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用兵的胜负,取决于是否把统筹战局放在首位。战争开始之前,首先要分析估量对方的将帅是贤明还是愚笨,敌人的战斗力是强大还是虚弱,兵力是多还是少,占据的地形是险要还是平坦,以及粮草及供给是缺乏还是充实。筹划和判断周详明了以后,如此再出兵打仗,就没有不胜的道理。兵法曰:判明敌人情况,研究地形险易,道路远近,筹划致胜计谋,这些战场上的谋略,是优秀将帅之所以取胜的法宝。
攻战:势如破竹
战争,无攻则不战,有战必有攻。攻战是最体现战场谋略精萃的角斗场。或攻心为上,或声东击西,或远交近攻,或连环进攻,无一不昭显军事家的雄才伟略,胜招奇谋。
1.连环破敌,斯巴达克缒城夜袭
自从斯巴达克起义军上山之后,在斯巴达克的领导下,首先进行队伍的自身建设。各族义士们一起砍树、建营、习武、筑垒,采集野葡萄藤,编成片状,上面绷上兽皮,做成坚固耐用的盾牌。同时,不断地下山出击奴隶主的庄园,以补充给养。或袭击小股罗马地方武装夺取武器。不久,四里八乡皆知斯巴达克的大名,那些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附近的逃亡奴隶和因连年饥荒而破产的农民,纷纷前来投靠起义队伍,其中还有不少妇女,这样,各方聚集的起义者很快增至一万人。
斯巴达克是一个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的能手,加上他行伍出身,通晓各种军事韬略,从希腊的方阵,米特拉达梯的军制到罗马军团的战略战术,都很清楚。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按照罗马军团的严密组织形式建制,把起义军建成了一支适应战略战术的强有力的战斗队。从当时的军事水平来看,罗马军骑兵一般配备在步兵的两翼,进攻时以纵队3排的密集队形冲锋,也可散开作战。这样的兵种配合和战阵布置,确实比较先进,正如恩格斯所说:“罗马军队提供了在尚不知如何使用火药的时代所发明的最完善的一套步兵战术。同时,斯巴达克自己积极领导大家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各种攻防动作,准备迎击罗马武装的进攻。”
此外,斯巴达克还在起义军内部,实行了一些意义深远的制度,如虏获的所有财产,凡是日常应用的,一律平均分给大家;暂时用不着的,统由公家保管。对于平民的财产一般不触犯等。这些规定,显示了斯巴达克极其聪明之处,对后来整个起义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斯巴达克起义开始的时候,卡普亚地方当局曾把这次暴动的报告送到罗马,然而并没有引起罗马政府的重视。因为在古罗马,奴隶的逃跑是司空见惯的事,几个下贱的角斗士逃跑了,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更何况政府本身正被小亚细亚和西班牙的战争搞得手忙脚乱。于是,只指令卡普亚的地方当局,在城内大肆搜捕,把一些有“嫌疑”的奴隶绞死或钉上十字架了事。
随着斯巴达克起义队伍的不断扩大,与罗马地方政府的战事也不断增多。维苏威山南面的坎佩尼亚城经常受到起义军的袭击,这一带的庄园主被惩办,庄上奴隶被释放,带动起越来越多的奴隶和贫苦农民起来与政府抗斗。这使得罗马政府感到十分恼怒,责令卡普亚地方当局,必须设法拔除这个“危险的暴乱据点”。罗马政府的决策机构元老院同意卡普亚当局出兵请求,于是,他们会同附近的城防部队,凑集了1200名城防军,由统领格拉布尔指挥,气势汹汹地向维苏威山杀奔过来。
斯巴达克面对来敌深思起来,他认为此仗无论如何必须打胜,因为这第一次交手影响深远。在敌人不了解起义军实力的情况下,应该出奇制胜。他利用敌人骄蛮的作战心理,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积极防御措施,利用山形地势,据险设伏。
那些罗马人果然用“蔑视的态度”出战,根本没把起义军放在眼里,当他们行至山下,看到那些“惊慌遁去”的奴隶时,更是得意忘形,趾高气扬的格拉布尔哪知是诱其入网的计谋,急令部下尾追。千余罗马官兵,蜂拥着进入维苏威山峡谷。
斯巴达克见敌人中计很是欢喜,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时,便一声令下,埋伏在两侧山崖上的义军战士,立即跃起,用石块尽情地向谷里的罗马军猛烈掷击。倾刻间石雨天降,直砸得敌兵不知所措,慌无逃路。霎时,敌兵臂断腰折,头破足伤,狼哭鬼嚎。待格拉布尔明白已中埋伏时,已有一片飞石正中前额,立即毙命。残余敌人只得扔下武器,自顾逃命,屁滚尿流地逃下山去。
初战告捷,充分地显示了斯巴达克的军事指挥才能,此战使整个坎佩尼亚地区受到震动。
罗马政府得到格拉布尔惨败的消息之后,真是暴跳如雷,立即决定调集兵力,选派曾担任过罗马执法官、老谋深算、十分狡猾的克罗丢担任统帅,率领3000罗马官兵前来攻打维苏威山。
公元前73年的春天,克罗丢的人马浩浩荡荡来到维苏威山下。这个克罗丢倒是个作战老手,他心里清楚,此刻与占有有利地形的起义军相比,他处于劣势,如果硬攻,根本无法取胜。于是,他不急于进攻,先察看地形,他发现此山四面皆壁,唯正面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可通山顶,他便计上心来,认为如果控制山路,困住起义军,待山上的粮草殆尽时,起义军会自己雄虎下山。以就我范。他把这个办法叫做“张开布袋捉老鼠”。于是,他便在山麓扎下大营,派兵扼守下山通道,坐待奴隶们不战自降了。
此刻,山上的起义军也在研究对策。起初斯巴达克得知罗马军队开到山下时,便命令部下严阵以待,准备了比上次还多的滚木、石块,等敌人自送上门。但是敌人却按兵不动,不管山上怎样叫骂挑战,就是装聋作哑。斯巴达克感到遇到了新的对手,他一面号召大家不要惊慌失措,克服暂时的被困困难,另一面也在积极地寻找作战办法。斯巴达克认真分析了敌情,看清了罗马军队的用意,于是想出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缒城夜袭”的绝妙办法。
斯巴达克发动战士们采集山上结实的野葡萄藤,编成长长的软梯。同时,做好临战前的一切准备,一个暮色苍茫的傍晚,斯巴达克率领奴隶起义军战士们用野葡萄藤结成的绳梯,沿着峭壁,一个接一个地从山顶吊下山岩,整整一个晚上,斯巴达克把一支精锐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出敌人的包围圈,转移到敌人的背后,从而变内线被困,转为外线进攻。
每二天拂晓,罗马部队的军营里万籁俱寂,敌人都在酣睡之中。突然,杀声四起,起义部队凌空而降。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敌人晕头转向。起义军按照预定的部署,自左向右,分路猛扑敌人。一时间刀光剑影,棍棒横飞,杀声鼎沸。罗马军队慌作一团,溃不成军。起初,克罗丢还想组织抵抗,但见兵士四散溃逃,哪还有调度的可能,他感到大势已去。此时,又有许多短剑向他逼来,他只得跳上还来不及装鞍的坐骑,冲开一条血路,丢下残部,带着那尚未作完的“胜利”残梦。踉跄地滚回了罗马。
评析
连环之战,在于计谋在时间和空间的精巧叠合,一环诱之,再一环扣之;一计初得,一计又施,使其出战环环有利,出其不意,达到组合战术的出神入化的境地。
维苏威山突围战,斯巴达克再一次表现了无比的机智、勇敢和沉着,显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此战也是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光辉战例,为后人所称道。通过这次战役,斯巴达克的威望更高了,起义军也声威大震,不久便几乎控制了整个坎佩尼亚平原。
2.远交近攻,织田信长攻占无敌
桶狭间战役之后,尾张、三河、远江地区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号称东海第一豪强的今川氏已经一蹶不振,再无争雄一统的能力。过去摄于今川氏的淫威而屈从于斯的松平元康此时结束了12年的人质生活,以城主的身份回到了经营多年的冈崎,并于1561年2月宣布与今川氏断绝主从关系,而与织田信长议和。
织田信长意识到,松平氏的实力不可低估,过早地与其对抗对自己称雄天下的宏图伟业并无益处,莫不如与其结成同盟,自己则可解除来自东面的威胁,放手向西发展。于是,织田信长和松平元康于清洲会盟,双方约定:今后互相支援,互相协作。织田信长专事于向西发展,松平元康致力于向东部的元江、骏河方向发展。清洲盟约是日本战国时期许多盟约中缔结双方恪守诺言最好、维持时间最长的一个盟约,一直坚持到织田信长死去方告终结。
清洲盟约的签订表明,此时的织田信长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不仅深谙兵书战策,而且通晓谋略权术。在清洲会盟以后,他施展合纵连横之术,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以和亲的办法,与近江的浅并长政、甲斐的武田信玄、越后的上衫谦信建立了同盟,使自己未来的对手美浓国的斋藤龙兴陷于完全孤立。位于尾张西面的美浓国,是织田信长进入京都的必经之路。为了顺利地夺取美浓,打通进军京都之路,信长在采用谋略手段孤立斋藤氏的同时;集结了全部的兵力向美浓国发起了军事进攻。
对美浓的军事行动开始时进行得并不顺利,这主要是因为美浓与尾张之间有着大片河流交错的低洼地,不利于织田信长大军的行动。为克服这一地形上的困难,为自己将要发动的新的进攻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信长命令他手下的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在美浓的墨股地方修筑城堡.受到信长高度信任的羽柴秀吉果然不负主君的重托,仅用三天便奇迹般地完成了这个任务。随后,织田信长又以重金收买斋藤龙先手下的重臣。要他们寻找时机在美波国内部制造混乱,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1567年中秋节斋藤龙兴手下暗中投靠织田信长的一些人制造事端,挑起内乱,织田信长趁机指挥大军猛攻,里应外合,攻陷了斋藤氏盘据的井口城。这一年9月,织田信长移居此城,并根据中国古代周文王以岐山为据点,建立周王朝的历史典故,将此城改名为“岐阜”,以此作为进军京都的根据地。与之相辅相成,信长此时开始使用刻有“天下布武”字样的朱印,公开亮出了武力统一日本的旗号。
正当织田信长在军事上势如破竹、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他接到了京都的正亲町天皇的来信。天皇在信中称赞他“平定诸国,武勇出众”,是古今无双的名将,同时希望借助他的武力,收回被地方豪族侵占的皇室领地,恢复皇室的经济来源。
在与皇室建立联系的同时,织田信长也与室町幕府建立了联系。早在1565年5月,室町幕府的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其部下三好义继等人杀害,义辉之弟足利义昭潜逃至近江。足利义昭企图借助织田信长之力恢复幕府,继承将军职位,便写信向信长求援。可是当时信长正忙于对美浓的战争,无暇顾及义昭的要求。当织田信长平定美浓之后,足利义昭于1568年春再次致函织田信长,请求他迅速进军京都,帮助他恢复幕府。信长接到天皇和足利义昭的信件以后喜出望外,认为这是自己名正言顺地进人京都的大好时机,于是立即把足利义昭从越前的一乘谷迎到美浓的的政寺,接着兴兵先后平定北伊势(今三重县)与南近江。打通了通往京都的道路。是年9月,织田信长奉足利义昭进入京都,破三好氏势力,再兴幕府,拥足利义昭为将军。自己则在幕后掌握了实权。为了显示自己由一个田间武士成为新的统治者的权威,织田信长从他所统治的地区征调了大批的民夫、工匠,搜集了各种奇石名木,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在京都二条城为足利义昭修建了华丽的将军官邸,同时又派人拨款,对荒废已久、陈旧不堪的天皇皇居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
织田信长的举动使皇室和幕府感激不尽,对其更加倚重。他不但被允许使用天皇家和足利家的纹章,而且还被允许大津等重要工商业城市设置官吏。天皇和将军的这些作法正中织田信长下怀,他不仅从中获得了权威的象征,抬高了自己的地位,而且由此控制了近畿一带的财力,特别是信长通过软硬兼施,使自由城市屈服于他,更为其今后统一全国的行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织田信长进入京都,向其统一全国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已非他莫属,要想达到统一全国的目标,在前面等待他的仍然是艰难而漫长的行程。
织田信长进入京都以后,虽然已经居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但幕府将军足利义昭并不愿意作为一傀儡而屈居于信长之下。表面看来,织田信长对于足利义昭很尊敬,义昭对于信长也很感激,要信长出任副将军或管领,甚至称信长为“御父织田”,但在这表面握手言欢的掩盖下,暗地里却在为争夺实际的权力而进行着你死我活的争斗。织田信长对于足利义昭的虚情假意一目了然,他首先拒绝担任义昭的副将军或管领,以表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主权者,而不是一个将军属下的家臣。1570年1月,织田信长又与足利义昭签署协定,其中明文规定:没有信长的同意,义昭不得向诸将发布命令;天下政治要按信长的意见执行,义昭不得干涉.根据这一协定,织田信长实际上完全剥夺了足利义昭作为幕府将军的权力。
本想以幕府将军身份号令天下的足利义昭,见手中实权旁落,自己已被架空,心中不禁充满了对织田信长的怨恨。无奈此时自己没有力量能与信长抗衡,于是便暗中策划,将反对织田信长的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反对信长。
当时织田信长面临着三种势力的威胁:一是拥有广大庄园领地、养有大批僧兵的大寺院、大神社的势力。二是和他一样的实力雄厚的战国大名,如近江的浅井氏、越前的朝仓氏、越后的上杉氏、备中国的毛利氏等。而其中实力最强、对织田信长威胁最大的则是势及骏河、远江、三河、美浓、甲斐的武田氏。三是由本愿寺控制的各地一向宗门徒起义。这些反对势力在足利的策划下,结成了反对织田信长的联合阵线。1570年4月,越前的朝仓义景,近江的浅并长政、六角义贤,同时举兵反对信长;7月,三好氏余党在摄津(今大阪府)起事,企图复辟;9月;石山本愿寺举兵支援三好氏余党,并号召各地一向宗门徒起义。所有这些纷至沓来的事件使织田信长接应不暇,其对京畿地区的统治陷于危机之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织田信长处变不惊。他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逐次向这些反对者发起了致命的反击。1571年9月,他袭击了大寺院、大神社势力的核心比睿山延历寺,将其烧毁并夺取了该寺的领地,一举摧毁了这一反抗势力的最大据点。1573年,足利义昭以其幕府将军的身份,在山城国桢岛城(今京都府境内)举兵声讨信长,织田信长不等各地响应,便迅速出兵降伏义昭,将其放逐到河内国的若江(今大皈府境内),至此室町幕府寿终正寝。1574年,织田信长又派重兵镇压了伊势(今三重县)北部长岛的一向宗起义军,对其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575年,织田信长与其最强的对手武田氏在三河国(今爱知县)长筱城进行了决定命运的会战。
甲斐的大名武田信玄曾是织田信长的盟友,但在织田信长进据京都、控制中央大权之后,这位同样怀有一统天下雄心大志的战国名将,便成了织田信长的头号敌人。早在织田信长进据京都之初,武田信玄便展开频繁的外交活动,与北条氏、朝仓氏、钱井氏等各地大名结成同盟,形成了对织田信长的包围之势。1572年12月,武田信玄的军队和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的联军曾在远江(今静冈县)的三方原台地进行了有名的三方原之战。结果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联军不敌武田信玄的精锐骑兵,大败而归。武田信玄舍德川家康于不顾,直逼信长的根据地尾张,同时浅井氏和朝仓氏的大军也向信长发起进攻,织田信长两面受敌,几乎陷于绝境。不料在此关键时刻,武田信玄突患重病,并死于撤兵途中,织田信长大难不死,方得转机。
两年之后武田信玄之子武田胜赖遵其父西上攻取京都的遗愿,率其主力于1575年5月进至长筱城下,决心从占领此城的德川家康手中夺回原本属于武田氏的长筱城。但德川家康早有准备,防守森严,武田胜赖竟一时奈何不得,便改变战术,长困久围,企图断绝城内粮草,迫使守军降伏。在此危急时刻,织田信长应德川家康之求,亲率3万大军前往长筱城增援。两军会合之后,在连子川右岸摆开决战的阵势,引诱武田军来战。
5月20日,武田胜赖率领其著名的骑兵队来到织田军阵前,幻想重演两年前三方原之战的场面。然而采用葡萄牙式鸟铳枪装备起来的织田军,其实力已今非昔比。尽管那时鸟铳枪有效射程仅有八、九十米,并需临时装入火药,难以快速连续射击。但这毕竟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织田信长在阵前挖战壕、筑土墙、建木栅栏,将其3千鸟铳枪手配备其后,并在每隔八、九十米处开设一个出击口。为克服鸟铳枪不能连续射击的缺陷,织田信长特意将鸟铳枪手分成三个梯队,当第一梯队发射后,立即退居三线装药,第二梯队则上前射击,第三梯队进人二线,作好下一轮射击的准备。这样,便利用射手队列上的变化,保证了射击的连续不断,弥补了武器性能的缺陷。战斗开始以后,在鸟铳枪的密集火力之下,武田军的骑兵大多在织田军建造的木栅栏前纷纷倒下,担任突击冲杀的许多名将也多被击毙。最后,织田信长率军展开反攻,武田军顿时土崩瓦解,数万之众,生还者仅3千有余。
评析
从以上的历史战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远交”和“近攻”都不是织田信长用计的最终目的。“远交”并不是要长久地和好,而是为了避免在同一时间树敌过多所采取的一种军事外交策略,一旦“近攻”成功,那么,这个“远交”的对象也将变成新的攻击目标。“近攻”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制服近敌,同时,也是为尔后达成“远攻”的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长筱城之战,使织田信长消灭了他的最为强劲的对手,排除了他统一全国道路上的最大障碍。长筱城之战,也是日本战史上的最大转折。织田信长创立的手执弓、矛和鸟铳枪的轻装步兵,逐渐代替了重装盔甲的骑兵,成为军队的主力。特别是鸟铳战术,在长筱城战后逐渐代替了传统的骑兵战术,越来越普遍地在战场上被采用。
3.蛙跳战术,麦克阿瑟智夺莱城
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进攻非常顺利,麦克阿瑟在一系列进攻中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做出别人不敢做的攻击,那些冒险性的攻击被同行们称为军事赌博。
1944年,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所确定的作战部署,“车轮行动”的下两个目标分别是新爱尔兰岛西北端的卡维恩和阿德默勒尔蒂群岛的马努斯岛。卡维恩是哈尔西的目标,据报该地有重兵防守。为此,肯尼和哈尔西的空军自上一年的12月份起即对该地区进行空袭,并得到尼米兹的航空母舰的支援,但未给对方造成多大破坏。因此,哈尔西建议绕过卡维恩而取该地西北90英里处的埃米拉岛。但麦克阿瑟坚持要哈尔西夺取卡维恩,以掩护他攻打马努斯岛的作战。2月13日,麦克阿瑟下达了修改后的“车轮行动”时间表,要求4月1日同时占领卡维恩和马努斯岛。2月15日,哈尔西的部队占领了拉包尔以东的格林群岛,并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使陆上飞机距离拉包尔不到115英里,距卡维恩也只有200英里。
与此同时,肯尼的第5航空队开始集中攻击马努斯岛及其东部的洛斯内格罗斯岛,并派出照相侦察机进行侦察。2月23日晚,一份侦察报告表明,日军可能把部队从洛斯内格罗斯岛转移到马努斯岛。第二天,肯尼的侦察机报告说,在洛斯内格罗斯岛上没有发现什么活动,机场被废弃,渺无人迹。于是,肯尼向麦克阿瑟建议以小股部队迅速占领洛斯内格罗斯岛,取得机场后再空运大部队过去,从那里再进攻马努斯岛就容易了。
然而,麦克阿瑟的情报处长威洛反对这一建议。他根据自己的情报来源,认为几个星斯来日军一直增援马努斯岛和洛斯内格罗斯岛,使岛上日军增至4000余人,而且主力在落斯内格罗斯岛。但麦克阿瑟对肯尼的建议很感兴趣,认为“这是进行空袭的理想机会,如若取胜,盟军在太平洋的日程表可以提前几个月,也能挽救数以千计的生命”。2月24日晚,在麦克阿瑟举行的军事会议上,他不顾许多人的反对,果断下令对洛斯内格罗斯岛进行一次“火力侦察”的决心,时间定在29日。
这一行动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一个月,而且准备时间只有5天。有人说这是“一场军事赌博,敌人是庄家,牌全在他们手中。”麦克阿瑟回答说:“是的,这是一场赌博。在这场赌博中,我能赢许多,输的却很少。我打赌,如果我运气非常好的话,我下几块钱的赌注可以赢100块。”
根据部署,由克鲁格的第1骑兵师组成1000人的侦察队担任这次任务。麦克阿瑟对他们的要求是:“迅速打击,出奇制胜,避免在滩头阵地展开交战。”如登陆顺利且没有不必要的伤亡,便可以继续前进,占领附近的机场,并迅速予以增援;如在滩头上遇到敌人意外的抵抗而形势不利时,就立即撤退。
麦克阿瑟决定亲自参加这次行动。2月27日,他从布里斯班飞到米尔恩湾,在那里登上金凯德的旗舰“风凰”号巡洋舰。克鲁格看到他来到这里大为惊讶,督促他回去。克鲁格后来写道:他曾明确禁止我参加这次登陆攻击战,而现在他倒要自己这样做。我争辩说他这样暴露自己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明智的,如果他发生什么事,那将造成大灾难。他聚精会神地听我说,感谢我的好意,但接着说道:“我必须去”。第二天,克鲁格的侦察兵回来报告说,岛上的日本人像“蚂蚁一样多”,这使克鲁格深感忧虑。但部队已准备完毕,麦克阿瑟坚定不移,不管怎么样,也要试试,大不了撤回来就是了。
2月29日是个雨天。上午,侦察突击队在飞机、军舰的掩护下,避开正面港口而在洛斯内格罗斯岛后门登陆。他们只遇到微弱抵抗,中午时分就占领了岛上机场。守岛日军措手不及,急忙组织力量在晚上反击。下午4点,麦克阿瑟不顾有遭到日军狙击手袭击的危险,坚持上岸。一位军官担心他的安全,想让他回到舰上去,并指着附近一片丛林说:“对不起,先生,几分钟前,我们刚刚在那里打死了一个日军狙击手。”麦克阿瑟一面往前走,一面满不在乎地说:“好极了,那是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当看到两具被击毙的日本士兵的尸体时,对身边的人说:“我真喜欢看到他们这样。”他视察了刚刚建立的围绕机场的环形防线,确信可以守得住,遂立即发电调遣增援部队,并命令战地指挥官蔡斯将军:“无论出现什么复杂局面,都要守住已占领的阵地。你已经咬住他了,不要松口。”之后,浑身上下满是泥水的麦克阿瑟回到“凤凰”号上。
蔡斯没有辜负麦克阿瑟的期望。在那天晚上日军组织的反击中,他成功地守住了阵地。两天后,美援军陆续不断地到达,日军不得不反攻为守。经过一周的战斗,美军彻底占领了该岛。随后,克鲁格派出一支强大的部队在马努斯岛登陆,到8月下旬基本肃清了岛上的日军。此役,4000多日本守军除15个被俘外,全部被击毙。美军亡326人,伤1180人。麦克阿瑟终于赢了这场“赌博”,他的主动操胜博得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新闻界的赞扬,称之为一个非凡的成绩,甚至连与麦克阿瑟向来不和的金也称之为“绝妙的一招”。
麦克阿瑟在战略反攻中,首创了“蛙跳战术”。
麦克阿瑟进攻新几内亚莱城的设想是,一部分部队向萨拉马瓦推进,造成萨拉马瓦为主攻目标假象,以掩护对莱城的进攻。莱城战役以澳大利亚第9师从海上进攻,以一个伞兵团在莱城以西的纳德扎布机场实施空降,夺取机场后,再由肯尼将澳军第7师空运过去。陆上、海上两路夹击一举拿下莱城。
8月间,空军击毁了日军150多艘增援萨拉马瓦的驳船,日军被迫抽调莱城的守军从陆路进行增援,莱城的防御削弱了。
9月4日清晨,进攻莱城的战役开始了,澳军第9师和美军第41师一部在莱城以南的东海岸登陆。部队几乎未遭到来自地面的真正抵抗。部队上陆后迅速向莱城方向推进。
9月5日上午,1700多伞兵空降到莱城西面的纳德扎布机场,开始从莱城西面向莱城推进,空降部队迅速占领了机场。
9月8日,日军从萨拉马瓦回防莱城,但为时已晚,9月10日,澳军第9师,空运到纳德扎布,开始从莱城西面向莱城推进。9月12日,萨拉马瓦被盟军攻克,日军残部撤到莱城,9月15日,9000余日军撤出莱城,逃往北部山区。
澳军第7师、第9师在莱城胜利会师。
“蛙跳战术”一举成功。
盟军乘胜进攻,10月2日又拿下了位于休恩半岛东端的芬什港。
12月,美军第1陆战师和第112骑兵团,又攻占了新不列颠岛。
1944年2月,美军攻占马努斯岛。
1944年3月,美军占领马努斯岛和埃米拉岛后,对拉包尔形成包围,10万日军被封锁在拉包尔和卡维恩,只能“自生自灭”,只有死路一条。
麦克阿瑟靠这种“蛙跳战术”占领了新几内亚全境。
1945年3月,盟军占领马尼拉,这样麦克阿瑟又回到了他热爱的菲律宾,最终以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全面失败告终。
评析
“蛙跳战术”就是首先夺取空军基地,利用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对敌进行空中轰炸。每前进一步,都要建一个空军基地,为下步的进攻创造条件。由于南太平洋地区是以岛屿为主的战斗地形,“蛙跳战术”就可以一个一个地夺取岛屿,打击日军。
麦克阿瑟强调要进行陆、海、空三军协同的立体作战,这种立体战的形式是:通过占领前进基地,测算轰炸机的前进路线,以使中短程轰炸机可在同等距离的战斗机掩护下进行战斗。前进的每一个阶段都以一个机场为目标,作为下一个进程的垫脚石。当航空线向前推进时,在空军的掩护下海军又获得了敌人海上交通线。这种作战形式的要求是“避实击虚”,即避免以大量的伤亡进行正面攻击,而是打击敌之薄弱部位,“乘虚而攻”,进而切断补给线以孤立敌军,使其无所作为,软弱无力,自行消灭。这一指导思想使麦克阿瑟形成了对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概念:在有限的兵力下,进攻部队不脱离己方空军的掩护,沿着前进的轴心线,向几个重要目标外围作跳跃式进攻。即所谓“蛙跳战术”。这同所谓的“越岛战术”恰恰相反。后者是以直接的正面兵力迫使敌人逐渐向后退却,其结果必然招致重大伤亡。现在不必向敌人控制下的众多岛屿横冲直撞。“越岛战术”损失巨大,进展缓慢,不符合麦克阿瑟的以最低代价尽快结束战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