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以所谓“人间指南杂志社”为依托,以一位主编、五位编辑的日常工作纠葛为中心,连带他们所接触的作者、读者、被采访对象等与杂志社发生这样那样关系的人群,组织起一集又一集的情节。剧中人李冬宝、戈玲代表的年轻人,牛大姐代表的老一代编辑,以及余德利代表的中年人各有性格,他们都在老主编的统一指挥下办刊。虽然处事各有原则,彼此之间既合作又有竞争、妒忌、代沟、感情等矛盾,但是,彼此间还能够相安无事。
矛盾的起因在于老主编要隐退,究竟由谁来接任主编,成为每个人暗中竞争的目标,于是他们各出高招,都为自己能成为主编而加班,动脑筋,但表面上又都不明确表示自己对权力的欲望。这部剧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播出,它揭示出知识分子由20世纪80年代重视学术向90年代重视个人价值转变的一种时代趋向。“人间指南”实际上成为“人间万象”,和现实的社会思潮以及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揭露意义,再加上北京语言善于调侃的风格,使这部系列剧充满了喜剧的色彩。每个人看到剧中人,都能够联想起社会中的一些事件,内容获得了欣赏者的认同。而葛优、侯耀华等一批优秀演员的表演,使剧中人性格突出、形象生动,因此,构成了欣赏的热潮。故事情节虽然相对独立,但由于主要人物的连续性,同样达到了吸引观众每天准时收看,不时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这部剧的成功,使电视系列剧逐渐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剧种,后来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候车大厅》、《东北一家人》等都是这一类剧的发展。
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
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形成了几次出国潮,其中有学生出国留学,也有其他行业的人出国淘金。在演艺界也有一大批在国内小有名气的人出国寻求发展。《北京人在纽约》正是抓住了社会对出国问题的关注和人们对这些游子在海外生活经历的好奇心,及时地推出了这部充满纽约气氛的电视剧。剧中的一对夫妻,一位是音乐演奏者王启明,一位是医生郭燕,在国内本已经有相当的事业基础和社会地位,他们受到出国风气的影响,抛下了年幼的女儿,带着奔向天堂的梦想离开了北京。然而纽约等待他们的是不见阳光的地下室,是商场上无情的竞争,是异文化的强烈冲击。在为生存、为事业的奋斗过程中,王启明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不得不从洗盘子打工开始,从事毛衣生产这样的手工生产行业。原本恩爱的夫妻,也分别重组了自己的家庭,原本听话、乖巧的女儿来到美国后,受到家庭破裂的刺激和美国文化的影响,与父母决裂,婚姻随意,让当父亲的王启明深受刺激。
该剧不回避在出国风潮中家庭破裂、子女失教以及国外生活的失败的尖锐问题,向国内出国淘金热发出了忠告:想要出国的人们,你们有思想准备吗?该片的主题歌就强调了这一创作意向,纽约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容不得梦想,它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极强的心理承受力。片中姜文、王姬、严晓频、马晓晴等人的表演,充满了激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片大量的外景都在纽约实拍,使人们感受到美国的都市风情,也使同样怀着出国梦和好奇心的观众获得了一丝满足,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并由此开创了制作当代海外题材的电视剧的思路。
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
在现实题材的剧目中,深入到人的感情世界,细腻地表现当代都市人情感的电视剧,在《过把瘾》之前尚不多见,因而该剧一出现便受到青年观众的热烈欢迎。男主人公叫方岩,是一个机关职员,女主人公叫杜梅,是医院的护士。这是一对都市中事业和地位都很平常的普普通通的年轻夫妻。杜梅有着浪漫的性格,她希望婚后的生活仍然激情如火,讨厌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的日子,因此她要求丈夫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留在自己身边。而方岩虽然深爱着妻子,但他同时是一个需要自由空间的人,他觉得妻子对他的爱像一把绳索一样把自己捆绑得不能呼吸。杜梅多方寻找那种激情如火的夫妻,带着丈夫去取经,不经意间却发现那对夫妻闹了离婚,这使杜梅产生的困惑,究竟有没有一对夫妻真的有爱情。
在争吵中,夫妻两人分手了,但继续住在一个单元房里,杜梅住大间,方岩住小间。这时候另外两个年轻人分别走进了杜梅和方岩的世界,面对自己的丈夫和妻子有可能和别人结合的局面,两个人发现自己仍然不能割舍对对方的情感。就在他们决定复婚的时候,方岩发现自己得了绝症,他违心地再一次拒绝了杜梅,而杜梅也理解了方岩的感情。
本剧通过杜梅寻找爱情真谛而导致离婚的故事告诉人们,婚后的爱情的真谛就是朴实、理解和平平常常。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要求和限制,会造成夫妻之间的情感萎缩,启发人们树立现代夫妻的正确感情。五个年轻人对婚姻的追求浓缩了平民阶层、工薪阶层、小知识分子阶层的夫妻感情状态和生存状态,表现出编导独特的人文关怀视角。该剧不以复杂的情节取胜,有限的情节冲突也是为了展示感情的波动而设置。小夫妻之间的感情并不复杂,贯穿始终的是彼此的深爱,但在爱的表达上却是吵吵闹闹、哭哭啼啼、甜甜蜜蜜、假假真真。王志文、江珊、史可、刘蓓、李诚儒等演员细腻的表演,把男女主人公的真情、矫情、假情,有层次、有根据地展现出来,具象地表达了年轻夫妻之间和恋人之间“说也说不清楚”、“糊里又糊涂”的情感状态。该剧对中青年以下的观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时间满街争说“杜梅”,很多年轻妇女从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该剧的意义在于它关注人们内心的情感,把电视剧的触觉从外在的社会现象拉向了家庭和情感世界,也开创了都市情感剧的先河,从此,引出了《牵手》、《让爱做主》等一批都市情感剧。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电视剧
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指从1994年开始至1996年这3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是继续贯彻“弘扬主旋律,创作多样化”的时期。江泽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对主旋律的内涵作了界定:“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江泽民对主旋律的这一阐释,被简称为“四个一切”,成为创作者创作上的一个原则,并带来了主旋律创作理论研讨的高潮。
1994年9月中央电视台在世界12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家电视台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电视周”,让中国电视走向了世界,进入了众多国家的荧屏。这是一项让世界更加全面真实准确地了解中国的重大举措,这项活动被列入中央电视台1994年十件大事之一,受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嘉奖。
1994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当年全国生产电视剧达6000部集,中央电视台播出1829集,基本上满足了每晚黄金时间的播出需要,从此中国的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依赖外国电视剧填充的现象得到了根本的扭转。1994年生产的著名剧目有《三国演义》、《戏剧人生》、《9·18大案纪实》、《年轮》、《沟里人》、《东方商人》、《洋行里的中国小姐》、《孽债》、《大老板程长庚》、《法官潘火中》、《小楼风景》、《山里走出来的娘们》等。
1995年在创作的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强化精品意识的质量要求。全国共生产电视剧约7000部集,受到专家好评的剧作有《英雄无悔》、《西部警察》、《咱爸咱妈》、《苍天在上》、《孔繁森》、《总督张之洞》、《东边日出西边雨》、《宰相刘罗锅》、《武则天》、《长天烽火》、《上海人在东京》、《周恩来在大连》、《青年毛泽东》等。
1996年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的精神。全年生产电视剧约9000部集,优秀的影片有《问鼎长天》、《远东阴谋》、《金融潮》、《妇产医院》、《中国检察官》、《重案探组》、《姐姐妹妹闯京城》、《乡党委书记》、《荣辱商界》、《叶剑英》、《贺龙》、《跑滩》等。电视剧在题材上明显向现实题材靠拢。
总之,在这一阶段,主旋律创作、精品创作、现实题材创作都被反复强调,因此,也出现了一大批至今印象尤深的作品。
现实政治剧《苍天在上》
《苍天在上》由中国电视剧艺术中心制作,全剧17集,荣获1995年度第16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苍天在上》是继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剧《新星》之后又一次引起轰动的现实政治电视剧,它以空前的尖锐性揭示了政权中已经存在的腐败现象,它贴近现实的胆略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章台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突然相继死亡,代理市长黄江北临危受命前往查处疑案。剧情围绕黄江北在查处疑案的过程中卷入的重重矛盾展开,在市委书记的指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案情终于查清,用公款炒股、贪污腐化的田公子及其后台田副省长被揭露。剧中成功地塑造了黄江北这位一身正气、不畏艰难的年轻干部形象。反面人物、腐败的田副省长及其儿子的贪婪卑劣,也表现得入木三分。剧中曾经受到权力的伤害、卷入黑窝又不甘沉沦的人物田曼芳也刻画得极为传神。伴随着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戏剧化情节的发展,不同人物的性格气质得到了艺术的展现,在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中,反腐倡廉的主题得以充分体现。纵观全剧,观众可以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既引发出人们对现实政治腐败现象的思考,也增强了战胜腐败的信心。
在艺术表现上,《苍天在上》将反腐倡廉的深刻主题,融进了现代各阶层、各行业的生活故事当中。在情节的设计上,它借鉴了侦破故事善于设计悬念的方法,以破案为线索,引导观众一步一步参与对腐败行为的揭露过程中,既满足了大众的欣赏趣味,又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而避免了直奔主题的苍白。多处巧妙的设置悬念,使情节曲折起伏,不断有意外发生,让欣赏者始终不敢放松紧张的心情。情节的发展,把腐败事件一幕一幕地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在如身临其境的气氛中,作出一种选择及评判,从而向观众揭示反腐倡廉这一当代社会重大命题。通过电视剧的艺术演绎,反腐的主题和人们对腐败的痛恨,得到了最彻底的表现,体现出电视剧作为艺术的独有魅力。
编剧陆天明在谈到这部剧的创作体会时说:苍天在上就是向老百姓低头,苍天就是老百姓,就是人民。为了创作这部剧,他自己也经过了严峻的考验,并且反复向有关部门说明自己的创作本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反腐政治剧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经常出现,虽然也有一些影视剧涉及到反腐败的内容,但是,一些作品因为有意无意地回避矛盾,粉饰现实,结果失之苍白,没有产生任何反响。直到《苍天在上》的出现,才把反腐政治剧提高到了直面现实的高度,而且所揭露的对象,并不是下层社会的乡镇长或科处级的小人物,而是一下子把腐败分子定位于副省长的高位,可以想见,当时的主创人员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苍天在上》没有粉饰太平,更没有回避反腐的艰巨繁杂,主人公代理市长黄江北的误入法网,反衬出反腐倡廉的艰难与曲折。这部电视剧直面现实,勇于揭露现实矛盾,大胆尖锐,深深震撼了亿万观众的心,为反腐政治剧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的繁荣奠定了一个高水准的基础。
历史战争剧《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拍摄成功,是电视剧创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改变了人们对电视剧“小场景、近距离、小打小闹”的印象,集中地展示了电视剧艺术的巨大表现力,尤其是在大场面和镜头运用方面的表现能力非常突出,进一步树立了电视剧艺术独特的品位,是电视剧成为一种新兴独立的艺术的范本。
首先,本剧集中了四大名著的拍摄难度。原作是一部以描写古代战争为主的长篇小说。剧作涉及到陆战、水战;涉及到两个人物的马上比武,动辄上百个回合,不分胜败;涉及到千军万马的攻城破阵、横尸遍野;涉及到水淹七军的大水;也涉及到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动辄上百里的大火。这对于以小场面见长的电视剧无疑是一个挑战。电视剧为此进行了周密的设计,以虚实结合、远近景结合、地面拍摄与空中拍摄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场景,用长镜头一次性完成了火烧赤壁等火光遍地、杀声震天的古代战争场面,使原作以文字描绘的壮观图景在画面上直观地得到展现。在大场面的把握和调度、协作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三国演义》的成功,标志着电视剧在表现古代大规模的战争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该剧中有三场宏伟壮观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其中拍摄官渡之战,便动用了1个师的兵力,1万多人次,耗资40万元左右。这样大规模的古代战争,以水、火为主要破坏力的大场面,即使是在电影史上,也是罕见的。电视剧以《三国演义》的成功,开启了一个具有丰富表现能力的电视剧的新的里程。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电视剧着力突出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和刘备、关羽、张飞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古代英雄人物。在不改变原作精神的前提下,赋予了主要人物现代人的思考,尤其是对曹操、关羽、诸葛亮等都有了新的改变。如加大了对曹操的表现力度,着重突出了他作为一代枭雄的建树,对他在统一北方、争乌桓、铲除袁氏兄弟等一系列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杰出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给予肯定。对关羽则淡化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过分褒奖,在肯定他辅助刘备、奠定西蜀基业过程中所作的贡献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狂妄自大、勇武过人、谋略不足、缺少政治雅量的性格。诸葛亮是电视剧着力塑造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保留原作中军事谋略、忠心侍主方面的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去掉了原作之中对他呼风唤雨、未卜先知等方面的过分夸张表现,塑造了一个可敬可信的诸葛亮形象。
再次,三国英雄多擅长骑射,马上的功夫,是对演员的挑战,也给画面表现带来难题。电视剧在马术方面,以专业骑手与演员结合的方式表现,加上长短兵器与逼真的人物造型,再现了古代勇士、马上英雄的精湛技艺。
最后,《三国演义》在语言上也大量保留了原作半文言的典型对话,同时以字幕的形式照顾到观众的接受力,使该剧达到了服装、语言、行为表现相一致的古代风格,被专家誉为最成功的名著改编剧目。虽然有一些年轻的学生对于语言上的半文言有一定的保留意见,认为其损害了该剧的通俗性,使年轻观众看起来有些吃力,但是,从总体上看来,《三国演义》是最尊重原作的一部改编剧。
《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并称为四大古代名著。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游记》和《红楼梦》已经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功。《红楼梦》以它青春的气息和细腻的表现不仅使同名电影黯然失色,而且通过艺术化的表现,使这部名著得到了更大的普及。电视剧的插曲不胫而走,在各种综艺节目中被反复演唱,扮演剧中人物的一批新人如邓婕、陈晓旭、欧阳奋强等人,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小说《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也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其中有千般变化,万般戏耍的精彩幻想;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和情节,主人公孙悟空、猪八戒等师徒四人成为民间社火和各种艺术造型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大量的动物精灵的造型考验着电视剧的表现力,其中佛教、道教的幻化和价值取舍,考验着现代传媒的导向定义,但是,这一切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得到了完美的实现。尽管20世纪80年代特技水平和造型水平还受到相当的限制,但是,六小龄童和马德华所塑造的神形兼备的孙悟空和猪八戒,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徐少华、迟重瑞所塑造的唐僧,也各有自己的风采。片头歌《敢问路在何方》,至今仍然是脍炙人口。
在前3部名作成功改编的基础上,1997年《水浒传》也完成了电视连续剧的拍摄,这样在20世纪结束之前,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都完成了电视剧的改编,对于普及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名著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也为中国电视剧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电视剧
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指1997—1999年这3年的电视剧。这是20世纪的最后几年,每一年在政治生活领域都各有大事。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是全线抗洪,1999年是世纪年,又是新中国建国50周年纪念年。电视荧屏上各种晚会、文艺节目异彩纷呈。
这3年也是中国电视剧史上十分辉煌的3年。每年的电视剧年产量都超过了1万部集,重要作品不断出现,古代四大名著的最后一部《水浒传》也搬上了屏幕,并获得了1997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水浒传》的片头歌《好汉歌》全国传唱,歌词“生死之交一碗酒,该出手时就出手”甚至成为社会不断引用的语言。《雍正王朝》在1999年1月播出,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一大批思想深刻,内容充实,艺术性强的作品获得了大众的喜爱。电视剧在新世纪来临之前,完成了它发展壮大的历史任务,为新世纪电视艺术的全面腾飞创造了应有的条件。电视剧已经成为各个电视台的主打节目,有了自己的专业频道。电视剧题材已经覆盖到政治、军事、社会的各个方面。
《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
《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河南电视台(亚太公司)、中共林州市委市政府制作,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内播出。该剧获得第18届(1997年度)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
红旗渠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又被称为“人造天河”。为开拓这条渠,林县人民苦干了10年,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无路可寻的崇山峻岭之间筑起了这条震惊中外、造福后代的长渠。该剧是一部劳动者和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它再现了林县人民下决心改变命运、排除万难创造条件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创造红旗渠的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修渠的农民们根本没有一样机械化的工具,他们手里有的是大锤、钎子和雷管火药,吃的是玉米面的窝窝头,住在露天的岩壁下,白天劈山凿石,晚上篝火相伴,坚持了36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引来了漳河水。
剧中的张二旺家兄弟三个,因为地方缺水贫穷,老大不小的三兄弟都娶不上媳妇,成了远近有名的三条光棍家。好容易有一个邻村一户人家看中了健壮能干的二旺,但是在成亲的当天,两个村子因为争水发生械斗,不仅婚没有结成,还白白糟蹋了金子一样的两缸水。公社书记亲自到场平息了这次械斗,县委书记阎运德借此机会把人们对水的渴望和愤怒集中到修水渠,引漳河水入林县的规划上。二旺三兄弟在修渠中展现了他们的干劲、能力,也获得了爱情。这部电视剧可贵的艺术成就在于它是通过一个个充满生命感和时代特征的人物,让观众认识那个历史时代,理解一条渠的价值,从个体的人身上感受到一个群体的精神力量。二旺、阎书记、王大炮、刘技术,是这部电视剧塑造得最成功,饱含着时代内容,闪烁着个性光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艺术典型化的一定高度。如果说二旺是修渠主力,农民英雄的缩影,刘广泰就是这部电视剧里独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说他是“文革”前一代大学生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诚诚恳恳地接受党的教育,无条件地全身心地把自己奉献给劳动人民的事业。红旗渠的筑起,他贡献最大,牺牲最大。这个形象的意义不仅代表了知识的价值,也为一代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历史的纪念碑。此外,宽厚的扁担叔以及巧凤、盼水等4位参加修水渠的姑娘也塑造得很成功。因此,通过对诸多人物的成功塑造,修渠英雄的群体风貌得以展现出来。
在艺术表现上它把纪实性因素和戏剧性因素巧妙而和谐地结合了起来,构成了它所特有的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新颖的艺术形式,把历史的重现和现实的观照结合了起来。观众观看这部电视剧时,没有历史的距离感,而是深情关注着林县人民的命运,在历史奇迹中激起了观众对现实的热情,使人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品味那段难忘岁月留下的奋斗和牺牲精神,那种值得90年代人去追寻的伟大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超越历史时空的局限,与90年代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感应和强烈的共振。
由于这部电视剧巨大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林县的再度关注,当年的9月16日,中央电视台农业和军事频道专门播出了专题节目《红旗渠的现况》,提供给我们如下的信息:
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成,改变了林县(现在的林州市)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然而,30年的风风雨雨,使这条被誉为“生命渠”的红旗渠开始老化,单因工程老化而又无力控制的决口就达17次,水源也日益减少。为使这条润泽后人的“幸福渠”永葆青春,1995年8月林州人民开始实施红旗渠改造工程。几年来,林州人民先后完成了红旗渠灌区干渠技改工程、灌溉节水试点工程、灌区自动化管理系统等重大工程项目,使红旗渠再现风采。如今红旗渠已成为集生产、科研、灌溉、旅游于一体的全国先进灌区。
传奇娱乐剧《还珠格格》的轰动
20世纪90年代末期《还珠格格》掀起“小燕子”风潮,是电视剧少有的轰动现象之一。
所谓传奇娱乐剧,又称为古代故事剧。这类剧目缺少真正的历史内涵,剧中人虽然身着古代服装,似乎有着一定的历史时代感,却并不反映一定的历史年代和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反,这类电视剧重视的是故事的完整和情节的传奇性。主要是表达真情、纯真、善良、正义等人类共有的良好道德,给人以轻松、娱乐的享受。这些娱乐剧以平民的身份,借助皇权之威,挑战贵族的等级特权和古板的封建制度,让受众得到反抗和胜利的快乐。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类古装传奇娱乐剧数量极多,其中有《少年包青天》、《皇嫂田桂花》、《上错花轿嫁对郎》、《木兰新编》、《忠勇小状元》、《九岁县太爷》等。这类剧中最突出而又影响最大的则是《还珠格格》,它引发了一场关于娱乐剧的讨论。
1998年,全国五家电视台播放了传奇娱乐剧《还珠格格》,剧中的主角小燕子热得炙手,百姓们看得痴迷,而评论界却一直在各种媒体上批评此剧,对其风行全国而困惑不解。一直到该剧以最高选票获得了金鹰奖,争论仍在继续,网友们的评论更是真正的“二元对立”,一方面是高涨的热情不减:小燕子,我们始终爱你!一方面是批评的势头猛烈,直呼扮演主角的演员为“傻帽明星”,甚至分析小燕子的行为具有“攻击型”心理障碍,力图校正小燕子留下来的坏影响。可以说大众对该剧的喜爱和媒体对小燕子的批评都创造了新纪录,二者截然对立的观点和鲜明的态度表明了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在电视剧欣赏中,存在着两种审美模式,存在着两种审美模式的剧烈冲突。《还珠格格》一剧的争论,正是这两种冲突的爆发。
民间喜传奇,百姓爱热闹。传奇与热闹构成了下层民众欣赏习惯的独特的审美情趣。传奇情节曲折,主人公经历十磨九难却又意外发达,险象环生又能出奇制胜。欣赏这样的传奇,使欣赏主体暂时离开了凡俗和现实,进入特定的远离自身境遇的规定的情境中,即进入艺术欣赏的境地,忘情而动情。热闹则指场面火暴,动感强烈,冲突不断,所谓一波三折,波澜起伏,画面精美光鲜。它使审美主体目不暇接,新鲜感得以连续保持。这种审美模式可以称得上源远流长,它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开始,经志怪、传奇、说经、讲史而沉积,固定为审美模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举凡在下层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历久而不减欣赏热情的名作,无不具有这种“传奇、热闹、好看”的美学原则,说不完的杨家将如此,道不尽的大隋唐也如此,受欢迎的当代传奇小说《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等无不程度不同地保持了这种大众所需要的审美特色。
就大众层面广泛接受的形式尤其是电视剧而言,“传奇、热闹、好看”的美学要求便无可回避地显露出来,而民间传奇剧因为突出地体现了这一原理而表现得格外抢眼。内力涌动的民间审美范式一旦遇到合适的剧目,立刻以极大的热情喷发出来。于是乎形成了《还珠格格》的热浪,形成了《康熙微服私访》等一系列的“戏说剧”的风行,形成了《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宫廷斗智戏的热播。
民众的审美取向,偏重于娱乐和轻松,偏重于愉悦和休闲。用他们的话来说,首选的节目是“好看而热闹”。明确的艺术欣赏的价值取向使他们倾向于娱乐性强或情节紧凑内容新奇的节目,即使是较长的电视连续剧,也要求打开电视就能看懂,就能入眼。至于剧情本身,他们则自觉地把它当作“好看而热闹”的“故事”来对待,不去较真,不多思考。民众喜欢的是《还珠格格》中光鲜的画面,年轻的面孔,离奇的情节,彼此相互扶助信任的友谊,无怨无悔的爱恶,充满人情味的宽厚和理解。女主角天真烂漫的性格,搞些小恶作剧、不断犯小错而又痛哭流涕地认错悔改,还有衣食无忧,不受约束的自由自在,无不让受众为之开怀。“调皮鬼”小燕子学什么都学不会,连念一些最简单的成语也出错儿,一念书本就头痛的样子,让青少年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有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原来这么漂亮要强的小燕子也很怵学习。应当说,在青少年电视剧精品较少,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好动好闹、闲不住又管不住自己的小燕子,契合了青少年的行为特点,他们从屏幕上看到了自己,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可了这个屏幕形象。恰好,他们成年的父母也爱看,孩子们的要求不再被拒绝。难怪青少年迷恋他们的小燕子姐姐,不仅故事本身有趣,连看电视的环境气氛也容纳他们的声音了。
需要说明的是,论述传奇剧的受众审美心理,不仅需要顾及受众的文化层次,而且应顾及年龄层次和欣赏心态。据笔者平时的调查和观察,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又从事科技文化艺术工作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在闲暇和休息时看看武侠片和传奇剧,从中获得休息,转换头脑,甚至获取灵感。他们不以拒绝传奇剧来显示高雅,不回避自己爱看传奇剧的休闲习惯。用这些人的话说是看传奇剧没负担,轻松而有趣。当然,传奇剧要求“传奇、热闹、好看”,满足感官和心灵需求,并不是宽容粗制滥造和胡编乱造,评论《还珠格格》也主要应立足于第一部。侠肝义胆流落江湖的小燕子善良而乐于助人,甚至为了紫薇寻父的愿望冒险闯围场,契合了中国人讲义气、患难相助的道德立场,给观众以感染力。
大众审美原则中的“好看”,包含内容方面的定义自是不言而喻。在形式上也有它独特的要求,即色彩和服饰的绚丽光艳。这方面中国的港台传奇剧取得不俗的成绩。众人对港台剧缺乏深刻的主题早有定论,却阻止不了港台传奇剧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和高收视率。其中成功的启示之一就是画面鲜艳、服饰新颖,不论是《戏说乾隆》,还是《还珠格格》,剧中美丽的包装,因人特色而设计的发型服饰,让一个时装中毫不出色的赵薇光彩立现,其中出现的丫环宫女,一个个都是服饰得体,一手帕一流苏,都显示出富丽气派。反观中国内地的一些宫廷戏,不仅宫女们衣着皱皱巴巴像个乡下土财主的丫头,连主要人物哪怕是慈禧老佛爷也是能将就就将就,基本上失去赏心悦目中的后两个字。
历史剧《雍正王朝》
在清代前几任的皇帝之中,雍正一直是一位争议比较大,民间口碑不好的皇帝。在以往的说书艺术之中,雍正都是阴险刻毒的反面角色,对于他是否合法地继承了皇位也存有多种说法。作家二月河在深入研究清史的基础上,把这个联结着康乾盛世的皇帝搬上了屏幕,不仅使观众重新思索了清初这位皇帝的历史作用,而且引起了人们对清史剧的极大兴趣。
《雍正王朝》的故事从康熙的晚年开始拉开序幕,雍正皇帝还是四阿哥,但已经是一个顾全大局、敢于负责、办事干练的王爷,被称誉为“办差阿哥”。雍正在代父筹集赈灾款项的过程中与江南的八阿哥的党羽进行了争斗,在十三阿哥的全力协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差事。接着在追缴欠款的过程中,又与权臣和八旗贵族多次交锋。在夺位的斗争中,他受到了智慧人物邬思道的启发,通过对原太子的情义化的支持,获得了晚年康熙的好感,最后战胜了呼声很高的八阿哥廉亲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如果说故事的前半部分讲述的是雍正夺权登基,那么后半部分则是他登基后的作为,整顿吏治、整顿税收、收揽人才,巩固权力成为核心事件。由于八爷党的蓄意破坏,加之康熙晚年吏治的松弛,雍正皇帝举步维艰,最后连他的儿子也由于牵涉到夺权之争而被他亲自处死。登基十几年后,雍正便匆匆去世。
电视剧的成功得力于该剧丰富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康熙晚年众阿哥形成了三派势力,太子一派、八阿哥一派、雍正一派,都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广树自己的党羽。其中太子有地位;八阿哥一派有人望,众多的阿哥支持着他,地方上有自己固定的财力来源,朝廷上有支持自己的大臣;雍正只有一个十三弟,他表面上支持太子,而实际上不动声色地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三派明争暗斗,形成了剧烈的冲突,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在雍正已经登基的故事情节中,先有自己亲弟弟的挑衅,后有大臣的欺骗,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财税政策也遭到了各有后台的地方势力的抵制。当这一切略有平息之后,自己的儿子为了争取地位,参与了八爷党企图从雍正手里夺权的阴谋,甚至要谋杀自己的弟弟——后来的乾隆皇帝,整部剧戏剧冲突自始至终处于紧张之中,有力地引领着观众的欣赏激情。
电视剧的成功还得力于剧中演员的表演,出演雍正的唐国强、出演晚年康熙的焦晃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角色的要求。尤其是唐国强所塑造的雍正,既有干练勤勉、顾全大局、富有谋略的一面,也有擅长权术、猜忌刻薄的一面。其他演员如城府颇深、富有才华的八爷,狂妄而善于征战的十四爷,纨绔子弟型的九爷和十爷,耿直而磊落的十三爷,都富有自己的主性格。一部电视剧能够创作出如此众多的同一社会阶层的不同性格的人物,使电视剧满台生辉。除贵族之外,忠心智慧而又另类的李卫、狂妄而有野心的年羹尧、见识老道的邬思道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因为本剧人物上的巨大成功,连续引出了原班人马扮演的《李卫当官》和《李卫当官》(续集),显示了这部电视剧的丰富的内涵。
在本剧播出之前,电视屏幕上已经播出了《末代皇帝》、《少年康熙》等清史剧。本剧的成功播出,掀起了清史剧的热潮,直接引领了新世纪的《康熙王朝》、《少年天子》、《孝庄秘史》等一大批清初历史剧。
总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视剧和电视事业取得飞速发展的10年,1998年是中国电视事业暨中央电视台诞生40周年纪念,中央电视台举行了大型的纪念活动。当时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在讲话中动情地总结了中国电视事业在40年中的发展变化。
从1958年9月2日(正式开播的日期,此前为试播)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创建之初,仅有30多名工作人员,覆盖面积仅北京地区,电视节目内容、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播出电影、文艺演出、新闻纪录片等。20世纪60年代初期,电视台共开办新闻性、知识性、娱乐性电视栏目20多个,为电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革”期间,北京电视台曾一度停播,随后才恢复播出。但由于电视工作者的努力,电视事业得以持续发展。1972年,实现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转变。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台的地位得以确认。1979年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全国出现办电视热,中央电视台的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第一,频道数量由1978年的两套增加到十几套,除第一套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以外,还有经济频道、戏曲频道、国际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文艺频道、少儿频道、新闻频道、西部频道等专业频道和英语传送频道。
第二,节目播出时间大幅度增加。1978年,平均每天播出十几个小时,1998年平均每天播出160多小时。
第三,对外宣传从寄送录像带发展到以卫星覆盖全球,现全球98%的地区均可以接收中央电视台的电视信号,节目在海外落地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据统计,有206个驻外使领馆人员和其他一些海外华侨华人天天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
第四,技术装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5年来,加大了技术投入,引进了先进的采、录、编、播技术设备,大量采用数字电视技术,播出系统由模拟改为数字播出,播出方式由半自动播出转变为全自动播出。
第五,电视队伍不断壮大,从1978年的400多人,增加到现在近5000人(包括聘用人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编导、记者、制片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六,经营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由主要靠国家拨款转变为自给有余,开始向国家上交部分资金。
电视事业本身的巨大发展,使电视剧艺术有了牢固的基础。电视剧艺术得到了确认,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无论是创作的数量,题材的扩展,发现的手段,还是社会影响,都有很大的提升,使电视剧长成了一棵大树。它根深叶茂,独立发展,在一个世纪结束的时候,完成了它成长所需要的一切准备。一个世纪结束了,一个有着无限生命力的艺术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了新世纪。
以上我们虽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视剧进行了举例分析,但是远不能说明电视剧的全貌,这也正和中国文学史的学习一样,从古代2000年的无数的作品中,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加以讲解,即便是伟大的诗人如李白,也不能对他全部的诗作进行讲解。电视剧的作品研究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无奈,这也正是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它给有志于电视剧的理论研究者以无限发展的空间。
第五节电视剧
《乔厂长上任》
电视单本剧。编剧:李宏林,导演:王岚、赖淑君,摄像:陈贵林、马耀平,主演:李默然、陈颖。1980年中央电视台录制。根据蒋子龙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改编。描写电机厂厂长乔光朴,面对重重困难和一连串的严重挑战,毫不退缩,大力改革整顿,使濒临绝境的厂子起死回生。成功塑造了富有魄力、实心实意干四化的改革者乔光朴的艺术形象。
《赤橙黄绿青蓝紫》
8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晨原,导演:王扶林,摄像:白钢、陆予,主演:夏立净、陈宝国、李小力、邢马克。1982年中央电视台录制。根据蒋子龙同名小说改编。描写“文革”后主人公解净、刘思佳的工作和生活。他们之间先是对立,继而接近、相通、融合,甚而产生爱慕之情。较为深刻而又意味深长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青年的思想面貌,较为成功地塑造了解净、刘思佳、叶芳、何顺等典型形象,将青年一代怎样对待人生的严肃课题提到人们面前。
《高山下的花环》
3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李德顺、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摄像:孙周,主演:周里京、朱建民、王同乐、王玉梅、王尚信、李岚。1983年山东电视台录制。根据李存葆同名小说改编。以1979年我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绘了一群军人在战争面前各自不同的选择和命运,以及军人家庭所承受的重负和巨大痛苦,揭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矛盾,讴歌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年轻军人,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忘却一切个人的痛苦,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冲上战场,义无反顾地浴血奋战,直至献出生命,而梁三喜留给家里的只是一张账单;靳开来连三等功也评不上。作为干部子弟的赵蒙生,因想“曲线上调”来到连队,却正好碰上战争,在走关系临阵脱逃,还是冲上前线的分水岭上,经历了灵魂的洗礼,终于战胜自我,迎接了血与火的考验。
《少帅传奇》
5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李政、赵云声,导演:姚秀兰、丁一民,摄像:赵勒、王连富,主演:寇振海。1984年吉林电视台录制。真实地再现了东北军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在“皇姑屯炸车案”发生后,坚决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的一段史实,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操。该剧以严肃的创作态度,大胆的传奇手法,对历史题材作了成功的处理,较好地塑造了张学良这一艺术形象,把少帅的忧国忧民、大智大勇、叱咤风云的神韵气度准确地表现出来,在艺术创作上有比较全面的成就。
《四世同堂》
28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总导演:林汝为,导演:史可夫、蔡洪德、史宪富,摄像:梁世龙、邢培修、王晓晖,主演:邵华、郑邦玉、李维康、赵宝刚、李婉芬、周国治、杜彭、高维启。1985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录制。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华的铁蹄践踏着古老的北京城,小羊圈胡同十几户居民平静的生活被打乱,这些普通的中国人一夜之间被迫面临着严峻的选择。身为四世之尊的祁老太爷目睹了儿孙和邻居们在这场民族浩劫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或惨死,或逃亡,或苟且偷生,或变节投敌,或力所能及的奋起抗争。小胡同中发生的一切成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缩影。该剧始终将镜头焦点对准“小羊圈”—老祁家—祁家三兄弟—老大祁瑞宜,从而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沦陷区人民悲苦的命运,以及他们胸中渐渐燃起的愈烧愈烈的反抗怒火。
《红楼梦》
36集电视连续剧。编剧:周雷、刘耕路、周岭,导演:王扶林,摄像:李耀宗、周志全,主演:陈晓旭、《红楼梦》剧照张莉、欧阳奋强、邓婕、郭霄珍、张蕾、东方闻樱、张静林、袁玫。198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录制。根据曹雪芹同名小说改编。《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编剧在忠实于前80回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对后40回进行有根据的重新创作。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过程,宝黛及其他各色人等的悲剧命运,以及封建社会末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改变了高鹗续书中“兰桂齐芳”的大团圆结局。突出原著的重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性格,力图阐释原作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西游记》
25集电视连续剧。改编:戴英录、邹忆青,导演:杨洁,副导演:荀浩、任凤坡,摄像:王崇秋,主演:章金莱、汪粤、迟重瑞、徐少华、马德华、阎怀礼。198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联合录制。根据吴承恩同名小说改编。改编者掌握“忠于原著、慎于翻新”的原则,着意实现原著中不畏权势的抗争精神和不避艰险的进取精神。对原著的某些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等消极内容,则加以淘汰。大胆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声、光、化、电等表现手段,创造了神话色彩的艺术境界,像“石猴出世”、“闯龙宫”、“闹天宫”、“过火焰山”、“三打白骨精”等场面绚丽多彩,如真似幻,富有神话色彩。创作上力求避免原著的一些重复和消极成分,选取完整、健康、吸引人的段落,从而使每一集都能突出特点,生动感人。
《末代皇帝》
28集电视连续剧。编剧:王树元,导演:梅阡、周寰、张健民,摄像:王东明,主演:陈道明、朱旭、张蒙、蔡远航。1988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从一个3岁孩童怎样变成“真龙天子”入手,拍到“真龙天子”如何变成凡夫俗子为止,跨越半个多世纪,演义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命运多舛、荣辱悲欢的人间话剧。展示了溥仪神秘、奇特而富有戏剧性的一生。该剧跨越清末、民国、伪满、中华人民共和国4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地、准确地、独特地概括了各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家·春·秋》
16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斯民三、周以勤、黄海芹,导演:李莉,摄像:冯兵、陈昌文,主演:林达信、徐娅、陈晓旭、张莉、邵华、章非。1988年上海电视台、四川电视台联合录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忠实原著,重点表现觉新这一中心人物,通过对他性格和命运的揭示,告诉观众:对旧礼教的妥协、屈从、忍受和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不仅会毁灭自己,还会助长邪恶势力,毁灭他人。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同情中有批判,批判中有同情,觉新虽然不自觉地充当过戕害新生力量和小人物的角色,但他毕竟是封建礼教祭坛上的一个牺牲品。人们可以从觉新身上领悟到“作揖哲学”、“不抵抗主义”要不得,懦弱无能、违心做事也要不得。
《铁人》
8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李国昌、蔡霈霖,改编:张笑天,导演:王驰涛,摄像:粘洪顺、顾克利,主演:王长林、张汉英、李靖飞、赵明明。1989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大庆石油管理局、长春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联合录制。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石油大会战的悲壮历史,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石油工人为共和国的发展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热情讴歌了人类对于大地的开拓精神。以全景式的视角向观众展现了石油大军挥师北上的恢弘场面。再现的一组组史诗般的画面,充分展示了石油会战初期的艰难困苦及创业者们不畏万难的精神风貌。
《篱笆·女人和狗》
12集电视连续剧。编剧:韩志君、韩志晨,导演:陈雨田,摄像:徐玉珍、袁军,主演:田成仁、吴玉华、鞠庆洲、张英红、王建国。1989年大连电视台、瓦房店市政府联合录制。根据韩志君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改编。该剧设置了丰富而生动的情节,并使之紧紧围绕葛茂源这个典型的中国农民的性格变化和他儿女们各具特色的个性描写而展开。在农村经济变革浪潮的冲击下,篱笆墙内旧式农家的平静被打破,父子、兄妹、夫妻之间的矛盾,争吵和冲突,感情上的纠葛,思想上的冲突碰撞,旧式家庭的解体,新的矛盾的产生,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体现了在这个家庭中新观念与旧道德、传统生活方式与变革中的经济生活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孤单老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旧的封建意识的重压,逐渐富裕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杨乃武与小白菜》
14集电视连续剧。导演:李莉,摄像:袁建华、朱家骅,主演:孙启新、陶慧敏、张闽。1990年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上海市氯碱总厂电化厂、福建电视台联合录制。在刻画男女主人公感情纠葛和不幸命运的同时,以全景式的笔触鲜明地构建了上到慈禧太后,下到水乡船夫的社会群像。着重揭示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封建社会制度对此案的反应和态度,反映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剧中塑造了众多的性格各异、风貌鲜明的封建官僚形象,展示了清王朝腐败不堪的内幕。在严肃悲怆的氛围营造中,切入了诙谐嘲讽的情节,增进了可笑可叹的情趣性,有着悲喜剧的艺术张力。
《围城》
10集电视连续剧。改编:黄蜀芹、孙雄飞,导演:黄蜀芹,摄像:沈星浩、黄群学,主演:陈道明、吕丽萍、李媛媛、英达、徐金金、史兰芽、葛优、李天济,特邀演员:英若诚、吴贻弓、沙叶新、于本正。199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影视艺术部、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厦门音像出版社联合录制。根据钱钟书同名小说改编。承继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将剖析与批判融于幽默之中,轻松地叙写着平常人生,又贯穿着对人生意味及生活真理的深刻洞察。那些故作高深的浅陋,貌似聪明的愚蠢,功架十足的虚伪,一本正经的无聊,玲珑剔透的卑鄙,都是病态社会的畸形产物。方鸿渐的志大才疏、苏文纨的矫揉造作、孙柔嘉的外傻内奸、高校长的老谋深算、赵辛楣的媚俗与怯懦、李梅亭的色利与委琐等,都得到惟妙惟肖的展现。
《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
12集电视连续剧。编剧:赵瑞泰,导演:潘霞,摄像:郑宏宇,主演:李羚、张晓敏、王馥荔、郭旭新、章杰、许道临。1990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描述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宋氏家庭的故事。在宋家6位兄弟姐妹中,出了2位第一夫人,1位财政部长,3个女婿则是孙中山、蒋介石和孔祥熙。该剧以三姐妹在动荡岁月中的悲欢离合、情理冲突为主干,真实生动地展现了20世纪前50年的历史画卷,成功地表现了宋庆龄及其姐妹的形象。在宋庆龄身上,体现了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精神,再现了她献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人民进步事业的光辉业绩,同时也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她与姐妹及家人的亲情与复杂关系。在历史紧要关头,她与姐妹发生思想分歧的时候,她总是强忍着姐妹分离的痛苦,坚持革命原则,站在人民一边,她的充满矛盾的心情和坚定的立场,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襟怀,以及她那特有的、具有东方女性特色的、深沉和博大的爱心。
《渴望》
5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李晓明,导演:鲁晓威,摄像:毕建华、李苏、于晓洋,主演:凯丽、李雪健、黄梅莹、孙松、韩影、郑乾龙、吴玉华、杨青。1990年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联合录制。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室内连续剧。选取“文革”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段历史,以富有戏剧性的主线贯穿情节,讲述了两座四合院、一栋小洋楼、四户三代人的生活,展现了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与感情纠葛。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刘慧芳这样一位善良、刚毅、富于牺牲精神的中国妇女形象,剧中其他主要人物也各具特色,如王沪生的自私懦弱、刘大妈的直爽善良等。歌颂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焦裕禄》
6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杜政远、屈春山、王亚、刘俊生,导演:康征,摄像:倪序春、邵川,主演:刘汉、贾林菁、王亚君、艾立、周桂云、厉冰、郝滨、王晓霞、王夫棠、王振江。1991年河南电影制片厂录制。1962年党派焦裕禄到兰考县主持县委工作,然而迎接他的是风沙、自然灾害和一系列的困难,同时自己也患有肝病。焦裕禄在危难之时挑起重任,不顾自己的病痛,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深入群众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发动群众根治风沙;与林业学院新毕业的大学生一道培育树苗;水灾中他冒险上堤,解决大雨所带来的群众矛盾;灾后带领群众开展除“三害”的斗争,帮助灾民重返家园,但此时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晚期……颂扬了焦裕禄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做实事的精神,他对于治理环境和改善百姓生活现状的那份执著和忘我精神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编辑部的故事》
25集电视连续剧。编剧:王朔、冯小刚,导演:赵宝刚、金炎,主摄像:毕建华,摄像:唐平、白铁军,主演: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童正维、张瞳、吕齐。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录制。小小的编辑部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生的大舞台,面对社会全面的改革开放,《人间指南》杂志社的6位编辑遇到了他们过去从未见过的种种事情:吵架的夫妻来找他们解决纠纷;打算轻生的少女通过他们向人生作最后告别;失意青年到他们这里来寻求婚姻的机会和生活的温暖……而编辑部的6位编辑也各有特色:李冬宝和戈玲是一对未婚男女青年,他们承担着编辑部的大部分工作,但有些玩世不恭;余德利脑子灵活,但总给人不务正业的印象;老同志牛大姐凡事都比较“较真”,思想有些僵化;老编辑刘书友能力较低且胆小怕事;陈主编在这群下属中左右平衡,忙得不亦乐乎……尽管如此,他们的热心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解决了不少问题。该剧巧妙地触及了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于人们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种种困惑,在幽默诙谐中给人以提醒和启迪。
《辘轳·女人和井》
12集电视连续剧。编剧:韩志君、韩志晨,导演:陈雨田、可人,摄像:李汝建,主演:田成仁、吴玉华、李玉峰、罗啸华、王建国、杜宁林、刘莉莉、杨树泉、张英红、鞠庆洲、张晗、楚建富。1991年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中国外运辽宁省分公司、大连电视台联合录制。是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的续片,表现了以茂源老汉一家为代表的几个农村家庭父女、夫妻的悲欢离合。茂源老汉终于没能敲响枣花娘的屋门,只能等候儿女决定他的命运。小庚以4000元的价码和铜锁达成协议,最终得以和枣花成亲。钟情于小庚的香草不甘委屈和苦苦追求她的小豆倌连夜离家出走。苏小个子欲对狗剩媳妇不轨遭到痛打。狗剩媳妇与铜锁彼此产生好感,并决定结婚。枣花娘在河边小树林遇到茂源老汉,被苏小个子和小庚看见,于是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枣花娘伤心地出走他乡,河水夺去了她的生命。苏小个子为了挤垮大栓的饭店,诬陷大栓勾引枣花,小庚的疑心加重,最后他竟砸了饭店。小庚的狭隘自私使枣花与他在感情上产生了深深的裂痕……该剧以自然天成、不加矫饰的手法表现了普通农民生活中的那份辛酸和幸福,通过他们的情感交流、撞击与融合展现了丰富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
《北京人在纽约》
21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李晓明、郑晓龙、李功达、冯小刚,导演:郑晓龙、冯小刚,摄像:沈涛,主演:姜文、王姬、戴博、严晓频、马晓晴。1993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录制。根据曹桂林同名小说改编。描绘了以王启明为代表的一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存遭遇,通过主人公王启明与美国青年大卫在生意、爱情和精神上的竞争,以及他们具有悲剧色彩的生活命运,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出国潮中赴美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在美国的真实生活。在富有文化意蕴的层面上展开了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现了爱国主义的创作主题,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故事性强,生活感受真实,注意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了王启明、大卫、阿春、郭燕等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
84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杜家福、朱晓平、叶式生、李一波、刘树生、周锴,总导演:王扶林,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摄像:陈军、王殿臣、郑洪宇等,主演:鲍国安、孙彦军、李靖飞、陆树铭、唐国强、吴晓东、洪宇宙、曹力。1994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东汉末年,外戚弄权、宦官作乱,搞得朝政腐败,民生多艰,百姓揭竿而起,汉王朝由此走向衰危。西凉刺史董卓乘机把持朝政,他凶蛮专横,滥杀臣民。司徒王允定计杀了董卓。在讨伐董卓和剿杀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路诸侯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开始割据一方,混战不息。孙策孙权占据了富庶的江东;曹操则自封汉相,盘踞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宗亲、皇叔刘备因为兵微将寡,与结拜兄弟关羽、张飞辗转于诸侯之间。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求得大贤孔明辅佐,联合东吴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最终入主西川,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鞠躬尽瘁,辅佐幼主刘禅。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收服姜维,为西蜀的安定发展、汉室的匡复中兴献出了毕生的智慧。诸葛亮死后,由于刘禅的腐败昏聩,曹氏最终吞并了西蜀,曹氏的重臣司马氏最终建立了晋朝,取代了曹魏,征服了东吴。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苍天在上》
17集电视连续剧。编剧:陆天明,导演:周寰,摄像:刘允良,主演:李鸣、高明、廖学秋。1995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遵循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创作原则,把焦点对准了反腐倡廉这一既关联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又与广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某省章台市一场反腐败斗争的描写,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群众的呼声。
《英雄无悔》
38集电视连续剧。编剧:章小龙、马卫军,导演:邓原、贺梦凡,摄像:李平、李小平,主演:濮存昕、王玉璋、张力维、李婷。1995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以公安战线为切入点,展示了一幅以南滨市为代表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经济建设的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主义画卷,热情赞扬了人民警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为国家安定和民族进步而与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大智大勇,以及他们在各种利益牵涉、物质诱惑、感情纠葛乃至价值实现中所作出的大取舍。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安排了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注意将思想性和艺术性、主旋律和通俗性结合在一起,高扬主旋律而又不乏艺术价值。
《车间主任》
18集电视连续剧。编剧:张宏森,导演:巴特尔,摄像:刘书宁,主演:王奎荣、牛飘、杜嵩、冯宪珍、佘南南。1996年武汉电视艺术中心巴特尔工作室、哈尔滨天鹅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录制。在市场经济洪潮涌动的今天,企业面临着体制转轨等问题。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型国营企业北方重型机械厂也遇到了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困难面前,车间主任段启明率领全车间几百名工人攻克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繁重的生产技术难关,化解了许多纠缠不清的矛盾和纠葛,以老中青三结合的技术力量和人格力量巩固了工厂在全国同行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辨析正义与邪恶、真理与谬误,保护了工厂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水浒》
43集电视连续剧。总制片人:任大惠,总导演:张绍林,编剧:杨争光、冉平,动作导演:袁和平、袁祥仁,总美术师:钱运选,主演:李雪健、周野芒、臧金生、丁海峰、赵小锐、宁小志。199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根据施耐庵同名小说改编。北宋末年,封建皇权昏庸,奸佞当道,社会黑暗,百姓遭殃,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黑暗统治。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聚集梁山泊,行侠仗义,抗衡权势,但终因宋江等人残存的“忠君”思想,梁山好汉们或招安,或战亡,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烟消云散。在情节的取舍上,压缩、删节了原著纷繁的情节头绪,突出主要人物的重要事迹,使情节集中紧凑,节奏明快。
《还珠格格》
24集电视连续剧。编剧:琼瑶,导演:孙树培,摄像:陈家俊,主演:赵薇、林心如、苏有朋、周杰。1998年湖南经济电视台录制。其重要性在于它所引起的让人始料未及的全方位的强烈轰动。主人公是两个在清代历史上无处可寻的汉人格格,她们的身世扑朔迷离,她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背景,却有着同样的善良、坚强与倔强。虽各有缺点,小燕子莽撞冒失,紫薇优柔寡断,但特定的情境、离奇的命运却让二人的一切行为都有了依据。全剧从寻父、设法认父开始,设置了种种阻碍与意外。除却认父过程的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剧中还加入了两个格格各自的感情经历,描摹了两对年轻人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这种爱情因为相爱双方社会地位的悬殊以及获得皇上认可的艰难而愈显珍贵,愈加吊人胃口。反面人物皇后和她的奴婢容嬷嬷的兴风作浪、百般阻挠,更是将矛盾激化。于是,一边有皇后和容嬷嬷在暗中放箭,一边有令妃、福伦的全力保护;一边有皇权的至高无上,一边有两个民间格格的为所欲为;一边有寻求父爱过程中的重重阻碍,一边有患难见真情的催人泪下。
《雍正王朝》
44集电视连续剧。编剧:刘和平、罗强烈,导演:胡玫,摄像:池小宁,主演:唐国强、焦晃、《雍正王朝》剧照王绘春。1998年长沙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录制。根据二月河长篇小说《雍正皇帝》改编而成。分上、下两篇:“夺嫡篇”与“治国篇”。前20集“夺嫡”打破以往宫廷斗争戏模式,通过写“夺嫡”展开叙写康熙晚年方方面面的事情,包括赈灾、追缴户部欠款、刑部冤狱、两度废太子、西北用兵直至最后传帝。在下篇中,也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推行新政与反对推行新政之争,这既是夺嫡之争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能够将下篇所发生的所有大事贯穿起来。其中,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西北用兵,都是为推行新政作准备,而河南罢考案、八王议政、杀弘时,又都是推行新政引起的波澜。在夺嫡斗争的复杂残酷与推行新政的困难重重下,展现了雍正皇帝在革除旧弊、整饬吏治过程中所显露的坚毅性格、钢铁意志与勃勃雄心,以及他本人最终无力挽回的悲剧结局。
《大明宫词》
37集电视连续剧。编剧:郑重、王要,导演:李少红、曾念平,摄像:曾念平、袁晓满、底津生,主演:归亚蕾、陈红、赵文宣、周迅、申军谊。1999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视冠华公司联合录制。讲述大唐太平公主可悲可叹的一生:武则天从女儿太平降世就对她倾注了特殊的关怀和宠爱。14岁第一次出宫在上元灯节的假面狂欢之夜邂逅英俊武士薛绍。出于对女儿的溺爱,武则天掩盖了薛绍已婚的事实,暗中赐死了薛绍的结发妻子惠娘。经过几年痛苦的婚姻生活,薛绍怀着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决心迎向了太平手中的利剑。真相大白,太平第一次认识到权力的可怕和母亲的专横。为了对抗母亲,太平嫁给了善良而又无能的武攸嗣,但这段婚姻很快又以武的自杀结束。长相酷似薛绍的张易之试图利用太平满足个人私欲,太平对爱情彻底地绝望。聪敏、果敢的太平协助母亲粉碎了张易之篡位的阴谋,并在武则天去世后,平定了皇嫂韦氏家族的叛乱。在皇位争斗中生存下来的李隆基认定姑姑太平是自己称帝的惟一威胁,赐予了她一丈白绫,太平孤独地死在大明宫深处。语言华丽、风格唯美。
《中国命运的决战》
3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张天民、李平分、徐萌,导演:王进、马润生,摄像:王远东、桑华,主演:古月、孔祥玉。1999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然而在中国却开始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剧作即着眼于当时历史时期的特定现实,将中国革命放在世界政治格局上去描绘,同时,在三国四方的高层首脑人物之间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展开了中国命运的选择。立意高远,气势恢弘,撼人心魄,引人入胜。
《刑警本色》
22集电视连续剧。导演:张建栋,摄像:甘露,主演:王志文、李煜。1999年北京四宇广告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安徽省公安厅联合录制。讲述江州市警校毕业生萧文、张平等人在作刑警期间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感情纠葛,以及最终破获枪击案、还江州市以太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萧文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刑警的本色,观众也看到了建立真正的法制社会的道路何其漫长。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2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刘恒,导演:沈好放,主演:梁冠华、朱媛媛、修宗迪、徐秀梅。1999年海南航空综合培训中心、北京怡道广告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北京电视台联合录制。根据刘恒同名小说改编。讲述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杂院内某暖瓶厂工人张大民一家人,在追求平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历经的坎坷与辛酸。从小事入手,在对百姓身边琐碎生活细节和人生困境的叙写中,颂扬了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坚忍不拔的价值观,以及蕴涵于国民性中的深厚而广大的积极力量。风格自然而活泼,在淡淡的喜剧色彩中流露出一线伤感与辛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梁晓声、万方、周大新、阿列克·比利霍奇科(乌克兰),总导演:韩刚,导演:嘉娜·沙哈提(中国哈萨克族),摄像:徐红亮、周勃,主演:安德烈·萨米宁(乌克兰)、尼克莱·布克莱(乌克兰)、蕾霞·萨玛叶娃(乌克兰)、斯维达·波鲁丝(乌克兰)。1999年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以1930年保尔·柯察金回故乡养病和写作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经历残酷的战争和艰苦卓绝的建设生活的磨砺,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曲折历程。创作者依据自己的理解对原著进行了新的阐释。
《大宅门》
40集电视连续剧。编导:郭宝昌,摄像:赵耀林,主演: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蒋雯丽、何赛飞、雷恪生、茹萍、杜雨露。2000年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无锡中视股份公司联合录制。通过百年老号“百草厅”的起起落落以及白家七少爷白景琦的传奇人生,展现了从清末光绪年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历史画卷。时间跨度大,剧情曲折,人物个性鲜明,蕴涵了编导40年的心血,是一部做工十分精良的电视剧。
《长征》
2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王朝柱,导演:金韬、唐国强、陆涛,摄像:程生生、于军、舒崇福,主演:唐国强、刘劲、王伍福、郑强、张士会、张再新、姚居德、郭连文、马刚、张琳、马铭、王亚军。2000年中央电视台录制。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面临着大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大自然的艰难险阻以及内部错误思想和军事路线的干扰。但就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和时刻,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红军,却勇敢地正视并纠正了自身的错误,重新选择、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和新的领导核心,以顽强的战斗和无畏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军事上的奇迹,终于突破重围,赢得了“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胜利,并由此踏上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该剧第一次在影视创作中完整地全景式地再现整个长征历程,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等多个历史人物形象,不仅以大事件、大主题、大场面等营造宏大的历史氛围,更以多种艺术手段表现、颂扬了蕴藏在“红军”和“长征”中那种可歌可泣、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文成公主》
2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谭力、黄志龙,导演:蔡晓晴,摄像:张国力,主演:曹颖、仁青顿珠、张光北、多布杰。2000年中央电视台、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录制。唐太宗贞观年间,雪域高原的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完成了统一各部族的大业,建立了吐蕃王朝,他派使臣向唐请婚,唐太宗为松赞干布的诚意感动,但却苦于无适龄女儿出嫁,于是将大唐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李雪雁册封为“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雪雁以其知书达理、顾全大局不仅赢得了松赞干布的喜爱,而且受到了藏族人民的爱戴,被称为菩萨“白度母”。
《铁齿铜牙纪晓岚》
4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文贵、邹静之、马军骧、王振潜,导演:刘家成,主演: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袁立、杨丽菁、向能。2000年北京亚环影音制作有限公司录制。以戏说的形式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又不失幽默的大学者、大才子纪晓岚的形象。主人公纪晓岚、爱才而又好大喜功的乾隆、极善阿谀奉承而又心胸狭隘的和砷,都极具个性。该剧以满腔热情,嬉笑怒骂的手法,歌颂正义与善良,歌颂人性的光辉,在幽默逗趣之中,折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紧张曲折的剧情中,闪耀出哲理的光芒。亦庄亦谐,亦悲亦喜,寓理于情。
《笑傲江湖》
40集电视连续剧。编剧:周锴、陈育新、陈兵,导演:黄健中、元彬(香港),总摄像:沈星浩,主演:李亚鹏、许晴、苗乙乙、李解、巍子。2000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录制。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华山派弟子令狐冲人在江湖遭遇险恶直到最后与爱人任盈盈一同归隐、纵意江湖的故事,意在告诉人们江湖永远是江湖,不可能有平息之日。该剧通过影像将中国武侠名著呈现于观众面前,力求将中国的侠义精神发扬光大,也表达了原著作者的人生观和历史观。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