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的写作方法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是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中常用的一种文章体裁,通常也叫新闻或新闻报道,它是向人民群众及时传播各类社会信息的重要手段。
(1)消息的分类
消息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根据报道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工业消息、农业消息、文教消息、科技消息、军事消息、外事消息等;根据报道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可分为国内消息、国际消息。这里从报道内容和写作形式的分类上,介绍比较常见的四类消息。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及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新成就、新动向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一种最能体现消息的短、平、快特点的报道形式。
(2)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概括地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新闻报道。其特点是报道面宽,篇幅较长,既有全局的概括叙述,又有典型事例的分析。这类消息的写作重在“综合”,写作者要注意充分占有涉及到的有关材料,同时又要精心选材和组织,从中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主题。
(3)经验消息
用消息的形式反映典型经验,这样的消息通常被称为经验消息。这类消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它以介绍经验为主,但必须寓经验于事实之中,使经验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4)述评消息
述评消息虽以报道事实为主,但要穿插评论,用以分析说明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在写法上,常常是夹叙夹议,边述边评。评述要以事实为依据,观点必须正确,说理应该充分,见解应当新颖深刻。
(2)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
时间是新闻的生命。消息的报道首先要迅速及时,讲究时效,尽量缩短事实发生与公开报道之间的时间差,以增强社会效果。请看上海《文汇报》1996年12月24日报道的一则消息:
长沙继马王堆汉墓后又一重大发现:
数万吴简再现三国风云本报长沙专讯:近日,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侧的平和堂建筑工地发现数百片三国魏、晋时期简牍。
这批简牍从形式上看,长短宽窄各异;从字体上看,工整有序,隶中带楷;从行笔上看,笔墨书写,流畅清新;从字数上看,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40字,合计在20万字以上。
这批简牍是东吴长沙郡府的文书档案,按其类别、刑制用途,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券书类。二是司法文书类。三是长沙郡所属人名氏簿类。四是名刺、官刺类。五是账簿类。总之,内容涉及三国东吴嘉禾元年(公元232年)至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长沙郡以及吴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赋税、租调、户籍、司法、职官、仓储等。详细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社会交往、政治经济关系等。
考古专家俞伟超认为,这次出土这么多的吴简是史无前例的。这是继马王堆汉墓之后,长沙获得的又一重大考古新发现。我国曾有过四次最重要的古代文书发现,即甲骨文、西北地区屯戍简牍、敦煌藏经洞和清朝内阁档案。长沙吴简完全有资格与前四次相提并论,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这则消息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这次长沙出土战国吴简的重大发现报道得较为全面、具体,就它的时效性来说,也是很强的。事实上该消息的新闻价值只有在这项重大发现刚产生、其它的新闻媒体尚未作出报道之前才有意义,过了这个时机,新闻就成了旧闻,它就失去了时效性,而过时了的消息是没有什么新闻价值的,新闻必须是“新”的,旧消息不能算作新闻。
(2)真实性
消息是通过事实来表现主题、影响和感染读者及听众的,它所报道的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来不得半点虚构或夸张,因而具有极强的客观真实性。真实是消息的生命,也是新闻事业党性的重要标志。所谓真实,是指消息所报道的一切事实、数据、背景材料等,均要确凿无疑,有根有据,经得起检验和鉴别,不能无中生有地杜撰,也不能“合理想像”。消息如果失真,就会造成不好的社会效果。上述报道的长沙发现三国吴简的消息就是真实可靠的,文中对简牍的数量、文字、内容、用途,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和考古学价值等,都作了真实、客观的报道。
(3)针对性
消息的写作总是有着明确的对象和意图的,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有感而发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写作者对国内外发生的大量事实,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择,有所提倡,有所反对,提出并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消息的针对性。如1997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后,得到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广泛响应。1997年1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消息说:“全国新闻系统在京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号召全国新闻界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树立行业新风的活动。”这则消息就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针对中宣部等联合发出《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以后,全国新闻界是如何积极响应和具体行动的。正因为它针对性强,消息重要,所以被刊登在报纸最显要的位置。
(3)消息写作的基本格式
消息在写作上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它一般要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则好的消息首先要有好的标题。消息的标题既要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味,这样才能引起读者注意,增强阅读兴趣。在标题样式上主要有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多行标题这三种形式。
单行标题是只有主题,没有引题或副题的标题。
双行标题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消息的正题一般都有实质性的内容,因此又称实题;副题和引题一般是对气氛的烘托、意义的阐述,因此又称虚题。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
多行标题一般有引题、正题、副题。引题又称眉题、眉标、肩题,其作用一般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以引出正题。正题又称主题、主标、母标,是标题的核心,其作用是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副题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或指出其内容范围,或作内容提要,或说明主题的来源,是对正题的补充,也称副标、子题、辅题。多行标题有时也有多至四五行的标题,这类标题除引题、正题、副题外,有时还有提要题。
消息标题的总的要求是:言简意赅、准确新颖。在拟题技巧上常见的有:抓住核心,直言其事;实题虚作,借题发挥;提出问题,引而不发;借助比喻,触类旁通;提纲挈领,见题明意等。
(2)导语
除简明消息外,各类消息都不能缺少导语。导语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通常是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使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写消息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以吸引读者。导语的写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叙述式。这是最常用的导语的写法,即用直接叙述的方法,或摘要地叙述本篇消息的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提示主要内容。
描写式。对某一个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某个有意义的侧面,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描写,用以渲染气氛,引出主体,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评论式。对消息报道的事实进行简洁、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作用,引起读者的重视,一般用在社会关注和针对性强的消息中。
结论式。根据本篇消息的主要事实,先总结出道理,点明结果或结论,以开门见山显示消息的意义。
提问式。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消息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引语式。引用与消息有关的诗句、格言或生动隽永的话作导语,以增强导语的生动性和力量。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对新闻事实展开具体的叙述。写作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注意的是:
一要减去枝蔓,突出主干,对表现主题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加以突出和强调,而对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忍痛割爱。
二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消息短小精悍,在结构上要精心安排,可以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可以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也可以把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起来写。
三要做到内容充实,主题鲜明。主体写作应与导语前后呼应,对每一个层次都要力求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各个层次的小论点又要与总的观点相一致,做到点与面相接合,使消息内容充实,让主题得到透彻的说明。
四是要通俗易懂,生动耐看。消息的内容要求在概括的叙述中求具体、求准确、求生动,在语言上多用朴实生动的叙述性语言,兼有某些描写、抒情的文学笔调和引申、概括、推理等论说性语言。写作主体时灵活地运用以上要求,才能使消息通俗易懂、生动耐看。
(4)背景
背景是消息中与报道事实有关的材料和情况,如交代与事实有关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前后联系等,以便通过比较、衬托,使消息的事实更清楚,内容更可信,主题更深刻。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通常出现在主体中。
背景材料大体分为对比性材料,如过去和现在、正面和反面、甲地和乙地的对比等;说明性材料,如有关新闻的政治背景、历史演变情况、地理环境的说明;注释性材料,如名词解释、知识介绍等。
(5)结尾
结尾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话。它的作用是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加深读者或听众对该消息的理解。消息写作要求简明扼要,报道完事实就要结束,因而结尾既要适时,又要精彩。
结尾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小结式。即对所报道的事实或意义作简要概括,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
启发式。在完成主体以后,为了启发读者或听众的思考和联想,用劝导或激励的语言给公众留下思考的余地。
展望式。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引申发挥,指出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希望人们从中得到教益。
号召式。根据报道的事实,提出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的意见,促使人们为实现某一目的而行动。
2.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与消息的联系与区别
通讯与消息一样,是一种客观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与消息有许多共同点,如它们都要求真实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等。但通讯与消息相比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主要表现为:
其一,消息的概括性更强,一般来说,一篇消息只报道一个事实,写得简洁明快,很少有细节描写;而通讯则要更详细、更具体、更完整地报道事件的全过程或人物的多侧面。
其二,在表达方式上,消息多用叙述,而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各种手法,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排比等多种修辞方式,以增强表达效果。
其三,在篇幅和表现形式上,消息比较简单明了,短小精悍;而通讯较之于消息来说篇幅要长一些,往往有更多的形象描写、细节描写和作者的议论。所以,好的通讯被誉为“报纸的明珠”。
(2)通讯的种类
通讯一般可分为六个大类,即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主题通讯和旅游通讯等。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人物为主的通讯。它是通过报道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思想言行和事迹,揭示他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以达到鼓舞和教育群众的目的。如新华社记者薛建华写的人物通讯《王光美和她的儿女们》通过“平凡的主人”、“夭折在寒夜里的两兄弟”、“出类拔萃的四姐妹”、“酷似乃父的刘源”等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劫后余生的王光美及幸存下来的儿女们的近况,反映了“文革”给共和国的主席一家人带来的难以弥补的创伤,为读者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也给人们以深深的警示。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以叙述事件为主的通讯,它要围绕某一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来展开笔墨,阐明事件的意义和作用,表达某种思想,体现时代风貌。如章金生写的事件通讯《英雄无畏,歹徒害怕》,写了中国人民银行九台山支行行长张力华与持枪歹徒英勇搏斗,身负重伤,毫不畏惧,在闻讯赶来的保卫科科长的协助下,终于抓住了歹徒的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读者从中不仅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而且还感受到了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
(3)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报道先进经验或某项工作成就的通讯,它所介绍的工作经验要有典型意义,通过典型剖析,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面上的工作。如《奇迹是这样创造的——临汾铁路分局安全行车十年纪实》即属此类。
(4)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又称综合通讯或风貌通讯,它主要是报道某一地区、部门、单位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社会变化、生活状况或某一活动的基本情况等。这类通讯一般取材广、气势大、分量重,因此常用点面结合、前后对比的写法,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如王维旗的《香港漫步;女人街,男人街》,就属于概貌通讯。
(5)主题通讯
主题通讯又称集纳通讯,它是根据一个主题思想组织有关新闻材料的通讯。它的目的不在于报道新闻事件,而是为了通过一些新闻事实去阐明一个现实的道理。它要借助具体、生动的新闻事实来议论说理,熔新闻性与说理性于一炉。如黎明写的《核废料坑——冷战遗留的“坟场”》,就属于主题通讯。
(6)旅游通讯
旅游通讯是通过旅游观光的所见所闻,记叙自然风光、人情世俗、文史轶事的通讯。如罗辉、詹德光的《神秘的神农架见闻》即属于旅游通讯。
(3)通讯的特点
(1)真实性
在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上,通讯和消息是完全相同的,它要求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人物言行和事情经过必须有凭有据,不能有任何虚构和夸张。写作通讯前,必须反复核实材料,不得凭空杜撰,也不得模棱两可。
(2)新闻性
通讯应该是写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它提供给公众的应当是新的信息、新的感受、新的精神风貌。对于缺少新闻价值的人和事是不宜写成通讯的。
(3)典型性
通讯写作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但又不能搞“有闻必录”或作“纯客观的报道”。作者必须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来加以表现,要充分考虑表现对象的普遍意义和文章的社会效果。
(4)形象性
通讯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多用形象说话。在文章中,应有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有生动的场景和环境描写,有类似电影的特写场面,而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情节、有细节,还要有波澜、有起伏,讲究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请看孟凡夏的《温州街头丽人行》中的一段话:温州的社会是多彩的,温州人的衣着是五彩缤纷的。
仲夏,记者在温州街头漫步,看到的是满街流动着的洋红、乳白、淡紫、桔黄、浅粉、莲青、天兰、豆绿、咖啡、锡金以及许多说不出名称来的颜色,使人产生“温州街头丽人行”的感觉。
记者在街上碰到一位从事文化工作的姑娘。她身材匀称,皮肤白皙,身穿一件蓝白细条衬衫,外套白花羊毛衫,下着黑色百褶裙,一双灰白相间的皮鞋,上下相映,别有一种风姿,给人一种清丽、素净、大方的印象。这样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接近于文学作品,但又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的再现,读着它,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温州街头亲眼见到一般。这正是通讯的突出特点。
(5)评论性
通讯以报道事实为主,但允许作者对事实和表现对象加以必要的评论。作者可以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揭示人物、事件的思想意义,表明作者的倾向和态度。
(4)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1)深入采访,抓住特点
采访是写好通讯的前提。只有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的生动具体的第一手材料和典型的情节和细节,才有可能使通讯的内容充实、形象而生动。无论是采访何人、何地、何事,都要入乎其内,贴近采访对象,体验人物的生活,了解事物的细微末节,从中获得生动具体的直接材料、典型材料和背景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找到它的特点,发现它与其它材料的不同之处。
(2)精选材料,提炼主题
通讯写作在获得了大量的材料之后,必须对这些写作的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精选和取舍,提炼出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和特点的主题。提炼主题时要注意做到三点:一是要掌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精神,把握好舆论导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要把主题的立意与客观的事实依据统一起来,不能人为地“拔高”,造成虚假和空洞;三是要选好角度,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做到立意新、选材新、观点新。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主题深刻、振奋人心的通讯。如潘善棠、夏俊生等人写的通讯《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记北京市二十一路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就注意从李素丽所作的大量平凡的事情中,精选出能体现她的精神境界的材料,提炼了“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的鲜明主题,让我们看到,李素丽在一个平平凡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既具有新颖的立意,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可贵品质,又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朴实可亲。
(3)表达方式的综合多样
优秀的通讯,不仅要求记叙的生动性,还需要适当地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的生动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例如,运用描写可以使表现对象形神毕现,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获得真切的感受;运用抒情的方式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表达作者内心的体验;运用议论的方式可以深化文章主题,增强通讯的思想力度。上文提到的写北京市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先进事迹的人物通讯《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在表达方式上就是多种多样的。如它除了叙述外,还有细致而生动的描写: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里,李素丽发现有位抱小孩的乘客,就动员一位姑娘让出了座位,那位抱小孩的乘客坐下后却连一声“谢谢”都没说,让座的姑娘脸拉长了。李素丽赶紧走过去,逗着孩子说:“小朋友,阿姨这么累,还给你让座,快谢谢阿姨!”抱孩子的乘客一听,马上弥补失礼:“谢谢你。”姑娘的脸又圆了:“不用客气,应该的。”李素丽一句话,让双方都高兴起来。
文中也有抒情的笔调:
李素丽热泪盈眶了。是啊,售票员的岗位虽然平凡,但李素丽热爱自己的岗位,也得到了乘客们的热爱;她献给乘客的是真情,也得到了乘客真情的回报!这篇通讯中运用了很多出语朴实却炼意精深的议论,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就是议论性质的话语: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自豪,是它给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
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普通平凡的事情要往好里去做,是没有止境的;
车厢是一个流动的社会,售票员要在乘客之间穿针引线,调节情绪,营造一个美好空间;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通讯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是综合运用还是用其某一种、某几种,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写作者要从文章实际出发,灵活地调动一切表达手段为达意传情服务。
3.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
人物传记是以形象的手法记叙人物的历史、人物的经历与活动的记叙文。
(1)人物传记的分类
人物传记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写入物的生活片断。这类传记是选择某一时期、某一历史阶段最能反映人物本质特征的几个典型事例来写,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形式自由,传主的性格特点较为突出,且富有艺术感染力。如福贝的《李克农的二三事》就是通过写入物的几个生活片断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二是人物一生的经历。这类传记多是写名人、伟人、有杰出贡献的人,它要求史料准确,人物性格鲜明,典型事例突出,文字生动传神。如廖静文的《徐悲鸿的一生》就屑此类。
三是自传。由本人写的传记称自传。由传主自述别人代笔的也属自传。自传不仅要表现个人的经历、事业和成就,同时还要反映出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体现出一定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
(2)人物传记的特点
人物传记有三今突出的特点:
其一是真实性。人物传记写作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不论是为别人立传还是写自传,都应尊重历史,尊重客观实际。要本着对历史、对本人负责的精神,做到事实要真,判断要准,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不得任意增删和随意褒贬。
其二是时代性。人物传记是社会生活与时代风貌的历史体现。写作者应通过传记所写的人物,让读者感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也正因为这样,写传记应挑选能表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来写。
其三是文学性。人物传记带有较强的文学因素,它可以通过具体的叙述、描写,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品德和风貌;也可以适当抒发作者的爱憎感情,使传记充满人情味和诚挚的感情色彩。如《李克农的二三事》就采用了文学性的语言来表达。譬如:“千钧一发,龙潭三杰显神通,中共中央免遭难;目瞪口呆,叛徒邀功终成空,蒋怒陈悲空嗟叹”等。歌颂了李克农同志在30年代打入敌后,截取情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英雄事迹。
(3)人物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
写入物传记有三个基本要求: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传主个性化的性格特征;二要着重发掘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三是要写出人物的成长过程,只有真实地写出人物的成长或成才过程,才会显得真实可信,血肉丰满。
4.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它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因而在记叙文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1)报告文学的分类
报告文学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写人的报告文学,一类是写事的报告文学。写人的报告文学要以写人物为主,通过写人来写事,它或者是写一个人的一生,如苏方学的《日魂——王淦昌教授,一个杰出的中国人》,或者是写人物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经历,如胡思升的《“修氏理论”和它的女主人》,或者只写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片断,如翟禹钟等写的《彭大将军回故乡》等。写事情为主的报告文学是通过写事来写人,它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事件为中心,表现该事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让人们从中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有的是写生活中有积极意义的重大事件,如尹卫星的《千秋胜负》,写的就是第十一届亚运会大赛上中华体育健儿奋力拼搏的事;也有的写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通过揭露丑恶,鞭挞黑暗,来弘扬社会正气,让人们辨别美丑善恶,如魏延亨等写的《东北三省赌风透视》即属此类。
(2)报告文学的特点
(1)时代性
报告文学是时代的鼓手。优秀的报告文学应该是时代精神的闪光,是时代风貌的写照,是时代主旋律的艺术体现。如赵冬苓写的报告文学《走近孔繁森》就是通过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作品鼓励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都应当在精神上走近孔繁森。“孔繁森精神”成了时代的最强音。
(2)新闻性
报告文学新闻性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题材要新,作者写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材料;二是事实要真,它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三是反映要快,要讲求时效性。
(3)文学性
报告文学被称作“艺术文告”,这是因为除了在内容上不允许虚构以外,在写法上报告文学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和技巧。正因为这样,许多诗人、小说家都加盟报告文学,写出了许多文学味极浓的报告文学。如诗人徐迟就长于运用诗歌创作中书写意境和展开丰富想像等手法来写报告文学,使自己的报告文学充满诗情画意。黄宗英则善于用电影分镜头手法,加强作品的节奏感和立体感。理由的报告文学注意将戏剧中的悬念手法运用到报告文学中,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而茹志鹃、柯岩的报告文学作品中那细腻的描绘,散文般抒情的笔调,清泉般明丽朴实的语言,使作品意态纷呈,别有风味。
(4)政论性
报告文学是“战斗的轻骑”、“时代的报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深刻的政论性,这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根本标志。譬如《走近孔繁森》中的结束语:我们也许永远做不到像孔繁森一样活着,但是通过孔繁森,我们知道了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怎样活着,我们可以努力地走近孔繁森。我想,这就是孔繁森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当然,报告文学的议论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架空式的说理,而是建立在形象描绘的基础之上的,其思想意义和政治倾向性要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要求
(1)选择典型的题材
写报告文学首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题材。而报告文学应该写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有社会人生价值的题材。作者应站在时代的前沿,选取那些富有时代精神、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生活题材。当然,题材有大小之分,大的题材可以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而小的题材如果能进行深入地艺术发掘,同样能以小见大,表现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所以,一篇报告文学价值的大小,并不在于所选题材的大小,而在于作者如何去表现它。不过,无论是大的题材,还是小的题材,都必须是典型的题材,有积极意义的题材。作为报告文学的作者,应当记住鲁迅的话,做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2)捕捉典型细节
真实、深刻、新颖、富有特征的细节,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因而,写报告文学一定要注意捕捉生活细节,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作者应该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特别是对所写的对象,更要作精细的观察和了解,从细节上把握其个性和特征。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栩栩如生,真切感人。
(3)精心设计艺术结构
报告文学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仍然要讲究艺术结构的完善和精美。一篇报告文学用什么样的艺术结构,往往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而定。一般说来,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纵贯式,即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写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时,就是运用的这种结构方式。
二是横断式,即把一个人的生平或一件事情的过程横向切断,选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加以艺术的表现。
三是集锦式,即将表现对象身上有代表性、有意义的几件事件集中起来,组成集锦式的结构形式。如柯岩写的报告文学《船长》就是用的这种结构。作品选用了船长贝汉廷经历中的8个生活片断,然后用爱国主义思想和国家主人公责任感把它们编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彼此联系的集锦式艺术整体。
5.散文的写作方法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韵文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这种散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适当进行议论,它轻快灵活,可长可短,富有文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体。近年来,由于文学事业和新闻事业的发展,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这里,我们就文章体裁之一的狭义范围内的散文加以介绍。
(1)散文的分类
现代意义上的散文,一般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的写作一般要具备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要注意叙事的完整和选材的精当。
抒情性散文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要借助于某个客观的景物或事物,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或间接遣怀。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议论性散文是在叙事和抒情中加重文章的议论部分,作者要借助于事例的叙述和形象的描述来说理,其深刻的道理往往需要通过动人的形象和强烈的抒情表达出来。
当然,有许多散文在写作中常常是将记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记叙之中有抒情,抒情里面有议论,而抒情和议论又要依托于记叙来进行。如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余秋雨的文化历史散文《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大都是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
(2)散文的特点
(1)选材范围广泛
散文的选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事件、自然景色、风土人情,无不可以随意撷取,或单独成篇,或引用穿插。它既可以选取具有广阔社会内容的重大题材,也可以选取具有一定意义的生活小事。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人新事,新时代孕育出的杰出人物,祖国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情谊,都可以成为散文写作的题材。
(2)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神不散或叫形散神聚,是散文最本质的特点。形散,一指题材广泛,二指句式结构及表达自由灵活,三指在材料的使用上有较大的自由;神不散,是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组织脉络分明,有统一的主题,内容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散文要“散”,但又要散而不乱,散而有章法,散而有主题和主线,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结构自由灵活
在各种文体中,散文的结构是最灵活多样、最不受限制的。它可以时而写人,时而状物;抒情议论,随意穿插;开头结尾,不拘一格;篇幅长短,任意安排。
(4)语言优美凝练
散文的语言比较讲究。好的散文,总是与优美凝练的文笔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散文语言应当简洁而不简陋,意足而不罗嗦,多变而不晦涩,潇洒而不拘谨。在选词造句上,要讲究华丽而不做作,朴实而不贫乏,丰富而不堆砌。
(3)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善于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提炼主题。散文的立意要高、深、新。为此,写作者要精于选材,善于从材料中发现诗意;又要倾注真情实感,传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如秦牧的散文《花蜜与蜂刺》从蜜蜂防身的蜂刺这一为人们所熟悉而又不曾认真注意的事物去展开,揭示出“能辛勤劳动的人必要时又是能挺身战斗的人”这一令人深思的道理,使文章的立意在新颖别致之中又极富启发性。
(2)巧于构思
散文的构思是赋予整篇文章美感的重要环节。构思的一般规律是:抓住一点,生发开去,适可而止。
“抓住一点”就是要善于捕捉生活中足以引起你激情爆发或独特感受的人、事、情、理,它将成为你文章构思的触发点。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引起了作者感情火花的闪光,因而成了文章构思的触发点。
“生发开去”就是由一点展开联想,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像,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小事中引出深刻的道理。
“适可而止”是指思维和想像要有制约,让笔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撒得开,收得拢,使文章炼意精深,没有闲笔和累赘的成分。
(3)开拓意境
好的散文作品往往与诗一样具有深远而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描写对象融为一体所产生的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的艺术效果主要是来自它的意境。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等,都属于意境深邃之作。散文写作者的艺术功力如何,也往往要看他是否能在作品中开拓出动人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