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科学有专攻,以特殊学艺之熟达为主要,与往时求诸学艺诸科之调和者不相同。如日本赤十字社之于博爱事业,其发畅之显著,非必基于新文明之影响。俄舰“庐立窟号”之沉没,日本将士不忍见其敌人溺死而尽力救助之。其仁慈之精神亦非由外得之,此皆封建固有之义侠之心,得新文明之汗濯而益显焉耳。
盖日本著名之执政家及武士,多善书画诗歌,而潜心于道德、宗教、哲学等诸端。其功绩卓拔,能传至后代者往往有之。观于他封建之邦,未多见其例。由是观之,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民族所缺者,不在道德精神之要素,而只在近世物质之文明,如科学及技术等是也。故维新之业,非移植以本无之文明,惟日本民族原有强健之性格迨明治之时更加以新式教养法耳。
所谓忠勇义侠之精神者,不独上流士人有之,下流平民亦自受其思想之感化,皆为正直勤勉、亲仁善邻之君子。谋乡邑之利者,至不顾一家之利害。尤多温和柔顺,重人道爱同胞遵守法例,且能理解优美之情操及道德高尚之观念。国民之风气既如此,教育指导苟适其宜而副于近世主物质之文明,则固其国民之基址亦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