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死书不一定适应社会
在当今社会,许多片面发展的人被人们称作“跛脚的天才”。他们偏爱理论,却轻视实践,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集中用于发展某一种能力,但是最终却以牺牲其他能力为代价,成为一个畸形的人,而不是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能力,能完成他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即使他们对生活常识不知晓,即使他们在很多方面的行为荒谬可笑,我们也常常会原谅他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告诉世人经济学奥秘,但他自己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家庭的财政。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只要他是个生意方面的奇才,哪怕他在客厅里显得很木讷,我们也不会在意。
许多伟大人物都对生活常识知之甚少。拿破仑手下的一个将领,对军事谋略的精通绝不亚于拿破仑,但是他并不懂得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与拿破仑相比,他缺乏做人的技巧和处世的经验。拿破仑也会遇险,但即使是遇险,他也能像猫一样灵巧地化险为夷。
伊萨克·牛顿能够解读大自然的奥秘,但是在生活方面他却显得十分笨拙。一次,由于身体疲劳,不愿起来为一只母猫和一只小猫开门,于是他决定在门上开洞。牛顿考虑到两猫一大一小,就索性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这件事被传开后,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取笑的话题。
美国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正坐在书房中看书,这时,有人将几张崭新的大面额支票交给了他,他随手就收下了。这笔钱是他在佛罗里达一个案件中做辩护律师所得的酬劳。第二天,他想用这笔钱去办一些事情,可是找来找去,他连一张支票也没有找到。许多年后,他偶尔翻开一本书,突然发现一张崭新的,没有一点褶皱的银行支票,再翻一页又是一张,最后他把那笔遗忘已久的钱又都找了出来。原来是他在看书时不知不觉地把它们夹在了书里。
著名牧师威夫特在乡村教区的时候,经常饥寒交迫,挣扎在生死边缘,而他的同班同学斯塔福德却是一个务实的人,不久就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每次请裁缝做衣服时,总是事先付清全部费用,而他自己常常陷于窘境,只能靠一片面包、一杯水艰难度日。一次,他买了6件衬衣和一打手帕,竟然付了三百弗罗林。
许多大人物对于生活琐事总是心不在焉,甚至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都十分缺乏。一次,德国剧作家莱辛的仆人听到有人敲门,由于天色已晚,仆人没有认出敲门的人就是莱辛,于是随口答道:“教授不在家。”莱辛当时并没有在意,就回答道:“哦,那我下次再来吧。”然后转身离开了。
一次,财政部即将发行新版金币,韦伯斯特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派秘书查尔斯·朗曼去要了几百美元。一两天后,他伸手想从口袋里摸一个金币,结果发现口袋里是空的。韦伯斯特感到十分莫名其妙,想了很久,他才突然记起,原来这两天他遇到一些称赞这些新版金币好看的朋友,就将其送给他们了。
一位著名的教授在新英格兰一所大学里任职,他是一个有名的书虫。一次,他的妻子让他去买咖啡。他来到店里,老板问他:“你要买多少咖啡?”他想了想说:“我妻子忘了跟我说了,嗯,那就买一桶吧。”
在世界上,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并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但是,绝大多数这样的人都缺乏机智与常识,有的竟然连生存问题都很难解决。
几个星期前,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中,有三个大学生在为牧场主打工。这三个人中,一个来自剑桥,一个来自牛津,还有一个是德国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在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是要做领导众人的领袖的,如今居然在这里看管家畜,领导“羊群”。而牧场主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对什么书本、理论一窍不通,但是他却知道怎样饲养羊群,怎样管理牧场。他雇佣的这三个大学生,虽然满腹经纶,通晓多国语言,可以讨论深奥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理论,可是,说到挣钱,说到管理牧场,他们却不能和牧场主相比。牧场主整天谈论的只是他的牛羊、他的牧场,眼界十分狭隘,但是他却能将大把的钞票装进自己的口袋,而那些大学生却连谋生都很困难。尽管大学的名声很响亮,但却学不到任何实用的谋生技能。有文化和没文化,大学和牧场的较量是如此针锋相对,而最终胜利的居然是后者。
培根说:“读书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小观察才能够获得的处世智慧。”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对书本不应该寄予太高的期望。曾经有一个法国的大学者,他接受了太多的教育,毫无实践经验,这实际是降低了一个人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让他变得弱不禁风,因此,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他被自己的才华淹没了。”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艰苦劳作来说,书本教育显得太文雅、太奢华、太精致了,不能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书本教育往往使一个人发展出过分的批判能力和自我意识,甚至使他变得过于谨慎和缺乏自信。
书本和大学里的文化教育常常是伦理意义上的文化教育,它确实可以提高人的见识,但是它的获得常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书本教育不能够充分发展人的实际技能,甚至会扼杀人在这方面的潜能。所谓的书呆子都是些没有个性的人,他们的头脑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理论,浸透着别人的理想。一个人在离开农场进入大学后,他心灵上的活力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到他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他就会突然发现,他似乎早已不具备理解周围事物的能力了。
一个大学毕业生常常不能衡量自己的真实力量,他常常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没有人情世故的理想王国里,与一个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却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熟知人情世故的文盲相比,他显然是个失败者。在我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里,拥有高深的理论和渊博学识的人不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因为,他们虽然满腹经纶,但却不通人情世故,是不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
控制自己方能控制别人
最难的是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同时追求事业的成功。
平庸和软弱是失败者的通病,成功者正视弱点,克服弱点,及时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一位美国著名企业家谈到他创业初期因为自身弱点得到的教训:
那时我还年轻,和大楼管理员发生了误会,导致我俩彼此仇恨。管理员为表示不满,当他知道只有我一人在大楼里时,就几次关掉电闸,我决定反击一个星期天,我在办公室准备第二天晚上发表的演讲稿,而当我刚刚在书桌前坐好,电灯熄灭了。
我火冒三丈,立刻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我知道在那里能找到那位管理员。当我到那儿时,发现他正忙得很,也得意得很,一边把煤一铲铲送进锅炉内,一边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情都未发生似的。我立刻对他破口大骂,在五分钟内,我以比他正照顾的那个锅炉内的火更热辣辣的词句对他痛骂。最后,我实在想不出骂人的词句了,只好放慢了速度。这时候,他站直身体,转过头来,脸上带着微笑,并以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呀,你今天有点激动吧!”他的态度和他的话就像是一把锐利的短剑,一下子刺进我的身体。
想想看,我那时候是什么感觉: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文盲,他既不会读也不会写,但虽然有这些缺点,他却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我,我在这场战斗中与他相比显得如此没有教养。而这场战斗的场合,以及武器都是我自己挑选的。我的良心把谴责的手指对准了我自己。我知道,我不仅被打败了,而且更糟糕的是,我是主动的,而且是错误的一方,这一切只会更增加我的羞辱。
第二天,进入办公大楼时,我发现那个管理员正在同一些人谈起昨天发生的事,其中也有我的员工。我做贼般地逃进办公室,总觉得员工脸上有一种异样的神情。最终,我花了很大气力下定决心,决定忍受羞辱,当着我的全部员工向那个管理员公开道歉,我的道歉,使那个管理员红了脸也向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我在赢得了员工的掌声的同时,也重新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在这个事件后,我下定决心,以后绝不再失去自制。
因为一旦失去了自制,不管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有教养的绅士,都能很轻易地将我打败。
这个事件成为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一个转折点,它教导我,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
一个单身汉,住在用茅草搭起的房子里。他勤劳耕种,自食其力。渐渐地,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越来越齐备了。但是令他恼火的是,草房里老鼠成灾,白天乱窜,晚上乱叫,还磨牙,终日闹个不休,这汉子满腹怨气,又无计可施。
一天,这汉子酒喝多了,躺在床上睡觉,这时老鼠们闹得更凶了,似乎是故意惹他生气。汉子怒火万丈,一把火把房子烧个精光。老鼠是全没了,可他的家业也没了。
因个人某方面致命的弱点或缺陷而归于失败的人,在失败者中也不在少数。对这样的人,我们提倡壮士断臂、痛改前非的态度。要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自己的不足,既要自我崇尚、有信心,也要自我检查、随时修正,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人最难的是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同时追求事业的成功。
热情是奋斗的催化剂
假如你的知心朋友从外国归来,你在机场见到他的第一个反应是:
A一个箭步上去和他(她)握手;
B.情不自禁地投入他(她)的怀抱里;
C.立刻“喋喋不休”地询问对方在国外的一切。
当看完一场“火辣辣”的电影后,你会有什么“后遗症”?
A.心里想模仿那部电影中的“主角”
B.决无任何“后遗症”
C.向情人诉说你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借此引导他(她)去“实践”。
假如有一天你在街上走着,迎面走来一位陌生男子,突然向你送上一束玫瑰花,你会:
A.立刻对他说:“你认错人了”
B.欣然接受,认为人家送花给随和的你并不稀奇;
C.立刻满脸通红,溜之大吉。
当别人介绍一位新朋友给你认识的时候,通常你会怎样应付:
A.立刻和他(她)握手,并热情地自我介绍;
B.只是点头打招呼;
C.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搪塞和应付。
你通常会选择哪一类的书来阅读:
A.爱情小说;
B.科幻小说;
C.笑话大全。
你和情人或朋友打电话通常多长的时间:
A.一小时以上;
B.半小时左右;
C.十五分钟以内。见到流浪路旁的小狗或小猫,你会有什么感想?
A.它真可怜,如果我可以领养它就好了;
B.极其讨厌这些野生动物;
C.没有任何特别感觉。
你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A红色;
B.黑色;
C.荧光色。
宴会上,某人当众赞美你的优点,你会感到:
A.飘飘然,连酒杯也拿不稳了;
B.对赞美者报以温和的微笑,但内心却半信半疑;
C.感到有一点“不知所措”,因为你觉得很尴尬。
假如你的情人等你的生日过了后才送礼物给你,以试探你是否容易动怒,你知道后的反应是:
A.热情地对他(她)说:“你真有趣”
B.觉得自己好像被戏弄而不甘心;
C.默不表态,等待下一次机会回敬他(她)——如果你的得分在25分以上:
你是一个极热情的人,热量足以制造“高温季节”和“高温环境”,使不少人对你注目和乐于亲近。拥有这样的分数,你的性格比较开朗、豪放。因此你是位事业心很强的人,相信定能凭这分“本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在事业上大展宏图。
如果你的得分在20—25分:
虽不是一个特大号的“暖炉”,但那又幽默又风趣的个性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流露出来,给人一种颇为亲切的感觉。尤其是在宴会上,你必能发挥蕴藏的热力。但你也有“低温”的一刻,小心别发脾气,那样会把人吓坏的。
要是你的得分在15—20分之间:
当然不是热情的人,但也未必是一个“冷血动物”,只是较不容易将心中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你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容易发怒。所以,朋友与你一起玩的时候,都会觉得你颇有情趣。
万一,你的得分在0—15分之间:
热情奔放和你永远绝缘,都因为你不敢放开一点去做人。请小心改变一下自己的处事态度,不然你会和“社会”脱节。
有激情才能创新
热情的效应是什么?就在于激发自己寻找自己擅长的事情,在于激发自己的活力。
在巴黎的一家美术馆里,陈列着一座美丽的雕像,它的作者是一个身无分文的贫穷艺术家。每天,他都到一间小阁楼上工作。就在作品模型快要完工的时候,城里的气温骤然下降,降到了零度以下。如果黏土模型缝隙中的水分凝固结冰的话,那么,整个雕像的线条都会扭曲变形。于是,艺术家就把自己的睡衣脱了下来,盖在了雕像身上。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艺术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艺术构思却保留下来,在别人的帮助下,最终有了成形的大理石作品。
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曾经说:“遇到重要的事情,我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反应,但我每次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根本不会去注意身外的世界。那一时刻,时间、环境、周围的人,我都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一位著名的金融家也有句名言:“一个银行要想赢得巨大的成功,唯一的可能就是,它雇了一个做梦都想把银行经营好的人作总裁。”原来是枯燥无味、毫无乐趣的职业,一旦投入了热情,立刻会呈现出新的意义。
狄更斯曾经说过,每次他构思小说情节时,几乎都寝食不安,他的心完全被他的故事所萦绕、所占据,这种情形一直要到他把故事都写在纸上才算结束。为了描写一个场景,他曾经一个月闭门不出;最后再来到户外时,他看起来形容憔悴,简直象一个重病人一样。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多多少少都具成就大事的潜质,不仅反应敏捷,聪明伶俐的人是这样,那些相对木讷、甚至看起来有些愚蠢的人,也有这样的潜质。他们一旦产生了热情,凭借着这种热情的力量,就可以创造出很大的成绩。
盖斯特原本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但她第一次在舞台上露面时,立刻就让人感觉到她的前途不可限量。她演唱时所投入的热忱,使听众几乎都象被催眠一样,结果,她登台演出不到一星期,就成为了众人喜爱的明星,开始了独立的发展。她有一种提高演唱技艺的强烈愿望,于是,她把自己全部的心智都用在了这一方面。
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会使艺术家沉浸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之中。艺术家们可能会寝食不安,直到最后的灵感全部实现出来为止。
一次,一位评论家向著名女歌唱家玛丽布兰表达钦佩之情,对她能够从低音D连升三个八度唱到高音D,大为折服。而歌唱家说:“嗯,那可是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做到的。开始我为了练这个音花了一星期的时间,那个时候,不论我在做什么,穿衣也好,梳头也好,我都在试图发这个音。最后,就在我穿鞋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感觉。”
也许,爱迪生的一段话能够说明一切:“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而不同凡响的时刻,都可以说是热忱造就的奇迹。穆罕默德就是一个例子,他带领阿拉伯人,在短短的几年内,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一个比罗马帝国的疆域还要辽阔的帝国。虽然他们的战士没有什么盔甲,却有一种崇高的理念在背后支撑着,所以其战斗力丝毫不亚于正规的骑兵部队;他们的妇女也和男子一样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杀得罗马人溃不成军。他们武器虽然落后,粮草严重不足,但军纪严明,从来不去抢夺什么酒肉,而是靠着小米大麦最后征服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西班牙。他们的首领用手杖敲一敲地,人们比看到一个人拿着刀枪还要害怕。”
不要被困难吓倒
千万不要无病呻吟!没错!绝不能这么没事找事做。
人的心态非常微妙,要是时常保持乐观,就会无时无刻觉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顺当;反之,要是老以悲观的心境看待所有的事,任你怎么做总有碍手碍脚的感觉。心境果真有催人老的作用。
然而,心情总有起伏的时候,不可能永远都维持在高潮期;而且,适度的低落心情有时也能调和乐观过度的缺点。因此,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低潮的发生,而是该怎么调适它作用的程度。
在规律的生活中、心情的起起落落也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请你稍微留意心情低落的时点,找出最低潮的那一点,好好地自怜一番。不过,要记住一个规则:一个星期只能有一次,而且,一次只能有15分钟。只要能把握住这个原则,那么,当你碰到稍不如意的事情,潜意识里就会提醒自己:“这时千万不能忧郁,到时候再一起发泄就好了。”如此一来,你就再也不会三天两头唉声叹气了。
当发泄时间一到,因为你只有这么一次抒发的机会,不用怕,尽情享受它!
这时候,你就该把过去一星期以来,所有你能想到的悲惨情境都重温一次,好好仰天长啸一番。有时候因为事过境迁,内心的悲愤不再象事发当时那么强烈,而难以尽兴。结果,发泄是发泄了,心中的阴霾却未完全清除,怎么办?没关系,何妨来点忧愁的音乐呢?真正融入它的乐意里,和它共鸣,痛快地哭它一场,为自己的处境好好地难过一次。
定期发泄是个绝佳的方法,但是,请你一定要摆个定时器提醒自己,因为当15分钟过去之后,你就该把这个感觉程序全部走完,不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直到下个星期同一时间,你才能再来一次。
怎样攫取成功的资本
健康的身体、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常识、守时守信是一个年轻人步入社会后成就伟业的重要资本。爱迪生曾经说:“专门的学问和技能仅是普通常识的一部分。”一个人骄于专业知识的高深造诣固然不过分,但是当他面临实际困难时,那些具有实际经验和丰富常识的人就会突显出优势了。丰富多样的常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缺乏常识,专家的许多伟大理想和天才从自然界中发现的真理,对人们的实际生活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当你仰望天空上灿烂的星云时,请别忘记屋中还有一根蜡烛在跳动欢快的火苗。”这是一句民谚,它从另一侧面阐释了常识对人们实际生活的重要性。
但世界上也不乏忽视常识重要性的人,他们并不看重常识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平时就不注重积累,反以他们做事时常会失败,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失败源于缺乏常识的积累,反而说是他们时运不佳。长此以往,他们的成功日渐渺茫。
一个人光有常识还不够,还要具备各种精湛的技能。只有常识和技能集于一身,你才能放开手脚去闯世界。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年轻人在努力寻求成功的机会,其实他们只要有一技之长,无需寻找机会也能成就一番事业。但如果一个人没有专长,手中的大学学历又有何用呢?即使有亲朋好友的帮助,也无济于事。无论何时,只要自身具备非凡的实力,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切记凡事都要自力更生,依靠他人的帮助,总有被孤立的时刻。
鉴于这些经验,你一定要竭尽全力培养自己的能力,积累各种知识和技能。货币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大脑中贮存的财富。只有这样,在市场疲软或遭遇不幸时,你才不至于跌进失败的深渊而爬不出来。此时此刻,你就要努力丰富自己的内在财富——健康的体魄、奋进的勇气、乐观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
一个人是否有学富五车的学问,从他的言谈举止、工作效率、做事的认真程度就可以反馈出来。如果一个人满腹经纶,就如同清晨绽放的玫瑰,能够吸引周围众多的眼球前来关注他的芬芳与娇艳。
有些人刚刚步入社会,就急于成功,甚至不惜将自己的所有资本当做赌注,这样做实在是太冒险了。一个人要以发展的眼光关注事业的进展,不要在年轻时倾注过多的体力和精力,那样会使你在经历挫折时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有些才华横溢的青年偏不去走光明的大道,而非要走崎岖狭窄的山路。他们夜以继日地糟蹋自己的才华,放弃极好的走向成功的机会。他们不适时地合理利用自己的才干,比无度地挥霍物质资本更令人痛心。他们甚至牺牲成功的主要因素:名誉、理智、人格。这真是太可悲了!
一个人如果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和生命,那么他必定会受到欢迎。因为与他交往,你会感到快乐轻松。他不但把快乐带给你,同时也会把快乐带给周围素不相识的人。这样的性格无形中会为他创造更多的机会。
有些人常常有无聊的想法,比如让别人知道他有多少货物,他有多少股票,他有多少资产等等。他的这些想法无非想让人们随时随地注意他、关注他。其实,你只要有优秀的品格、良好的信用,人们就会时时关注你。优秀的品格不但会影响你的远大前程,同时也会让你赢得世人的尊敬。
拥有伟大人格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即使是一个拥有巨资的富翁也无法与之相媲美。一个投机取利的暴发户在一个善良诚实的穷人面前同样会感到无地自容。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庶之人在一个饱学之士面前有什么突出的价值呢?家庭和学校一定要负起责任来,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格的重要性和人格的伟大价值。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给社会和个人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我们要在年轻时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赚取更多的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精神财富,同时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只要具备了宽厚待人、诚实守信、言行统一的优秀品格,那么无论你的容貌或丑或美,都会赢得人们真心的拥戴。作为高级动物,人类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当一个品格高尚、为人诚挚、富有爱心的人走到你面前时,不用别人介绍,你便会从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具有神奇力量的伟大人格,时刻都会感化周围的人,使他们的人格也得到升华。
从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当立志去培养伟大的人格,让我们的人格如同茫茫黑夜里广阔大海上的灯塔一样光芒四射。光有伟大的人格还不够,还应有着建立在正确思想基础上的和谐的言谈举止。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向你招手。
良好的行为胜过英雄壮举
一些身染痢疾的士兵的行为曾经感动过弗罗伦丝·南丁格尔。他们为了不给自己已经劳累过度的战友增加负担,不让他们顶替自己的位置,就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坚持在战壕里劳动,最终他们永远长眠在那里了。
在朱特芬战役中,菲利普·西德尼爵士受了致命伤,因为失血过多,他感到口渴得厉害。这时,士兵端来一杯水,爵士正要喝,忽然发现附近干草垛上躺着一个受伤的士兵,他充满渴求的眼神定定地落在爵士手里的水杯上。此情此景,将军坚持把水让给那位士兵,他说:“他比我更需要这杯水。”然而不幸的是,爵士死了,人们或许会忘记他所为之效力的国王,但却不会忘记这位爵士的壮举,这件事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了。
一个人如果愿意为某种不是自己欲望的东西,比如国王、国家、肤色或者同胞等而甘愿奉献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必要时甚至愿意以生命为代价,那么,无论他为之献身的东西是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更能体现出基督精神,比人们所做的一切斋戒和祷告更虔诚。
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名声和著作或事迹不相匹配的现象。卡莱尔认为米拉波是个非凡的天才,但他也曾抱怨说,虽然他把与米拉波有关的全部事实都已讲述得很清楚了,但还是无法表明他对米拉波所怀有的信念。爱默生写道:“我曾经在书上看到,凡是听过查塔姆勋爵演讲的人都认为,勋爵所说的内容无论如何都不如他本身所具有的某种东西更有吸引力。”普鲁塔克笔下的格拉吉、阿吉斯、克里奥半尼三世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好象无法与他的名声相提并论。无论华盛顿如何讲述他的功绩,也不能让人完全领略到他个人的内在力量。席勒的作品本身好象也有负于他的盛名。菲利普·西德尼爵士、沃尔特·拉雷爵士,都是声名卓著、却很少有事迹流传的天才人物。
导致这种名声和著作或事迹不相匹配的真正原因在于,这些伟人身上都有某种特殊的品质,从而使人们对他们产生了一种远远高于其实际表现的期望。他们具有品格与个性的内在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无声的、内蕴的,它无须通过其他媒介,只要借助自己的存在就能产生许多直接的影响。人们借助能力、口才也可以对他人产生影响,但具有非凡品格的人却是凭借的某种魔力来影响别人的,他们不是靠着某些外力的作用获得成功的,是因为他们本身就超出别人之上。他们能够无坚不摧,他们的出现会使一切因此而改变。
任何国家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影响力和他们自身的能力几乎不成比例。他们甚至不用发号施令,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人们不禁感到奇怪,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这么容易就听命于他们呢?其实这并不奇怪,品格就是力量,所有阶级的人们都会敬仰并追随那些具有伟大4品格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其实更多地取决于他本身是什么,而不是他知道什么,但是,如今明白这一点的年轻人真是太少了。曾经有人这么评价谢里丹将军:“如果他确立了某些原则,他就可以统治世界。”华盛顿、林肯之所以当选为美国总统,不是因为其能力,而是因为其品格。在政治生活中,韦伯斯特曾经开出高价作为交易,结果他把自己的名望输了个干干净净。一个农夫听到韦伯斯特在竞选中失利的消息后,这样评论道:“对他们的服从者从来不讨价还价,这就是南方人的个性。”
那种对人类迄今所产生的最高理念的忠贞不渝正是那些伟大人物身上最让我们崇拜、最让我们敬佩的东西。而拿破仑和韦伯斯特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原则。那些伟大人物犹如高大挺拔的橡树,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地下,而他们的品格却能够让他们傲然独立、岿然不动,不受周围一切变迁的影响。
当意大利诸王侯劝说维多利亚·柯罗娜的丈夫离开西班牙时,他犹豫不决,因为他曾发誓效忠西班牙王室,这个誓言约束了他。这时,他的妻子写信给他,并在信中写道:“牢记你的荣誉,正因为有了它,你才高过了国王,只要有了这种荣誉,便是拥有了真正的辉煌,而完全无需任何头衔的点缀。如果这种辉煌能够不受任何玷污地传给子孙后代,那么真正的幸福和光荣就属于你。”
休·米勒婉言谢绝了他在一家大银行得到的出纳员的职位,并且表示自己对账目簿记一无所知,而且也没有人愿意为他做担保。可是,银行总裁罗斯先生语气坚决地对他说:“我不需要你有什么担保。”而在此之前,米勒甚至不知道罗斯先生认识他。可以说,我们的品格在任何时候都处在众人有意无意的观察之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亨利·梭罗是美国著名作家,在他临终前,一位加尔派教友急切地询问他:“亨利,你和上帝和解了吗?”
面对死亡,这个不信仰基督教的人轻轻地说:“约翰,我和上帝之间发生过争吵吗?我已经不记得了。”
土耳其政府曾经答应,如果常年在外流亡的匈牙利政治家科苏特愿意皈依穆斯林,那么他们可能无偿地为他提供避难所,但科苏特却坚定地回答:“如果让我在死亡和屈辱之间做出选择,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死亡。我曾经做过总督,管理过一个慷慨的民族,但我并没有为我的子女留下任何遗产。我感觉,我这样做至少要比被大家指指点点要好得多,我随时准备为完成神的意愿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还说:“虽然我的双手空无一物,但是它们却是清白,不容玷污的。”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一次,他上法庭作证,本来他要象一般人那样履行宣誓程序,但法庭却告诉他,他们相信他的正直,他不需要为自己的证词进行宣誓,而且,法庭将采信他的证词。
在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圈子里,贵为国家总统的林肯却常常是人们的笑料。所有基督教国家的报纸都用漫画来讽刺这位出自边远地区的穷学生,挖苦他的笨拙,嘲笑他的风范。更让政客们感到震惊的是他所颁布的政府文件行为不够正式,过于简单明了。当政客们向他提出反对意见时,林肯仅仅简单回答道:“没关系,只要人们能够看得懂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华盛顿的人们也嘲弄、讽刺林肯,还为他取各种绰号,叫他“猿人”、“木瓜脑袋”、“人兽怪物”等。林肯知道别人对他的嘲弄和讽刺后,就对自己说:“嗨,亚伯拉罕·林肯,你到底是人,还是一条狗?人们为什么这样对待你?”他在弗雷德里克堡对这些嘲弄和讽刺作了反击之后,又说道:“如果一个人从地狱里跑出来,他所受到的攻击谩骂更甚于我,那么,他一定会得到我的同情。”
在林肯政府实行棉花禁运的经济政策期间,许多人都在欧洲人开办的制棉厂里做工,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几乎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然而,普通民众的心却和林肯站在一起,各地的劳工组织都信任他、同情他。他们从来没有抱怨,没有一次起来抗议林肯的禁运政策。
“一切都在林肯身上配合得如此完美,甚至造物主也会指着他对全世界说:‘这就是我要造的人!’”从古至今,这句话用在林肯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
“林肯的诚实已经到了顽固的地步。”这是林肯的合作者对他的评价。林肯时刻不忘完善自己的品格,他可以拒绝一切诱惑,绝不与错误的一方为伍,即使一开始不小心站错了立场,一旦发现,他会立即改弦更张,绝不助纣为虐。有一次,林肯收到了一笔200美元的律师费,这是一位太太付给他的。他考虑了很久,还是把钱退了回去,并且对这位太太解释说:“你的案子还没有开审呢。”“可是,你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报酬,这是应该的。”那位太太说。“不,不,”林肯回答,“你错了,我不应该收钱,我只是在尽我的义务而已。”
从古至今,文明的发展往往是和奢华、堕落结伴而行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一些比他的成就更伟大,比他的财富更耀眼,比他的才华更高贵,比他的名声更持久的东西。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都相信教育和文化,相信文明生活对人的修饰和培养,然而,单单有这些还不能使人得到提高,获得拯救。
在社会上,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没有能力、没有财产和地位,然而,只要他具有纯正而卓越的品格,他就一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产生一定的影响。只要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的话,那一定就是品格的力量。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问大臣柯尔贝尔:“我身为国王,能够统治法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然而,我为什么征服不了荷兰这样一个小国呢?”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伟大取决于其人民的品格,而不取决于地域是否辽阔。”柯尔贝尔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