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八、说话攻心,心诚语美

1.把握好褒扬的艺术与分寸

褒的本意是赞扬、夸奖。褒话就是指赞扬、夸奖之辞。所以在这里把它的意思扩展开来,泛指一切好话,正像前面所提到的,包括赞美的话、体贴的话,表达谢意的话和表示道歉的话等等。

对他人发出一番赞美之辞,不仅是社交中的成功秘诀,同时,也能唤醒人的潜在力量,激起他的自尊心,从艰难困苦中超越出来。现实生活中需要赞美的场合很多,赞美对自己、对他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赞美使对方感到愉快,自己也会感到心境开朗。遗憾的是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事太不注意,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需要,更没有意识到你的一番赞美之辞,能满足对方这种需要的心理,从而又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这个人的信赖与友情。

有人说,赞扬是一笔投资,只需片刻的思索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报酬。这话有些道理,但似乎又含有太多的实用主义的味道。赞扬不应该仅仅为了酬报,它还是沟通情感、表示理解的方式。如同微笑一样,也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马克·吐温说:“靠一句美话的赞扬我们能活上两个月。”

可惜很多时候,管理者却不太注意适时地给予赞美,对他人的工作成绩表现得过于冷静。认为他们干得好是理所应当的,应该如此的,以为每个人都应达到同样的水平,忽视了个人之间的种种差异,忽视了个人在取得成绩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殊不知,即使是能力强的人,在这种管理心理之下也会挫伤积极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主要是没有意识到正面激励对人的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赞美的作用。这样的管理者大概是严格有余而鼓励不足。

也许有的人觉得当面称赞别人不好意思,甚至讨厌这种做法。这可能是因为从传统心理上说,人们习惯把当面称赞看成是阿谀奉承,把称赞与吹捧混为一谈。

人们在受到称赞时往往表现出窘迫,也是使别人不好意思轻易赞美人的原因。人们喜欢被别人称赞,但又不知如何得体接受。对于我们民族的比较含蓄的习惯来说,如何接受称赞似乎更复杂一些。

美国人在被称赞时说声“谢谢”就行了,而我们如简单地说“谢谢”就会被认为有点骄傲。如果说“哪里”、“过奖”、“言重”之类,似乎又有些言不由衷。类似的矛盾心理会以言行不统一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口说:“不敢当”,而脸上放光,手足无措,既高兴又掩饰。这种心理影响人们对称赞的使用。

2.说赞美的话要慷慨些

恰当地赞美别人,可以使对方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在此基础上安慰对方,鼓励对方或是规劝对方、要求对方,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掌握了恰到好处赞美别人的技巧是一个人交际能力趋于成熟的标志。那么,该怎样恰到好处的赞美别人呢?

(1)赞美对方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办事,总是一进门就夸奖人家的孩子。这一招常常为愉快作客和顺利办事开了个好头。因为孩子都是父母最得意的,赞美、抬举孩子,要比赞美他们本人更能讨得他们的欢心。这是因为人性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别人赞美自己最得意最看重的方面。

只有赞美别人最看重的东西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与人不同,看重的东西自然也是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在赞美别人之前,首先做到“知彼”,摸清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职业、经历等背景状况,对症下药,抓住其最重视、最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将其放到突出的位置加以赞美,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镇压太平军的行营中,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样?”众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来;插话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齐拍手。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而去。曾氏问:“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人过学(秀才),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听完后就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在这个故事里,曾国藩的幕僚想赞美曾国藩,但苦于“威猛”、“精敏”之语都已让别人先说了,因而想不出恭维他的词句。而管抄写的后生从曾国藩说过的“生平不好谀耳”中推断出曾特别看重自己“仁德”的性格特征,于是投其所好,在这一点上加以赞美,果然让曾国藩感到舒服,并由此得到了他的赏识。可见,只要赞美得恰到好处,其效果往往是超乎意料的。

(2)发掘闪光点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也绝不是“一无是处”,这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沙里淘金”、“慧眼识珠”。有些人常常埋怨对方没有优点,不知该赞美什么,这正说明了其缺乏发掘闪光点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赞美者总是以老眼光看人,而不懂得变换视角去发掘、体察这些闪光之处,并对此大做文章。一个赞美别人的人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不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赞美的高手。

春节期间,小王住在乡下的大伯带着5岁的小孙子健健到小王家住了两天。健健性格内向,见人不爱说话,时时刻刻跟在大伯身边,特别是和小王的女儿玲玲在一起时,一个显得聪明伶俐,一个显得呆头呆脑,弄得大伯很没面子,骂健健“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这天晚饭过后,小王和大伯边聊天边看电视,突然听到客厅里传来玲玲的哭声。两人赶快跑出去看,这才搞明白原来健健不小心从楼梯半截处跌了下来,膝盖摔破了,健健忍着泪没哭,倒把在一旁的玲玲吓哭了。大伯见健健惹了祸,上来就骂他没出息不争气,搞得健健也大哭起来。小王见状赶紧劝导大伯,一边劝一边扶起健健,帮他察看伤口。当看到伤口泅出一片血红时,小王拍着健健的肩膀啧啧称赞,说:“农村的孩子就是生得结实,经得起摔打,跌得这么重也不哭,连句疼也不喊。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到了社会上能闯荡。你再看我这城市里的女儿,一根毫毛没动,光吓就给吓哭了。”一席话说得大伯心里舒服了许多,赶紧心疼地搂过健健,又是上药又是安慰地忙起来。

在这个故事里,与乡下大伯相比,小王就是一个善于发掘闪光点的赞美高手,他借助一次跌跤事件对两个孩子做出重新评价,从“身体”和“意志”的角度对健健表示由衷的赞叹,使大伯突破了表面现象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可贵之处,不但心里舒服了,更重要的是燃起了对孩子的希望,使孩子向更高的目标成长。

(3)抓住细节赞美

真情需要赞美,而细微之中更容易显现真情,所以,有经验的人常常抓住某人在某方面的行为细节,巧施赞美和感谢。这样很容易博得对方的好感。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其实对方之所以在细节上投入那么多的心思与精力,一方面说明对方对此有特别的重视或偏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对方渴望这一部分努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注与赏识,能够得到应有的报偿与肯定。因此,我们在交际中应善于发现细微处的用意,不失时机地以赞美和感谢来回报对方的良苦用心,这不但会带给对方巨大的心理满足,而且会加深彼此情感沟通和心灵默契。

法国总统戴高乐在1960年访问美国时,在一次尼克松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劲布置了一个美观的鲜花展台: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中央,鲜艳夺目的热带鲜花衬托着一个精致的喷泉。精明的戴高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称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的宴会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这么漂亮、雅致的计划与布置。”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事后,她说:“大多数来访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为此向女主人道谢,而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他人的话,会带来多么好的反响。

戴高乐贵为元首,却能对他人的用意体察人微,这使他成了一位受到格外尊敬的人,也是他外交上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一面。面对尼克松夫人精心布置的鲜花展台,戴高乐没有像其他大人物那样视而不见,见而不睬,而是即刻领悟到了对方在此投入的苦心,并及时地对这一片苦心表示了特别的肯定与感谢。戴高乐赞美的言语虽然简短,但很显然,很明确,尼克松夫人获得了深深的感动。

(4)间接赞美

真诚坦白地直接赞美别人固然不错,但假若用词不当就有可能变成了“拍马屁”,引起对方的不快,或给众人留下太露骨、太肉麻的感觉。如果我们对热情洋溢的直接赞美还缺乏足够的自信,那么采用间接赞美的方式,着重表达自己对某一类人或物的赞美,也会收到不同凡响的好效果。这样无论是怎样使用溢美之辞都不显得露骨和肉麻,而对方又能够同样领会到我方的赞赏之情。

间接赞美有三种形式:

(1)以面带点式赞美。即不直接赞美对方,而是针对对方的优点,大加赞美其优点所在的层面,这样以面带点,言在彼而意在此,不着痕迹,却使对方如沐春风。

《围城》中的方鸿渐就是这样一位巧施赞美的能手。他经苏小姐介绍认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唐晓芙说自己是学政治的,给方鸿渐提供了一个自己还算内行的信息。一般说来,女孩学政治是比较有野心而且缺乏灵气的,因此苏小姐夸她道:“这才厉害呢,将来是我们的统治者,女官。”方鸿渐从她的话里发掘出了闪光点,大加渲染了一番,说:“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来就全有。女人学政治,那正是以后天发展先天,锦上添花了。我在欧洲听了Emst·Bergmainn先生的课,他说男人有思想创造力,女人有社会活动力。所以男人在社会上做的事该让给女人去做,男人好躲在家里从容思想,发明新科学,产生新艺术。我看此话甚有道理,女人不必学政治,而现在的政治家要想成功,都得学女人。政治舞台上的戏剧全是反串。老话说,要齐家而后能治国平天下,请问有多少男人会管理家务的?管家要仰仗女人,而自己吹牛说大丈夫要治国平天下。把国家社会全部交给女人有多少好处。”方鸿渐一席话说得唐晓芙心花怒放。自然,这一番颇费心思的间接式赞美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

(2)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对方。比如,若当着面直接对对方说“你看来还那么年轻”之类的话,不免有点恭维、奉承之嫌。如果换个方法来说:“你真是漂亮,难怪某某一直说你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可想而知,对方必然会很高兴,而且没有阿谀之嫌。

因为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是比较公正的、实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1997年,金庸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开一次对谈,对谈的内容后来辑录成书出版。在对谈刚开始时,金庸表示了谦虚的态度,说:“我虽然过去与会长(指池田)对谈过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个水平,但我很高兴尽我所能与会长对话。”池田大作听罢赶紧说:“你太谦虚了。您的谦虚让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风’。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这种‘大人之风’是一以贯之的,您的每一个脚印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追念。”池田说着请金庸用茶,然后又接着说:“正如大家所说‘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见您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的巨匠,是处于亚洲巅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荣与和平’的香港舆论界的旗手,正是名副其实的‘笔的战士’。《春秋·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谓三不朽。’在我看来,只有先生您所构建过的众多精神之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不朽’的。”

在这里池田大作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评价”的赞美方式,无论是“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还是“笔的战士”、“太上……三不朽”等,都是舆论界或经典著作中的言论,借助这些言论来赞美金庸,显然既不失公允,又能恰当好处地给对方以满足。

(3)背后赞美,就是当事人不在场时,背地说些赞扬他的话。一般情况,背后赞美的话语都能传达到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赞扬一个人,不便对他当面说出或没有机会向他说出时,可以在他的朋友或同事面前,适时地赞扬一番。

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背后赞美的作用绝不比当面赞扬差。此外,若直接赞美的度不足会使对方感到不满足、不过瘾,甚至不服气,过了头又会变成恭维,而用背后赞美的方法则可以缓和这些矛盾。因此,有时与其当面赞扬不如通过第三者间接赞扬效果更好。

(5)多赞美对方的成绩

每个人都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工作中的每一点成绩都将使自己有一种自豪感。所以,在工作中恰到好处地赞美合作者所付出的才智、汗水、努力和作用,会使对方感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很显然,这种肯定性的赞美将会极大地鼓舞对方的工作积极性,并使合作双方的关系更融洽。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务卿罗杰斯陪同。他们来到上海,下榻在锦江饭店。

有一天,周总理到饭店看望罗杰斯,一见面,周总理就礼貌地伸出手来:“罗杰斯先生,您好!”罗杰斯握住周总理的手,很恭敬地说:“总理先生,您好!”

周总理说:“国务卿先生,我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托来看望您及各位先生。”接着说,“这次中美两国打开大门,是得到罗杰斯先生主持的国务院大力支持的。这几年,你们国务院做了大量工作。我尤其记得,当我国邀请贵国乒乓球队访华时,贵国驻日使馆就英明地开了绿灯,说明你们的外交官很有见地。”

罗杰斯听后,备受感动,笑着说:“总理先生也很英明,我真佩服你想出邀请我国乒乓球队这一招,太漂亮了!一下子就把两国疏远的距离拉近了!”这样一下子使气氛活跃起来。

在这个事例中,风云人物周总理和罗杰斯显然都深谙赞美之道。在中美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之际,双方都主动赞美对方对这一历史性的功绩所付出的才智与努力,使双方的关系显得更为融洽了。

(6)请教式赞美

人都有“好为人师”的自大心理,所以在许多时候,以低姿态有针对性地去请教他人,以自己的普通甚至低劣凸显对方在该方面的高明或优势,可以起到赞美他人的作用。恰到好处地使用此种方式,既成功地赞美了别人,又能给人留下为人虚心好学、进步的好印象。

有位朋友金文,他认识许多学术界的泰斗,并常常得到他们的指点。问及他们之间的相识,也是缘于赞美运用得得法。因为有很多人也曾拜访过这些大师,但往往谈不几句便无话可说,很快被“赶”了出来,而他竟成为大师们的座上客,其中自有奥秘。作为准备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金文,自然也很仰慕这些大师,他得知拜访这些人不易,在每次拜访一位第一次见面的专家时,他先将这个人的专著或特长仔细研究一番,并写下自己的心得。见面之后,先赞扬其专著和其学术成果,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由于他谈的正是大师毕生致力于其中的领域,自然也就激起大师的兴趣,并有了共同话题,于谈话中,金文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请求大师指点,在兴奋之际大师自然不吝赐教,于是金文既达到了结交的目的,又增长了许多见识,并解决了心中存在的疑惑,可谓一举多得。

此例中,金文就在有求于人时,巧妙地运用了请教式赞语。自己所请教的,正是对方引以为自豪,并最感兴趣的,自然使对方高兴,使其心理得到满足,此时,金文的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当然,这个例子,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如果运用恰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行得通。

(7)寓鼓励于赞美之中

不是任何赞美都会产生正面效应,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对学生、下属、晚辈等表示赞美,如过分使用溢美之词则可能会助长对方骄傲、自满、浮躁的情绪,不利于对方学习、工作、做人等的进一步发展。如一位母亲赞美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你这种刻苦的精神都让我感动了。”这种话就很有分寸,不会使孩子骄傲。但如果这位母亲说:“你真是一个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中,没有一个人赶得上你的。”那就会使孩子骄傲,把孩子引入歧途。

这就要求我们在赞美这一类人时应当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少一些华丽的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引导、肯定和鼓励,既满足对方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又令其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期冀,从而更加懂得上进。

丰子恺考入浙一师后,李叔同教他图画课。在教木炭模型写生时,李叔同先给大家示范,画好后,把画贴在黑板上,多数学生都照着黑板上的示范画临摹起来,只有丰子恺和少数几个同学依照李叔同的做法直接从石膏上写生。李叔同注意到了丰子恺的颖悟。一次,李叔同以和气的口吻对丰子恺说:“你的图画进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进步快速的学生。你以后,可以……”李叔同没有紧接着说下去,观察了一下丰子恺的反应。此时,丰子恺不只为老师的赞扬感到欢欣鼓舞,更意识到在老师没有说出的话当中包含着对他前程的殷切希望。于是,丰子恺说:“谢谢!谢谢先生!我一定不辜负先生的期望!”李叔同对丰子恺的赞扬,激励他走上了艺术生涯。丰子恺后来说:“当晚李先生的几句话,确定了我的一生……这一晚,是我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关口,因为从这晚起,我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变。”

将鼓励寓于赞美之中,一定要注意赞美须具体、深入、细致。

抽象的东西往往很难确定它的范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美的东西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像前面的母亲夸孩子刻苦,这很具体。如果要称赞某人是个好推销员,可以说“老王有一点非常难得,就是无论给他多少货,只要他肯接,就绝不会延期。”所谓深入、细致就是在赞美别人的时候,要挖掘对方不太显著的、处在萌芽状态的优点。因为这样更能发掘对方的潜质,增加对方的价值感,赞美所起的作用更大。

(8)要恰当运用赞美的方式

赞美还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式,一般的赞美方式(方法)大体有下面几种:

(1)对比性赞美。就是把被赞美的对象和其他对象比较以突出其优点。常用“比XX更……”或“在XX中最……”等句式表示。俗语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对比性赞美给人一个很具体的感觉。但也正因为如此,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会产生一个负面,从而容易引起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所以在比较时就不应该用贬低来代替赞美。

两个学生各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请老师评价。老师如果对甲方说:“你画得不如他。”乙也许比较得意,而甲心中一定不悦,不如对乙说:“你画得比他还要好。”乙固然很高兴,甲也不至于太扫兴。

(2)断语性赞美。就是给被赞美者一个总结性的良好评价,语气要以肯定判断的形式表示。实际上,对别人的工作进行肯定就是一种赞美。但是这种赞美由于是较为全面的、总结性的评价,所以容易流于抽象,与赞美的具体性产生矛盾。赞美者也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它经常和其它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综合使用。

(3)感受性赞美。就是赞美者就赞美对象的其中一点表示出自己的良好感受。也体现了赞美的具体性,因为它陈述的只是赞美,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所以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其赞美的优势。要实施这种赞美有两个步骤:一是把被赞美者值得肯定的优点“挑”出来;二是让被赞美者知道你对他的优点很满意。这样,赞美的作用就自然产生,而且使人信服。

3.说祝贺的话要真诚些

祝贺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一种交往形式,一般是指对社会生活中有喜庆意义的人或事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热烈的庆贺。通过祝贺表示你对对方的理解、支持、关心、鼓励和祝愿,以抒发情怀,增进感情。

祝贺语从语言表达形式看可以分为祝词和贺词两大类。

祝词是指对尚未实现的活动、事件、功业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祝福之意。比如重大工程开工、某会议开幕、某展览会剪彩要致祝词;前辈、师长过生日要致祝寿词;参加酒宴要致祝词,等等。

贺词是指对于已经完成的事件、业绩表示庆贺的祝颂。比如毕业典礼上,校长对毕业生致贺词;婚礼上亲朋好友对新郎新娘致贺词;对于同事、朋友取得重大成就或获得荣誉、奖励致贺词,等等。

祝贺要注意以几点:

(1)祝贺要适合场景

一般说,祝贺总是针对喜庆意义的事的,因此,不应说不吉利的话和使人伤心不快的话,应讲一些喜庆、吉祥、欢快的话,使人快慰和感奋的话。如言辞与情绪不合场景,就必定要碰壁。

鲁迅在散文《立论》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人家生了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人们看,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客人们众说纷纭。一个说,这孩子将来会发大财的;一个说,这孩子是要做大官的。他们都得到了主人的感谢。只有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虽然他说的是必然,但还是遭到大家一顿合力的痛打。从讲话艺术的角度看,他不顾当时特定情景,讲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遭到大家的痛殴,这是他活该。

(2)祝贺时感情要真挚

祝贺的语言要富有感情色彩,语气表情、姿态等都要有情感性。这样才会有较强的鼓动性与感染力,才能达到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

周恩来同志庆贺朱德六十大寿的祝词,一开始就洋溢着炽热的同志、战友情谊:

你的六十大寿。是全党的喜事,是中国人的光荣!

我能回到延安亲自向你祝寿,使我万分高兴。我愿代表那反动统治区千千万万见不到你的同志、朋友和人民向你祝寿,这对我更是无上荣幸。

亲爱的总司令,你几十年的奋斗,已使举世人民公认你是中华民族的救星,劳动群众的先驱,人民军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

亲爱的总司令,你为党为人民真是忠贞不贰,你在革命、过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千辛万苦,但你永远高举革命的火炬,照耀着光明的前途,使千千万万的人民,能够跟随着你充满信心向前迈进!

(3)祝贺辞要简洁,有概括性

祝贺词可以事先做些准备,但多数是针对现场实际,有感而发,讲完即止,切忌旁征博引,东拉西扯。语言要明快热情、简洁有力,才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有些祝词、贺词要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因景生情的发挥,但必须紧扣中心,点到为止,给听众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比如:

某人主持婚礼。新郎是畜牧场技术人员,新娘是纺织厂女工。婚礼一开始,他上前致贺词:

“我今天接受爱神丘比特的委托,为80年代牛郎织女主持婚礼,十分荣幸。”

新郎新娘交换礼物。新郎为新娘戴上金戒指,新娘送给新郎英纳格手表。这时,主持人又上前致辞说:

“黄金虽然贵重,不及新郎新娘金子般的心;英纳格手表虽然走时准确,也不及新郎新娘心心相印永记心间。”

他的即兴婚礼贺词,得体而又热情,简洁而又明快,博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4.说恭维的话要巧妙些

每个人都有喜欢被别人恭维的心理,即使那些平时说讨厌恭维的人其实内心也是喜欢听恭维话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恭维话要说得巧妙,不显山露水,不露丝毫痕迹,恰到好处,被恭维的人就会怡然自得了。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恭维话的人,肯定比较吃香,办事顺利,人缘上好。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恭维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说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恭维话,却还是没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1)恭维要投其所好

使用恭维术最主要的是必须了解对方的嗜好、习性,乃至脾气和情感,抓住对方的心理弱点,选用对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恭维,使对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后,每天都做着皇帝梦,有一次竟在白天进入梦中。一位侍婢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不慎将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祸临头,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在朝鲜王宫获得的“心头肉”,过去连太后佛爷也不愿用来孝敬,现在化为碎片,这是杀身之祸;罪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脱的了。正当她惶惶惟思自尽之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见玉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

侍婢连忙哭诉着:“不是小人之过,有下情不敢上达。”

袁骂道:“快说快说,看你编的什么鬼话!”

侍婢道:“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账东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

袁世凯一听,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叠钞票为婢女压惊。

婢女在生死存亡关头,通过一句恭维妙语,不仅免了杀身之罪,还得了对方的奖赏。

(2)恭维要逢迎其长

我们经常在一些个体商场遇到这样一些情形:开始营业员同顾客在质量、样式或价格上争论得很厉害,但后来,营业员改变了战术,突然转而夸奖顾客在谈论商品方面的丰富知识经验,说:“先生看起来是一个特别懂行的人,我真得好好问问,请教请教!”“即使你不买这件衣服,我的收获也很大!”说也奇怪,对方被这么一夸奖,一恭维,反而心中不安,讨价还价的事也忘在了脑后。甚至还有些顾客,营业员一抬举他,他就感到不买下商品就对不住营业员似的,你说怪不怪?

(3)恭维要圆滑巧妙

最妙的恭维是不露痕迹,不让人看出你是别有用心“拍马屁”,既抬高了别人又不贬低自己。

南朝齐代有个著名的书画家叫王僧虔,是晋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很深,一手隶书也写得如行云流水般飘逸。

当朝皇上齐高帝萧道成也是一个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乐意听别人说自己的书法低于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显露才能。

一天,齐高帝萧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试书法高低。

于是君臣二人都认真写完了一幅字。写毕,齐高帝萧道成傲然问王僧虔:“你说,谁为第一,谁为第二?”

若一般臣子,当然立即回答说:“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愿贬低自己,明明自己的书法高于皇帝;为什么要作违心的回答呢?但他又不敢得罪皇帝,怎么办?王僧虔眼珠子一转,竟说出一句流传千古的绝妙答词:“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与帝的书法比赛分为两组,即“臣组”和“帝组”,并对之加以评比,既给皇帝戴了一顶高帽子,说他的书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满足了皇帝的冠军欲,又维护了他自己的荣誉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他的风骨,觉得他不是那种专门拍马屁的家伙。

果真,齐高帝萧道成听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问两人到底谁为第一了。

(4)恭维要因人而异

世人都喜欢恭维,恭维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讲不同的恭维话。比如男士就不宜过多地恭维女士的相貌。对青年客户恭维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老年客户恭维他的身体健康、富有经验就比较合适。对于商人,如果你夸他道德高尚,学问出众,清廉自持,他一定无动于衷,不屑一顾。如果你说他才能出众,头脑聪明,手腕灵活,生财有道,脸泛红光,必定马上发财,他听了一定高兴。对于官吏,你如果说他生财有道,日进斗金,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他才听了高兴。对于文人,你如果说,学有根底,笔上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看他做什么职业,你说什么恭维话,这样才显得你是一个会说话的人。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不善于恭维,常常弄巧成拙。

法国作家大仲马,一次到全国最大的书店了解售书情况。书店老板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为著名的作家做件高兴的事,在所有的书架上,他只摆放大仲马的书。

当大仲马走进书店后见只有自己的书时,大吃一惊:“别的书在哪里?”

“别的书?我们已经卖完了。”

显然,这位书店老板不会恭维,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总之,恭维话有人爱听,你对人所说的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最奇怪的现象是,越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接受别人的恭维。有的人义正辞严,口口声声愿听批评,其实这只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率直批评他的缺点,他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表面上虽然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心有芥蒂,对于你的感情,只有降低,绝不会增值,这样反而不利于我们办事。

5.说体贴的话要温柔些

对人关心和体贴,自然会让,人感到温暖。多说这一类的话,会赢得真心的感动和感激。体贴,代表了对别人的爱护、关切和照顾。歌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对别人体贴就是对别人献出了爱,别人受爱的感化,也会以爱相回报。体贴的话会换来友爱,换来真诚,而“友爱”和“真诚”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些人不是慨叹这世上“友爱”和“真诚”太少了吗?其实,只要问问他:你又给过别人多少体贴呢?恐怕回答起来就很尴尬了。所以,要想让这个世界“真正变成美好的人间”,就多说一些体贴别人和关心别人的话吧,千万别在这个问题上太小气和太吝惜了。那么,应该怎样对别人说体贴的话呢?

(1)示之以鼓励

给遇到磨难或陷于某种困境的人指出希望,让他振作精神,乐观地从困境中走出来,对方会对你的善意表示感动。

病人受病痛困扰,往往会对病情怀有深深的忧虑,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可能导致悲观情绪的滋生,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在探病时,我们不妨抓住病人身上的细微变化做做文章,强调此变化意味着病情正在慢慢好转,预示着康复已是大有希望。在说此番话时,我们可以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越是这样就越能让病人信以为真,使其对自己的病情做出乐观的估计。

挫折和不幸容易使人灰心丧气,看不到光明和幸福的前景。因而,使“苦恼人”看到前程的光明,正是解脱他们苦恼的最根本的途径。比如说,一个姑娘交了几个男朋友都因各种原因告吹了,眼看落花流水春去也。她能不苦闷烦恼?这时你如果讽刺挖苦她“眼界高”,得来的只能是反感;如果埋怨她“笨蛋”,会增加她的自卑;你如果鼓励她说,看起来“踏破铁鞋无觅处”,说不定会“得来全不费功夫”,她就会从失望中看到成功的希望。这时对她所起的安慰作用,恐怕要比只是说:“吹就吹了呗,有什么了不起”要好得多!鼓励,可以说是积极的安慰和体贴,也可以说是最高档次的最佳体贴。

(2)示之以关心

不拘位卑位尊,贫贱富贵,人人都珍视感情。在必要的时候向别人表示关爱的感情,别人也会把同样的善意之球抛掷给你。

给别人作上司,只有威严是不够的,还得富有人情味。下面是一个关于美国电话业巨擘--一密西根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福拉多的生活片段:

在一个寒冷的深夜,纽约的一条不算繁华的道路很少有车辆行驶。这时从街中心的地下管道内钻出一位衣着笔挺的人来。路旁的一个行人十分狐疑,他上前想看个究竟,一看却怔住了,他认出这个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福拉多!

原来地下管道内有两名接线工在紧急施工,福拉多特意去表示慰问。他说“你们辛苦了,我特地来慰问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事业。”

福拉多被称作“十万人的好友”,他与他的同事、下属、顾客乃至竞争对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位富有人情味的企业巨人,事业如日中天。

(3)示之以同情

如果周围的人遇到了什么挫折和不幸,我们真诚地给以同情的表示,就可以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体贴和关心。这样就能多少减轻一些他内心的痛苦。比如邻居姑娘高考未考取,她心情的懊丧和苦恼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时,你如果抱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劝导她说:“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挫折,所以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过,花落自有花开时,谁能说没考上大学就前途无望了呢!”或者说:“这次高考标准太严,所以未被录取的比较多,倒也不是成绩差了多少。再说头次不中还可以再考,就是不念大学也可以自学成才嘛,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必为这苦恼呢?”这样,她的心里可能好受多了!

当然,同情不是无原则的附和。如果对方的情绪产生于错误的判断,就不应当随便表示同情,以免助长其错误情绪。比如说评定奖金,张三本来劳动态度不好,因而未评上一等奖,他发起了牢骚,你如果在这时表示同情,那就等于助长他的错误思想,也不一定会起到安慰的作用,这时需要的倒是劝导他正确对待,好好工作,下次争取了。

6.说吉利的话要机智些

在逢年过节、贺岁嫁娶、访亲探友这些喜庆的日子里,甚至在购物出行、修造动土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事事称心如意,为将来留下一个好兆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问题,触到人们彼此心照不宣的忌讳,使欢乐的气氛突然被打断,这个时候,如果不想办法打圆场说些吉利的话,可能会让情形僵持恶化,给人们留下不祥的印象。所以,恰当地把令人不快的小插曲说得吉祥喜庆是非常重要的。

(1)利用谐音,巧化吉祥

运用汉语谐音,巧妙地把不祥的话语或情况改编成吉利的祝福用语,以迅速扭转尴尬的局面。

小朱正在举行婚礼。按照家乡风俗,新婚那天,新郎、新娘要入席吃茶用饭,然后分桌敬酒。他和新娘在众人簇拥下入席,各位来宾也分别人席,第一盘盛满喜糖和糕点的金色塑料盘,由一个帮忙的伙计端了上来。可是就在伙计把盘子放在餐桌上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盘子破裂了。宾客们听到刺耳的声音,目光全部扫了过来。端盘子的伙计吓了一跳,慌了神,脱口而出:“怎么是个破货?”这句话就像一声惊雷,被在场的人真真切切地听到耳朵里去了,气氛一下子紧张了。小朱见此情景,灵机一动,高声说:“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我们带了个好头啊!”听了他的话,全场一片欢腾。

小朱抓住这个“破”字做文章,赋予其去旧立新的意义,既激励人们打破陈规陋俗,符合年轻人新婚的场合,又迅速扭转了伙计不合时宜的话语造成的难堪局面,使婚礼得以顺利进行。

(2)转换视角,赋予吉祥

换一个角度,把人们认为不吉利的东西重新加以阐述,赋予它吉祥的含义,从而打消对方的不快。前些年,当社会上“8”字身价一涨再涨时,有家个体、户的汽车却摊上16444的号码。都说这个数字不太吉利--一路死死死。车主也因此郁郁不乐。可是,邻居的一位中学生却说:“大爷,你这号码很好,因为在音乐简谱中,”它们是“多拉发发发。只要你‘多拉’货,就一定能‘发’财。”车主一听,非常高兴,硬是要送那中学生80元钱,奖他的好口才,谢他的巧祝福。从此之后,车主再也不嫌那个号码了。

7.说感谢的话要真挚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向别人道谢。一个人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只要受人之惠,得人之助,至少要说声“谢谢”,以礼仪性语言来表示自己感激或感谢的心意。道谢是最起码的文明礼貌行为和最基本的交际形式。

道谢既然是经常用到,按理说,应当人人都会道谢,其实不然。有的人是“秀于心而讷于言”,有感谢之情而拙于言表;有的人是“感于心而疏于言”,有感激之举而不思言表。但也还有第三种人,譬如,上海电视台曾播放过一则采访消息:某人拾得万元邮政储蓄存单,立即设法归还失主,失主一方面表示“感谢”,一方面却说,存单失而复得,不过是“省得跑一趟邮局去挂失”,还说这种存单“别人拿了也领不到钱”等等,令人啼笑皆非。上述几种人,第一种,要建议他提高口才,学会道谢;第二种,要告诉他:用语言道谢是必要的;第三种,则应当向其大声疾,呼:你赶快用心学一学真诚道谢吧!

(1)感谢要发自内心

如果我们确实对对方所做的一切颇为感恩,有从内心深处感谢对方的冲动,那么我们就不要吝啬言辞,该表达时就表达,让对方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片感恩之情。

为了在言辞上表示我们的真诚,我们可以在“谢谢”两字之前附加修饰词,表达为:“真得感谢你了”、“太感谢你了”、“十二分地感谢你的无私援助”、“我真不知该怎样感谢你”,等等,或者是使用重复的句式,如“谢谢,谢谢,谢谢你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再加上致谢者的表情、动作,就仿佛给“谢谢”赋予了感情和生命,颇能够感染对方。

(2)感谢应主动及时

别人帮助我们的事有了结局之后,应该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马上去表示感谢,只有这样才会让被谢者感到我方是真心地感谢他,而不是在时间的“压力”下不得不然的敷衍。如果我们确实临时有事不能及时致谢,那么等到致谢时就应当说明延迟的具体原因,同时向对方表示歉意。

你求单位的李处长把妻子和儿子从乡下调到城里来,李处长上下跑动把这件事办成了,此时你就应该登门道谢:“李处长,我今天是专程前来向您表示感谢的!你可帮了我--不,你可帮了我们全家的大忙啦!是你让我们全家天天都能团圆了,我爱人昨天就催我来向你致谢,我儿子也说:‘替我谢谢李伯伯!’所以说,我今天是代表我们一家三口来的,真诚地谢谢您……”试想,这一番话要拖延到几个月或半年以后再说,或者是在路上偶然碰见人家才想起来说,还会有如此浓厚的诚意与感恩的味道吗?

(3)感谢应直抒胸臆

向对方表示谢意最好采用直接、当面的方式,尽量不要委托他人。道谢时要讲清楚对方给予我方的帮助,强调这种帮助对我方的重要性,切忌含糊其词,让人听不明白。

(4)感谢应轻重适宜

说感谢的话当然应有个分寸,要根据对方对你帮助的事情的大小和你所受益受惠的多少,来适度地表达你的谢意。别人给予的帮助大,道谢时就要“重”一些,给予的帮助小,道谢时就该“轻”一些,轻重有度,恰如其分,这样双方才能各自心安理得。

别人帮你的孩子进了重点中学,这类事情是很难办的,对方要为此操很多心,费很多力,这时你的道谢就要庄重、细致,认真而诚恳:“老主任,我真不知该怎样感谢您!为了宁宁的事,您真是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听教育局的小王说,你光教委就跑了六七次,真难为您这么大年纪,把我们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现在像您这样的好领导真是太少了啊!老主任,你的大恩大德我老刘记在心里,我们全家人记在心里。要是宁宁将来有了出息,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您老主任……”感谢的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算说到家了,尽管如此,和老主任给老刘一家提供的帮助相比,这样“盛大”的致谢也还算是恰如其分的。

(5)感谢要有知恩图报之心

“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我们在对别人的帮忙表达谢意时,能够明确表示下次对方有事自己一定倾力相助的愿望,那么对方就会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会有切切实实的回报,双方的关系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密切。

同事为你在老板面前说情,使你因一次疏忽而造成的麻烦没受到太严厉的追究,你就可以这样感谢对方:“阿强,这次要不是你帮我说情,怕我这一个月的薪水就要泡汤了,真得好好谢谢你!下次你要是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麻烦,尽管找我好了,只要我能帮上忙,绝对不说一个‘不’字!要是你有时间,晚上我请你到外面吃海鲜……”对方听了你的话,肯定会被你乐于回报的诚意所打动,从而自觉地密切与你的关系。

(6)答谢也要讲分寸

施助者在接受对方道谢时要答谢。答谢在措词上也有许多分寸,可注意以下几点:

(1)表明助人是理所当然的。“老兄,为你出点力是应该的,有什么可谢呢?”“我们同事之间,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这是很正常的事嘛!”“我跟你还要谢?你可不要见外。”

(2)表明并未给自己添麻烦。“一点小事,又不要我花多少时间。”“我自己也需要,不过捎带一下而已。”“我这是顺路,您别放在心上。”“是花了点时间,但我觉得并不麻烦。”“干这事,我乐意,心里很愉快,对自己也有不少帮助。”这样使被帮助的人易于心安。

(3)必要时表示不安的心情。如:“您快别这么说,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瞧,我被你说得快脸红了。”“这么重的礼,我受之有愧啊!‘我已经坐立不安了,咱们换个话题说说吧!”

(4)对道谢者的礼物表示谢意。受礼之后请对方下不为例:“谢谢您为我买了这么好的礼物,我非常高兴。”“愧领了,劳您破费,不好意思。‘恭敬不如从命,这份礼我就收下了,咱们下不为例吧!‘您送什么我都喜欢,不过,下回可千万不要再破费。”

8.说道歉的话要诚恳些

道歉也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交流活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错了,就及时承认,与其等别人批评、指责,还不如主动认错、道歉,更易于获得谅解和宽恕。

凡是坚信自己一贯正确,从不认错、道歉的人,根本交不到朋友,或易交难处,没有知心朋友。

真心实意的认错、道歉,就不必推客观原因,作过多的辩解。就是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客观原因,也须在诚恳的道歉之后再略为解释,而不宜一开口就辩解不休。否则,这种道歉,不但不利于弥合裂痕,反而会扩大裂痕,加深隔阂。

当对方正处在火头上,好话歹话都听不进时,最好先通过第三者转致歉意,待对方火气平息之后,再当面道歉。如双方僵持不下,势必两败俱伤。如一方先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可能打破僵局,化紧张为和谐,乃至化“敌”为友。

我们自己说自己错,岂不比别人口里说出我们的错要好得多。在你知道别人要说出你所不对处之前,你赶快找机会自己先说出,使他无话可说,你有十成把握,可以得到他的仁慈宽恕态度,以减轻你的错误。一般人对于那些主动承认错误的人也是不会进一步责备的。

(1)自诉难题

为人处世,犯错误总是难免的,但犯错后的态度人们却是很重视的。所以,当错误已经酿成时,我们首先要坦率承认、真诚道歉,使对方的怒气渐渐平息下来。然后,我们可以从主、客观方面出发,向对方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诉说自己的难处。只要不是故意而为,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体谅我们的苦衷,对我们的过失予以谅解。

有一次,毛泽东在连续两天紧张的工作之后,在卫士李连成的轻轻按摩下,逐渐进入梦乡,一会儿,响起了鼾声。他太累了。

这时,李连成向门口悄悄地走去,突然他发现窗子未关,用不了多久,外面刺目的阳光就会晒到毛泽东的身上。于是,他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屏息关窗,生怕弄出声来。但由于太紧张,一不小心,百叶窗“咔啦”一声掉了下来,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毛泽东。他眼中充满红红的血丝,眼睑微微浮肿,怒气冲冲地命令李连成到院里站着去。

事后,毛泽东到底不愧为一代伟人,主动地向卫士道歉。他说了许多很动情的话:

“你有点小错,我的错比你大,我不该发那么大的脾气。”

“莫怪我了,我工作多,脑子里想事多,睡着不容易,烦躁,情绪就不好控制。”

“委屈你了,莫怪我了,我已经认错了。我也忙么,国家大事想得多,干扰我睡觉也干扰我思考。我也是人么,人总是有点脾气,我们要相互体谅。”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也有犯错的时候,为了一点小事对卫土李连成大动肝火,的确让卫士感到委屈。然而,毛泽东在事后坦诚地向李连成道歉认错,并用吐露自己由于工作太忙、休息不好而容易发火的苦衷,语气谦和,态度真挚,听了这一番肺腑之言,李连成立刻怨气全消。

(2)巧用方式

道歉的方式对于道歉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负荆请罪”之所以传颂至今,是因为廉颇以赤膊负荆的形式登门谢罪,使蔺相如欣然释怀。所以,以巧妙活泼的形式道歉,不仅可以避免道歉时的生硬尴尬,更重要的是能使对方更乐于接受。如果道歉的方式过于呆板、僵化,反而会显得没有诚心,词不达意。所以,在道歉之前应该费点小心思,学一学廉颇,讲究一点道歉的技巧。这样,在对方惊讶感动之余,会不计前嫌,“一笑泯恩仇”。

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就要打响了,第60军却从前线发来电报说,该军已进入战役发起前的待机地域,可是有的部队已断粮了,请速补给。彭德怀司令员看罢电文,怒不可遏,他派人把管后勤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叫来,把电报扔给他,说:“你这个洪学智怎么搞的?仗还没打就让部队饿肚子,怎么得了!”洪学智很冷静,他很有把握地表示:“这个电报情况反映不准确。”彭德怀更加愤怒了,他反驳道;“60军那边明明缺粮食,部队都开始拿衣服换粮食吃了,怎么不缺粮?总攻马上要开始了,你说这个仗还打不打?你误了我的军机呀!”洪学智仍坚持说60军有粮,并要派人调查。彭总派自己的秘书一同前往。到了前线,第60军军长一脸歉意地解释:“我们还有3天的存粮,电报反映的情况不准。”在总部的彭德怀司令员听到这个消息这才放心。后来,他包了一个梨送给洪学智,笑着说:“我错怪你了,送给你一个梨吃,吃梨,我给你赔个梨(礼)!”一场误会烟消云散。彭德怀以送梨的方式向对方赔礼道歉,形式巧妙,语意双关,既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又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驱散了对方心头的乌云。

(3)寻找借口

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上,由不小心所造成的纰漏常常会带来遗憾,影响场合气氛。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该如何为自己打圆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风趣幽默的借口,巧妙地把自己的过错推诿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之上,使在场的人们既能看到自己的有意“嫁祸”,又体会到这种善意的“嫁祸”中蕴含的歉意和情致,从而会心而笑,使气氛重新变得热烈起来。

费新我老先生一次对客挥毫,写孟浩然《过故人庄》,当写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留神漏掉一个“话”字,旁观者窃窃私语,皆有惋惜之情。费老这天喝了一点酒,而酒后容易失话(言),于是费老拍拍脑袋连声说:“酒后失话,酒后失话!”并在诗尾用小字补写了这四个字,以示阙如。费老的一句话情趣盎然,使气氛为之一变,在场的人都抚掌称妙,赞不绝口。费老的妙处就在于他以“酒后失话”为由为自己辩解,一语双关,情趣顿生,不仅表达了歉意,弥补了缺陷,还为这幅墨宝带来了一段趣语。

(4)编点吉利话

人人都喜欢吉利话,吉利话常常能产生让人转怒为喜的魔力。所以,我们在赔礼道歉之时,可以针对人们爱听吉祥话的心理趋向,利用谐音或转义的方法,用喜庆、祝贺的言语委婉表述自己的过错,这样对方的心情就会立刻“阴转晴”,自然会原谅我们的过失。

正月里,小林去衡阳探亲,人多车少,好不容易才等来一班车,他急忙挤上去。立脚未稳,车便启动了,小林整个身子无所依靠地后仰,脚紧跟着往后移,一下子便踩到售票员的脚趾上;接着车猛一加速,小林又不可控制地向后趔趄,再次踩中了售票员的脚。这回售票员可有意见了:“哎哎,你这个师傅怎么不站稳?一连两次踩到我脚上。我卖了两年车票,还从没有被人踩过。”小林听后,忙笑着赔礼连声说“对不起!”,但售票员还嘀嘀咕咕,极不乐意。小林灵机一动,又说道:“是啊,您今年定发大财,接连中彩(“中踩”的谐音)了嘛!请客还来不及呢!”售票员一听,反嗔为喜,小林也从尴尬中解脱了出来。

9.说风趣的话要圆滑些

与人说话能够做到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当然受人欢迎。在生活中多说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不仅可以解除生活和情绪上的压力,还可以表现出一种运用语言的机智和为人处世的圆滑。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一定娱乐性的公众场合,多说一些风趣的话,更能给大家带来欢笑。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掌握分寸。在娱乐性场合说风趣的话,也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要侃,莫侃过头

侃,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性。一般要求在短暂的时间内,用最简洁、最艺术的语言,把主要情况介绍清楚,把听众情绪调动起来。可是,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往旁边一站,好像不是在与人调侃,而在表演单口相声;有的话离题千里,把听众的耐心都侃没了。

(2)要乐,莫乐过头

要造成欢乐气氛,这是常理,所以说话人一站出来,大都是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笑嘻嘻、乐呵呵的。这是要运用自己的欢乐神态去感染听众。可是,有些人似乎对这种“乐”的作用不太清楚,不懂得它应当产生的效应。因此,未在“逗人笑”上下功夫,只是自己笑得合不拢嘴,甚至又是弯腰又是低头,可听众并未见到笑料,总是笑不起来,自然没有笑声,也没有掌声了,这样自娱自乐,就有点过头了。

(3)耍滑,莫滑过头

人们说话,各有各的风格或特色。可以亲切感人,可以稳重深沉,可以随和潇洒,可以幽默风趣。必须根据环境,做到恰如其分,有些人为了追求滑稽,穿着不伦不类,语言胡编乱造,甚至做些很不雅观的动作,跟小场面演戏差不多,听众见了欲吐不能,欲咽难进,想笑笑不起来,只好摇头叹息!这样的幽默似乎“串味”了。滑过了头,听众是不喜欢的,这样的人只会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