看法,即使英雄豪杰也不免受其蛊惑。

疑心动于中,则视听惑于外。

——宋·欧阳修《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

心中产生怀疑,视觉和听觉就会被外界所迷惑。

学人言语,未必十分巧。

——宋·辛弃疾《千年调》

学别人说话,不可能十分像。喻指人要自立。

自得者所守不变,自信者所守不疑。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有所收获的人对自己的追求不会改变,有自信心的人不会怀疑自己的理想。

好疑者,于事未至而疑端先萌。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事》

多疑的人,在事情来到之前就已产生疑虑了。

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

——宋·宋祁《释俗》

依据圆规去画圆,按照方形去做角尺,终究要成为别人的臣仆。喻指缺少自立,只知依赖。

狂风拔倒树,树倒根已露。上有数枝藤,青青犹未悟。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狂风吹倒大树,树根已经露在外面。树上的数枝青藤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依靠。喻指完全依赖他人,缺乏自立。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有凌云大笔纵横挥洒,俯仰跟随他人很是可怜的。喻指人应该自立。

士当求进于己,而不可求进于人也。

——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有志向的人要想求得进步,必须依靠自己,而不能依赖他人。

疑心生暗鬼。

——明·吴承恩《西游记》

心如果有疑惑就会疑神疑鬼。

困鸟依人,终当飞去。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处于困境的鸟会依附人,但最终会远走高飞的。喻指依附不是长久之计。

谋在于众,断之在独。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谋划的关键在于依靠众智,决定的关键在于个人有主见。

君子不蕲人之信也,自信而已;不蕲人之知也,自知而已。

——明·王守仁《答舒国用》

有德行的人不希求别人一定相信自己,但要做到自己相信自己;也不希求别人必须了解自己,但要做到自己了解自己。

疑人轻己者,皆内不足。

——明·薛宣《读书录》

怀疑他人轻视自己的人,大都由于自己精神空虚。

蓄疑者乱真知。

——明·吕坤《呻吟语·敦伦》

蓄积疑惑的人会对真知灼见也产生怀疑。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

——明·吕坤《呻吟语·敦伦》

长时间地注视就会连熟字也不认识了,目不转睛地观看静物,静物像在动。喻指疑惑乱真知。

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

——明·刘基《郁离子》

多疑的人,不能和他共事;有侥幸心理的人,不可以决定国家大事。

任己者术穷。

——明·刘基《郁离子》

只相信自己的人,办法必有穷尽之时。

信当喜极翻愁误,物到难求得尚疑。

——清·袁枚《举京兆》

很高兴看到真实的反倒怕弄错了,得到了难求的东西却怀疑不是真的。

鹦鹉能言,而不能得其所以言。

——清·袁枚《随园诗话》

鹦鹉能学人说话,但不知道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喻指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道是生姜树上生,不应一世也随声。

——清·钱大昕《恒言录》

别人说生姜是是长在树上的,就不应该一辈子去附和这种说法。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心地不洁净,动不动就怀疑他人,别人无心,自己反招烦扰。

作事贵有主意,然必详审情理,若情理不通,则坚执不回,为害尤大。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做事贵在有主见,但必须先审慎察明情理,如果不合情理,还坚持做,为害就更大了。

疑心能乱真,看极静物,久注若觉其动。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疑心能惑乱正确的,像久看静止的事物一样,觉得它像在活动。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清·龚自珍《丁亥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之,漫不诠之,得十五首》

不能战胜自己那小小的内心,怎么能够改造大自然?

劝君失意归莫急,荆璞岂信世低昂。

——清·孔尚任《长留集·送解琢章下节还劳山兼致石民先生》

劝君在失意之时,千万不要心灰意冷,宝玉从来不在意世人对它看重或是轻视。

轻信人不必多疑,而多疑人每易轻信。

——清·魏禧《日录里言》

轻信的人不一定多疑,但多疑的人都容易轻信。

纷纷依傍何其劳,君不见墙上蒿。

——清·周龙藻《大墙上蒿行》

急相依傍他人是多么劳苦?没有看见墙上的蒿草吗?喻指完全依赖别人。

浮萍草,飘来飘去无着落。

——清·华广生《白雪遗音·纸糊栏杆》

浮萍草总是飘来飘去,没有固定的居所。喻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

男儿必有自立之处,不随人作计。

——清·浑敬《答方九江》

男子汉必须自己有主见,不要随意附和他人。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易经·系辞上》

祸乱产生的原因,在于言语。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易经·系辞下》

危难会使人时刻保持警觉而平安,和平会使人失去戒心而遭难。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经·系辞下》

有作为的人看见事情的苗头就采取措施,不等一天结束才立即行动。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经·系辞下》

有作为的人在安定时不忘记危险,生存时不忘记灭亡,治理国家时不忘记动乱。所以,自身安全,国家也可保持稳定。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易经·既济》

有作为的人能够考虑祸患的发生而预防。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

——《易经·坤·文言》

作臣子的杀死了君王,作儿子的杀死了亲生父亲,都不是短时间内而导致的结果,这是由于早该辨明的事没有及早认识清楚,从而留下了隐患。喻指一切灾祸均不是偶然的,所以应防微杜渐。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

殷朝可以借鉴的历史教训不远,即夏桀灭亡的时候。

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鸮》

阴雨连绵的季节还没到,早早地就把窗户房门修整好。喻指在灾祸还没发生时,就加以防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其他山上的顽石,也可以用来作为琢磨美玉的工具。喻指别人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自己获得成功的借鉴。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诗经·小雅·弁》

就像下大雪之前必先降冰霰一样,做大坏事是从做小坏事开始的。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想有所作为的人有三种事要警惕:在少年血气未定时,要警惕贪恋女色;在壮年血气方刚时,要防止斗殴惹祸;到了老年血气已衰时,需要戒备贪得无厌。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过去的事情无法挽回,未来的事情还可补救。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

要警戒再警戒,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待你。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公孙丑上》

祸福没有不是自己招来的。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

——《荀子·正论》

一件事处理不好,可变成祸乱的开端。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

——《荀子·性恶》

善于谈论历史的人,必然能检讨今天。

诌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对我阿谀奉承的人,是陷害我的人。

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荀子·仲尼》

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要想到危险之途,居安则思危。

位尊则必危,任重则必废,擅宠则必辱,可立而待也。

——《荀子·仲尼》

地位太高了就必定危险,身肩重任就必定遭到贬黜,独受君主的宠幸就必然受到羞辱,这些是很快就会发生的。

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荀子·儒效》

地位显贵更要谦恭,家里富有更要注意节约,战胜了敌人更要提高警惕。

不知戒,后必有。

——《荀子·成相》

不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后还会重蹈覆辙。

质的张而弓矢至,林木茂而斧斤至。

——《荀子·劝学》

箭靶立好了,就会引来箭的射击;林木长得茂密,就会招致斧子的砍伐。喻指一切灾祸都由自身原因引起。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蚤绝之。

——《荀子·大略》

发生祸乱的根源,往往都是从那些细微的地方产生的。所以有作为的人要及早地防微杜渐。

祸与福为邻。

——《荀子·大略》

祸与福是相邻的。

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

——《荀子·荣辱》

遭至灾祸以后,才想到要谨慎从事,已无济于事了。

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专行也。

——《荀子·荣辱》

逞一时的痛快而招致死亡的人,是由于盛怒引起的;有明察的能力反而被别人残害的人,是由于诋毁他人引起的;乞望得到清白的名声反而声名狼籍的人,是由于言过其实引起的;以酒肉结交朋友反而交情淡薄,是由于交友的原则不正确引起的;能言善辩却不能说服他人,是由于好与人争论引起的;行为正直但却得不到知己,是由于好胜自负引起的;为人方正但却不被他人重视,是由于伤害他人引起的;勇敢威武却不被人敬重,是由于贪图私利引起的;讲究信用却不被人看重,是由于独断专行引起的。

豺狼在牢,其羊不繁。

——《韩非子·扬权》

豺狼若在羊圈里,羊肯定不会多。喻指养患为祸。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喻老》

千丈长的河堤因蝼蚁小洞而崩溃,百尺高的房子因烟囱隙缝漏火而烧焚。喻指对祸患要防微杜渐。

畏其卒,怖其始。

——《韩非子·喻老》

害怕事情可能有灾忠发生,从一开始就应加以警惕。

山者大,故人慎之,垤之小,故人易之也。

——《韩非子·六反》

山很高大,所以人们很谨慎;土丘很小,所以人们常常疏忽。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韩非子·解老》

灾患来自于邪念,邪念诱发于欲求过高。

祸本生于有福。

——《韩非子·解老》

灾祸本是从幸福中产生的。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非攻中》

有德行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以人为镜子。以水为镜子,只能观察到人的容貌;而以人为镜子,则可以得知怎样会获得吉祥和凶祸。

钓者之巷,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蛊,非爱之也。

——《墨子·鲁问》

钓鱼的人恭敬地用鱼饵喂鱼,并不是给鱼以恩赐;用毒饵去喂老鼠,并不是喜欢老鼠。

圣人畏微,愚人畏明。

——《管子·霸言》

品德高尚的人畏惧祸患的苗头,愚春的人畏惧明显的祸患。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管子·霸言》

谋划如果没有主见就会困窘,做事如果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杜事之于前,易也。

——《管子·侈靡》

杜绝事情在它未发生之前,是很容易做到的。

不能兆其端者,灾及之。

——《管子·侈靡》

不能尽早觉察灾祸迹象,灾祸必然会接踵而至。

誉不虚出,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管子·禁藏》

赞誉不会凭空而生,祸患不会无故出现;幸福不会选择家庭而降,灾祸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找到头上。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灾祸与幸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人皆知防患,莫知使患无生。

——《老子》

人人都知道防止灾祸的发生,却不知道怎样避免灾祸的发生。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老子》

做好事的人是做坏事的人的老师,做坏事之人的行为是做好的人的借鉴。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

事态安定时容易维持,没有征兆时容易图谋,脆弱时容易分解,细微时容易解散,未产生时要有防备,未动乱前要加强治理。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

祸患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重的。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锤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

盛水盛得太满,不如适可而止。锤击出锐利锋芒,不能保持久长。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富贵而又骄傲,只会给自己留下灾祸的根苗。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庄子·刻意》

不管是福还是祸,都不要抢先。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庄子·德充符》

人不要在流动的水前照影而应该在静止的水前照影。

安危相易,福祸相生。

——《庄子·则阳》

安与危可以相互转化,祸与福则可以互生。

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庄子·达生》

人所应当畏惧的事,是色欲、饮食,不知道对此有所节制,是罪过啊。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庄子·人间世》

给他人造成灾难,他人也必然反过来给你制造灾难。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庄子·外物》

编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忘记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捉到了兔子就忘掉了兔网。喻指成功之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原因。

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庄子·天运》

簸糠时,细微的糠屑灰土迷住了眼睛,就会误以为自然万物都改变了位置;小小的蚊虻叮咬人的皮肤,就会使人痒得彻夜难眠。喻指微小的事物也可造成伤害,不可不防备。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商君书·修权》

蛀虫多了木柱会被折断,缝隙大了墙会倒塌。

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

——战国·尉缭《尉缭子》

祸患的产生在于喜好钱财,危害的产生在于亲近小人。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

——《关尹子》

不要轻视小事,小小的缝隙可以使船沉没;不要轻视小物,小小的虫子可以使人中毒。喻指要防微杜渐。

人不务使患无生,而务施救于患。

——《文子·微明》

一般人都不去积极预防祸患,而是等祸患发生之后,才去努力消除它。

愚者有备与智者同功。

——《文子·微明》

愚蠢的人有所准备,可与聪明人获得同样的功效。

使患无生易,施于救患难。

——《文子·微明》

预防祸患的发生不难,难的是祸患发生后再用办法去消除。

惠迪吉,从逆凶。

——《尚书·大禹谟》

顺从事理会有吉利,跟从叛逆便有凶灾。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尚书·盘庚上》

倘若小火一旦形成燎原之势,就很难接近它,难道还可以扑灭吗?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人不应以水为镜审视自己,应当以民众为镜来监督自己的行为。

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尚书·说命下》

做事不以历史为鉴,想永世平安,还从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学于古训,乃有获。

——《尚书·说命下》

学习历史经验教训才能有所收获。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尚书·说命中》

事事都要有所准备,有准备才不会产生祸患。

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国语·晋语六》

选择幸福不如重些,选择灾祸不如轻些。

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国语·楚语》

人应要求自己多知道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以便时刻警戒自己。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左传·僖公二十年》

量力而行,祸患便少;成功与失败是由自己造成的,并非在于别人。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左传·庄公二十年》

悲伤与快乐不是时候,祸患必然来到。

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大祸即将来临还不知道忧虑,祸患必然降临。

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左传·成公九年》

依靠着简陋的条件而又不加紧准备,是最大的罪过;做好准备以防不测,是最好的事。

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

——《左传·成公元年》

知道将要有灾难而事先有准备,这样就可以解除灾祸。

无德而禄,殃也。

——《左传·闵公二年》

没有道德却享受优厚的待遇,必然会有灾祸。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左传·桓公十年》

普通人本来是没有罪的,但由于他有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石,所以就成了罪人。喻指无财保平安。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福与祸都是由人自己招来的。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处于安定的境况就要考虑到危险,有考虑就会有准备,有准备就不会出现灾患。

尤而效之,其又甚焉。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有了罪过而去效法,罪过就更大了。喻指过错只能引以为戒,不能效法。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疑似》

对于相似的可疑迹象,不可以不觉察。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图泄一爆而焚宫烧积。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慎小》

巨大的河堤若容忍蝼蚁会淹没城乡和淹死人,烟囱泄冒出火星会焚烧宫殿和积蓄的财物。喻指要防微杜渐。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齐策》

他人赞美我的原因,那是因为他有事求我。

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战国策·楚策四》

世界上有虽然不希望但却忽然而至的祸与福。

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也。

——《战国策·楚策》

等到祸患来临时才开始忧虑,已经来不及了。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战国策·魏策四》

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扫及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贯日;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搏击。喻指凡事都有征兆。

日月辉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战国策·赵策四》

日月的光辉普照于外,毁坏来自内部;小心谨慎防备所讨厌的人,但祸患却来自所溺爱的人。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记住前事的经验,作为后事的教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凡事事先有准备就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

——《礼记·中庸》

说话前有所准备就不会失言,做事前有所准备就不会陷入困境。

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

——汉·刘向《说苑·敬慎》

幸福产生于穷困,灾祸产生于得意。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汉·刘向《说苑·谈丛》

对很好的机会和条件如不加以利用,反过来可能会遭殃。

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汉·刘向《诫子书》

前来贺喜的人在门口,前来吊丧的人在胡同口。喻指福与祸相互依存福到祸必至。

先忧事者后乐,先做事者后忧。

——汉·刘向《说苑·谈丛》

做事前忧虑准备,事后就会快乐;做事前掉以轻心,事后必会忧患。

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耶,岂非以其刚耶?

——汉·刘向《说苑·敬慎》

舌头能相伴人终生,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早早脱落,难道不是因为它刚硬吗?

弗备难,难必至。

——汉·刘向《说苑·贵德》

不防备灾难,灾难必然降临。

江河大溃从蚁穴,山以小阤而大崩。

——汉·刘向《说苑·谈丛》

江河冲溃大堤是从蚁穴开始的,高山会因小的坍方而导致大崩塌。喻指防微杜渐。

蠹蠹仆柱梁,蚊虻走牛羊。

——汉·刘向《说苑·谈丛》

小蛀虫能使柱梁倒塌,小蚊虻能赶散牛羊。喻指小害可酿成大祸。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汉·刘向《说苑·谈丛》

灾患产生于疏忽大意,祸乱开始于细微小节。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以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汉·刘向《说苑·敬慎》

身分高贵但却骄傲的人,民众背离他;官做大了而又独揽大权的人,国君憎恶他;俸禄优厚而又不知道满足的人,灾祸会跟随他。

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傍不可以立。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要倒塌的房子下不可坐,要倾倒的墙边不可站。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爱,反自为祸。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善长游泳的人往往被淹死,善长骑马的人常常被摔下来,每个人都因自己所擅长的,反而会招来祸患。喻指擅长某事容易掉以轻心,招来祸患。

人举其疵则怨人,鉴见其丑则善鉴。

——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他人指出自己缺点反倒怨恨人家,镜子照出自己的丑处却认为是好镜子。

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前面的人难以知道,后面的人却容易获得。

事之成败,必由小生。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事情的成功与失败,必然是由小事引起的。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不备。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祸患产生于私人欲望太多,灾害发生于毫无戒备。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好医生常治无病时的病,所以没有病;圣人常清除无祸患时的祸患,所以没有祸患。喻指防患于未然。

人皆多以无用害有用。

——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人们常常以无用的东西败坏有用的东西。

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灾祸的到来,常常是人自己造成的;幸福的降临,也是人自己促成的。

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人们都是轻视小的危害,把一些细小事情看得太容易,之后常常后悔不迭。

防决不备,有水溢之害;网解不结,有兽失之患。

——汉·王充《论衡·对作》

不做好防河堤决的准备,就有洪水泛滥的危害;罗网口不结好,就有捕不到鸟兽的危险。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

——汉·王充《论衡·别通》

不博览古今历史,论事就会不准确。

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固疾发。

——汉·王充《论衡·变动》

天要下雨,蚂蚁便开始搬家,蚯蚓爬上地面,琴弦会受潮而松弛,人的一些老毛病也复发了。喻指任何灾害,事先都有一定的征兆,要及早提防。

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术远者考之于近。

——汉·陆贾《新语·术事》

善于谈论历史的人能对照现在,能叙说将来的人必要考察现今。

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

——汉·陆贾《新语·至德》

从过去的事情中得出的鉴戒,是以后同类事情的教训。

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汉·贾谊《新书·数宁》

把烧柴放在火的上面,而人睡在烧柴上边,火未烧到身上,似乎是安全的,实际这是偷安。

前车覆而后车戒。

——汉·贾谊《新书·保傅》

走在前面的车子翻了,走在后面的车子就要引为鉴戒。

燕雀离巢宇,而有鹰隼之忧;坎井之蛙寓其居,而有鼠蛇之患。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燕雀离开巢窝,就会有老鹰来捕杀;井中之蛙离开穴居的洞,就会受到蛇鼠的伤害。

事不豫办,不可以应卒。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

事情不预先准备,就不能应付突发事故。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衣服破了不补,会愈来愈破;河堤漏水不堵塞,会一天比一天漏得厉害。喻指要防微杜渐。

偷安者后危,虑近者忧迩。

——汉·桓宽《盐铁论·结和》

苟且偷安的人日后会有危险,目光短浅的人灾祸会降临。

香饵非不美也,龟龙闻而深藏,鸾凤见而高逝者,知其害身也。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

香饵味并非不美,但龟龙闻到却藏至深渊,风鸟见了也会高飞,这是因为知道它会危害自身。

吴铎以其舌自破,主父偃以其舌自杀。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

吴地出产的大铃子,因为它自己的铃锤而破碎;主父偃能言善辩,因为他自己的舌头而遭至杀身之祸。

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大象因为有牙齿而丧生,河蚌因为有珍珠而遭至剖身。

世有莫盛之福,又有莫痛之祸。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世界上没有更大的福,也没有更令人悲痛的祸。

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

——汉·荀悦《申鉴》

有作为的人有三种可借鉴的事物,就是历史、人物和镜子。

不知来,视诸往。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如果不知道未来,可以回顾过去的历史。

福之本生于忧,而祸起于喜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

幸福来自于居安思危,祸患由得意洋洋引起。

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躯而竞及。

——汉·蔡邕《述行赋》

前面的车翻了而距后面的车不远,但后面的车却竞相追赶。喻指不知借鉴前车倾覆的教训。

患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

——汉·韩婴《韩诗外传》

忧患生于忿怒,祸害由细微的小事引起。

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

明亮的镜子,可以用来审视自己的体形容貌;过去的事情,可以用来了解现今。

万物之有灾,人妖最可畏。

——汉·韩婴《韩诗外传》

世间万事万物的灾害,以人为的灾害最为可怕。

身不善而怨他人,不亦远乎?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汉·韩婴《韩诗外传》

自己有错误去埋怨别人,岂不是离原因太远了吗?祸患来临才呼天喊地,岂不是太迟了吗?

官怠于有成,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懈惰。

——汉·韩婴《韩诗外传》

官吏工作不积极往往因为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病情加重往往是因为症状稍有减轻就不加重视,灾祸产生于懈怠而放松警惕。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外传》

高空翱翔的飞鸟,死于贪图美味的食物;深水之中的游鱼,死在芳香的诱饵上。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汉·孔融《临终诗》

长长的河堤崩溃从蚁穴开始,高山崩塌是因为猿猴的洞穴造成的。喻指要防微杜渐。

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汉·扬雄《长杨赋》

平安无事时不放松对危险的警惕,安定时不忘记危难。

于兴必虑衰,安必思危。

——汉·司马相如《封禅文》

兴盛发达时要考虑到衰亡,安定时要想到危险。

安宁勿懈堕,有事不迫遽。

——汉·仲长统《昌言》

平安无事时不能松懈警觉,事发时不要急迫慌张。

安舒沉重者,患在后时。

——汉·仲长统《昌言》

过于追求安逸舒适生活而不能自拔的人,可忧虑的是他今后的日子。

山陵之祸,起于毫芒。

——汉·李尤《戟铭》

像高山那样大的灾祸,起固于微小的事情。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善长驾船的人往往被淹死,善长骑马的人常常会摔下马。喻指能者容易掉以轻心。

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

权衡轻重的人,不放过极小的数量。喻指不能轻视小差错。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汉·班固《汉书·京房传》

后世之人看待今天的人,就像今天的人看待古人一样。喻指要吸取前车之鉴。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福祸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除去这些根源,灾祸还会从哪里产生呢?

防祸于未然。

——汉·班固《汉书·外戚传》

预防祸患在它未发生之前。

祸故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

祸患多隐藏在细微之处,而并发生在人们的疏忽之时。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酒喝得过多就会神智混乱,高兴过了头就会产生悲伤,一切事都是如此。

与覆车同轨者倾。

——汉·黄石公《素书》

同翻倒的车在一个轨道上行驶也会倾倒。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汉·黄石公《素书》

研究历史,验证今天,所以才不迷惑。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三国·魏·桓范《政要论·节欲》

放纵欲望的人危险,节制欲望的人平安。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灾祸随时都可能降临,谁能保证终身无灾无难呢?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制。

——三国·魏·徐干《中论》

事情不要等发生后才去制止,欲望不要等到萌动后再去克制。

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

明镜可以审察人的形貌,历史可以给今人以经验教训。

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拔,将寻斧柯。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

星星之火不扑灭,到大火时就没办法了;涓涓细流不堵塞,最后将发展成滔滔江河;细小的线不割断,就有可能织成束人的网罗;小小的树苗不拔掉,将来就需要用斧头来砍伐。喻指一切灾祸都要消灭在萌芽之中。

亡之于微。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

灭亡产生于从细微之处。

富为积蛀,贵为聚怨。

——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富有了就会聚积蛀虫,地位高贵了就容易招致怨恨。

厚味来殃,艳色危身;求高反坠,务厚更贫。

——三国·魏·卞兰《座右铭》

吃得太好必招殃,妖艳的女人会危及生命;追求高位反而落到低处,谋求丰厚反而更加贫困。

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身处高位而无忧患的人往往疏懈怠慢,身处低位而忧患的人常常勤思善虑。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

明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人的体形和容貌,过去的事件可以正确了解今天。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

幸福的降临有一定的理由,灾祸的到来是从萌芽开始。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装载过重就会使船沉向海底,欲望过高就会遭至杀身之祸。

前事不忘,今之良鉴也。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

过去的经验教训永不忘记,并可作为今天的良好借鉴。

登峻者戒在于穷高,济深者祸生于舟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攀登高山峻岭的人切记不能无休止地往高爬,渡深河的祸患来自船太重。

寸火能焚云梦,蚁穴能决大堤。

——晋·葛洪《抱朴子·备阙》

一寸火苗能烧毁云梦之地,小小的蚁穴能使大堤溃决。喻指要防微杜渐。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晋·葛洪《抱朴子·地真》

消除未兴起的祸患,防治没大病之前的小病。

疏广散金以除子孙之祸。

——晋·葛洪《抱朴子·守瘠》

汉朝的疏广散尽家财,为的是使子孙后代没有灾祸。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晋·傅玄《傅子·口铭》

病毒从口中侵入人体,灾祸由口中产生。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晋·陶渊明《命子》

福与祸都不会轻易的到来。

过此以往,恶睹见其可;安危之理,断可识矣。

——晋·陆机《豪士赋序》

目睹以往的经验教训,就能认识清楚安危的道理。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晋·陆机《君子行》

犯错误的原因是由于过分自信,君子能防患于未然。

积薪若山,纵火其下,火未及燃,一杯之水尚可灭也;及至火猛风起,虽倾河海不能救也。

——晋·杨泉《物理论》

柴草堆积如山,在下面点火,在未燃烧之时,一杯水就可以将其扑灭;到了风起火猛时,就是用江河之水也不能扑灭了。喻指及早消除祸患。

吉凶如纠缠,忧喜相纷绕。

——晋·孙子荆《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

吉与凶、忧和喜都是互相依存的。

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晋·潘岳《籍田赋》

防止匮乏在于丰年,防止贫困在安逸之时。

千里之差,失自毫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大的差错,起因于最初的毫厘差错。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忠传》

轻是重的开端,小是大的源头,所以大堤溃漏在于蝼蚁穿洞,皮球泄气是由于针尖所致。

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

今天若不考虑以前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假使能瞻前顾后,借镜而自戒,怎么能陷于凶患之中呢?

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冲毁岩崖的洪水,来源于涓涓细流。喻指应及早消除祸患。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禁止事态萌芽容易,挽救结果很难,人往往轻忽细微,以至发展到大祸。

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大树,都是从葱绿的嫩芽长起来的。

患之所在,非徒在智之不及,又在及而违之者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梁传》

祸患的根源,不在于没有想到,而在于违背客观规律。

善不妄来,灾不空发。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赐传》

善事不是随意来的,灾祸不是凭空产生的。

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

祸患产生于疏忽大意,灾难萌芽于细微之处。

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

——南朝·梁·沈约《宋书·孔琳之传》

人的性情是警惕明显的害处,轻视潜在的隐患,忽视遥远的而重视眼前的。

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

今天看到的古人的经验教训,就像后人也会看到今天的经验教训一样。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

——南朝·梁·萧统《蒙华林园戒诗》

身居高位要常考虑到失去的时候,盛满时要忧虑溢出来。

塞先于未形,禁欲于危微。

——北齐·刘昼《刘子》

阻塞宜在未显露之前进行,禁止私欲要在其轻微时实行。

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

——北齐·刘昼《刘子》

祸害的产生,大多由于积怨;过错的开始,多因疏忽小事。

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北齐·刘昼《新论·防欲》

外部产生的灾害,比毫毛还细微,人们却注意防范;内部产生的灾害,比泰山还大,人们却不去回避。

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听到诽谤的言辞就发怒,这是招致谗言的媒介;听到赞誉的言辞就高兴,这是引诱巧语的媒介。

思知足以自戒。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常思知足以自我警戒。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倘若不居安思危,戒除奢侈崇尚节俭,等于砍伐树根而求树茂盛,堵塞源头而求水长流。

善为屋者,知梁棁之不可以安,故栋梁常存。

——唐·魏征《群书治要·备政》

善长盖房屋的人,知道梁上的短柱不太安全,所以常备有栋梁。喻指有备无患。

祸福相倚,吉凶同域。

——唐·魏征《论时政疏·第三疏》

灾祸与幸福互相依存,吉祥与不幸在同一领域。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终须防。

——唐·杜甫《官池春雁》

大雁虽然高飞云天但仍不觉远,箭矢力量微弱但终须防备。喻指防备小害。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

——唐·白居易《百炼镜》

太宗常常把人作为镜子,照古代人照现代人就是不照自己的面容。

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

——唐·韩愈《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禁止的关键在于开始萌芽之时,杜绝的关键在于未形成之前。

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

毫厘般的差错,或许会造成巨大的弊病;观测日影的仪器如果出现误差,或许会遗患于多年。

功者自功,祸者自祸。

——唐·柳宗元《天说》

功劳是自己奋斗而来的,灾祸也是自己导致的。

祸至后惧,是诚不知。君子之惧,惧乎未始。

——唐·柳宗元《诫惧箴》

祸害降临后才畏惧,是不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是在祸患未发生之前畏惧。

谄谀宜惕,正直宜宣。

——唐·柳宗元《斩曲几文》

谄媚奉承应当加以警惕,正直应当加以宣扬。

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

——唐·柳宗元《刘叟传》

事到临头再去打算,不如在事情未发生前先就做好准备。

岂知千仞坠,只为一毫差。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

谁会知道从千仞高处坠落,只是因为有一毫的差错。

邪人必微,邪谋必阴。阴则难明,微则易信。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奸邪的人必然乖巧,奸邪的计谋一定隐秘。隐秘就很难被人看穿,乖巧就很容易被人信任。

福或可以诈取,而祸亦可以苟免。

——唐·刘禹锡《天论》

幸福也许可以通过欺诈得到,而灾祸也可以幸免。

以弭病于将然为先,而攻治为后。

——唐·刘禹锡《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

把预防疾病发生放在首位,而把疾病的治疗放在次要地位。喻指防患于未然。

有味之物,蠹虫必生。

——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

味美的食物,必然会生出蛆虫。

千里之谬,不容秋毫。

——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

千里之差,来自于微小的差错。

祸福之胚胎也,其动甚微。

——唐·刘禹锡《儆舟》

灾祸与幸福在萌芽之时,都是十分微小而不易察觉的。

哀乐不同而不远,吉凶相反而相袭。

——唐·王勃《平台秘略赞十首·规讽九》

悲哀与欢乐虽不同但却相距不远,吉与凶虽然相反但却能同时袭来。

膏肓积乎骄慢,情奔沦乎嗜欲。

——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孝行一》

过失来自于长期骄横傲慢,人的情感趋向于沉沦和嗜欲。

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

——唐·房玄龄《晋书·武帝纪李世民评语》

身处广阔的空间而时刻想着狭窄的境地,宽裕的处境就可以长时间保持;生活在安定的环境而忘记了危险,平安无事就不可能保特长久。

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

——唐·房玄龄《晋书·诸葛长民传》

贫穷困苦常常梦想着升官发财,身处富贵就等于路上了危险的机关。

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罪重。

——唐·房玄龄《晋书·范汪传附范宁》

一个时代的灾祸算是较轻的,影响千秋万代的罪过则太重了。

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

——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诋毁人的人必然自我诋毁;赞誉他人的人,等于自我赞誉。

听误多害,听妄多败。

——唐·皮日休《耳箴》

常听取错误的话会有很多害处,常听取不切实际的话时时招致失败。

察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秦王朝来不及对灭亡进行哀悼,而让后人哀悼它;后人哀悼秦王朝的倾覆而不引以为鉴戒,也将使更往后的人来衰悼那些不引为教训的人。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唐·杜荀鹤《感寓》

大海波涛汹涌但很浅,小人之心虽小危害却很大。喻指小人之心深不可测。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杜荀鹤《泾溪》

水流平静而又没有石头的地方,经常会听到有沉没船只的事件。

塞一蚁孔而河决息,施一车辖而覆乘止。

——唐·马总《意林》

堵塞一个小小的蚁穴可以使河堤免于溃决,补上一个车零件可以避免翻车的危险。喻指防患于未然。

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唐·马总《意林》

不与灾祸为邻,就不会有灾祸。

前事之不远,后事之元龟。

——唐·张九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

过去的事离我们不远,可以作为今天的借戒。

鉴往可以昭来。

——唐·张九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

借鉴过去可以警示将来。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欢乐不能至极点,至极点就会发生悲哀;私欲不能放纵,纵欲则会出现灾祸。

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

——唐·吴兢《贞观政要·务农》

吉与凶由人本身决定,不是靠占卜算卦而自我禁忌。

鉴貌在乎止水,鉴己在乎哲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观看面部容貌要在静止的水前,审视自己要对照贤哲的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用铜做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帽,以历史做为镜子可以知道兴亡替代,以人做为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理直防毁,鉴微在悟。

——唐·陈子昂《素盘盂铭并序》

理直要防备诋毁,鉴微在于醒悟。

处蒲常惮溢,居高本虑倾。

——唐·陈子昂《座右铭》

处在低洼之地常常担心水满之患,处在高位应该顾虑倾倒之祸。

勿信工言子,徒悲荆国人。

——唐·陈子昂《观荆玉篇》

不要相信花言巧语之人,否则只能徒悲楚人卞和被诬陷的事。

理虽万变,可以一观;来事虽悬,易以往卜。

——唐·李延寿《北史·太武五王传》

事理虽然各不相同,但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未来之事虽然遥远,但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预测。

鸷鸟舍巢,必有探卵之患。

——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

老鹰离开巢穴,必定会有卵被偷走的灾难。

偷儿成大寇,处处去烟尘。

——唐·释贯休《经士马中作》

小偷儿变成了大盗贼,都是从细微之事开始的。

安不忘危臣所愿,常思危困必无危。

——唐·周昙《鲍叔》

平安无事的时候不忘记危险是臣子的心愿,经常想到危险和困难必定没有危险。

明者鉴于未形,智者不再计。

——唐·姚思廉《陈书·虞荔传附虞寄》

明察秋毫的人,能够警戒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有智谋的人,计划一次之后不用进行第二次。

吉凶之机,间不容发。

——唐·姚思廉《陈书·虞荔传附虞寄》

吉与凶之间,可供选择的机会是十分微小的。

不知夫进退,不达乎止足,殆辱之累,期月而至矣。

——唐·姚思廉《止足论》

不知晓为官有进还有退,不明白停止和满足,危险和羞辱的拖累,一月之间就会降临。喻指人要知足,并懂得休止。

贪耳目之玩,忽祸败之端,是无智也。

——唐·崔令钦《教坊记》

贪图音乐女色的玩乐,是灾祸与失败的开始,这是最愚昧无知的。

文史不存,何以贻鉴千古?

——唐·令狐德棻《请修近史奏》

历史典籍不存在,用什么来借鉴千古?

不杜之于欲萌,方悔之于既兆。

——唐·刘子元《思慎赋》

祸患萌芽之时不加以杜绝,必然后悔于严重之时。

谀言反复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

——唐·崔颢《孟门行》

阿谀奉承的话反复地说,就能使人心摇动不能自保。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

——唐·元结《至惑》

宠爱邪恶之人必会相信虚假之言,接近奸佞之人一定喜欢阿谀奉承。

顺水舟,多狂澜。

——唐·查淑英《行路难》

顺水行船,会有更多的汹涌波涛。喻指处顺境时反容易疏忽大意,出现危险。

持杯收水水已覆,徒薪避火火更燔。

——唐·李益《汉宫少年行》

拿着杯子接水,水洒得会更多;抽柴而避火,火会更加旺盛。

流沫诚足诫,高歌调易苦。

——唐·陶翰《乘潮至渔浦作》

对流言要有足够的戒备,高雅的歌调容易使人愁苦。

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

——唐·郑谷《闲题》

世界上什么人能有自知之明?必须用好镜子来鉴定美与丑。

若比人间恶风浪,长江风浪本无心。

——唐·郑獬《观涛》

倘若与人世间的险恶风浪相比,长江的大浪是无心的。喻指人间风浪险恶。

垂旒蔽聪,黈纩塞耳。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马燧传》

皇冠上垂下的珠串遮住耳朵会影响听力,黄色的丝绢容易塞住耳朵致使听不到声音。喻指身居高位容易被阿谀奉承的小人包围而辨不清是非。

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宋·卢多逊等《旧五代史·杂传》

身处险境之人,顾虑很多就能获得安全;身居平安环境时,祸患常出现于疏忽大意。

祸机之发,间不容发。

——宋·卢多逊等《旧五代史·郭崇韬传》

祸乱的产生其实只在一瞬间。

除患于未萌,然后能转而为福。

——宋·苏徇《审敌》

把祸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然后才能转祸为福。

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宋·苏轼《乞降度牒修定州营房状》

事先若没有充分的准备,就难以应付突发事故。

覆车相寻,不绝于世。

——宋·苏辙《唐玄宗宪宗》

倾覆的车辆一个接着一个,世世代代不断。

于其未然而预防之,故无后忧。

——宋·苏辙《私试进士策问》

在未发生之时就加以预防,所以没有后顾之忧。

乘时投隙非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

——宋·陆游《雀啄粟》

见机行事钻空子,不能称之为有才能;不应得到的东西却得到了,未必是福气。

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

——宋·朱熹《改过》

看见别人的优点便寻找自身的优点,看见别人的缺点便自省吾身,这样才有好处。喻指以人戒己。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

事情来临之前先有思想准备,处理起来便会得心应手;事情已经临头才仓促应付,就会常常感到措手不及。

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其盛也,漂木石,没丘陵。火之微也,勺水可灭;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

水流很小的时候,一捧土就可以阻挡得住;水势大了,就会漂卷木石,淹没丘陵。火势很小的时候,一瓢水就可以将其熄灭;一旦火盛起来,就会把城市烧成一片焦土,把山林化为灰烬。

销恶于未萌,弭祸于未形。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

除恶要在萌芽状态,止祸要在未形成之时。

治之于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治之于盛,则用力多而功寡。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

治理在事态萌芽之时,就会用力少而功效大;治理在事态扩大之后,就会用力多而功效小。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骄奢产生于富贵,祸乱产生于疏忽大意。

事当防微杜渐,不可长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事情应当防微杜渐,不可以任其发展下去。

事未有不失于微而成于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事情常常因小错而最终酿成大祸患。

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不肯向好的学习,所以导致失败。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礼送得丰厚,话说得甜蜜,对此古人常常畏惧警惕。

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

——宋·王安石《答王深甫书》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可以作为未来事情的借鉴。

一言之谬,一事之失,可救之将然。

——宋·王安石《谏官》

一句话的过错,一件事的过失,可以在还没有产生后果时进行挽救。

世间祸故不可忽,蒉中死尸能报仇。

——宋·王安石《范睢》

对人世间的祸患到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竹席里的死尸也可能报仇。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灾祸常常是从细小的事故积累而成,而才智勇气则多受困于某些喜好而发挥不出来。

金百炼以为鉴,而万物不能遁其形。

——宋·欧阳修《祭刘给事文》

用经过百炼的金属做为镜子,那么万物就不能逃避其本来形象。

患至而后图,智者有不能。

——宋·欧阳修《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祸患来临再想办法,就是有才智的人也无能无力。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宋·欧阳修《论李昭亮不可将兵札子》

不要寄希望于事情不会发生,而要依靠自己有准备以应对一切。

违众举事,又不审计而轻发,其百举百失而及于祸败。

——宋·欧阳修《为君难论》

违背大家的意愿办事,又不仔细计划就轻率行动,做百件事则失败一百次,并且还会招来灾祸。

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亦戒于渐习。

——宋·程颢《上殿札子》

人世间的事,祸患常由于细微的小事而产生,而人的思想应警戒逐渐的影响。

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宋·杨万里《庸言》

看到别人的过失就知道了自己的过失,听到别人有过错就知道了自己也有过错。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飞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宋·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不要说下山已没有难走之路了,骗得行人错喜欢。走在万山丛中,一山走过还有一山在面前。喻指在顺境中也要时刻提高警惕。

贤者,吾敬之以为法;不贤者,吾敬之以为戒。

——宋·崔敦礼《刍言》

对有德行休养的人,敬重他并作为学习的榜样;对品德低下的人,尊敬他是为了以他为警戒。

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雷电而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而不疑。

——宋·许棐《樵谈》

有德行的人对青天畏惧,但听雷电并不惊慌;走平地怕跌倒,所以涉风险时从容不迫。

戒于近者,不侈于远。

——宋·吕本中《官箴》

警戒于眼前的每一件事,以后也不会有不好的行为。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

——宋·吕本中《官箴》

忧虑自身的人,不会受他人拘束。

人之制情,当如堤防之制水,常恐其漏坏之易。

——宋·林逋《省心录》

人节制自己的性情,应当像堤坝预防水一样,常担心其漏坏堤坝。

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宋·林逋《省心录》

饮食没有节制,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心术不正,是导致杀身之祸的根本原因。

吉凶悔吝,非天然,无有不由己者。

——宋·林逋《省心录》

吉凶悔恨,并不是由老天造成,都是因自己所为的。

豺狼能害人,其状易别,人得以避之;小人深情厚貌,毒人不可防范,殆其甚于豺狼也。

——宋·林逋《省心录》

豺狼能够伤害人,它的样子容易分别,所以人能够提防回避;品行低下的人表面上温柔敦厚,害人则难以防备,比豺狼还狠毒。

人无鉴于水,当求鉴于人;水鉴见人貌,人鉴见人神。

——宋·邵雍《求鉴吟》

不要用水照自己,应当用人来检查自己;用水照自己只能看见容貌,用人检查自己能看见精神。

见不善人则警惧,不至自为不善。

——宋·袁采《袁氏世范》

看到坏人就十分警惕畏惧,就不至于自己也去干坏事。

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养猫是为了抓老鼠,但不可以因为没有老鼠而养不抓老鼠的猫;养狗是为了防止奸邪之徒,但不可以因为没有奸邪之徒就养不叫的狗。

天地不自险,险由人为之。

——宋·苏舜钦《太行道》

大自然不会自行出危险,危险都是人为产生的。

防微者,销患之本。

——宋·刘荀《明本释》

防止微小隐患的发生,是消除祸患的根本。

贫贱患难,进德之阶;富贵安佚,陷身之壑。

——宋·刘炎《迩言》

贫穷卑贱祸患灾难,是增进品德的阶梯;钱财多地位高生活舒适安逸,是身躯陷落的沟壑。

白受污易黑,反白难;自君子为小人易,自小人为君子难也。

——宋·刘炎《迩言》

白色受到污染易变成黑色,但从黑色再变成白色就难了;从君子变成小人很容易,从小人变为君子则很困难。

暗箭中人,其深次骨。

——宋·刘炎《迩言》

暗箭伤人,可深入骨髓。喻指阴谋诡计对人的危害极深。

自古创业而失之者寡,守成而失之者多。

——宋·范祖禹《唐鉴》

自古以来,打天下又失天下的事少,守天下又失天下的事多。

忧于未然,惧于无形,故卒无忧惧也。

——宋·范祖禹《唐鉴》

担忧在事情发生之前,惧怕在事情萌芽之前,这样,到死都没有什么可担忧和惧怕的了。

筑防之忧溺,贮水以救焚。

——宋·张耒《唐论》

构筑堤防是因为忧虑水灾,贮备水源是为了防备火灾。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宋·张镃《仕学规范·行已》

不乱说话,就像没有缝隙的瓶子;提防坏思想,就像不可逾越的城墙。

安当注意将,所以为有备无患之图也;危当注意相,所以重扶颠持危之责也。

——宋·王迈《乙未闰七月轮对·第二札》

国家安定时应该注意将领,这是为了有准备而无祸患;国家危急时应注意宰相,这是为了注重内部维护而无颠覆和危亡。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宋·刘攽《刘贡文诗话》

平时不烧香拜佛,事情突然降临时才急忙抱住佛脚求它发善心。

善医者,不以无病而废药石之储;善国者,不以无事而忽先具之备。

——宋·张孝祥《论先备札》

善于治病的人,不因为暂时没有病人就把储备的药物抛弃;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因为暂时没有忧患就忽视过去已有的戒备。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好事不容易传出家门,坏事很快便会传到千里之外,仁人君子不得不引以为戒。

杜之于将渐,不可悔之于已成。

——宋·王溥《唐会要》

杜绝在将要发生的时候,不要等到降临了才后悔。

穴蚁能防患,常于未雨移。

——宋·刘克庄《穴蚁》

蚂蚁能够防止祸患,在于未下雨之前就知道搬家。喻指有备无患。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宋·曾巩《咏柳》

柳条刚刚抽芽,便依仗东风耀武扬威;打算用满身的飞絮去遮盖日月,不知道还有霜雪去惩罚它。喻指不可小人得志,猖狂一时,否则会受到惩罚。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元·施耐庵《水浒传》

不要相信正直无比,必须防备假仁假义。

蜂刺入怀,解衣去赶。

——元·施耐庵《水浒传》

蜜蜂飞到人的怀里,要赶快脱掉衣服驱赶。喻指祸患临头,要学会保护自己。

吉藏凶,凶暗吉。

——元·关汉卿《双调乔牌儿》

吉与凶相互依存。

船到江心补漏迟。

——元·关汉卿《救风尘》

船到了江河中心才去补漏洞,岂不太迟了。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

虽然人没有伤害老虎的思想,但老虎却有伤害人的歹意。

与其戚于已败,曷若严于未然?

——元·张养浩《戒贪》

与其伤心在败露之后,为何不严格要求自己于败露之前呢?

一事差,百事错。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

一件事情出了差错,就会使很多事情也出现错误。

青萍一点微微发,万树千枝和根拔。

——元·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

微风初起时青萍微微地摆动,不久便会成为狂风,把万树千枝连根拔起。喻指要防患于未然。

有得须有失,无福亦无祸。

——元·朱庭玉《道情》

得与失、福与祸是互相依存而存在的。

天也有昼夜阴晴,人也有吉凶祸福。

——元·郑庭玉《后庭花》

天有白天晚上、阴天晴天,人有吉凶祸福。

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元·欧阳玄等《宋史·宋绥传》

人心愿意安逸在舒适的环境中,而祸患就产生在疏忽大意的时候。

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

——元·欧阳玄等《宋史·宋绥传》

在无事时要时刻警惕,消除事变要在未萌发之时。

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元·欧阳玄等《宋史·胡宿传》

忧患来临,常常隐藏于细微的地方,而发生在疏忽大意的时候。

不以顾己而忘其恶,不以逆己而遗其善。

——元·欧阳玄等《宋史·王岩叟传》

不要因为顺从自己就忘记他的邪恶之处,也不要因为不服从自己就忘记他的善良之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佚名《合同文字》

天上的气候风云变幻,无法预测;人难免遇到突如其来的灾祸或福气。

好将前事错,传与后人知。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最好把前事的错误告诉后人,让后人都知道。喻指警示后人。

得意浓时休进步,须防世事多番复。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在得意洋洋的时候不要得寸进尺,须防人世间的事情反复无常。

莫大之恶,一语可成;小忿不思,罪如丘陵。

——明·方孝孺《家人箴·慎言》

大的坏事,一句话就可以造成;小的忿怒不加控制,随意发作,就可造成像山丘一样的罪过。

已为而悔,莫若早戒;患至而忧,不如预谋。

——明·方孝孺《杂铭·户》

已经做了错事才后悔,不如开始时就警戒谨慎;祸患来临时才忧虑,不如事先考虑好再去做。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明·方孝孺《深虑论》

灾祸常常出现在疏忽之中,祸乱往往产生在不令人怀疑的事情上。

寻丈之谬,实始毫厘;君子蓄德,无忽细微。

——明·方孝孺《杂铭·尺度》

数丈长的误差,实际是从毫厘般的小差错开始的;君子完善自己的德行,不应忽略细微末节。

继世而有天下者,必视前之得失而损益之。

——明·方孝孺《深虑论三》

继承历史而获得天下的人,必须根据前一朝代的成功与失败来决定取舍。

富盛之久者,自然骄奢淫惰,此盛之所以必衰。

——明·胡居仁《居业录·帝王》

富裕和兴旺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产生骄淫懒惰,这就是兴旺必然要走向衰败的客观规律。

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

——明·吕坤《呻吟语摘·省察》

有了高兴的事情,要控制一下自己;有了恼怒的事情,也要控制一下自己。

未有甘心快意而不殃身者。

——明·吕坤《呻吟语摘·存心》

没有只顾一时的快乐放纵自己的人而不灾祸临头的。

骤者,举世所惊;渐者,圣人独惧。

——明·吕坤《呻吟语摘·治道》

突发事件,全社会都会引起惊骇;祸患的萌芽,贤明的人能引以为戒。

小人非才不能动人,小人非才不能乱国。

——明·海瑞《乞治党邪言官疏》

小人如果没有才干,就不能够动摇君主的主见,更不能够祸乱国家。

势到七八分即已,如张弓然,过满则折。

——明·薛宣《薛文清公读书录·警戒》

力量用到七八分就行了,这就像拉弓一样,如果拉得过满,就会折断。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宣《读书录》

一个念头的欲望如果不能够加以控制,它所带来的祸水将要漫到天边。

若欲不忙,浅水深防;若欲无伤,小怪大禳。

——明·徐祯稷《耻言》

如果想不慌忙,浅水时就要深筑堤防;如果想没有损伤,出现小的祸患时就充分重视。

忧先于事者,不入于忧,事至而忧者,无及于事。

——明·徐祯稷《耻言》

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就不会忧虑;事情发生后再忧虑,就无济于事。

曲突无燎灾,预备无荒年。

——明·徐祯稷《耻言》

使烟囱弯曲就不会有火灾,平时有足够的准备就不会有荒年。喻指有备无患。

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明·刘基《拟连珠》

忽略小事,祸患必然产生;轻视弱小的敌人,灭亡就会迅速降临。

剖腹浣肠,不如无病;决蹯解腕,不若豫防。

——明·刘基《拟连珠》

与其做剖腹洗肠的大手术,不如不生病;与其截去双肢,不如事先进行预防。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明·刘基《郁离子·虞孚》

大旱之时要预备船只,天热之时要准备皮袄。

一失脚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明·杨仪《明良记》

一次失误可以成为千年笑柄,等明白过来已是百岁的老人。

快意事孰不喜为?往往事过不能无悔者。

——明·刘元卿《贤奕编·官政》

一时痛快满意的事没有谁不喜欢做?但往往事情过后没有不后悔的。

萌芽不伐,将折斧柯。

——明·李梦阳《空同集》

在树木刚萌芽时不伐掉,等长成大树再去斧子砍伐恐怕连斧柄都会折断。喻指祸患应及早消除。

乱,不生于乱,而生于太康之时。

——清·魏源《默觚·治第十一》

乱世并不是从乱世中产生的,而是产生于天下太平的盛世之时。

使心用心,反害了自身。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对他人有坏心眼,反倒害了自己。

蛇蝎之乡,不可久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二》

毒蛇、蝎子集聚之处,不能长期居住。喻指不要和狠毒阴险的人在一起。

荒迷不悟,则倾覆及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

恣意妄为而又执迷不悟,垮台的灾祸就会不期而降。

福近易知,祸远难见。

——清·李汝珍《镜花缘》

福近身时容易知道,祸在远处则难以防范。

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一件事考虑不周全,将来必酿成大祸患;就好像器皿有一小洞必要漏水一样。

贫贱时,眼中不着富贵;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贫穷低贱时,不把眼睛盯着荣华财富;荣华富贵时,心中仍然不要忘记过去的贫穷低贱。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精明的人在事情尚未萌发时就有远见,聪明之人在危险尚未形成前就能躲避;祸患多隐藏在细微之处,发生在人们疏忽大意的时候。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