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谈话的话题
谈话中要选择那些容易引起别人兴趣的话题,而那些不吸引人的话题最好少谈,这样才能使交谈深入下去。有人归纳了7种常见“热门”话题:
(1)人们往往留意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
(2)人们对与自己的角色、志趣、经验相关的信息特别关注。
(3)人们容易接受具有权威性的信息。
(4)人们总是喜欢选取以肯定形式出现的信息。
(5)人们希望获得新奇的信息,而不爱听老生常谈。
(6)人们对某些特殊的消息特别感兴趣。
(7)人们对越是为社会和他人所禁锢、保密的信息越是想知道。
以上几种话题只是一般性的规则,在具体选择时还要顾及会话对象,与不同对象交谈要选择不同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诸如地位、素养、身份、职务、兴趣、气质、性格、习惯、经历等均各有不同,从而决定了他们选择话题有不同标准和需要,譬如,老年人喜欢议论过去,青年人则偏于憧憬未来;男人热衷于竞争、比赛、时事等话题,妇女却对时装、商情、家庭之类话题更感兴趣;知识分子以“谈笑有鸿儒”为乐,文化低的人并非以谈论山野村俗为耻……这都说明了话题的选择要根据谈话对象而定。
精选话题的目的是使谈话能深入下去。一个话题,首先只有让对方感兴趣,会话才有维持和继续进行的可能。好比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为别人都是球迷。否则,如果只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逢人必谈球赛,难免使别人感到索然无味,丧失兴趣。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理、心理上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会话的话题,应当尽可能地从某一方面去满足对方的需要,并以此为前提,同时也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位作家对自己的作品受到赞扬,或对读者诚挚的提问,永远不会厌烦,因为他看到自己的价值,受到读者的尊重;一位歌迷,不会拒绝关于音乐的交谈,因为这个话题满足了自己审美的需要……美国女记者芭芭拉·华特初遇美国航空业界巨头亚里斯多德·欧纳西斯时,他正与同行们热烈讨论着货运价格、航线、新的空运构想等问题,芭芭拉始终插不上一句话。在共进午餐时,芭芭拉灵机一动,趁大家谈论业务中的短暂间隙,赶紧提问:“欧纳西斯先生,你不仅在海运或空运方面,甚至在其它工业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令人震惊的。你是怎样开始的?当初的职业是什么?”这个话题叩动了欧纳酉斯的心弦,使他撇开其他人,同芭芭拉侃侃而谈,动情地回溯了自己的奋斗史。这就是一个好话题的“威力”,它激发了对方的荣誉感、自豪感。可见,一个话题如果能在某个方面满足对方的需要,就能促使对方侃侃而谈,也伺时满足了谈话者的某种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和帮助,所以关心对方也是个永远受欢迎的话题。有一位女记者,曾与伊丽莎白女王在鸡尾酒会作过简短的交谈。一开始,她就问女王,昨天是否在风雨中视察过铁矿。这使女王十分惊讶。原来,女王的外衣染有红褐色,经女记者提醒才发觉。由于交谈从关心人的话题开始,自然引起女王的好感,使这次交谈获得成功。生活中,同病人谈谈治病强身的事情;同家长谈谈培养子女的方法;同青年人谈谈今后如何发展;同主妇谈谈安排生活的诀窍;同学生谈谈提高成绩的技能……这些话题无一例外都是愉快的。
精心选择话题,除了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雷区”,尽量选择那些“安全系数大”的话题,所谓“安全话题”,可以从两方面谈起:
首先,不要不识深浅,误入禁区。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题禁区,不容他人擅入。譬如,个人隐私、隐癖、残疾人的生理缺陷等,这一类内容应当有意避讳。不然的话,其后果轻则损害交谈,重则伤害感情,甚至导致对立或关系破裂。
其次,避开可能引起对方伤感或误解的敏感话题。话题除了有若干“禁区”,还存在“敏感地带”,会话中也应当小心避开。譬如,同失恋者忌谈爱情与婚姻问题;同不幸者忌谈他遭受不幸的往事,甚至旁人的不幸也会引起不幸者同病相怜的痛楚;同残疾人的亲属交谈,最好不要提起他家庭中那一位残疾者等等。有时,对医生、律师等会话对象,也不宜动辄请教自己什么病该怎么医治,什么纠纷应怎么处理。过分具体的专业问题在他们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里,往往也是不愿涉及的话题。在国外,当孩子已经长大同父母分离时,甚至孩子这个话题都成为禁忌;同要人交往,宾客间往往忌谈政治、宗教和性的问题。正因为“敏感问题”很难处理,所以要尽可能绕道而行。
选择话题除了要看人之外,还要注重氛围,因为会话在一定场合、情境之中进行,话题应当同氛围协调,不协调的话题,不但煞风景,而且可能损害人际关系。喜庆的氛围,不能容纳令人伤感或者通常认为不吉利的话题;悲哀的氛围,不能容纳令人喷饭的话题,也不宜以婚恋喜庆为话题。这都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其他如庄严、欢快、静穆、隆重、诙谐等各种不同的氛围,都有各自的适当话题,若不识大体,极可能闹出矛盾。
选择话题之前,谈话者要多考虑其可能的结果。会话是一种心理沟通、是思想感情交流,应当有利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从而令人心情愉悦。谁都不乐意同闷闷不乐的人交谈,同样,谁都不希望会话使人闷闷不乐。所以,选择话题,要考虑它是否会给双方带来愉悦。
一个好的话题能满足对方的需要,更好的话题能使双方受益,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会话中,有益于双方的共同语言,应当多多益善。一般说来,具有相似性因素的话题,最易于为双方共同接受。这种共同话题往往具有地域相似、经历相似、职业相似、年龄相似、处境相似、志趣相似、文化相似、习惯相似等特点。初次相见的人,特别宜于从中寻觅话题。又如,人们在会话中往往希望互相了解,因此,有时就有各人谈谈“自己”的必要。由谈谈“自己”而加深了解,双方又可以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从而扩大了选择话题的范围,使交谈更加深入。谈谈“自己”的前提是假设对方与自己经历相似,有了解自己的心愿。若不是这样,还是及时转换话题为好。
2.交谈的常用技巧
由于交谈的内容、目的、背景、对象的复杂性,还需要交谈者灵活运用口语规律、,掌握多种交谈策略和方法,才能使交谈取得更好的成效。
(1)谈话要有幽默感
幽默风趣是睿智的体现,是一个人的思想、学识、智慧、灵感在语言中的反映。培根说过“善谈者必幽默”,但幽默的具体运用并非易事。幽默构成的方式很多,主要有:自我嘲讽,张冠李戴,旁敲侧击,顺水推舟,谐音双关,借题发挥等等。
例如,台湾影星凌风,就很善于自嘲。在1990年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说:“我这副长相很对不起观众,有时上街都得备点零钱,以防有损市容被罚款。”另一次他又说:“我是一个中国人,大家不要嫌我丑,我的祖国久经沧桑,它的形象就印在我的脸上。”
又如,有位女同学特别爱笑,一次学校校长批评她:“你真是爱笑啊!”她说:“你这里是学校(笑)嘛!我是到这里来了以后才学会笑(校)的。”这就是谐音双关。
在公共场合,你不留心说错了一句话或办错了一件事难免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这时,假如你显得局促、紧张、惶恐,切记不必掩饰自己的过失,更用不着转移目标,只要静下心来说一个有关过失的小幽默就行了。例如,一位女青年本想在自己的订婚宴会上给未婚夫和亲友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心情紧张,碰倒了灯架,灯架又碰倒了小桌,她也跌跌撞撞地摔倒在小桌旁,弄了个四脚朝天。她的未婚夫说道:“没关系,原来你也会玩多米诺骨牌!”这不仅缓和了使人难堪的场面,而且给未婚妻留下了一个有幽默感的好印象。一句幽默的话起到了巨大作用。
使谈吐富有幽默感也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譬如,有一个公司的电话员,工作主要是不停地应付客户,接电话、做记录,在职员和经理之间传达信息。有个不知姓甚名谁的人打电话来,用命令式的口气说:“我要和你们的经理说话。”她便客气地问道:“能否告诉我你是谁?”那人话中带着火气,嚷道:“快给我接你们的经理,我要立即同他说话!”她只好温柔和委婉地说:“很抱歉,经理的电话都是我‘过滤’后再要他的。”那人只好自报家门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告诉她。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经理,经理大笑了起来,说她做得好,从而使她与经理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这是用幽默灵活的方式成功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小例子。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谈话有幽默感的人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在亲朋好友之间聚谈,也需要幽默活跃气氛。
在家庭幽默中,要促进家人相亲相爱,你不妨用那些饱含关怀与爱护的幽默力量来试一试,这种幽默具有软绵绵的温和作用,温暖人心的言行能使人们感到心情舒畅和愉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例如,丘吉尔在谈到自己的夫人时说:“我觉得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成就,是我说服我的妻子嫁给我。”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有人访问他的母亲。客人笑着说:“有了哈瑞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很自豪。”“是的,”杜鲁门总统的母亲回答,“同时我也为另一个儿子感到骄傲,他现在正在外面种地。”英国的温莎公爵,即原来的爱德华八世,他为爱情而放弃了王位。有一次公爵和几位朋友谈论如何能使夫人们感到愉快,他说:“应当承认,在这一方面我比你们各位都更为有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能提醒夫人说正是为了她我才放弃了王位,那对于解决困难是很有好处的。”
(2)适时地赞美
赞美对方是交谈的一种策略。它能够刺激人的自尊自信,引起对方的兴奋和愉快。没有人不喜欢别人真心实意的赞美。
赞美要见机行事,切合实际,不要陷于阿谀奉承,使人怀疑你另有目的。如到别人家里交谈,可赞美房间布置别出心裁,或佩服主人藏书丰富,或欣赏壁上字画高雅,或惊叹盆景花卉精巧……以此赢得主人好感,创造良好交谈气氛。
对人的赞美,要注意词语的选择,要着重称赞其风度魅力,对女性:胖的可说“丰满”,瘦的可说“清秀”,身段好的可说“苗条”,多言好动的可说“活泼开朗”,沉默寡言的可说“文静端庄”,头发浓黑的可说“一头秀发”,声音清脆的可说“一副好歌喉”。对男性:高大的可说“魁伟”,瘦小的可说“精悍”,讲究仪容的可说“庄重”,比较随便的可说“潇洒”,性格优柔的可说“稳重”,容易冲动的可说“果断”,爱说爱讲的可说“快人快语”,不善言谈的可说“不露声色”等等。赞即夸奖,美在言词,词语选择恰当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但是,称赞也有“度”的限制,要讲究针对性,以下四个方面要留心:
(1)赞美别人时态度必须真诚,虚情假意的赞美是奉承,容易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
(2)赞美他人最好针对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含而不露,效果更佳。
(3)赞美别人要恰到好处,誉词过分容易使人误解,或使对方感到受之有愧,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4)赞美什么必须心中有数,如果出现差错,别人势必辩解,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会使双方难堪。
3.以理服人顶重要
美国总统威尔逊讲过:“假如你握紧两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诉你,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但假如你找我来,说道:‘让我们坐下商谈一番,假如我们之间的意见有不同之处,看看原因何在,主要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我们会觉得彼此的意见相去不是十分远。我们的意见不同之点少,相同之点多,并且只须彼此有耐性、诚意和愿望去接近,我们相处并不是十分难的。”
某工程师嫌房租太高了,要求减低一点,但是他晓得房东是一个极固执的人,他说:“我给房东写一封信说,等房子合同期满我就不继续住了,但实际上我并不想搬家,假如房租能减低一点我就继续租下去、但恐怕很难,别的住户也曾经交涉过都没成功。许多人对我说房东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可是我自己心里想:‘我正在学习如何待人这一课,所以我将要在他身上试一下,看看有无效果。’”
“结果,房东接到我的信后,便带着他的租赁契约来找我,我在家亲切招待他。一开始并不说房租太贵,我先说如何喜欢他的房子,请相信我,我确是‘真诚的赞美’。我表示佩服他管理这些房产的本领,并且说我真想再续住一年,但是我负担不起房租。”
“他像从来不曾听见过房客对他这样说话。他简直不知道该怎样处置。随后他对我讲了他的难处,以前有一位房客给他写过40封信,有些话简直等于侮辱,又有一位房客恐吓他说,假如他不能让楼上住的一个房客在夜间停止打鼾,就要把房租契约撕碎。他对我说:‘有一位像你这样的房客,心里是多么舒服。’继之不等我开口,他就替我减去一点房租。我想能多减点,我说出所能负担的房租数目来,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临走的时候,他又转身问我房子有没有应该装修的地方。假如我也用别的房客的方法要求他减房租,我敢说肯定也会像别人一样遭到失败。我之所以胜利,全赖这种友好、同情、赞赏的方法。”
有一段关于风和太阳的神话。风和太阳争执谁的力量大,风说道:我能证明我的力量大,看,地下正走着一个老者身披大衣,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把大衣脱掉。
于是太阳躲进乌云里,风使出他的威力狂吹,但是风吹得越大,那老者越用手拉紧他的大衣。
最后风筋疲力尽了,停止了,太阳从云彩里走出来,开始对着那老者和气地笑。不久那老者便用手拭他前额的汗并将大衣脱去。于是太阳对风说:“仁慈和友善永远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
这是个有趣的寓言,但愿也能给你一些深刻的启示。
4.掌握问话的技巧
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提问,精妙的提问不仅可以使你获得信息和知识,同时还可帮助你了解对方的需要和追求,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助,促成事业的成功。当然,提问是离不开口才的,同样的一个要求,若用不同的语言提问,收到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那么,用什么样的语言提问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1)注意因人而异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同样,提问也应见什么人发什么问。这是因为:
首先,人有男女老幼之分,该由老人回答的问题,向年轻人提出就不合适,该向男性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叫女性来回答。如果对一位正感叹年华似水、老之将至的女士提出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您今年多大年龄?”尽管你毫无恶意,也定会惹得她恼怒不已。
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特点。有人性格外向、性情直率,对任何问题几乎都能谈笑风生,畅所欲言;有人寡言好思,情绪不外露,但态度比较严肃;也有人讷于言辞,孤僻自卑,对任何问题都很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对性格外向的人,尽管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但必须注意问得明白,不要把问题提得不着边际,否则很容易使谈话“走题”;对寡言好思的人,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提问要富有逻辑性,尽量提那种“连锁式”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呢?”等等。这样可以促使他源源不断、步步深入地谈下去;对那种敏感而又讷于言辞的人,要善于引发,不宜一开始就提冗长、棘手的问题,通常以他喜欢的话题,由浅入深据实发问,启发他把心里话说出来,但必须注意,决不能向他提出令人发窘的问题。
第三,人的知识水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有差异。因此必须仔细观察、了解对方身份,把问题提得得体,不唐突、莽撞。如果你跑去问一名并不熟悉烹饪技术的宇航飞行员,应该如何烹制才能使做出的菜美味可口?就肯定不会如愿以偿。这表明,提出的问题必须根据对方的知识水平、职业情况及社会地位等进行合理分配,该问甲的不要问乙,该问乙的不要问丙。
(2)掌握最佳时机
提问并不像逛大街、上市场那样随时都可进行,有时提问时机掌握得好,发问的效果才佳。有两个过去很要好的朋友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互相询问:“你们单位待遇怎样?你工资多高?谈恋爱了吗?”显得既亲热自然,又在情理当中。但是,如果一位姑娘经人介绍与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小伙子谈恋爱,公园门口两人准时赴约了,沉默了一会儿,姑娘抬起头来问:“你谈过恋爱吗?工作轻松吗?工资多少?”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一般来说,当对方很忙或正在处理急事时,不宜提琐碎无聊的问题;当对方正专心欣赏音乐、文娱节目或体育比赛时,不宜提与这支音乐或这场文娱节目或体育比赛无关的问题;当对方伤心或失意时,不宜提太复杂、太生硬、会引起对方不愉快的问题;当对方遇到困难或麻烦,需要单独冷静思考时,最好不要提任何问题。
(3)问题提得具体
那种大而泛的问题,往往叫对方摸不清头脑,因而也就不可能回答好。相反,问题具体了,反而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从而得到满意的回答。
(4)讲究逻辑顺序
如果你要就某一专题性问题去请教别人,则必须按事物的规律,先从最表面、最易回答的问题问起,或者先从对方熟悉的事问起,口子开得小些,然后逐渐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提出问题,并注意前后问题间的逻辑性。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逐步深入,并便于对方回答,不至于一开口便为难卡壳。同时,也有助于自己理解对方的谈话,便于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5)保持灵活态度
发问不仅仅是口才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后,你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谈话,并注意观察对方谈话中的一切细节,积极开动脑筋,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疑点,并立即抓住,追问下去,弄个水落石出。此外,你还要注意对方回答问题的态度,一旦发现他避开某些东西,你可以打断他的话,试探他的反应,也可以用眼睛带着双关的意义盯住他,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使他变得不安为止。这时,他往往会在无意中脱口说出你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6)准备多种提问方式
同一个问题,必须准备多种提问方式。提问方式一般分以下几种:
正问: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你想了解的问题。
反问: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令其不得不回答。
侧问:从侧面人手,通过旁敲侧击,迂回到正题上来。
设问:假设一个结论启发对方思考,诱使对方回答。
追问:循着对方的谈话,打破沙锅问到底。
应该知道,不是任何人一开始就愿意如实回答你所提的问题的,他们往往借“无可奉告”、“我也不大清楚”等词来推托你的问题。所以,应该准备多种提问方式。当他坚决表示无话可说时,你就装成误解了他的样子,转而用另一种方式提问,如此反复。如果他拒绝回答,你可以设想一个令其为难的结论,请他指导,一旦他开了口,你就可以步步紧逼,追问到底了。
(7)措辞要得体
为了表达明确,避免造成麻烦和误解,提问时仔细选词择句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诸如“你有什么理由可说?”这类问题,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但如果换一种措辞:“你对此事有何感想?”就可以使谈话继续下去。
(8)语气和语调亲切自然
必须时刻记住:对任何人提任何问题都要努力制造一种亲切友好、轻松自然的气氛,绝对不可以用生硬的或审讯性的语气和语调。否则,不但容易影响对方的情绪,还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导致提问的彻底失败。
5.答话的若干种策略
除了掌握问话的技巧,还需要对答话进行必要的训练,否则一语不慎,可能落入对方的陷阱或使朋友失和,感情疏远。
答话是对提问的反馈,一般不要随便地问什么答什么,而是要尽力改变自己的被动地位,巧妙作答。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答话策略。
(1)答非所问法
在答话时巧妙地改变对方问话的重点,不必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此法可避免自己陷入被动。例如,有位家长问班主任老师:“我那孩子的成绩怎样?”老师答道:“如果抓紧些,这孩子的成绩会好的。”这种回答既含蓄又得体,家长听了也满意。
(2)诱导引答法
当别人提问时,自己不便回答,可反过来向对方提问,诱导对方作出回答。此法也称“围魏救赵”。例如,有位在国家军事科学研究机构工作的同志,朋友向他打听科研情况,他没有表态,而是问这位朋友:“你能保密吗?”朋友说:“那当然。”这位同志说:“你能我也能。”这就是用诱问的方式,引导对方说出了自己要说的话。
(3)含蓄作答法
当对方提出敏感的问题而正面回答不便时,可以考虑委婉含蓄的回答,既能释疑,又显得体。例如,有人间名作家黄宗英,是否准备再结婚?黄答:“我已经嫁给了大海,就不准备嫁给小河了,要嫁就得嫁给汪洋。”这一比喻暗示她不会轻易再婚。回答得既含蓄又巧妙。
(4)突破限制法
有的问话暗中限制了回答内容,甚至是别有用心设下圈套,回答时就要突破限制别掉入圈套。例如,有人这样问:“你最近没打老婆了吧?”回答“是”或“否”都不妥当,就需要这样回答:“我从来都没有打过老婆。”既突破了限制,又未离开话题。
(5)反射矛头法
对方不怀好意,想用提问使你难堪,自己又不便反唇相讥,就可以直言揭露,抓住对方问话中隐藏的圈套予以反击,迫使“矛头”反向而行。例如,我国有关部门依法对涉嫌窃取国家机密的美国《华盛顿邮报》驻北京记者孙晓凡的住处进行了搜查。在我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美国一位记者问道:“请问孙晓凡到底违犯了中国那些法律?以便其他记者引以为戒。”发言人吴健民回答:“作为外国驻京记者,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是他们的责任,因此没有必要由外交部的发言人来为他们开一堂法制课。”吴健民就是抓住“到底”这个“矛头”做文章,含蓄地挡回了对方的提问。
(6)以虚制实法
有时对方的提问虽不是故意找碴,但要回答起来内涵较深,短短几句不容易说清楚,这时就不必实言相告,而是以虚言应之。例如,某工厂有位老工人,几十年来任劳任怨,为企业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一直默默无闻。一天,邻居一小青年问他:“我说大爷,您几十年辛辛苦苦,又没当上官,也没见你发财,你到底图个啥呀?”老大爷笑着答道:“是呀,图个啥呀?我现在还真答不上来,到时候还得去请教马克思呢!”这就暗示了老大爷的思想境界,小青年自然知趣地不再问了。
(7)反刍应答法
先顺着对方的问话应下来,然后按照问话中的逻辑,将问题“原物奉还。”例如,某单位会计小王问同事小李:“你每月的工资都交给夫人保管是吗?”“是呀!”“怎么你这样能干的人也犯‘妻管严’了呢?”小李笑着说:“此言差矣!在家我也是会计,她是出纳,会计不直接管现金,出纳开支钱不向我会计报账行吗?”小李巧用会计、出纳职责上的逻辑思路,将小王说他是“妻管严”的问题反回去了。
(8)移花接木法
以通俗易懂的答案去回答某些不便直说又难以说清的问题。例如,某君生性甘于淡泊,不愿追逐名利,因此工作几十年仍是一般干部。有人问他:“你干了这么多年也没捞上个一官半职,不觉得遗憾吗?”此君笑道:“可不是吗!糯米到底酿不出高梁酒来,也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吗!”对方听了释然一笑,更加了解和钦佩此君。回答别人的提问除了以上技巧之外,还有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适用得当往往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就是“直言快语法”。
直言快语是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常用的—种交谈方式。这种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陈述事情直截了当,有一是一,有二说二,不曲不偏,真实可靠;二是表明态度,J心口如一,旗帜鲜明,不拐弯抹角,不见风使舵。这种直来直去的交谈方式,在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在上下级或同志之间,在真诚的朋友之间更能显示出它的感人之处。
当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时,直言相告能维护友谊,获得谅解。例如,1949年底,商务印书馆由于经营不善,发不出职工薪水。董事长张元济先生到上海市人民政府找陈毅市长,要借20亿(合后来2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这位80高龄的张老先生,比陈毅的父亲年纪还大。但是陈毅想,这笔钱不能借,可是如何回绝呢?他采用了直言不讳的方式:“张老先生,如果我说人民银行没有20个亿,那是骗您的,我不能骗您老前辈。只要我打个电话,人民银行就可以把钱借给您,但是我想,还是不借您为好。20个亿弄到商务印书馆,一下子就花掉了。你们还是要从改善经营方法入手,不要只印教科书,可以搞些大众化年画,搞些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东西,否则,不要说20个亿,30个亿也没有用。要您老先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轧头寸,我很难过,不过我不能借这个钱,借了是害了你们。”一席肺腑之言,把张老先生说通了。陈毅也是很有口才的人,但他并没有运用高超的技巧,只是真挚地直言相告,既坚持了原则,又得到了谅解。
当你请求别人帮助时,直言能取得对方的理解,获得支持。例如,某县副县长杨雷虎很有个性,从不说违心的话,不少干部反映很难和他相处。新任县长高胜林为了获得他的支持,主动找他进行交谈,要委任他作“内当家”。杨雷虎说:“你不了解我,我这人不好用,还是叫别人干吧!”高县长说:“我打听过,你是林业工程师,又获得过几家林业部门的技术推广奖,你所到之处都洒下了汗水。你和别人合不来,主要是你有胆有识,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不宜当配角。今后咱把指挥权交给你,你当大管家,我挂个名儿,你认为该咋干就咋干,你看行不?”这一番热诚坦直的话,终于把老杨感动了,说服了,从此两人开始了同志式的坦诚合作。当需要用交谈处理棘手问题时,直言能显出自己公正鲜明的立场,得到大家的理解,受到交谈者的欢迎。例如,某飞行基地警卫连战士对领导有意见,上级政治部主任前往调查处理。他在那里找了几十人谈话,听到不少刺耳之言,在交谈时他以直言坦诚相见。他说:“你们虽然发了些牢骚,但任务还是完成得很好,这就不简单。将心比心,如果我在警卫连当兵,就不一定能干得这么好。如果我遇上你们胡指导员那么多家庭困难,我也不一定能处理得那么好。在警卫连当兵吃亏多一些,这应当承认。可是吃亏的事总得有人干吧!上级把你们挑选出来,放到这里,是对你们的信任。我们当领导的,对你们的处境、对你们的表现心里是有数的。你们的要求应该得到理解,你们的意见应当受到尊重。”直言见真情。听了政治部主任的话,战士们心暖了,气消了,一个看似难办的问题,被这位主任用坦诚的心和推心置腹的一番话顺利解决了。还要注意,在交谈中运用直言快语是有条件的。
凡是有利于对方理解自己的用意,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不致产生误解,引发、激化矛盾时,才可以直言表达。另外还要看交谈对象,因人而异。对于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一定知识教养的人,才可以直言相告;对于性格内向、性情急躁,或者对自己有误解、有成见的人,不宜采用直言快语,否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或使矛盾更加激化。
6.掌握好插话的艺术
生活中许多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损失,不只弄错了问话意图,中途打断对方,也有失礼貌。
在与人聊天时,中途插嘴不对,但一言不发也不对。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所以,掌握好插话的分寸很重要。
有些人在别人说话时,唯唯诺诺,仿佛都听进去了,等到别人说完,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些什么?”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时心不在焉,听漏了重点,对说话的人却是件很失礼的事。
倾听对方说话的神情也很重要。听别人说话时,眼睛却望着地下,或嘴巴微张,呆呆地听,甚至重复发问好几次,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人们常会轻率地问:“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能解释一下吗?”或者不经大脑就说:“我不太了解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这些话都不算得体,你不妨这样表示:“据我听到的,你的意思是否这样呢?”
即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是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问:“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对方有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
俗话说:“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
中间打断对方的话题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说不定对方会想:那么你来讲好了。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与人交谈,即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休,也绝不会插嘴,这说明打断他人的言谈,不仅是不礼貌的事,而且什么事情也不易谈成。
在宴会、生日舞会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每个人都存有加入进去的想法。而实际上呢?你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讲些什么罢了。
但是,一方面你们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且你突然地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而话题接不下会觉得你很没礼貌,也因为你这位不速之客,导致自己和朋友的耻笑。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须当时告诉他,给他一些小小的暗示,他就会找机会和你讲。
有一点要注意,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就能很自然打破这个情况。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制造尴尬的气氛。
7.耐心地倾听,容易拉近彼此距离
一个谦虚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结识很多人。而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搭客都想赶快逃离它。
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能耐心地倾听对方说话,这就等于向对方表示了你的兴趣,等于说是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价值”,或“你很值得我结交”。无形中,你让说者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使他感到了自己说话的价值。反过来,说者对听者的感情就会发生一个飞跃,“他能理解我”,“他真是我的知己啊”,于是,二人心灵的距离缩短了,交流使两人成了好朋友。
那么如何做一个听话能手,在交际场合中大展魅力呢?
首先要认识到认真听是最重要的。认真而仔细地倾听对方谈话,是尊重对方的前提,有了前提才会有真诚的交流。接下来,友好而热情地对待对方并且不时给对方以鼓励,也是尊重对方的重要内容。在北京一家大商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顾客前几天买了一件西服,因为它脱色而要求退货,但是售货员不肯,于是两人争执了起来,闹得很不愉快。这时,经理闻声赶来了,几句话就使言语激动的顾客恢复了平静,最后争执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他的方法只是倾听,顾客和售货员对刚才的事都有满肚子怒气。经理为了表示尊重顾客,让顾客先说,他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然后让售货员说,经理也是站在那里静静地倾听。两个人的意见都得到了经理的认真对待,因此二人都感觉刚才失去的自尊多少换回了一些,因此气也平了许多,对“西服脱色”这一事件也开始客观认真地对待。经理再自责一番,向顾客表示,刚穿上这种西服,感觉上颜色是要变些,但过了一段时间,颜色就开始固定,并希望顾客不要退,拿回去试一试,两周以后若再脱色,商场保证退换。这位顾客终于拿着西服走了,后来再也没来退货。看来做一个谦虚忍耐的听者,是谈话艺术当中一项相当重要的条件。因为能静坐聆听别人意见的人,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和具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之中,起初也许不大受注意,但最后则是最受人尊敬的。因为他虚心,所以,为任何人所喜悦;因为他善于思维,所以,成为众人所信仰。那么,怎样做一个良好的听者呢?第一是要真诚。别人和你谈话的时候,你的眼睛要注视着他,无论对你说话的人地位比你高或低,眼睛注视着他,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只有虚浮,缺乏勇气或态度傲慢的人才不去正视别人。别人对你说话时,不可做着一些绝无必要的小动作,使对方认为他的话无关紧要。
上面说明了“多听”的重要,接下来谈谈“少说”。少说不是不说,不是忽视口才的威力,少说是因为言多必失,是要避免言之无物。
一个说话极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不必多言;有才谋者,必不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惟有保持适当的缄默,别人将以为你是一位哲学家。
和别人谈话绝对适量,无把握的事不要乱开口,以免给人留下浅薄的印象,尤其当有陌生人比我们有经验和更多了解的人在座时,因为我们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揭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
人们常常认为说得少而且说得好的人是绅士。因此,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大的缺憾,是不幸的。我们常因说太多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吧,免得恰好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是,人既在社会中行走,就应该说话,否则谈口才还有什么意义呢?既要说话,怎样说才好呢?此中艺术不可不研究了。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最好能少说话,要说话则说自己经历过的感慨之话,说心灵深处的衷心之话,说自己有把握的话,说能够启迪人的话,说能警戒人的话,说能教育人的话,说能温暖人的话,说能使人排忧解苦的话。自己无把握做到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伤人的话不要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恶言恶语不要说,伤情感的话不要说,造谣中伤的话不要说,粗陋的言语不要说。
但是有时候必须要说,若是到了非说不可时,那么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辞、声音、姿势,都不可不加以注意,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怎样说,都应加以研究。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娱乐消遣时,说话一定要有重心,要具体、生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虽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我们只要朝这个目标走去,是会有发展的,有收获的。必须知道,为了保持你的话令人重视,永不使人讨厌,惟一的秘诀是说适量的话,恰当的话,说适量的话能使你静静地思索,使你说出来的话更精彩,更动人,说恰当的话会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8.及时巧妙地转移话题
在自然交流中很少有人。自始至终只说一件事,中途转换话题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请看小王与小张的一段交谈,就换了好几个话题——甲:我昨天在新华书店买了本《口才学》。
乙:好巧,我也买了一本。哦,我还买了盘林忆莲的磁带!
甲:你买到啦?!我早就想买,总买不着,你能借我翻录一盘吗?
乙:当然能。不过,别说我小气,你可不要弄坏了。
甲:你放心,我可不像有的人,不把别人的东西当回事。上次,我借了本书给人家,借出去就没影了。分析这一段普通的对话从“书”说到“磁带”,从“磁带”说到“翻录”,再从“翻录”说到“人品”,话题频换,无拘无束。这样交谈,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
通常的话题转换,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属于随意转换,交谈者意兴所至,话题自然游移,一如水银泻地、山洪奔腾;另一种属于有意转换,即交谈都为了控制交谈方向,以一定方法主动更换话题,这时的交谈不再是毫无目的,而是有意识的把握。
日常说话中,还有一种称为“乱打岔”的转移,与这里说的话题转移截然不同,乱打岔,是不尊重谈话对方的缺乏教养的行为,很不礼貌。有意转换话题,则是一种积极的谈话艺术。它正确地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机智地避开不利因素,使会话继续保持和谐热烈的气氛和丰富的内容。
转换话题一般发生在如下情况:
(1)会话出现冷场。
(2)谈话内容枯竭,会话难以维持。
(3)有人失言或出现意外的尴尬局面。
(4)产生不同意见,不便争论,不必争论或不想争论。
(5)原话题无积极意义,低级趣味,或可能伤及他人。
(6)交谈一方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
(7)需要避讳。譬如,当话题触及他人隐痛隐私的时候,当成人交谈时来了孩子,女性交谈时来了男子,群众交谈时来了上司的时候,以及当谈话内容应当向当事人守密的时候都要注意不当说的不能说。
转换话题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最好能不着痕迹,巧妙自然地将对方引导新话题;而成功运用这个要领的关键,则在于会话对方对新的话题应当有较多的共同语言。这样,会话才能拓展交谈天地,维持融洽气氛。为此,在有意转换之前,充分估计对方心态和审慎选择比原来话题更有新意的、在需求上更可满足对方的话题,无疑十分重要。有三种方式可供平日交谈时选用。
(1)顺水推舟
这种方式是充分利用原来的话题,借助邻近内容隐蔽地转移对方的注意中心,由此及彼、以新换旧,来达到自然引渡话题的目的。
锦上添花法:由对方话语中的某一点引出新的话题。
某人在交谈中夸耀自己的孩子:“我儿子这次数学考试又得了满分!哎,你女儿怎么样?”乙的女儿数学较差,如果他不愿意公开,就可以说,“哦,满分?你儿子真聪明,语文一定也考得不错吧!”听到人家夸奖自己的儿子,甲不胜自喜,又开始介绍儿子的语文成绩。
补充引渡法:表面上为对方的谈话作补充说明,实际上暗渡陈仓、转换话题。
若某人说:“博览会上羊毛衫的款式真多……”如果此人滔滔不绝地介绍起羊毛衫的款式,而你又不感兴趣,那么,可以抓住他说话的间隙,插上一句:“我昨天也去看了,不是还有各种名牌冰箱吗?”这样,就能把话题引到“冰箱”上去。可是,有的人一讲到兴头上,往往收不住,给“补充引渡”带来困难。这时,你就要针对他的特点,用他同样感兴趣,甚至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去“诱惑”他。一般来说,他会不经意间转换话题的。
追问转移法:对对方的回答不断地追问,也能达到转换话题的目的。
比如,有人总是抱怨自己不被领导赏识,有才而缺乏机遇,听到的次数多了,难免使人厌烦。特别是有的人还很不“识相”,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依然叨叨不休。这时,你不妨借机追问:“你认为一个人成才需要哪些条件?成才既然需要主客观条件,那么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呢?”“客观条件很差,由于主观努力而终于成才的,这一类例子你多少了解一些吧?”利用一次或多少连续追问使他逐渐偏离原来的话题。
(2)顺手牵羊
就是借助邻近或相关的事物或非语言因素,巧妙地转换话题。会话过程中,若已对目前的话题没有兴趣,可以借眼前的景色、物品、陈设、耳畔的声响,乃至嗅觉感受到的气味、触觉感受到的物状、身体感受到的气温等,来转移话题。“哦,我怎么现在才发现,你墙上这幅画是相当名贵的!”“这是什么气味?上次来好像也闻到过”。“你看,那个山头多像一头雄狮!”“怎么搞的,你们整天就在这噪声中生活?”由于所借有的事物或非语言因素,往往与原来的话题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所以,采用“顺手牵羊式”时,务必注意三点:
(1)要迅速吸引对方的注意,以淡化其对原话题的兴趣。
(2)要以语调、神情、手势辅助说话,以隐蔽转移话题的动机。
(3)要尽可能表达对对方的关心,以消除强使对方改换话题时可能产生的不快。
(3)另起炉灶
这种方式简洁明快,直截了当地以一个新话题取代旧话题。上面的两种方式,一般都要施放“烟幕”,让话题在对方并不察觉(或不明显察觉)的情况下悄悄地转换。而另起炉灶式却不然,它往往用明白的语言刹住对方的谈锋,迫使话题转换。
另起炉灶式虽然直接,也要顾全对方的面子,特别是在对方谈兴正浓的时候你可以对只顾自己口惹悬河的人说:“这件事咱们有机会再谈吧,我先告诉你一件事……”;也可以在听到不愿听下去的话题时说:“我们不谈这个,谈谈……好吗?”既注意到了礼貌,又达到了转换话题的目的。
转换话题还有一种情况,在两人的交谈中涉及到第三人的名誉或利益,这时更要当机立断,改变话题。如当有人在会话中损害了某个人的名誉时,你就要以坚定的语气说:“对×××,我的印象很好,还是让我们谈谈其它事吧。”或者,当有人诽谤一位双方都很熟悉的朋友时,你可以用吃惊的语气说:“奇怪,他常常讲你非常好。”这种明显的转换话题一般会立即制止闲言碎语。
要熟练地掌握转换话题的技巧,除了要在实践中学习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对会话对方的了解要越多越好。
第二,要有意识地积累话题素材,为会话准备一个“话题库”。
第三,在会话中察言观色,充分利用自己的应变能力。
9.怎样避免交谈中的冷场
交谈过程中,由于话不投机或不善表达,也常出现冷场的情况,冷场无论对于交谈、聚会,还是议事、谈判,都是令人窘迫的局面。在人际关系中,它无疑是一种“冰块”。打破冷场的技巧,就是转移注意力,另换话题。
冷场一般出现在双方对谈话缺乏内在动力、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在交际活动中,如果当事人一时没有什么需求的欲望,那么,会话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多余的事,冷场便不可避免。
另外一些易引起冷场的原因还有:在交际场上,当人际吸引力不强或存在沟通的心理障碍时,当心境影响人际认知与情感交流时;当情境因素发生作用(如环境使人产生共同的压抑感或沉默情境感染旁人等)时,等等。
有人作了分析,认为聚首者之间存在以下十种情况时,最容易因“话不投机”而出现冷场:
(1)彼此不大相识。
(2)年龄、职业、身份、地位差异大。
(3)心境差异大。
(4)兴趣、爱好差异大。
(5)性格、素质差异大。
(6)平时意见不合、感情不和。
(7)互相之间有利害冲突。
(8)异性相处(尤其在单独相处时)。
(9)因长期不交往而比较疏远。
(10)均为性格内向者。
冷场是交谈即将失败的一个征兆,所以,谈话双方对可能出现的冷场,要有一定的预见,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比如,举行座谈会,可精心挑选出席对象,既要考虑与会者的代表性,也要考虑与会者的可能发言率,以免坐而不谈。有时,甚至还可预先排定座次,尽量不要让最可能出现冷场的几种人坐在一起,使说话少一点拘束。同时,还要将健谈者与寡言者适当地相互搭配。这样就可借助组织手段,尽量避免出现冷场。
避免冷场是谈话双方共同追求的,但万一出现冷场时,还是要有些准备作为主人或会议主持者,作为会话的一方,你可以用下面的做法打破冷场:
第一,立刻向对方介绍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样东西,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重新开口的兴致。
第二,提出一个人人(至少是多数人)都感兴趣并有可能参与意见、发表看法的问题,重引话题。
第三,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再巧妙地转入正题。
第四,用聊天的方式,同一两个人谈谈家常,问问情况,“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引出众人关注的话题。
第五,故意挑起一场有益的争论。
第六,就地取材,对环境、陈设等发表看法,引起议论。
谈话的话题是否有趣有益和冷场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曲高和寡”,会导致冷场;“淡而无味”,同样会引起冷场。不希望出现冷场的交谈者(或主人,主持者),应当事先做些准备,使自己有一点“库存话题”,以备不时之需。
有人列出以下十条话题,可供冷场时“救急”之用:
(1)对方的孩子。
(2)对方个人爱好。
(3)对方事业上的成就。
(4)对方的健康。
(5)体育运动。
(6)影视戏剧。
(7)新闻趣事。
(8)日常生活中的“热点”。
(9)某地的风情、特产。
(10)旅游、采购。
年龄大的人喜欢回忆往事,同他们聊聊本地市政的沿革、民情的变迁、风俗的演化等。由于掌故颇丰,他们往往会油然而生浓郁的谈兴。或者,如果没有别的话题,那么不妨向他们询问一下其子孙儿女的近况,一般都能撬开老年人的话匣子。年青人性格活泼,爱好广泛,音乐、电视、美容、旅游等都可激起他们的谈兴。
同女士谈话,可选择一些家庭趣事,但同男宾讲相同的内容必会被视为婆婆妈妈;企业家不喜欢在休息时多谈生产,作家不讨厌对自己作品兴致勃勃的议论;卓有成就者愿意畅谈奋斗的历程,事业失败者懒于提起不走运的往事……总之,打破冷场的话题,“聚焦点”要准,“参与值”要高,即话题应是共同关心、能引起注意、人人可参与意见的话题。另外要注意,如果话可能使在场者(哪怕只有一位)窘迫或不快,即使可立即引起众人议论,也不宜作为打破冷场的话题。比如,某人近期丧子,一般就不要当着他的面大谈儿女之事,以免勾起他的伤感。否则,“一人向隅,举座不欢”。
关心、体谅、坦率、热情,是打破冷场的最有力“武器”。只要以这样的态度去努力,“坚冰”可以融化,僵局不难打破。希望你在会话遇到冷场时,能够以这种态度,去运用上面介绍的技巧,作一次成功的“破冰”尝试。
从根本上讲,打破冷场最有力的武器是谈话对方的内在动力,是双方的热情、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