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的应急计划
1.应急计划的概述
根据ILO的《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规程》,应急计划的定义为:
基于在某一处发现的潜在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所形成的一个正式书面计划,该计划描述了在现场和场外如何处理事故及其影响。
重大危险设施的应急计划应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
应急计划包括现场应急计划和场外应急计划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遵守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要求,不应把应急计划作为在设施内维持良好标准的替代措施。
2.现场应急计划包括的内容
现场应急计划应包括:
(1)潜在事故性质、规模及影响范围。
(2)危险报警和通讯联络步骤和方法。
(3)与政府及各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4)现场事件主要管理者(总指挥)及其他现场管理者的职权。
(5)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和组织。
(6)危险现场人员的撤离步骤。
(7)非现场但可能影响范围内人员的行动原则。
(8)设施关闭程序。
(9)节假日等特殊情况的安排。
3.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设施
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设施包括:
(1)足够的内外线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
(2)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3)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
(4)设施示意:救援设备存放点;消防系统;污水和排水系统;设施接口。
(5)风速、风向和气温等测量仪器。
(6)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
(7)厂内职工名单表。
(8)关键岗位人员的住址和联系方式。
(9)现场其他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
(10)当地政府和紧急服务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
(11)应急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应把应急控制中心设在风险最小的地方并确定另外一个应急中心,因为主控制中心可能被有毒气体笼罩而不能使用。
4.现场应急计划的注意事项
制定现场应急计划应注意以下事项:
(1)每一个危险设施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计划。
(2)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制定并实施。
(3)企业负责人应确保应急所需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及时到位。
(4)企业负责人应与紧急服务机构共同评估,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这个计划。
(5)应急计划要定期演习。
(6)确保现场人员和应急服务机构都知道。
(7)根据内外情况的变化,应急计划要进行评估和修改。
5.确定关键的岗位人员和职责
作为应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委派一名现场事件管理者(如果必要,委派一名副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处理事故。
现场事件管理者应肩负的责任
(1)评估事件的规模(为内部和外部应急机构)。
(2)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
(3)在消防队到来之前,(如有必要)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
(4)安排寻找受伤者。
(5)安排非重要工人撤离到集中地带。
(6)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系点。
(7)在现场主要管理者到来之前担当起其责任。
(8)如有要求,应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现场事件管理者应从服装或帽子的穿戴上很容易辨认。
作为应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委派一名现场主要管理者(如需要,也可委派一名副手),从应急中心开始负责全面的事故管理。
现场主要管理者的责任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
(2)在受影响以外的地方,尝试进行设施的直接操作控制。
(3)继续复查和评估事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决定事情可能的发展过程。
(4)指导设施的部分停车,并与现场事件管理者和关键工人配合,指挥这些设施的现场撤离。
(5)确保任何伤害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6)与消防人员、地方当局和政府监察员取得联系。
(7)在设施内实施交通管制。
(8)对保持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9)给新闻媒介发送有权威的信息。
(10)在紧急状态结束之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
当应急计划确定其他由工人承担的主要任务时(如急救人员、大气监测人员、照顾受伤人员),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这些工人知道他们准确的任务。
6.现场应急计划的具体措施
现场应急计划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以减少伤害。
企业管理部门应在应急计划中包含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在现场能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决定。
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在应急计划中怎样进行下列各方面的工作:
(1)非相关工人可沿着具有清晰标志的撤离路线到达预先指定的集合点。
(2)指定某人记录所有到达集合点的工人,并将此信息告之应急控制中心。
(3)指定控制中心某人核对与事故有关的那些人到达集合点的名单,然后再核对那些被认为是在现场的人员名单。
(4)由于节日、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化,需根据不在现场人的情况,更新应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单。
(5)安排对工人进行记录,包括其姓名、地址,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并定期更新。
(6)在紧急状态的关键时期,授权披露有关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该信息的唯一出处。
(7)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恢复步骤中应包括对再次进入事故现场的指导。
7.现场外应急计划的内容
(1)组织:指令系统、报警系统、执行步骤。应急控制中心、应急协调人姓名、现场主要管理者及代理人姓名。
(2)通讯: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监察、新闻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联系方式。
(3)应急设施:列出提升、挖掘、消防等特殊设备名称、型号大小、数量、存放位置、负责人及调用方法。
(4)专家系统:应急事故救援和调查分析专家名单及联系方式。
(5)气象服务:紧急情况时气候条件、天气预报。
(6)救援物资:如交通工具、药品和衣物、食品、临时避难场所、资金等。
(7)公开信息:向新闻媒介并告知紧急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救援情况。
注意事项:
场外应急计划由企业协助政府制订并实施。
场外应急计划与场内应急计划同时演练,及时修改补充和更新。
8.现场应急协调员的作用
场外应急计划应确定一个应急协调主任和一个代理人,如必要,根据授权可调用应急服务机构。
应急协调主任应担任场外应急的总指挥。
应急协调主任应与现场主管人员在整个紧急状态过程中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报现场事故的势态。
二、危险的应急及救援方法
1.及时发现危险的征兆
事故发生之前,运行系统往往会出现某种异常现象。如设备运行时有异常声响,设备整体或局部振动、发热;指示仪表的指针摆动不正常;安全装置动作,警报装置发出报警信息等。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严密监视指示仪表所显示的各种运行参数。
2.危险应急采取的对策
迅速反应和采取正确的措施,是转危为安的关键。通常的应急对策是:及早发现设备的危险征兆,赢得时间;迅速查明故障所在的部位,正确判断故障的原因;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故障,或及时上报。如果判断事故即将发生,来不及上报时,要立即切断机器设备的电源,关闭阀门(汽源、气流、水源);当事故(如火灾、爆炸)局部发生时,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要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迅速避险。
3.转危为安的措施
危险应急的根本目的就是转危为安。如何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就要求现场人员首先要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然后采取对策,见机行事。很多情况下,如果对设备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判断准确,处理措施得当,就会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对故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比如,当锅炉发生严重缺水烧干后,应迅速停止燃料的供应,减弱燃烧,使锅炉尽快地冷却下来,即所谓的紧急停炉;如果这时大量给锅炉上水,烧干的锅炉遇冷水后,很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4.应急救援体系的响应机制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划分三级。
一级紧急情况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该部门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必要时,该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现场指挥部,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部门负责解决。
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政府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该事故的救援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并且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该级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三级紧急情况
必须利用城市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做出主要决定的职责通常是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各种决定。解决整个紧急事件的决定,应该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
5.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警情与相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三、事故伤害的救护技术
1.职业伤害的急救原则
自我保健、自我救治、相互救治将成为人们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基本手段。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各类工伤事故,为了减少和避免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每个职工都应了解一些常见事故发生以后的救护和自救技术,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化险为夷。职业伤害急救原则如下:
(1)遇到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5)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伤病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
(6)根据伤情对病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7)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8)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9)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2.人工呼吸急救法的注意事项
(1)实行人工呼吸前,把伤员所穿有碍呼吸的衣服和领扣、腰带解开,必要时可用剪刀剪开,不可强扯。
(2)用衣服等作垫子,放在他的腰部(仰卧时)或腹部(俯卧时)下,把腰部或腹部垫高,同时检查肋骨、脊椎、手部是否有骨折情况,以便选用一种适宜的人工呼吸法。
(3)把下颔角向前推,使嘴张开,如果舌头后缩,将舌头拉出口外,并检查口内,如有血块、泥土、假牙等妨碍呼吸的东西,则要立即清除。
(4)口对口吹气的压力要掌握好,开始可略大些,频率也可稍快些,经过10~20次人工吹气后逐渐降低压力,只要维持胸部轻度升起即可。
3.胸外心脏挤压急救法
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胸外心脏挤压法是指心跳骤停时依靠外力有节律地挤压心脏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可暂时维持排送血液功能的方法。
其具体操作步骤是:将病人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病人一侧,面对病人,将右手掌置于病人胸骨下段及尖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上,以身体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如此反复地有节律地进行挤压和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宜将病人头部放低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若病人同时伴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15次胸外心脏挤压,做2次人工呼吸。
在挤压的同时,要随时观察伤员的情况。如能摸到颈部总动脉和股动脉等波动,而且瞳孔渐缩小,面有红润,说明挤压已有效,即可停止。
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抢救时,挤压应有节奏,有一定冲击力,防止因用力过猛而造成继发性组织器官的损伤或肋骨骨折。挤压绝对不能中途停顿,一些不可避免的暂停时间也不能超过5秒钟。
(2)挤压频率要控制好,有时为了提高效果,可加大频率,达到每分钟100次左右。胸外心脏挤压应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挤压时间与放松时间之比应为1∶2。
(3)抢救工作要持续进行,除非断定伤员已复苏,否则在伤员没有送达医院之前,抢救不能停止。
4.心肺复苏急救法
患者从毒物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意识丧失者的处理
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有抽搐发作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止痉剂。
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
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成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毫升;或用4—DMAP2毫升肌内注射,随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应用1%亚甲蓝,按每千克体重用量1~2毫克的比例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要及时应用阿托品和肟类解毒剂。
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于针对性处理。在病因一时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治疗。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抢救。
5.止血急救措施
常用止血方法及适用部位
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是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1)压迫止血法:这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方法,该法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的临时止血。一个人负伤以后,只要立刻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紧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跳动处,并把血管压紧在骨头上,就能很快收到临时止血的效果。
(2)止血带止血法:该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常用止血带(一般用橡皮管,也可以用纱布、毛巾、布带或绳子等代替)绕肢体绑扎打结固定,或在结内(或结下)穿根短木棍,转动此棍,绞紧止血带,直到不流血为止,然后把根固定在肢体上。在绑扎和绞止血带时,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会造成皮肤和神经损伤,过松则起不到止血的作用。
(3)加压包扎止血法:该法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止血。先用消毒纱布(如果没有消毒纱布,也可用干净的毛巾)敷在伤口上,再加上棉花团或纱布卷,然后用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假如伤肢有骨折,还要另加夹板固定。
(4)加垫屈肢止血法:该法多用于小臂和小腿的止血。主要是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在肘窝或月国窝内放入棉垫或布垫,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绷带把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
在进行止血时,如果创伤部位有异物但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异物,处理好伤口。如无把握就不要将异物拔掉,应立即送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未伤及内脏及较大血管时,再拔出异物,以免发生大出血,以致措手不及。
身体不同部位出血的止血方法
(1)头顶部出血: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压迫颞浅动脉。
(2)面部出血:用手压迫下颌角可以止住面部的大出血,但需要左右两侧同时压住。若伤在唇部、颊部,则可将拇指伸入伤员口内,其余四指紧压伤口下方的动脉。
(3)肩腋部出血:在锁骨凹处向下、向后摸到的跳动处即锁骨下动脉,用大拇指压住它。
(4)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4个手指将肽动脉压于肽骨上。
(5)前臂出血:将患肢抬高,用4个手指压在肘窝肽二头肌肉侧的肽动脉末端。
(6)手掌及手指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挠动脉。
(7)大腿出血: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找到股动脉,屈起伤员大腿,使其肌肉放松,用大拇指用力压住股动脉,必要时,另一只手的拇指可重压在上面。
(8)足部出血:在踝关节下侧或足背第一、二路骨间动脉搏动部位(足背动脉)用手压紧。
身体不同组织出血的止血方法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一般使用压迫止血法,即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动脉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不断流出,一般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出血,然后在出血处放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止血。
(3)毛细血管出血,只需要在伤口处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再加上棉花团或纱布卷等,用绷带扎紧即可止血。
止血时的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2)采用压迫止血法时,应根据不同的受伤部位,正确选择指压点。
(3)绑扎止血带部位不要离出血点太远,以避免使更多的肌肉组织缺血、缺氧。一般绑扎止血带的位置是上臂或大腿上的1/3处。
(4)绑扎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标记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每隔4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再在另一稍高的部位绑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5)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
6.包扎急救措施
受外伤人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伤口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和再损伤,预防或减轻肿胀。当伤员有骨折或脱臼时,包扎还可以起到固定敷料和夹板的作用,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并为安全转送医院救治打下良好基础。
绷带包扎
(1)环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颈部、腕部和额部等处。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每一圈重叠盖住前一圈。第一圈可以稍倾斜缠绕,以后各圈做环形缠绕,并把第一圈斜出圈外的绷带角折到圈里,然后再重叠缠绕压住,这样就不容易脱落。
(2)螺旋包扎法:此法适用于手指、上臂等处。先做几圈环形包扎,再将绷带做螺旋形上升缠绕,每一圈重叠压住前一圈的1/3~1/2。
(3)螺旋反折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小腿或前臂等四肢部位包扎。
先做环形缠绕固定绷带起始部,然后成螺旋形缠绕上升,但每一圈螺旋包扎都必须反折。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反折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缠绕肢体并拉紧,每一圈重叠压住前一圈的1/3~1/2。
(4)“8”字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大关节如肘、膝、肩、髓、踝等处。包扎时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每一圈在前面与上一圈相交,并重叠上一圈的1/3~1/2,重复做“8”字形旋转缠绕。
(5)回反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头部包扎。先环绕两圈固定,再自中央开始反折向后,再回反向前,以后左右来回反折,直到完全包扎后再环绕两圈包扎固定。
(6)蛇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临时简单固定或包扎需从一处延伸到另一处时。与螺旋包扎法相似,只是每圈间留有间隙,互不重叠。
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制作方便,包扎操作简便易学,容易掌握,适用范围广。
缺点是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1)头部包扎法:头顶部包扎法:把三角巾底边折叠两指宽,中央放在前额,顶角拉向后脑,两底角拉紧,经两耳上方绕到头的后枕部,压着顶角,再交叉返回前额打结。如果没有三角巾,也可改用毛巾。先将毛巾横盖在头顶上,前两角反折后拉到后脑打结,后两角各系一根布带,左右交叉后绕到前额打结。
头部风帽式包扎法:先在三角巾顶角和底部中央各打一结,形式像风帽一样。把顶角结放在前额处,底结放在后脑部下方,包住头顶,然后再将两顶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成三四指宽,包绕下颌,最后拉至后脑枕部打结固定。
(2)面部面具式包扎法:面部受伤可用此法。先在三角巾顶角打一结,使头向下,提起左右两个底角,形式像面具一样。再将三角巾顶结套住下颌,罩住头面,底边拉向后脑枕部,左右角拉紧,交叉压在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扎后,可根据情况在眼和口鼻处剪开小洞。
(3)上肢包扎法:当手部受伤时,可将手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手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底边横向腕部,把顶角折回,两底角分别围绕手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在腕部打结,最后把顶角折回,用顶角上的布带或用别针固定。
当手臂受外伤时,可将伤臂的手指尖对着毛巾一角,把这一角翻向手臂,另一角从手掌一侧翻过手背并压在掌下,再把毛巾的另一端翻过来,包绕前臂,最后用带子结扎。
肩部受伤时,可把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形,燕尾夹角向上放在伤侧肩上正中。向后的燕尾角压住向前的燕尾角,并稍大于向前的一角。
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的1/3处,并在腋前或腋后打结。然后拉紧两燕尾角,分别包绕胸背,于对侧腋下处打结。
(4)下肢包扎法:如果是小腿受伤,则把毛巾一角内折在伤腿下部,再用毛巾压住另一端包住小腿,最后用带子结扎固定。如果是足部受伤,则将脚掌心向下放在三角巾的中央,脚指朝向三角巾的顶角,底边横向腕部,把顶角折回,两底角分别围绕脚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后,在脚腕部打结,最后把顶角折回,用顶角上的布带固定。
(5)单眼包扎法:如果眼部受伤,可将三角巾折成四横指宽的带形,斜盖在受伤的眼睛上。三角巾长度的1/3向上,2/3向下。下部的一端从耳下绕到后脑,再从另一只耳上绕到前额,压住眼上部的一端,然后将上部的一端向外翻转,向脑后拉紧,与另一端打结。
包扎时的注意事项
(1)进行包扎时,让患者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扶托患肢,并尽量使肢体保持功能位。对于伤情严重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急救中,如果伤员出现大出血或休克情况,则必须先进行止血和人工呼吸,不要因为忙于包扎而耽误了抢救时间。
(2)如果是头部或四肢外伤,一般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如果没有三角巾和绷带,可以用衣服或毛巾等物代替。
(3)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也就是说,包扎动作要迅速、敏捷、熟练、轻柔,包扎部位要准确、牢靠,不能过紧或过松。
7.骨折固定急救措施
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伤害,如果伤员的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变形以及不能活动等现象时,就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
这时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常见的骨折是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可采用相应的方法固定。
(1)上肢肱骨骨折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并用绷带或布带缠绕固定,然后把前臂屈曲固定于胸前。也可用一块夹板放在骨折部位的外侧,中间垫上棉花或毛巾,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2)前臂骨折固定法:选取长度与前臂相当的夹板,夹住受伤的前臂,再用绷带或布带自肘关节至手掌缠绕固定,最后用三角巾将前臂吊在胸前。
(3)股骨骨折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其中一块的长度与腋窝至足根的长度相当,另一块的长度与伤员的腹股沟到足根的长度相当。长的一块放在伤股外侧腋窝下并和下肢平行,短的一块放在两腿之间,用棉花或毛巾垫好肢体,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分段绑扎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法:取长度相当于由大腿中部到足根的长度的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受伤的小腿内外两侧,用棉花或毛巾垫好,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分段固定。也可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受伤的小腿和另一条没有受伤的腿一起固定起来。
(5)脊柱骨折的固定:确定伤员是脊柱骨折后,就不能轻易搬动,应该依照伤员伤后的姿势进行固定。用3块夹板架成工字形,其中1块约75厘米,另2块约60厘米。把长的一块顺着人体,放在紧贴脊柱处,在板和背部之间用毛巾或衣服垫好。把短的两块横压在竖板的两端,分别放在两肩后和腰骶部。先固定上端的一块横板,再固定下端的横板。
8.断肢与断指的处理
发生断肢或断指事故后,除进行必要的急救外,还应注意保存断肢或断指,以求进行再植。保存的方法是:将断肢或断指用清洁纱布包好,放在塑料袋里。不要用水冲洗断肢或断指,也不要用各种溶液浸泡。若有条件,可将包好的断肢或断指置于冰块中。然后将断肢或断指随伤员一同送往医院,进行再植手术,切记不要在断肢或断指上涂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否则会使细胞变质,造成不能再植的严重后果。
9.化学烧伤的急救措施
化学烧伤是指由某种化学物质直接刺激、腐蚀皮肤,或其化学反应导致的皮肤组织急性损伤。与一般烧伤不同,化学烧伤不仅引起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伤,并常因化学物质被吸收而造成全身的中毒性损害。其烧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剂量、浓度、作用时间。
此外,化学物质的蒸气或烟雾亦可刺激呼吸道和眼睛,引起呼吸道烧伤和眼的损伤。化学烧伤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死亡原因往往是因为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
化学烧伤的特点
常见的化学烧伤有酸烧伤,如硫酸、硝酸、盐酸等造成的烧伤,一般不向深层扩散,所以伤口浅,局部肿胀轻,创面干燥,痴皮呈褐色,但常有局部持续疼痛;碱烧伤,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石等造成的烧伤,其特点是穿透力强,在烧伤后两天内还可以逐渐向深层周围组织扩大损伤,能使细胞脱水,蛋白凝固,局部创面为湿性,痴皮污浊呈灰色;此外还有磷烧伤、铬酸烧伤、沥青烧伤以及汽油浸泡烧伤等。
化学烧伤的救护方法
(1)强酸烧伤:强酸烧伤应及时用清洁、流动的冷水冲洗创面至少10分钟,若衣服被污染,应立即脱掉或将污染的部位撕掉,同时用大量的水冲洗。
还可用4%碳酸氢钠或2%苏打水冲洗中和。
若眼部被烧伤,则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切勿用手或手帕揉眼睛,以免增加创伤。
误食强酸可引起口腔及消化道烧伤,这时可口服氢氧化铝凝胶、鸡蛋清和牛奶等中和剂,禁用碳酸氢钠,禁用胃管洗胃或使用催吐剂,以免引起胃胀气和胃肠穿孔。
吸入性烧伤可导致咳血性泡沫痰、胸闷、流泪、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症状。此时要注意呼吸道畅通,可用2%~4%碳酸氢钠雾化吸入。
(2)强碱烧伤:强碱烧伤的处理重点是早期长时间地用清水冲洗,直至创面无滑腻感,用食醋或2%醋酸冲洗中和或湿敷。眼部烧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冲洗时间在20分钟以上。严禁用酸性物质冲洗眼内,可用清水冲洗后点眼药水。
误食强碱后,可立即口服食醋、柠檬汁起到中和作用,也可口服蛋清、豆浆、食用植物油中的任意一种,每次200毫升,以保护消化道黏膜,禁用胃管洗胃或使用催吐剂。
生石灰遇水后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热,碱与热共同作用可造成深度烧伤。生石灰烧伤的创面较干燥,常残留有生石灰,清创时应先将创面上的生石灰用纱布擦干净,再用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以上,以免生石灰遇水后释放热。
(3)磷烧伤: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最好将伤部侵入水中至少10分钟以上。若现场缺乏水源,可用浸水的湿布包扎创面,或用5%碳酸氢钠湿敷,禁用油质敷料包扎,以免磷溶解后被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化学物质可引起中毒,应注意观察伤者变化,严重烧伤早期应及时给伤员补充体液,防止休克。最好服用烧伤饮料、含盐饮料,少量多次饮用,不要单纯喝白水、糖水,更不可一次饮水过多。
10.热烧伤的急救措施
热烧伤的特点
由于火焰、蒸汽、热液体或固体直接接触于人体引起的烧伤,都属于热烧伤。热烧伤是工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烧伤。其烧伤程度取决于作用于物体的温度和作用持续的时间。热烧伤的症状为伤处及周围有剧烈灼痛;局部红肿,有时出现水泡;重度烧伤者伤处麻木、周围皮肤苍白,可形成焦痴,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
热烧伤的救护方法
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冷疗,即将伤处放在冷水中冲洗或在水中浸泡15~30分钟。此法不仅能止痛,而且还能减轻烧伤程度。穿着衣服的部位烧伤严重,不要先脱衣服,应立即朝衣服上面浇冷水,待衣服局部温度快速下降后,再脱去或用剪刀剪开。II度烧伤伤处已有水疮形成,小的水疱不要轻易弄破,大水疱应到医院处理或用消毒过的针刺一小孔排除水疱内液体,以免影响创面修复,增加感染机会。
创面要保持清洁,不要外涂油膏、龙胆紫、红汞等。较大面积烧伤用清水冲洗清洁后,可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料盖在伤处,外用绷带固定。伤后4小时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火焰烧伤时,尤其是引起衣服(如棉衣、毛衣等较厚的外衣)燃烧时,切忌奔跑,以免加助风势而促进火焰的燃烧;灭火时也不要直接用手拍打火焰,以免造成手部烧伤。可卧倒在地慢慢打滚灭火,注意翻滚速度不要过快,翻滚过快反而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或者迅速脱掉着火的外衣,也可跳入附近的水池、小河。但要注意,不可跳入泥潭、污水池中,否则将加重创面污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热气或有毒气体损伤呼吸道。
头、面、五官、手、足、会阴、骨与关节及呼吸道等部位烧伤,称特殊部位烧伤。由于其生理及解剖特点不同,处理上具有特殊性,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伤残,抢救时应特别注意。如头部和面部烧伤后,常极度肿胀,且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吸入性损伤,由于热力及化学毒物的刺激、损伤,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小支气管可发生痉挛,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通气障碍。由于呼吸道烧伤属于内脏烧伤,容易被漏诊而延误抢救,以致造成早期死亡。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困难,并及时护送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治疗。
应注意观察伤员的状态。如伤员神志清醒,可让其饮冷水以补充丧失的体液;如伤员出现休克,应尽快送往医院。
11.电烧伤的急救措施
电烧伤包括电弧烧伤和电接触损伤,后者即临床上所称的“电烧伤”,是指人体直接与电源接触,电流通过身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其实质主要是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热效应对组织造成伤害。
电烧伤的救护方法:
(1)迅速切断电源:立即拉开电闸,或用木制物品或其他不导电物品将电源从伤员身上断离。
(2)现场急救:电烧伤多为III度烧伤,最常见的是人体由于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呼吸停止,以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最为有效。
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并辅以人工呼吸,如果能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唇色转红,说明按摩有效。
12.触电的急救措施
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仅产生麻感,对机体影响不大。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大,但小于摆脱电流时,虽可能受到强烈打击,但尚能自己摆脱电源,伤害可能不严重;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至接近或达到致命电流时,触电人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现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这时,不应该认为是生物性死亡,而应该看作是诊断性死亡并且应迅速而持久地进行抢救。触电急救的步骤主要有:
脱离电源
人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失去知觉或中枢神经失调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脱离电源。这时,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活触电者的首要因素。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如下: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以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用有干燥木柄的斧头等切断电线,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垫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直接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以免造成二次触电。
(5)如果事故发生在线路上,可以采用抛掷临时接地线使线路短路并接地,迫使速断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注意抛掷临时接地线之前,其接地端必须可靠接地;一旦抛出,立即撒手;抛出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人及其他人。
(6)设法通知前级停电。
现场急救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地对症救治。对于需要救护者,应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注意观察并请医生前来治疗或送往医院。
(2)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使触电者安静地平卧;保持空气流通;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呼吸;若天气寒冷,应注意保温,并严密观察,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稀少或发生痉挛,应准备进一步抢救。
(3)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两者都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急救,并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应当注意,急救应尽快开始,不能等候医生的到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能中止急救。现场应用的主要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仅一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
13.中毒窒息事故的急救措施
如果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则应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抢救:
(1)抢救人员在进入危险区域前必须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要时也应给中毒者戴上,迅速把中毒者移到具有新鲜风流的地方,静卧保暖。
(2)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在清除中毒者口腔、鼻腔内的杂物使呼吸道保持畅通以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脏跳动也停止了,应迅速进行心脏胸外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3)如果是硫化氢中毒,在进行人工呼吸以前,要用浸透食盐溶液的棉花或手帕盖住中毒者的口鼻。
(4)如果是因瓦斯或二氧化碳窒息,情况不太严重的,只要把窒息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场所稍做休息后,就会苏醒的。若窒息时间较长,就要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5)在救护过程中,急救人员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通知医生到现场进行诊治。
14.氯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并有窒息臭味,许多工业和农药生产都离不开氯。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急性肺水肿等,从而引发肺和心脏功能急性衰竭。
中毒表现
吸入高浓度的氯气,如每升空气中氯的含量超过2~3毫克时,即可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紫甙、心力衰竭,病人很快因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往往仅数分钟至1小时,称为“闪电样死亡”。较重度的中毒,病人首先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如剧烈的咳嗽、吐痰、咽喉疼痛发辣、呼吸急促困难、颜面青紫、气喘。当出现支气管肺炎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中毒继续加重,造成肺泡水肿,引起急性肺水肿,全身情况也趋衰竭。
急救
迅速将伤员脱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鞋袜,注意给病人保暖,并让其安静休息。为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可给其吸入2%~3%的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以减轻氯气对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抢救中应当注意,氯中毒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应采用徒手式的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这是因为氯对上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刺激,引起支气管肺炎甚至肺水肿,这种压式的人工呼吸方法会使炎症、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酌情使用强心剂如西地兰等。鼻部可滴入1%~2%麻黄素,或2%~3%普鲁卡因加0.1%肾上腺素溶液。由于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腐蚀,故呼吸道失去正常保护机能,极易招致细菌感染,因而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5.天然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丙烷及丁烷等低分子量的烷烃,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氮等气体。常用的天然气含甲烷85%以上,常因火灾、事故中漏气、爆炸而中毒。
中毒表现
主要为窒息,若天然气同时含有硫化氢则毒性增加。早期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出现直视、昏迷、呼吸困难、四肢强直、去大脑皮质综合征等。
急救
迅速将病人脱离中毒现场,吸氧或新鲜空气。对有意识障碍者,以改善缺氧、解除脑血管痉挛、消除脑水肿为主。可吸氧,用氟美松、甘露醇等静滴,并用脑细胞代谢剂如细胞色素C、ATP、维生素B6和辅酶A等静滴。轻症患者仅做一般对症处理。
16.芥子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油状液体,具有芥子末气味或大葱、蒜臭味,相对密度为1.28,气态相对密度为5.5对空气,沸点为217℃,冰点为13.4℃。芥子气对皮肤、黏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结膜炎,引起呼吸道黏膜发炎,严重时造成糜烂水肿,并多伴有继发感染。
中毒表现
皮肤受芥子气作用后,往往在短时内出现明显症状,局部渐渐出现红斑。红斑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晰,按压患处可留下白痕;
红斑发展,渐渐变成青紫色并出现水疮,疱中有黄色胺液。皮肤的损伤以颜面、会阴等处较明显,暴露部位也较突出。当大腿受芥子气作用后,会阴必然伴有损伤,故此点可为诊断中毒佐证之一。
眼睛中毒出现炎症,可引起结膜炎,合并感染可成脓性。病人有流泪、羞明、发热等症状,继续发展为结膜水肿、眼睑痉挛,至最后造成角膜溃疡。严重者,由于角膜溃疡穿孔,玻璃体、水晶体流出,眼球萎缩而失明。
芥子气对呼吸道也有较强的致害作用,容易使呼吸道黏膜受损坏死,出现剧烈的咳嗽并有黏稠浓痰。严重时气管坏死黏膜的脱落可机械地阻碍呼吸;合并感染引起支气管肺炎,病人体温升高,身体衰弱。
急救
迅速脱离现场,将伤员移至通风良好无毒处,脱去衣物,并用温水冲洗全身。眼睛受伤者,速用温水冲洗并用浸2%苏打水的纱布包敷。
经过上述初步处理后,中毒局部如皮肤,用可溶解芥子气的溶剂如煤油、酒精或中和剂水溶液如漂白粉、双氧水浸润棉球吸去毒液,但需注意勿与周围健康皮肤接触。中毒皮肤的水疮应在无菌条件下剪开,放出毒液,再用浸泡苏打水的纱布包好。对呼吸道中毒严重者,应予以吸氧,常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漱口。对于剧烈咳嗽者,可使用祛疾剂。发生肺水肿者,还可静注高渗葡萄糖液。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
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佩戴防毒面具。若暂时不具备防毒面具,也可用纱布、棉花浸润下列任何一种解毒溶液制成简单的面具代替。碳酸钠1份,硫代硫酸钠4份,甘油1份,热水9份;乌洛托品70克,碳酸钠30克,水80毫升。
两种液体对于一般毒气如氯气、光气、芥子气、路易氏毒气皆有防御作用,但作用持续时间不长,必须经常更换。
17.神经性毒剂中毒的急救措施
神经性毒剂都含有磷。由于其对人畜毒性剧烈,又无特殊色、味且便于制造和使用,因此,多被用于战争或恐怖活动中。
毒理作用
本类毒剂系胆碱能神经毒剂,主要是抑制体内胆酯酶的活性,致使胆碱酯酶不能水解乙酸胆碱,造成乙酸胆碱大量蓄积,使得由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器官活动过度增高,以副交感神经机能亢进最为突出。
中毒表现
中毒症状出现的早晚与中毒方式及中毒量有密切关系。本类毒剂可通过蒸气态和液滴态两种形式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可按毒理作用分成以下几种:
(1)毒蕈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大量出汗及流涎,肺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上升等。
(2)菸碱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的震颤、抽搐,肌张力减退,尤其是呼吸肌,严重时可致麻痹。肌肉震颤开始往往以面部小肌肉群为主,肋间肌肉的震颤也多能见到,大肌群的震颤较少发生。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昏睡,严重者陷入昏迷。
急救
呼吸道吸入者,应立即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有条件者可吸入氧气;如系皮肤黏膜沾染,应立即脱去衣服,并用肥皂或其他碱性溶液充分洗净;毒物已经消化道进入者,应立即用碱性溶液(小苏打水、淡肥皂水)洗胃、催吐等。应用特效拮抗物,如阿托品等;同时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如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等。在使用阿托品及解磷定等针对中毒原因及主要症状的药物时,也不可忽视其他严重紧急症状,如肺水肿、呼吸困难、精神烦躁、水电解质失衡、感染等。
18.地下室建筑内窒息的急救措施
一些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下室、防空洞、贮藏室等由于通风条件差,其空气成分与外界大气成分有很大差别。离地面越远、通风越差,其中的贮藏物发生腐烂或火灾时,其空气的变化也就越大。地下建筑中的气体成分、比例的改变,基本上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氧气含量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其他有毒气体的产生。
人若进入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地下建筑内就可能引缺氧窒息,如果里面还含有其他有毒气体,则危害更大。
中毒表现
中毒症状主要是缺氧窒息。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相继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逐渐急促,变得快而浅。随着缺氧的加重,意识逐渐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处呈现明显的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病人陷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困难,缺氧窒息而死亡。
急救处理
首先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到地面上或通风良好的地方,然后再做其他有关处理。
在消防人员深入到地下建筑以前,最好先测试一下其中的空气成分;若在紧急情况下,没有现成的仪器,则可取一蜡烛点着,用绳索慢慢地吊入下面,从火着、火灭来判断情况,循情进入。
根据测定情况,决定是先进入或是先改善地下建筑的空气状况。可使用鼓风机等促进通风,切忌盲目入内,这样既救不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经过通风处理后,救护人员方可入内救人。但为了保障安全,预防意外发生,仍需用安全绳、导引绳等;若用防毒面具,则更为理想。
救出的人员,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衣领、内衣、乳罩和腰带等。对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或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必要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对心跳微弱不规则或刚停止者,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注射肾上腺素等。
救援者本人进入地下建筑内后,若感到头晕、眼花、心慌、呼吸困难等,立即返回,以免中毒。即使佩戴防毒面具,也应严格计算时间,切勿大意。
19.坍塌事故的急救措施
坍塌事故主要指正在搭设和使用中的脚手架发生整体或局部倒塌;模板支撑系统达不到承受要求,或堆料超过模板支撑系统的承受能力所引起的模板结构坍塌;建筑结构设计错误,或施工时不按图施工以及违反施工规范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所引起的建筑结构的坍塌等造成的人体损伤。坍塌事故现场一般伤员较多。
坍塌事故的伤害类型
(1)直接机械型损伤:这是坍塌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会引起伤者头颅损伤、胸腹部内脏穿孔或破裂出血,也可能出现截瘫(脊椎骨折断)或四肢骨折。
(2)掩埋窒息:由于坍塌土石堵塞呼吸道,致使不能呼吸,从而导致大脑缺氧引起死亡。
(3)挤压综合症:这是机体受坍塌土石挤压后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功能改变,如肌肉坏死等,严重者可危及伤者生命。
坍塌事故的救护方法
(1)将被压埋的人扒出来后,不要轻易移动他们,应该先检查呼吸和心跳,如果停止了,应立刻进行急救,检查他们的口、鼻内有无堵塞物。如有,应立即清除,随后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2)检查伤者脊椎是否被折断,发现有骨折、外伤性出血时,应立即予以固定和止血。
(3)压埋时间不论长短,都要喂其服下碱性饮料。现场没有碱性饮料时,可以口服淡盐水。如果不能口服,可经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150毫升,则效果更好。
坍塌事故的急救
发生房屋倒塌事故,人被埋住或压住时,首先应该大声呼救,同时仔细观察周围状况,考虑合适的脱险方法。在未完全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情况下:
(1)千万不能随便移动身旁的障碍物,因为拿掉一些小的障碍物,有可能会掉下更大的东西。
(2)应防止因灰尘呛到而窒息,应对的方法是用毛巾、干帕、衣物等捂住口鼻,以减少灰尘的吸入量。
如果确定无法自救,则应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到来。也可设法扩大周围空间,清理埋压在身体周围的碎物,或寻找利器,如铁钉、小刀、木棍、钢筋等,凿通气孔。在得知外面有救援人员时,要立即设法取得联系,切不可盲目地大喊大叫,消耗体力。一般通知外界人员的方法是利用可敲击物,以声报警。
如果有脱险的可能,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身体不要紧张,要放松,否则,很难通过狭窄的地方。头朝下往下滑行时,不要将两手都放在前面,一只手要放到身体的侧面,这是防止身体失去平衡的必要措施。两手交替抱住胸部,用胳膊肘滑下去效果较好。
卧下爬行时,用胳膊肘交替地撑着身体匍匐前进,或者将胳膊肘紧贴身体,把手放在肩的下边朝前爬行。
20.伤员的搬运方法
在现场对伤员和急危重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就需要把他们及时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搬运工作也是救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得及时准确可使伤员和急危重患者及早获得正规治疗,减少痛苦。如果搬运不当,则会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神经、血管损伤或致残。因此,搬运伤员时应十分小心。
徒手搬运法
当现场找不到搬运工具,而转运路程又较近、伤员病情较轻时,可采用徒手搬运法。常用的徒手搬运法有单人徒手搬运法、双人搬运法等。
(1)单人徒手搬运法:常用方法有背负法、扶持法、把持法。背负法,先将伤员支起,然后背着走。扶持法,左手拉着伤员的手,右手扶住伤员的腰部,慢慢行走。把持法,若伤员不能行走,但上肢还有力量,可让伤员钩在搬运者颈上。
(2)双人搬运法:常用方法有平托法、坐骑法、膝肩法。平托法,即平抱着走,即两个搬运者站在同侧,并排同时抱起伤员。坐骑法,即用靠椅抬着走,让伤员坐在椅子上,一人在后面抬着靠背部,另一人在前抬椅腿。膝肩法,即一人在前面提起伤员的双腿,另一人从伤员的腋下将其抱起。
不同伤员的搬运法
(1)颅脑伤昏迷者:首先要清除伤员身上的泥土、堆盖物,解开衣襟。搬运时要注意重点保护头部,伤员在担架上应采取半俯卧位,头部侧向一边,以免呕吐时呕吐物阻塞气道而窒息,若有暴露的脑组织应加以保护。抬运需两人以上,抬运前头部给以软枕,膝部、肘部要用衣服垫好,头颈部两侧垫衣物使颈部固定。
(2)脊柱骨折者: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进行抬运。应由2~4人搬运,使伤员成一线起落,步调要一致。切忌一人抬胸,一人抬腿。伤员被抬到担架上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一个衣服垫,然后用3~4根布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伤员在搬运中跌落,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激血管和神经,致使下肢瘫痪。
(3)颈椎骨折者:让患者仰卧,头部垫一薄软枕,使头颈呈中立位。再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或软枕、衣服卷等固定颈部,防止左右摆动。搬运时要有专人扶住患者头部,并沿纵轴稍加牵引,以防颈部扭动。
(4)腹部骨折者:严重腹部损伤者,多伴有腹腔脏器从伤口脱出,可采用布带、绷带做一个略大的环圈盖住加以保护,然后固定。搬运时采取仰卧位,并使下肢屈曲,防止负压增加而使肠管继续脱出。
四、事故现场的自救与逃生
1.火灾的自救逃生方法
疏散自救措施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火灾现场被困人员可以安全地疏散或自救逃生,脱离险境。因此,必须培养自救意识,不惊慌失措,冷静观察,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疏散自救。
(1)疏散时,如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应在熟悉疏散通道的人员带领下,迅速地撤离起火点。在带领人用绳子牵领、用“跟着我”的喊话或前后扯着衣襟情况下可随疏散人员撤至室外或安全地点。
(2)在撤离火场途中被浓烟围困时,烟雾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雾相对比较稀薄,因此可采用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区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以便迅速撤出烟雾区。
(3)楼房的下层着火时,楼上的人不要惊慌失措,应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如果楼梯间只是充满烟雾,可采取低姿势手扶栏杆迅速而下;如果楼梯已被烟火封住但未坍塌,还有可能冲得出去时,则可向头部、上身淋些水,用浸湿的棉被、毯子等物体围在身上从烟火中冲过去;如果楼梯已被烧断、通道被堵死,可通过屋顶上的老虎窗、阳台、沿落水管等处逃生,或在固定的物体上(如窗框、水管等)栓绳子,然后手拉绳缓缓而下。如果上述措施行不通时,则应退居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还可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并向窗外伸出衣物或抛出小物件发出求救信号或呼喊引起楼外人员注意,设法求救。在火势猛烈、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如被困在二楼要跳楼时,可先往楼外地面上抛掷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拉着窗台或阳台往下滑,这样既可使双脚先着地,又能缩小高度;如果被困在三楼以上,则绝不能跳楼,可转移到其他较安全地点,耐心等待救援。
逃生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室内发现外部起火,开启房门前,必须先触摸门板,如果发热或有烟气从门缝窜入时,就不能贸然开门,应设法从其他出口逃生。如果不热时,应缓慢开启,并在一侧利用门扇等物做好掩护,防止被烟气熏倒或被热气浪灼伤。
(2)不论是位于起火房间还是未着火房间,逃到室外后,要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减缓烟雾沿人们逃离的通道蔓延。
(3)逃生前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耽误时间。无路可逃时不要向床下、墙角、桌子下面、大衣柜里等角落退避,因这些角落不能阻挡烟火的袭击。
(4)不要重新进入火场。受害者一旦脱离险区,就必须留在安全地带;如有情况,应及时地向救助人员反映,绝不能重新进入火场,以免发生危险。
(5)不要乘坐电梯逃生。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雾、高温热气很容易涌入,在热的作用下会造成电梯失控或变形,使电梯不能运行。烟雾、热气流可危及人们的生命,所以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2.矿井内火灾的自救
由于矿井环境的特殊性,积极进行自救避灾显得极为重要,任何人发现了烟雾或明火,知道发生了火灾,就要立即向领导或调度室汇报,请求救护队救援。如果火灾范围很大,或者火势很猛,现场人员已无力抢救时,或者其他地区发生火灾,接到撤退命令时,就要进行自救避灾。具体做法是:
(1)沉着冷静,迅速戴好自救器,避灾的负责人要逐一进行认真检查后撤退。
(2)位于火源进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风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人员,如果距火源较近、且火势不大时,应迅速冲过火源撤到迎风侧,然后迎风撤退;如果无法冲过火区,则沿回风撤退一段距离,尽快找到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再撤退。
(3)如果巷道已经充满烟雾,也绝对不要惊慌,不能乱跑,要迅速地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俯身摸着铁道或铁管有秩序地外撤。
(4)如果实在无法撤出,应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构筑临时避难硐室,尽量隔断风流,防止烟气侵入,然后静卧待救。
(5)有条件时应及早用电话同地面取得联系,以便救护队前来救援。
(6)所有避灾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听从避灾负责人的指挥,团结互助,共同度过难关。
3.井下透水事故的自救
井下透水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了透水事故,可采取下列的自救方法积极进行避灾自救:
(1)先要尽力判明水源性质(含水层水、断层水、老空水)并用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按规定的路线撤出。要手扶支架躲过水头冲击后向高处走,进入上一个水平,然后出井。
(2)假如出路已经被水隔断,就要迅速寻找井下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暂时躲避。同时定时在轨道或水管上敲打,发出呼救信号。
当人员撤出透水地区以后,要立即紧紧关闭水闸门,把水流隔断,以保护整个矿井的安全。
4.毒气泄漏场所的逃生
遇到毒气泄漏时,应该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因为对于毒气泄漏的处理是具有特殊要求的,作为一般人员,我们也要了解一些毒气泄漏处理的常识。
(1)若在毒气泄漏现场,应立即穿戴防护服装,并检查防毒面具是否有损坏,能否起到防护作用。如果没有佩戴防护服装或防毒面具时(注: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在有毒品危险的场所工作的),就应该尽快用衣服、帽子、口罩等,保护自己的眼、鼻、口腔,防止毒气摄入。
(2)当毒气泄漏量很大,而又无法采取措施防止泄漏时,特别是在通风条件差、较密闭的场所,在场人员应迅速逃离毒气泄漏场所。
(3)不要慌乱、拥挤,要听从指挥,特别是人员较多时,更不能慌乱,也不要大喊大叫,要镇静、沉着,有秩序地撤离。
(4)撤离时要弄清楚毒气的流向,不可顺着毒气流动的风向走,而要逆向逃离。
(5)逃离泄漏区后,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排毒治疗。
(6)当毒气泄漏发生时,若没有穿戴防护服,决不能进入事故现场救人,以避免扩大伤害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