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尧做国君的时候,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尧便派黄帝的孙子鲧(gun)去治理洪水;鲧治水心切,从天宫中窃取了天帝的宝物,一种可生长不息的土壤,名叫息壤,用来堵塞洪水。结果治水失败,天帝派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在羽山。
鲧虽被杀害,但因水害未除,壮志未酬,因而精魂不死,尸体经过三年之久没有腐烂。不仅如此,他肚子里此时还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这件事被天帝知道了,怕鲧的尸体变成精怪与他做对,连忙派一个天神,拿了一把叫做“吴刀”的宝刀到羽山,把鲧的尸体剖开,以绝后患。
天神来到羽山,用“吴刀”剖开鲧的尸体。猛然间,从鲧的肚子里跳出一条虬(qiu)龙,头上长着一对坚硬无比的角,腾云驾雾,飞上了天空。这就是新生的禹(yu)。
禹出生后,得知父亲是为治水而死的,悲忿之余,立志要完成父亲鲧的宿愿,为民除害。因此,他又来到天帝面前,请求天帝将“息壤”赐给他,以根绝水患。天帝一见鲧、禹父子治水的决心无法阻止,便干脆顺水推舟,不但把息壤给了禹,还直接派他到人间治理洪水,并让在杀蚩尤的战争中立过功的应龙做禹的助手。
万没想到禹的行为,却惹怒了另一位大神——水神共工。共工本来奉天帝之命来人间降水,可是本领还没有施展开,禹就来治理洪水了,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于是决心变本加厉与禹做对,一时间,中原一带全成了水国。
看到共工如此不顾百姓死活,禹非常气愤。他决心靠武力来解决问题。不过,只靠自己的力量,毕竟势单力薄。于是,禹便在会稽山会合天下诸神,与共工展开一场生死搏斗。共工当然不是禹的对手,何况禹又有诸神的帮助,不久,共工就被禹赶走了。扫除了这个障碍,禹开始筹划治水的工程。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叫来一只黑色的神龟,将息壤放在龟背上,他带着龟四处治水。哪里洪水泛滥,他就把息壤扔在哪里,那里的地势就立即变高,这就是今日的名山。他又命令应龙走在他的前面,用尾巴在地上画出一条治水的路线,禹根据应龙画出的线开凿河道,使洪水向大海流去,这就成了今天的大江大河。
一天,禹来到黄河边察看水势,忽然见到一个身材细长,身体像鱼的人,从河水中跳了出来。这个人就是河伯。河伯送给禹一块青色石头,便又跳进河里不见了。禹感到很奇怪,便把那块石头反复看了看,发现石头上布满了弯弯曲曲的花纹,聪明的禹立刻明白了,这是一幅治水的地图。有了这幅治水的地图,禹治水的速度快多了。
在禹治水开凿龙门山时,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大岩洞。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禹走进洞内,只见里面一团漆黑,禹打着火把在洞中摸索前进,发现前面有一个东西闪烁着金光,金光越闪越亮,最后洞中竟如白昼。禹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黑色的长蛇,嘴里衔着一颗夜明珠,给禹带路。走着走着,他们走进了一座金光灿烂的殿堂,中央坐着一个人脸蛇身的神,原来是伏羲。两人一见如故。吃尽了洪水苦头的伏羲对禹的治水决心十分佩服,他从怀里掏出一块形状像竹片,长一尺二寸的玉器交给禹,让禹带出去度量大地,平定水土。禹明白这是玉简,给治水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禹治理洪水,曾经三次来到桐柏山。那里的气候十分恶劣,除了刮风、下雨、雷鸣电闪,就是草木哀号,闹得人心惶惶,根本无法治水。禹深知,这里有妖魔作祟,他非常愤怒,又把天下的群神召集到这里,命令他们把妖怪除掉。可是,这些神仙成年累月地跟着禹治水,十分劳累,再也不愿意出力了。没办法,禹毫不客气地把他们拘禁起来,群神这才齐心协力铲除妖怪。不久,果然擒获了一个叫无支祈的水怪。无支祈力气非常大,甚至超过了九头大象,虽然被抓了,却仍然在拼命挣扎。禹怕无支祈跑掉,就叫天神童律去制服他。童律对无支祈也没办法,禹又派乌木去,可还是不行。于是禹又派庚辰去,庚辰先是操起一把大戟,朝无支祈砍去,无支祈被砍在地上,庚辰又用一条粗大的铁索锁住怪物的脖子,又给他的鼻孔穿了金铃,将他压在龟山脚下。禹的治水工程又扫除了障碍,奔腾的淮水乖乖地流入海洋。
治理完淮河,禹又来到巫江三峡。在前面导引水路的一条龙,粗心大意,错引了水路。不明真相的民工就按照这条错误的水路施工,费尽努力,开凿了一条引水的峡谷,结果白费了力气。奖罚分明的禹一怒之下,把这条蠢龙斩杀在一座山崖上,这就是巫山县现有的“斩龙台”、“错开峡”。
治理洪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人间的百姓和各方的天神都来帮助禹完成这一大业。其中天上的神鸟燕子的后代伯益功劳最大。他常带着人们,打着火把,到山林水泽中把因洪水而长得特别茂盛的草木烧掉,使害人的野兽无处藏身,只得远远逃走,人民因此安居乐业。
禹为了治水,兢兢业业、含辛茹苦地奋斗了十三年,三过家门都没有去探望,终于治理好了有名的大江大河三百条,支流小河三千条,无名河流无数条。狂暴的洪水平息了,大地重新披上了绿装,人们得救了,他们从高山、从岩洞中走出来,重又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国君舜便传位给禹,禹成了天下君主。在禹去世后,人们把他隆重地葬在会稽山,以纪念这位治水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