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身体是学习之本,事业之本,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一切。所有父母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快乐的健康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遇到一点小疾病都让父母提心吊胆。给你的男孩一个健康的身体,要帮助他建立营养合理的饮食习惯、注意每日的饮食卫生,搭配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
利于孩子成长的健脑食品
孩子是父母血脉的延续和希望支柱。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聪明伶俐。所以,在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早教机构,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他们就是想通过这些途径提高孩子的智能开发,让该子更聪明。
通常在孩子们聚集的地方,我们就能看到年轻的父母们谈论更多的话题:自己的宝宝通过什么方式,学到了什么样的新东西。我们能够理解父母为孩子所做的这一切,他们只是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但这一切都只是为孩子做的后天教育巩固。
怎样让孩子在先天发育上能占据优势,成为当今社会想要孕育高智商孩子的父母们首要关心的问题。健脑食品可以给众多的父母带来一些惊喜。简单地说,健脑食品就是有益于大脑的食品。儿童食健脑食品应做到科学、合理,尽量给孩子食用大量的天然野生动植物,它们富含大量保持着自然状态的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少吃在非自然条件下栽培与饲养的动植物加工食品。因为加工食品破坏了食物所含的有效成分,降低了营养价值。
1.儿童大脑需要的营养成分
6岁以前是宝宝脑发育最为重要的黄金时期,也是宝宝智商发育的不可逆期。在这个时期全面、足量、安全的为宝宝大脑提供脑营养元素是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所在。
合理的营养对儿童智力提高的效果较为显著,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功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大脑的物质基础,而大脑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饮食中的营养成分。那么大脑的“最爱”有哪些呢?
(1)脂肪是健脑的首要物质。脂肪在发挥脑的复杂、精巧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给大脑提供优良丰富的脂肪,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和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并保证它们的良好功能。最佳食物有芝麻、核桃仁、自然状态下饲养的动物及其他产品和坚果类等。
(2)维生素是健脑的必要物质
大脑是离不开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帮助的,因为维生素是大脑营养物质分解酶的主要物质。最常见的菠菜名列榜首。据测定,100克菠菜中含有维生素A2600个国际单位,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胡萝b也是很好的健脑蔬菜。在进行脑力劳动时,酸性物质代谢所产生的物质会在体内聚积而引起大脑疲劳,消除这种疲劳的食品最好是水果,水果属碱性食品,可以有效地中和大脑中的酸性物质,如桔子、柚、柑、橙、柠檬、菠萝、葡萄等。
(3)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控制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主要物质,在记忆、语言、思考和运动、神经传导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最佳食物有瘦肉、鸡蛋、豆制品和鱼贝类等。
(4)糖是大脑最喜欢的营养物质
在传统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种营养素中,葡萄糖是大脑惟一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我们知道,大脑的“偏食”并不是它格外“挑剔”,而是因为只有糖才能顺利透过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被脑细胞利用。大脑的工作效率是很惊人的,而它消耗的能量也大得令人吃惊,只有体重的2%的大脑,却要消耗人体20%的能量,而这些能量主要来源是葡萄糖。但是大脑本身含糖量却很少,因此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对大脑能量的供给有很大的影响。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空腹的时候大量吃糖,就会使血液中的糖分很快升高,因而引发高血糖昏迷,反而不利于大脑的健康。
(5)碳水化合物是脑活动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后,即成为脑的重要能源。食物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已可以基本满足机体的需要。最佳食物有杂粮、糙米和糕点等。
2.满足孩子大脑营养的食物
(1)鸡蛋
鸡蛋的营养是很充足的,一个受过精的鸡蛋,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条件下,不需要从外界补充任何营养就可能孵出一只小鸡。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良的蛋白质之一,它富含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而蛋黄除了富含卵磷脂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D等,宜于大脑的成长和发育。因此,每天可吃1个到2个鸡蛋来补充营养。
(2)豆类制品
大豆的营养非常丰富,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因此有人把黄豆的制品称为植物肉。
除此之外,黄豆制成的豆腐内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是从大豆中提取的精华物质,是人体需要的脂类成分之一。卵磷脂能使大脑兴奋、清醒,并且能够改善人们的记忆力,提高思维、反应、联想力。卵磷脂能使血管畅通,让血液顺利地携带着丰富的营养源源不断地供给大脑。这是其他植物性食物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科学家们称大豆当中的卵磷脂为“智慧之花”。
(3)动物脑髓
民间有一个说法:吃什么,补什么。当然不能把这句话绝对化,否则人吃动物的尾巴就没有“补处”了。这是玩笑似的说法。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吃动物的脑髓对人脑的确是有好处的:动物脑大都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尤其是鱼脑中含量更高。鱼脑中含有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就是所谓的“脑黄金”。这些物质都是大脑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对大脑细胞,尤其是脑神经传导和触突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常吃鱼,尤其是鱼脑,大脑的功能就会得到改善。
(4)核桃和芝麻
在日本,营养学家饭野节夫曾经大力倡导学龄儿童每天吃2—3个核桃。他研究发现,每天吃2—3个核桃,可以帮助那些焦躁不安、少气无力、厌恶学习或反应迟钝的孩子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经过试验,这种方法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代研究发现,核桃和芝麻这两种物质营养非常丰富,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此,常吃它们,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分子较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排除血管中的杂质,提高脑的功能。另外,核桃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利于消除大脑疲劳效。
(5)水果
菠萝中富含维生素C和重要的微量元素锰,对提高人的记忆力很有帮助;柠檬可提高人的接受能力,因此孩子在上课之前最好喝一杯柠檬汁;香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并能提高人的创造能力,香蕉含有可使神经“坚强”的色氨酸,有了色氨酸,任何压力都无法使你失去心里平衡,色氨酸还能帮助形成一种叫做“满足激素”的血清素,这是一种神经介质,它能预防抑郁症的发生,使人获得幸福感。
教子箴言:
人必须先吃饭而后思维,而不是先思维而后吃饭。
——(德)费尔巴哈
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然而在大街上既能看到“小胖墩”,也能看到“小豆芽”。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有得吃不一定懂得吃,在绝大部分的家庭饮食生活中,科学的饮食并未普及,相当多的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儿童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仍很严重。
1.不能让正餐成为点缀
有些儿童平时零食吃得多,正常三餐常常成为点缀。也有些家长轻视早餐,只让儿童随便吃点东西就上学或进幼儿园了。这样做满足不了儿童正常活动、身体发育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孩子的脑细胞营养供应不足,会出现思维分散、记忆力减退,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早衰。长期不吃或少吃早餐,还会导致胆结石等病症的发生,因为上午空腹或饥饿过久,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出现过饱和情况,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从而产生结石。
“晚餐应吃得少”,这是对成年人而言的,对儿童则应别论,因为孩子正处发育旺盛期,需大量营养物质,即使在夜间发育也不会停止,因此晚餐不但不能少吃,还要吃得好。所谓好,首先是热量要高,应为全天三餐热量的40%为宜。为了孩子长得好,必须控制零食,决不应喧宾夺主,使三餐成为零食的点缀。
2.饮食应以均衡为重
“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儿童饮食最基本的原则。”儿童营养专家指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们的摄取主要依靠米面、牛奶、肉类、鸡蛋和蔬菜等,这就决定了儿童摄取营养的主要渠道是一日三餐,而不是那些名目繁多的“儿童食品”。下面的几种情况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1)添加剂成儿童健康大敌
目前,果味饮料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儿童。这些果味饮料,外包装上往往醒目的标着“草莓”、“苹果”等字样,可细看它的配料,却找不到任何水果的成分。那么它的果味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添加剂。
几乎所有孩子爱吃的小食品中,都有添加剂的成分。专家认为,尽管食品添加剂不等于毒药,但长期超量食用却存在潜在危害,尤其是孩子的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对添加剂中化学成分的排泄功能比较弱,食品添加剂的超量使用,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
(2)进补让身体不堪重负
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十大城市中,10岁左右儿童服用各类营养口服液的比例高达83%。营养学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营养保健药都适合儿童。不适宜地服用补品,只能使孩子脆弱的身体不堪重负。如健康儿童不宜食用人参和含参食品,否则会削弱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儿童补钙过量会造成低血压……营养专家认为,一日三餐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比什么都重要。
(3)钙奶、果奶代替不了牛奶
钙奶、果奶最受孩子的欢迎。一位年轻的家长说道,“而且广告上说这种东西还能补钙、补维生素,孩子多喝一点也不错”。
实际上钙奶、果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奶”,充其量只是含乳饮料。按照国家规定,牛奶中除去水分之外的乳固体物质应当在11.2%以上,脂肪含量高于3.0%,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应当在3.0%以上。如果达不到这些标准,无论包装上写得如何好,这种产品也不能称为“奶”。而乳饮料类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只有1%左右,也就是说,它们的营养价值大大低于真正的牛奶。
(4)饮料代替水,易营养不良
调查显示,约70%的学龄前儿童是以甜饮料代替水饮用的。专家认为,这种倾向可能危及儿童的正常发育。
有资料显示,市场上的甜味饮料含糖达10%以上。经常喝甜饮料的孩子由于摄入糖分大大超标,正常进餐时往往食欲不振。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孩子体内糖分过多,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必须的营养摄取不足。对孩子来说,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它不仅容易吸收,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废物,不增加肾脏的负担。
3.孩子不宜多吃的食品
俗话说,病从口入。由于儿童机体发育不完善,因饮食而引起的负面反应会比成年人更为明显和激烈。所以,父母更需要在儿童的饮食上多费心思、精心调理。下面介绍些日常生活中儿童不宜多吃的食品,父母们需要特别注意。
(1)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进入人体后,会与体内其它食物中的钙相结合,形成不能被小肠吸收的草酸钙,只能原封不动地由大肠排出体外。而儿童成长发育需要大量钙质,多吃菠菜势必使钙的吸收明显减少,从而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产生软骨病,甚至发生低钙性抽搐。而且草酸还会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铁的吸收。
(2)糖类食品
糖类是供给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所供热卡约占每日总热卡的50%,为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但吃得过多反而有害,原因是吃糖过多,容易使胃产生饱和感,并消耗体内大量的维生素,使唾液和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增加,肠内发酵,从而引起消化不良与食欲减退;大量吃糖会引起无机盐代谢失调,牙齿抵抗力下降,容易产生龋齿;过多的糖会促使肝脏产生过量的中性脂肪,中性脂肪随血液的流动易沉积到动脉壁上,形成儿童早期动脉硬化。
儿童每天吃多少糖合适呢?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好限制在10克左右,相当于市场出售的块糖3块。
(3)肥肉
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供热物质,所供热量占总热卡的35%,脂肪还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为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但儿童每天摄入量最好控制在100克以内,如果长期过量摄入的话,反而对生长发育很不利,原因是高脂肪饮食会影响钙的吸收,因为脂肪消化后与钙会形成不溶性的脂肪酸钙,阻止钙的吸收;脂肪摄入过多,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这两种物质是形成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的主要致病物质。临床发现,10岁以内的儿童会因此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进食过多,过多的热量会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在体内,可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而产生肥胖。
(4)牛奶
牛奶营养丰富,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过多地让儿童饮用牛奶并不好,因为牛奶中铁含量很低,且吸收率低,当其它食物不能补充足量的铁时,就容易发生儿童缺铁性贫血;牛奶喝得过多,体内钙磷比例失调,牙齿抗菌能力减弱,容易形成龋齿;有儿童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疝气、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牛奶中乳糖不易被消化所致。因为乳糖要消化吸收,必须先经过肠道的乳糖酶把它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较小的儿童肠道内有大量乳糖酶,能很好地消化牛奶,但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儿童的乳糖酶含量大幅下降,甚至消失,喝大量牛奶后就容易出现上述这些症状。
(5)茶叶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儿童最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茶叶中含有大量单宁,能与食物中的铁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阻止铁的吸收。据研究,不论红茶或者绿茶,都能使食物中铁的吸收降低1~3倍。因此,为了不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儿童最好不要喝茶。
教子箴言:
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保平安。
——谚语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营养食品多多益善?尽管儿童营养专家一再对此否定,仍有无数家长不吝重金购买高价食品、保健品,号称“宁可多补万种,不能漏买一样”。专家指出,把握孩子的营养平衡,确保营养结构合理,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应言传身教。父母与子女一起用餐时,可随时教给孩子有关食物与营养的知识,如杂食为优,偏食为忌;粗食为好,淡食为利;暴食为害,慢食为宜;鲜食为妙,过食为弊……
1.不能忽视早餐
人们经常说:“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可见早餐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儿童往往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早餐吃得好,在课堂上就会思维敏捷,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早餐吃得不好的时候,往往会精力下降,情绪低落。美国科学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学生成绩优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差。但是由于早上时间最为紧张,许多孩子来不及吃早餐。而上午又是功课最多的时候,大脑需要的能量得不到供应,长期下去,会影响功课和大脑的发育。这不但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而且还可能引起多种疾病。科学研究表明早餐的质量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不吃早餐,身体内部的血糖就会由于满足不了正常的能量供给,大脑的营养就会不足,时间久了,大脑就会受到伤害。
因此大脑营养学家告诫人们千万不能忽视早餐。他们还建议儿童的早餐最好选择鲜牛奶,因为它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而且还含有大脑发育所必需的卵磷脂。
大脑营养学家说,科学的早餐应以低脂低糖为主,选择猪瘦肉,禽肉、蔬菜、水果或果汁、低脂奶粉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再补充谷物、面食为妥。因为早餐既要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又要能活跃大脑功能。他们还建议最好在早餐里搭配一些新鲜蔬菜,早餐应占全天总热能25—30%,能量来源比例是: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11%~15%,脂肪应占20~30%,碳水化合物应占55~65%,但是早餐中不宜有蛋黄、煎炸类高脂肪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消化时间长,可使血液过久地积于腹部,造成脑部供血量减少,因而导致脑细胞缺氧,造成思维迟钝。
2.饮食不是越精越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给孩子们的“食谱”不但丰富多彩,而且“档次”还不断攀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儿童们的饮食真是越来越“精”了,甚至到了“鸡鸭鱼鹅乌龟王八齐上桌”的地步。不吃肉是不好的,但是如果吃多了更不好。因此,上档次不一定是好事,大脑科学家和营养学家警告我们:当心吃坏大脑!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有句俗语说“病从口入”,虽然指的是吃了肮脏的带有细菌的东西会让人生病。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即使清洁卫生的食品可能也会让人“病从口人”,如果吃得不对路,就会伤害孩子们的大脑。例如下面的几种食物,长期过量食用就会引起大脑的不安,严重的还会损害他们的智力。
(1)肉类
我们经常吃的肉类,例如鸡肉和猪肉,是属于酸性的食品,而人体却是处于微碱性状态,如果经常偏食这些肉类,就会使身体趋向酸性,导致大脑迟钝。很多儿童的膳食中肉食的比例很高,所以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2)奶油
我们常给孩子吃的生日蛋糕中就有大量的奶油。其实奶油就是一种脂肪块,这种脂肪很容易滞留在人类的血管壁上,从而妨碍血液流动。在人的大脑中有为数众多的毛细血管,大脑就是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向大脑细胞输送营养成分的。如果奶油里面的脂肪块引起大脑毛细血管不畅通,大脑就会缺乏营养物质,其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3.少喝饮料多喝水
每当人们感到口渴的时候,就是因为体内血液中的水分不足,血液变浓了的缘故。这时候补充适当的水分是必要的。于是很多孩子就选择各种各样的可乐和果汁等饮料。然而由于这类饮料所含的糖分较多,过多地喝了这些饮料以后,血糖会增高,人们的饥饿感会下降而产生厌食,有时还会引起胃肠不适和腹泻。有的饮料中添加了大量的钠盐、糖精、香精、色素、兴奋剂,这不但增加人们肾脏的负担,还会损害肝脏。在各种夏季消渴的饮料中,可乐往往是很多孩子的首选。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种饮料当中就含有一些不利于大脑的物质。
众所周知,这类饮料通常装在铝合金制作的易拉罐中。有关检测资料表明,这种包装使饮料中的铝含量比普通瓶装饮料高出3.6倍。如果人们的身体中铝的摄入过多,会造成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所以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喝白开水。不过喝开水也要适量,在这方面一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人们以为大量饮水可以把体内的杂质清扫干净,因此饮水健康法盛行一时。的确,水进入血液之后会增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陈代谢。但是研究表明,在夏季炎热的日子里,如果人们一下子喝了过多的水,他们的血液就会被冲淡。而血液的浓度一般和体液的浓度相同或者略高一些,如果血液被水冲淡,它向大脑细胞输送的氧气就会不足。由于大脑细胞氧气交换不能正常进行,活动会变得迟钝,大脑的功能就会减弱。因此医学专家建议通过喝汤来取代饮料和开水。因为各种汤类不仅能补充体液,还能滋润胃肠,帮助消化,促进食欲,且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4.小心餐桌上的智力“杀手”
(1)含铅食物
铅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食物中含铅量过高会损伤大脑,引起智力低下。有的孩子常吃爆米花,由于爆米花在制作过程中,机罐受高压加热后,罐盖内层软铅垫表面的一部分铅会变成气态铅,应尽量少吃。皮蛋在制作过程中,其原料中含有氧化铅和铅盐,铅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多吃皮蛋也会影响智力。
(2)含铝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体每天摄铝量不应超过60毫克,要是一天吃50~100克油条便会超过这个允许摄入量,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所以,早餐不能以油条为主食。经常使用铝锅炒菜、铝壶烧开水的家庭也应注意儿童摄铝量增大的问题。
(3)含过氧脂质的食物
过氧脂质对人体有害,如果长期从饮食中摄入过氧化脂并导致其在体内积聚,可使人体内某些代谢酶系统遭受损伤,进而产生大脑早衰或痴呆。哪些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过氧脂质呢?主要有油温在200℃以上的煎炸类食品,及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的食物,如熏鱼、烧鸭、烧鹅等。还有炸过鱼、虾的油会很快氧化并产生过氧脂质。其它如鱼干、腌肉及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空气中久置都会产生过氧脂质。这些食物,孩子不吃或少吃为好。
(4)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每天4克以下。习惯吃过咸食物的人,不仅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智力迟钝,记忆力下降。
教子箴言:
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
——谚语
捕捉孩子营养不良的信号
很多父母习惯把消瘦、发育迟缓或者贫血、缺钙等营养缺乏性疾病作为判断孩子是否营养不良的指标。这一方法虽然可靠,但病情发展到这一步,孩子的健康显然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只能“亡羊补牢”,这显然绝不是上策。大量的事实表明孩子营养状况不佳,通常会在疾病出现之前,就已有种种信号出现了。父母若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孩子营养不良的状况扼制在“萌芽”状态。
4岁的明明一直以活泼、爱笑、乐于交友而深受父母乃至邻居的喜爱。但近几个月来小家伙常常一脸严肃,脾气乖张,动不动就发火甚至动手打人,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先后离他而去。父母带明明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结果显示体重、身高、头围等各项发育指标都正常,但从其母亲的叙述中医生发现,明明饮食中甜食过多,问题的症结找到了——由于糖分摄入过多,消耗了大量的维生素B1,致使供给神经系统所需的维生素B1严重亏损,因而出现情绪改变,医学上称之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属于营养不良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限制甜食,并补足维生素B1。
明明父母很是不解,不是说体重下降、消瘦、贫血等才是营养不良吗?孩子与这些都挨不上边嘛,怎么也会……
诚然,发育迟缓、消瘦乃至贫血、脚气、佝偻病等营养缺乏性疾病,确是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指标,但孩子一旦恶化到这一地步,其健康与发育已受到相当程度的损害。有没有更早的信号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以下种种情况就值得家长关注。
1.情绪变化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像明明那样,情绪不佳、尤其发生异常变化时,应疑其体内某些营养素已告缺乏。
(1)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说明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食用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蛋白、高铁食品。
(2)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会大有裨益。
(3)固执任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与钙质摄取不足而造成,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应予以补足。
2.行为反常
(1)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结果,在食谱中增加富含此种维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奥妙在于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杨酸盐和维生素C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从而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2)行为与年龄不相称,与同龄孩子相比行为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摄入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类、蛋类等势在必行。
(3)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添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松、虾皮等食品。
(4)喜欢吃纸屑、煤渣、泥土,此种行为称为“异食癖”,多与体内缺乏铁、锌、锰等矿物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牡蛎等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孩子最理想的盘中餐。
3.面部“虫斑”
面部“虫斑”是指出现在孩子脸上的一片或几片色素呈圆形或椭圆形斑片,初为淡红,后转为淡白,边缘清楚,上面覆盖少量细小鳞屑,并有轻度瘙痒感,除脸部外,上臂、颈部或肩部等处也可见到。民间认为,此斑乃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虫寄生的标志,故有“虫斑”之称。可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以表浅性、干燥鳞屑性、浅色斑为特征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皮肤病,被称之为单纯糠疹,源于维生素缺乏,同样是营养不良的一个早期信号。所以当你的孩子长有“虫斑”后,再也不要单凭这一点就给孩子服用打虫药,正确之举是调整食谱,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种,补足维生素,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药片。
教子箴言:
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谚语
孩子厌食要对症治疗
儿童厌食有多方面的原因: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嘴一直不停零食不断,并且运动量不足,代谢减少,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进食时家长逗弄、训斥或者进食的时候边吃边玩,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主要是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睡眠欠充足、便秘、身体不适等,也是厌食不可忽视的原因。厌食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厌食可导致营养不良和体质下降,所以厌食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1.按量进餐
不少父母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吃好三顿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孩子大多有某种程度的厌食现象,常常弄得家长不知如何是好。专家们针对孩子的种种心理特点,提出了“按需进餐”的新概念,可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1)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本能
对于孩子的厌食行为,专家告慰家长不必忧虑。尽管他们在吃饭方面没有规律性,对食物的兴趣容易变化,特爱挑食,但最终的摄食量还是能满足其身体发育的需求的。他们常常是“朝秦暮楚”:今天喜爱这种食品,吃起来狼吞虎咽,明天很可能产生厌恶感而不屑一顾,转向其它食物,但说不定后天其兴趣又回到原来的食物上。至于进食量,有时多一点,有时少一些,也不会对每天的热量消耗产生消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利恩·伯奇对15名食欲差的孩子进行了为期6天的观察后得出结论:孩子在进餐时无论表现得怎么差,结果仍然保持了吃进去的食物与需要量之间的生理平衡,奥妙在于孩子有着自我保护的本能。因此,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大可不必忧心忡忡,更不应该采取强硬措施逼迫孩子进餐。当孩子对食物实在缺乏欲望时,不妨让他饿一饿,这与我国传统的喂养观“要得儿童安,三分饥和寒”不谋而合。
(2)让孩子自由选择
国外有专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每餐在孩子面前摆放多种不同类型的食物,如橘汁、胡萝卜、桃子、牛排、鱼、燕麦片、牛奶、香蕉等,吃什么,吃多少,父母不加任何诱导和约束,完全由他们自由选择。试验持续了6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6年中没有一个孩子患过严重疾病,甚至原来患有佝偻病等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孩子也完全康复了,生长发育也完全正常。研究人员对他们自由选择的食物进行热量分析后发现,热量摄入及酸碱平衡等指标均适应身体成长所需。这项试验不仅再次证实孩子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安排食谱要力求多样化,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让孩子好好吃饭的技巧
也许,您正在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大伤脑筋,那么,不妨试试下面五招!
(1)饿他一顿
空腹是产生食欲的重要原因,当孩子感到饥饿时,任何东西吃起来都会特别香!如果这种体验有节奏地反复进行,可使孩子的食欲大大提升。所以,适时狠狠地饿上他一顿,准保他吃饭时不再挑三拣四!
(2)不准吃甜食
血糖值的高低也是调节食欲的一个因素。血糖值低时,可刺激神经中枢产生食欲,相反,血糖值高时则会抑制食欲。所以,不准孩子吃甜食也是一大妙招。
(3)愉快进食
吃饭时千万不要训斥、打骂孩子,否则,菜肴烧得再好,孩子也会没食欲。
(4)宁少勿多
孩子吃饭时的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千万不要忽视,比如,送到孩子面前的食物宁少勿多,这比一下子给他一大碗,使他没吃前就觉得没法对付好得多。
(5)多喝醋
碰到孩子不想吃饭时,可在做菜时添加一些香醋或米醋等调料,这样既可使孩子开胃增食,又可以杀灭某些病菌,可谓一举两得。
3.夏季厌食怎么办
路路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皮肤白白,眼睛大大,长得就像画出来的洋娃娃一样。可令路路爸爸妈妈焦头烂额的是,每到夏天,路路就开始“拒食”,就连平时最喜欢吃的炸鸡翅放在她面前也无动于衷。如此一个夏天折腾下来,路路好不容易长出来的肉又要瘦掉好几斤。爸爸妈妈看着路路因为瘦弱而显得更加突出的一双大眼睛,又是心疼又是焦虑。把路路带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器官没问题,只是患了夏季厌食症。
所谓夏季厌食症,是指孩子食欲不振、胃口不开,就连平时喜欢吃的正常饭菜都不想吃,而孩子的全身脏器并没有异常的病变。那么导致厌食症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儿童饮食方面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饮食不定时、不定量,再加上水果、鸡蛋、钙粉和鱼肝油等一股脑儿往孩子肚里塞,结果造成孩子消化不良、肚胀,最终厌食。还有的父母,爱儿心切,只要孩子喜欢,就香的、辣的、油炸的食品或冷饮由着他们吃,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还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脾胃,结果导致孩子厌食。另外,一些家长盼望孩子长得聪明结实,盲目给孩子挑选营养保健品,使一些原来消化能力就差的孩子越补消化功能越弱,最后厌恶正常饮食。
针对以上情况,家长要防治结合对付孩子的夏季厌食症:
(1)饮食有节,合理进餐
预防儿童厌食,首先要饮食有节。由于孩子肠胃娇嫩,生硬油炸类的食物不宜多食,也不可吃得过饱。另外,冰冻食品容易损伤胃黏膜血管,使孩子的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也不能多食,并且要少吃零食。一般情况下,孩子能正常饮食就不要再额外添加保健品。
(2)适量运动
按照年龄来增加活动量,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儿童可以选择户外活动,使气血畅通,保持食欲,身体健康。对于平时消化能力差的孩子可以经常给予按摩腹部,帮助消化。
(3)多补锌
缺锌可导致孩子食欲减退、免疫功能差,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和学习能力。另外,缺锌儿童每日身高增长值也明显低于营养状况好的儿童。
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增多,锌就会随着人体出汗而大量丢失,因此夏日的孩子需要比平常更多的锌。家长可让孩子多吃海产品、坚果等富含锌的食品,也可适当给孩子服用补锌的保健品。
教子箴言: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里慌。
——谚语
纠正孩子偏食有绝招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挑食、偏食是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也知道这样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为挑食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研究发现人体一旦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就会造成维生素的缺乏症,影响身体的健康以及疾病的康复,另外偏食还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1.偏食的危害性
人体的生长需要多种的营养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就需要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来获取不同的营养素,在体内发挥不同的营养功能,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如蛋白质能促进生长发育,形成新的组织,修补身体组织,增强抵抗力等;脂肪是体内供给热能的食物,并且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体表脂肪能防止体热散失,内脏周围的脂肪能保护脏器不受损坏;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而维生素则维持身体健康,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等,这些营养素人体都不能缺。
如果只偏食某几种食物,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营养素缺乏症,引起营养不良,或者造成某些营养素过多症,一些营养性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病症等就是由于长期地偏食肉类等荤食,不爱吃蔬菜等在儿童时期所埋下的病根。
还有一些儿童由于长期以精白的米、面为主食,不吃粗粮,以致产生一系列与维生素B1缺乏有关的症状,轻者如便秘、哭闹、消化不良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肢体感觉障碍、脚反射减低、肌肉萎缩等周围神经炎的症状及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心脏扩大等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因此,儿童的膳食都应该做到荤素搭配,米面搭配,粗细搭配,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利于健康成长。在矫正孩子的偏食毛病时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加以预防、纠正。
(1)尊重孩子的小肚子。
很多小孩子都只在肚子饿的时候才有欲望吃东西,所以如果孩子不饿的话,不需要强迫他们进食。
(2)保持冷静。
如果孩子觉得对他的饮食习惯觉得不高兴,你甚至威胁和惩罚他的话,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3)注意时间。
在吃饭前的至少一小时内不要让孩子吃零食或者喝饮料。因为孩子如果在吃饭之前觉得饥饿的话,在吃饭的时候就会更有推动力。
(4)让孩子当你的好帮手。
你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买菜,让他们挑选蔬菜、水果和其它的健康食品。不要买一些你不希望孩子吃的食物。在家,你还可以鼓励孩子帮忙一起清洗蔬菜或者摆桌等。
2.养个不挑食的“杂食”好孩子
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一旦形成,营养的吸收无法做到均衡、全面,将对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古人云: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塑性也较强,我们更应帮助他做到“泛食”、“杂食”,拥有健康的好身心。
对策1:爸妈多多“照镜子”
在严格要求孩子“杂食”的同时,家长有必要经常自我检查。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都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关。专家曾对1000位母亲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竟有80%的母亲存在偏食,她们对“该给孩子吃何种食物”同样存在错误的认识。如果家长自己偏食,必须克服自身的毛病,以身作则,带头品尝,还要连连称赞,以启发、诱导孩子。
相关研究还发现,孩子偏食与父母引导不当有关。有的孩子从不吃鱼!为什么呢?是因为父母怕鱼刺伤到孩子,不让孩子吃。有的父母爱把自己对食物的看法告诉孩子——“什么真好吃,什么不好吃”。甚至,父母经常会问的一句看似“关切之至”的话——“今天你想吃什么?”也要注意“慎从口出”,因为它也会带来这样的暗示效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的”。
对策2:有奖,还要有罚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任何一点进步,父母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进步不大的孩子,要以引导为主,结合奖励措施来加速饮食好习惯的建立。六七岁的孩子,习惯养成时间较长,父母要耐心地向他讲道理,告诉他这种食物里含有什么营养,对人体健康有什么益处,不吃它会有什么害处……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或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当发现孩子开始厌恶某种食物时,家长绝不能承认其“合法”,不要随便给孩子偏食的权利。如果父母一见孩子不吃某些蔬菜,从此就不再给他吃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协同效应”,不吃的食物越来越多。
另外家长应多学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相关知识。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时,要注意促进他的食欲。必须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况下实施纠偏。
对策3:巧用膳食小单元
我们提倡“杂食”、“泛食”,即注重食物的多样性。
想让孩子食欲大增,需要在搭配和烹调等环节多动脑筋。如孩子不爱吃菜,可以做成菜馅,与肉末包饺子、馄饨吃。从营养学观点看,饺子、馄饨是一种复合食物,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一个饺子或馄饨就是平衡膳食的一个小单元。再如:荤素什锦、色拉等,都是营养较丰富的菜肴,类似这种“吃一道菜的同时进食了多种食物”的方法,值得推广。
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一旦形成,营养的吸收无法做到均衡、全面,将对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爸妈付出多一点努力,食物的色、香、味、形越是丰富,“杂食”孩子便越容易养成。
对策4:习惯好,肠胃就好
家里唯一的孩子,或由隔代老人带大,或者父母娇宠过度,好的饮食习惯通常较难养成。但是,该做的规矩还是要做的。
饮食要定时,按时吃饭不拖沓。
饮食要定量,爱吃的东西一次不要多吃,以免伤食,令肠胃受损。
午餐、晚餐前不吃零食,以免引起肠胃消化功能的紊乱,使进餐时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滞留肠胃,不消化,从而导致厌食。
平时少吃零食,特别是甜食和冷饮。过甜、过咸、过冷、辛辣、油腻的食物,都能伤胃,造成消化液分泌障碍。
事实证明绝大部分的孩子不是因为病而造成的偏食,而是一开始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造成的,所以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家里面环境影响的,家长应予以重视。
教子箴言:
精粮合口味,粗粮润肠胃。
——谚语
零食,该怎么给孩子吃
在吃零食的问题上孩子与家长似乎是矛盾的对立方,一方面没有不爱吃零食的孩子,琳琅满目的零食时时诱惑着他们;另一方面家长又担心零食会影响孩子的正餐甚至是身体的健康发育。怎么办?不给吃,孩子馋得慌,闹得慌;给吃,影响孩子食欲、怕吃出个肥胖、蛀坏孩子的牙齿、营养不良……总之,零食真叫父母又气又恨。
个案一
儿子4岁多,经常吵着要吃果冻、棉花糖、饼干等零食。可是我觉得很多零食没多少营养,更令人头痛的是吃多了零食会影响正餐,得不偿失。所以我不让他吃零食,可是我越禁止,他就闹得越凶,为此,儿子没少挨打。
个案二
儿子5岁了,从小就胃口好,什么都爱吃,饼干、糖、炸鸡腿等等,吃完后也不会影响正餐,所以经常吃很多零食。可是现在儿子越来越胖了,每次去体检,大夫都说超重,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多了零食?
零食真的如父母们所想的那样一无是处吗?但是一项零食专项调查显示:零食可为儿童提供一定的能量及营养素,科学、合理地消费零食,补充一日三餐所缺少的食物种类,可以达到膳食平衡、促进其生长发育的目的。学龄前的孩子,吃饭时总是不好好吃,很难完全吃饱。结果未到正餐就感到肚子饿了,这直接影响孩子的发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两餐之间吃一点零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此可见,零食也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选对了零食不仅无害,对身体还有益,关键是看吃什么,怎么吃?
1.吃零食应坚持的原则
(1)新鲜的、天然的是最好的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新鲜天然的食品,如奶类、蔬果类、坚果类等,它们既好吃,又富有营养。所以,可经常选择食用。不过,在选择时不能只依据孩子自己的口味与喜好,是否有营养、是否有利于健康才是选择零食首先要考虑的。
(2)在不影响正餐的情况下吃零食
零食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或饮料,即零食只能作为正餐必要的营养补充。因此,孩子吃零食不要距离正餐太近,应在两餐中间吃。每天吃零食的次数应尽量控制在3次内,量不宜过多,这样才不会影响正餐。另外,睡前也不应吃零食,否则不利于消化吸收及睡眠,还增加了患龋齿的危险。
(3)避免无意识地吃零食
许多孩子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关电视时发现已经吃完了两包脆脆卷,一包爆米花……在这种无意识的过程中,孩子吃的零食经常会过量。因此,建议父母帮助孩子养成有计划食用零食的习惯,预先准备少量或者小包装的零食,避免无意识地吃得过多。
总之,坚决抵制限制食用食品、选用少量适当食用食品、适时适量食用可经常食用食品,这样零食就不再是敌人,而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2.按级别选择零食
家长可按“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3个级别来选择零食。
(1)可经常食用:低脂、低盐、低糖的食品
未加工过的动物蛋白类(水煮蛋等)、乳制品类(鲜奶、酸奶等)、豆制品零食(豆浆、炒黄豆等)、天然水果类零食(苹果、香蕉、新鲜果汁等)、坚果类零食(带壳板栗、松子等)。
(2)适当食用:用适量盐、糖加工过的食品如牛肉干、火腿肠、肉脯、卤蛋、鱼片、豆腐卷、怪味蚕豆、卤豆干、海苔片、苹果干、葡萄干、香蕉干、鱼皮花生、山楂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等。
(3)限制食用: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品如高糖分汽水、可乐等碳酸饮料;特别甜、色彩很鲜艳的雪糕、冰激凌;炸鸡块、炸鸡翅等。
3.吃“正确”的零食
不少父母特别排斥孩子吃零食,认为孩子吃零食会影响正常的饮食规律。实际上,零食已经越来越成为孩子获得营养的重要途径。
当然,如果孩子嘴不离“食”,确实会影响吃正餐时的食欲,甚至会因为胃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因此,我们提倡:零食不是不可以吃,而是要把握好尺度,吃的得法。下面是对孩子有益的6类零食:
(1)水果
水果几乎是所有孩子都喜欢吃、也能够吃的食物。水果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都极易被人体吸收;而有机酸可促进消化;果胶还有预防便秘的作用;同时,水果还能大量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孩子每天吃水果,可谓好处多多。给孩子吃的水果最好选正熟的,但还没有腐败变质的水果。因为不成熟的水果含琥珀酸,而琥珀酸能强烈刺激胃肠道,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
(2)奶制品
各种奶制品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糖、钙等营养素,因此应保证孩子每天食用。专家建议:酸奶、奶酪可作为下午的加餐,牛奶可于早上和睡前饮用。在购买奶制品的时候应注意区别酸奶与乳酸菌饮料。后者虽然也在其成分中标明含有乳酸菌、牛奶等,但实际上只含有少量牛奶,其中蛋白质、脂肪、铁及维生素的含量均远低于牛奶。一般酸奶的蛋白质含量都在3%左右,而乳酸菌饮料只有1%。因此从营养价值上看,乳酸菌饮料远不如酸奶。
(3)谷类食物
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谷类食物经加工制成各种耐饥的食品,酥脆可人、也易于消化,可让孩子适量摄入。像是面包、蛋糕,脆饼干等作为孩子的午后加餐都是不错的。给孩子加餐的时间应控制在晚餐前2小时左右,避免影响孩子正餐的食欲。
(4)坚果类
花生、瓜子、开心果、榛子、核桃等都属于坚果,它们一般富含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等,而这些正是孩子长身体时需要的营养素。需要指出的是坚果中的脂肪含量非常高,且不易消化,应适量食用。
(5)糖果类
糖果类零食是纯热量食品,比如巧克力,虽然含蛋白质和脂肪,但主要是提供热能,这类食品营养价值不高,不宜作为给孩子经常选择的零食。
(6)冰激凌
冰激凌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零食之一。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冰激凌,其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和钙等。冰激凌虽然解暑,但吃多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胃口,更会刺激儿童娇嫩的胃肠道。
4.关于零食的4大误区
(1)果冻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零食
事实上市场上销售的果冻基本不含果汁,它的甜味多来自精制的糖,而香味则来自人工香精。
(2)果脯、蜜饯是用新鲜水果制成,也很有益身体
事实上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所含的维生素C基本被破坏,而用纯度达99%以上的白砂糖进行加工,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3)彩色食品让孩子增了食欲,多吃无妨
色彩给糖果、糕点、罐头、饮料等穿上了艳丽耀眼的彩衣。这类“彩衣食品”对极富幻想、天真烂漫的儿童,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力,它们能够刺激儿童的食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孩子的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排泄功能都较成人弱,彩色食品所用的色素量虽小,但食用过多,会消耗体内解毒物质,干扰正常代谢,可能导致孩子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
(4)罐头食品都是密封包装,给孩子吃,健康又安全
事实上市场上很多的罐头食品为了达到色味俱佳、长期储存的效果,往往在食物中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如人工合成的色素、香精、防腐剂等。而孩子的肝脏解毒功能还不完善,如吃的过多,就会影响身体发育。
教子箴言:
吃个芝麻塞个豆,吃到肚里不好受。
——谚语
不要让贪吃成为习惯
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国公民大多吃饭过量。因此,其血液都跑到胃里去了,使头脑也不管用了。”爱迪生感觉,大多数美国人吃饭过多,干活很少,这样无益于健康。
原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深信让胃里过多进食会使人愚笨的道理,她控制自己的饮食绝不仅仅是保持自己的体形,而是深感胃过于疲劳会使大脑功能减弱,反映问题会明显迟钝。
生活中有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特别贪吃,无论看见什么食物都馋,吃起来就没个够,为了不委屈孩子,只要孩子想吃就让他吃。这些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孩子吃得多就长得快。其实,贪吃的孩子往往智力发育较差。
1.贪吃对孩子智力的影响
美国儿科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期吃得太多会引起肚腹胀满、消化和吸收不良。若长期如此,还会使性格变得急躁易怒,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在贵州的民间,老人们经常告诫孩子说贪吃会使人“油蒙了心,长大以后读不了书。”人们还经常说:“越吃越馋,越馋越憨。”
科学研究证明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今天不少的家庭中,各类食品琳琅满目,而在街道以及学校附近的商店里,各种小吃一应俱全,这让有些孩子养成了贪吃的习惯。殊不知,一味贪吃特别是贪吃甜食对大脑会产生严重的伤害。特别是有些儿童,不但吃坏了身体,而且吃坏了智力,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
这样的例子不但在中国有,在其他国家也非常多。为了探讨贪吃这种饮食习惯是否真正地影响儿童的智力,美国科学家曾经对纽约州的一万名普通小学生进行过调查研究。结论令他们大吃一惊:每当学校不准学生上学携带高糖食物、并禁止食堂出售这类食物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成绩竟然在几个月之内明显上升。
其他国家的专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了几乎相同的结论:每当儿童“戒掉”吃甜食的习惯之后,大多数孩子们的智商都明显提高。后来,这些美国科学家又做了一个类似的试验,他们禁止这些接受试验的学生吃高脂肪食物。几个月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又再一次明显地提高了。与此同时,英国和以色列等国的科学家们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他们发现,儿童在改变饮食习惯(不吃富含添加糖分、色素和高脂肪的食物)后的6个月,智商最多可增加25个百分点。所以医学专家呼吁,为了让孩子更加聪明健康,千万不能让他们养成贪吃的习惯。那么,贪吃为什么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呢?
(1)贪吃降低大脑的血流量
贪吃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人们在吃过食物以后,身体内部的血液就会向消化器官流动,以便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来消化吸收食物。所以如果人们一刻不停地贪吃,消化器官就需要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向它们以保证食物消化,于是身体只有“调动”其他部分的血液,包括大脑部分的血液,使之流到胃肠道来参加消化。这样大脑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给,由于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大脑的发育当然就受到了严重影响。
(2)贪吃会造成“肥胖脑”
吃得过饱,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使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若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研究证实,人的智力与大脑沟回皱褶多少有关,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脑使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消失,大脑皮层呈平滑样,所以,智力水平就会降低。
(3)贪吃促使大脑早衰
研究大脑的科学家发现,贪吃会使身体大量产生一种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但能使大脑动脉硬化,而且使大脑提前衰老。人们吃得过饱,身体内部的这种有害物质会在饭后增加几万倍,时间长了,人的大脑就会受它的影响而过早衰老。因此医学专家建议,儿童在保证充足营养的前提下,千万不可贪吃,特别是不要吃过量的高精营养品。所以家长应该教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食暴饮,为大脑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4)贪吃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
常言道:饭饱则神虚。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大脑的活动是此消彼长地进行的,也就是说,大脑某些部位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兴奋的部分越加强,周围部位的抑制程度就越深,反之亦然。进食过多,会加重大脑控制消化和吸收等消化系统神经的负担,并使这部分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而使控制语言、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儿童就很难对新事物、新知识产生兴趣。长期如此,不但会使儿童发生健忘,而且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5)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营养的精细食品为主,吃了容易发生便秘。便秘时,代谢产物久积于消化道,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容易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慢性中毒,影响脑的正常发育。
2.避免“多食症”,父母是关键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吃得太少,总想多塞给他些好吃的。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儿童对食物的天生偏爱本来就难以满足,有了家长的诱导,久而久之就会患“儿童多食症”。
儿童多食症的诱因主要是心理因素,而这些心理因素大多是教养不当造成的。首先,由于过分珍爱孩子,父母经常过多地为孩子提供食物,而孩子在被动地吃的过程中,获得被疼爱的心理满足,由此可产生对食物的更大需求。其次,家长常以食物作为奖励品,时间一长,儿童每有进步,便会主动提出吃的要求。再次,许多父母对食物的作用有偏见,认为只有多吃,才能身体好,因而软硬兼施,迫使孩子多吃东西,这样,就会使孩子形成“多吃---强壮”、“多吃---好汉”的错误认识。避免“多食症”父母是关键。为避免儿童多食带来的身心影响,父母们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满足儿童高层次的需求。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儿童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多和儿童进行情感交流,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以避免儿童产生用食物来代替其他需求的心理。
(2)掌握儿童多食行为的真实情况。当发现儿童饭量突然增大或零食需求增加时,就应了解孩子是否遇到挫折,并针对其真实意图加以开导,以防孩子形成间接攻击心理和不正常的自我防卫心理。
(3)不要强迫孩子多吃。父母对食物的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疼爱孩子不一定非要通过给予食物来体现,多给一些书或玩具也许会更有意义。
(4)如发现孩子有多食行为,除应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定时定餐定量表,并认真执行,尤其要严格控制副食量。同时要让孩子多进行体育运动和户外游戏。
教子箴言:
气大伤神,食多伤身。
——谚语
科学安排食物酸碱性的搭配
医学研究发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有密切关系。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者智商较低,碱性偏高者则智商较高。
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主要与平日里的饮食习惯有关,当长期食用碱性食物时人就会呈现碱性体质,当长期食用酸性食物时人就会呈现酸性体质,酸性体质会影响到人的智商的高低,儿童尤甚。这种体质是人体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结果,因为这些食品经体内代谢后,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当酸性物质超过自体调节能力,或者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受到影响时,就可能使体液呈现“酸性化”而形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者”经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等,但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体质状态,任其继续发展会出现不同系统的疾病,而当人的体液pH值低于7时,就可能会产生重大疾病了。
医学证明,如果人体倾向酸性,体内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弱,废物就不易排出,肾脏、肝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新陈代谢缓慢,各器官的功能减弱,所以也就容易得病。然而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酸性体质会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故应当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健康人体的体液(主要为血液)应呈微碱性(PH值约为7.3-7.5),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人的精力充沛。近年来科学研究又发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也有密切关系,在体液的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即PH值偏低)智商较低;碱性偏高(即PH值偏高)则智商高。
科学家以数十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测试发现,大脑皮层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一倍。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人的智力水平的“化学标记”。确实,体液酸度偏高的孩子脾气暴躁,多动,学习精力不集中并易疲劳,且也容易患感冒、龋齿、牙周病,其原因在于,有不少碱性无机盐对人体激素分泌和神经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镁可影响到体内去甲肾素合成,缺镁最突出的症状是容易产生疲劳感,还会导致失眠,情绪易波动,精神紧张不安。
人的体液的酸碱度主要由体内酸性无机盐和碱性无机盐的水平来决定,而无机盐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日常饮食中的食物构成。食物按其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碱性食物、中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三大类。凡含钾、钙、镁、钠等碱元素较多的食物一般为碱性,多吃食碱性食物,人的体液可呈碱性;凡含磷、氯、硫等酸元素较多的食物一般为酸性,多吃酸性食物,体液则呈酸性;有些食物如提炼得很纯的油脂、糖、淀粉等,基本不含有上述两大类元素,因此属中性食物,这些食物不影响体液酸碱度。
二是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机能。人体对食物有很强的适应性,碱性食物食用过多,机体会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增加碱的排泄,以此保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反之亦然。然而,生活中的儿童所食用酸碱性食物不是均衡的,其机体调节酸碱度的机能又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一些孩子的体液往往总是处于酸性状态,有时则处于碱性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而大多数人又都是从口感要求选取食品,从而出现偏向,像精白米、精白面,大鱼、大肉、虾、蟹、禽、兽等荤菜不断,殊不知当我们摄食了大量含氯、硫、氮、磷等物质的酸性食品后,体液便极难维持弱碱性的状态,而容易产生体液的“酸化”。如果孩子也跟着大人一起,长期如此饮食,就会严重影响大脑智力和功能的发育。
当人成为“酸性体质”时,大脑当然也是“酸性脑”。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影响儿童的脑和神经功能,表现为容易哭闹、烦躁,并使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弱,严重时还可导致精神孤独症。应该注意让他们多食用碱性食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智商水平和学习成绩。科学家认为,改善这些孩子的饮食结构,多吃碱性食品,这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一大措施。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碱性和酸性食品,各有哪些食物可供选择。
1.碱性食品,碱性的要素成分是钙、钠、钾、镁,它们是人体运动和脑活动所必需的四种元素。凡食物中含钙、钠、钾、镁等金属元素的总量较高,在体内经过代谢后,最终产生的灰质呈碱性时,这类食物就称为“碱性食物”。我们常用的碱性食物主要有:
(1)蔬菜类(冬瓜、番茄、南瓜、黄瓜、萝卜、菠菜、白菜、卷心菜、油菜、芹菜、莲藕、洋葱、茄子、马铃薯)、
(2)水果类(苹果、梨子、香蕉、桃子、草莓、梅子、李子、柿子、葡萄、柑橘、柚子、柠檬)、
(3)豆及豆制品(豆腐、豌豆、大豆、绿豆)、蘑菇、竹笋、栗子、茶叶、咖啡、葡萄酒等,特别是海藻类如海带、紫菜等,所含矿物质远远高于蔬菜水果,红薯是强碱性食物。这些食物中的有机酸参与体内代谢,在人体内氧化后,会产生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剩下的金属离子能使体液的碱度升高。
2.酸性食物,凡食物中含有氯、硫、磷等非金属元素,且含量较高,在体内代谢后最终产生的灰质呈酸性,这类食物就称为“酸性食物”。常用的酸性食物有蛋白质丰富的肉、鱼、禽、蛋类,谷类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具体而言,如猪肉、牛肉、鸡肉、蛋黄、鲤鱼、鳗鱼、干鱿鱼、虾、大米、面粉、面包、大麦、啤酒、芦笋等。许多人喜欢辣、刺激性食物,其中大多数也属于酸性食品,它会使血清等体液酸性化,所以让人极易感冒,皮肤脆弱,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等。
为了不使人体发生“酸性化”,是否要不吃或少吃酸性食物呢?并非如此,只要注意在平时饮食中,二者适量的搭配,就是健康饮食。必须重视主、副食的搭配,注意酸性与碱性食品的平衡,适当控制酸性食品的比例。日常食物选择中应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其比例,另外蛋白质还具有“酸碱两性”的特点,只要合理配比,是可以防止人体“酸性化”的发生的。
此外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我们也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顾名思义,水中除了水分子,什么都没有,水性自然呈酸性。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人工矿物质水由于人为添加了矿物质,破坏了水的酸碱平衡,甚至比纯净水还显酸性,这一点要引起所有家长及儿童的重视。
从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来看,碱性食物的摄入相对减少,而肉、鱼、禽、蛋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日趋增多,但这却是导致有些孩子酸性体质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孩子来讲,可以让他们多食些碱性食物。但孩子的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各种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而这些必需营养素有的较多地存在于酸性食物中,故也不可偏废,关键还是要做到碱性食物的均衡摄入,以免又走向另一极端。
教子箴言:
少肉多菜,少糖多果。
——谚语
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科学证明,微量元素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忽视微量元素的补充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健康。微量元素等对于大脑的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那么什么叫做微量元素呢?凡是人体内质量低于身体质量万分之一的元素,就叫做微量元素。那么人的身体里面的微量元素有多少呢?它们虽然在种类上有铁、铜、锌、碘、氟、锰等十种之多,但是这些元素的质量加起来总共也只有一块巧克力那么多。别看它们在人体的含量如此微不足道,但对于人的生长发育,甚至生命的维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专家对微量元素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一些微量元素对大脑健康的必要性,已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1.碘是组成甲状腺素的组成部分,缺碘会因甲状腺功能低下而烦躁不安,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兴趣,因而智力下降,海带与紫菜中含碘量较高,没有这些食品的地方,要坚持服用碘盐。
碘不仅是人体内制造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更是保证智力正常发展的重要元素。如果供给孩子的碘不足,就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出生以后,就会出现各种症状,例如脖子增粗等,严重的还会发生呆小病,身材矮小,皮肤粗糙等。研究发现,如果严重缺碘,儿童会出现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不知道碘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被破坏,往往导致碘的缺乏,加之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多为熟食,很少用餐桌盐,而是在炒菜之前放盐,这样使碘被破坏的机会增多。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家长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吃海产品和蔬菜水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缺了碘不行,补过量同样也会诱发疾病,如果想通过药物补碘,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锌会影响到大脑神经的生长发育,如果儿童在他们的身体生长发育时期,体内微量元素锌的水平低下会造成大脑的总容量大大降低,大脑的沟纹变浅,变得平滑,并会导致以下现象发生:脑神经传导信号减慢,大脑对外界反应表现迟钝,导致孩子们上课反应能力差,思想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同时记忆和信息的储存功能都要大大的减弱,记忆力减退,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智力降低。
补充微量元素锌以后,可使大脑反应灵敏增高,精力集中,思维敏捷,反应快,同时记忆和信息的储存功能在增加和增强,增加了智力,提高了智商,使孩子们更聪明。食物中以虾皮、紫菜、鱼粉等含锌量最高,猪肝、芝麻、黄豆次之,所以家长在给孩子的饮食中应该添加这一类食物,并且克服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否则,照样有发生缺锌的可能。虽然锌这种元素对大脑的健康非常重要,但是医学专家们并不提倡人们通过药物补充锌,因为这样会导致体内含锌量太高,会引起严重的痢疾、恶心、呕吐,甚至导致动脉硬化。
3.铜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脑、心、肾等器官里面,铜的含量虽不多,但它参与人体内三十余种酶的合成,因此人们如果长期腹泻和营养不良,体内就会缺乏铜,其主要表现是贫血,甚至可能出现厌食。动物性食物含铜量高,尤其是牡蛎的体内含量较高,所以只要给孩子经常吃动物的肝、肉类、鱼类等食物,缺乏铜的可能性就很小。
4.钙是保证脑持续工作的物质,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钙主要分布于骨骼中,占99%;分布于血液、肌肉、肝、肾、脑组织中的钙虽然只占1%,但其生理功能是巨大的,如呼吸、心跳、肌肉收缩、神经活动、记忆与思维、激素分泌、生化代谢等生命活动都必须有钙的参与。钙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的正常状态,防治人陷入酸性易疲劳体制。充足的钙可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并抑制神经的异常兴奋。钙严重不足可导致性情暴躁、多动、抗病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发育迟缓甚至弱智。含钙的最佳食物有牛奶、海带、骨汤、小鱼类、紫菜、野菜、豆制品、虾皮和果类等。
5.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是运输和交换氧气的必要工具,人体中如缺少铁,就会使血红蛋白的制造发生困难,不仅可引起贫血,而且血液运载氧气的能力也会丧失。儿童每天铁的需要量约为1毫克,下面是几种适合补铁的食物:
(1)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容易被人体吸收。肝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的儿童食品,如肝泥就便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食用。
(2)各种瘦肉: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却与猪肝差不多,而且购买、加工容易,小孩也喜欢吃。
(3)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素,所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补铁食品。
(4)动物血液: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为12%,如果注意清洁卫生,加工成血豆腐,对于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倒是一种价廉方便的食品。
(5)黄豆及其制品:每100克的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高。
(6)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儿童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添加在儿童食品中,深受孩子欢迎。
(7)绿叶蔬菜: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儿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补充铁的一个来源。
(8)木耳和蘑菇:木耳和蘑菇中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食品。
6.锰在健康人的体内含有12~20毫克,主要集中在脑、肾和肝中,特别是脑垂体的含量最丰富。如果缺锰,可造成儿童智力低下。儿童对锰的需要量约为0.2~0.3毫克/公斤。如发生锰的缺乏,应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
教子箴言: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别乱给孩子补充维生素
讲到缺乏某种维生素的危害性,稍有医学常识的妈妈都能说个一二三来,缺乏维生素A孩子会皮肤瘙痒,容易患眼病及容易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缺乏维生素B会出现厌食、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缺乏维生素C的孩子容易贫血、感冒,还会出现牙龈出血;缺乏维生素D的孩子易怒、出汗多,并容易在睡梦中发生惊跳、哭泣等现象……
鉴于宠爱孩子的心理,妈妈们偏爱给孩子服用各种水果味的复合型维生素,如果孩子不爱吃蔬果,她们就将维生素C片剂泡水给孩子当饮料喝。某些妈妈甚至认为,孩子不爱吃糙米、蔬果没问题,有维生素药丸就可以。
那么,这些药丸果然如人们期待的那么神奇吗?专家指出:虽然维生素的缺乏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及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但是维生素不是食品,多量服用会导致药物中毒。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需要的维生素也不同,例如成年人与发育中的孩子所需要的维生素就完全不同,父母绝对不可以拿自己服用觉得“很有效”的营养补充品给孩子服用。维生素的补充必须适当,预防疾病时可吃综合维生素,但如果是为了治疗某种疾病,补充综合维生素达不到希望的效果,但只补充单一种该疾病所缺乏的维生素也不正确,因为有些维生素必须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效用。医生指出,只要饮食正常,并注意到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绝大多数人是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的。
1、维生素补过量,一样会“药物中毒”
例如我们熟悉的维生素A,长期服用可发生骨骼脱钙、关节疼痛、皮肤干燥、食欲减退、肝脾肿大等中毒症状;过多补充维生素D,则容易引起高血钙症,还会伴有厌食、恶心、弥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身体不良反应。有趣的是,这些症状与缺乏维生素的症状极为相似,很可能被误认为是维生素补得还不够,从而增大“维生素中毒”的危险。
另外,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补充维生素,也要遵循“间断补充”的原则,如服五天停两天,或隔天服用,因为连续性的补充会使宝宝的身体对维生素药丸产生依赖性,一旦停服,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的症状。此外,孩子服用的维生素药丸,好比外来品,时间一长,宝宝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率反而下降。而食物补充,永远是维生素最安全可靠的来源之一。
2、补充维生素的3大误区
其一是给喝配方奶的宝宝额外补充维生素A和D。配方奶中已经添加了维生素A和D,再补就很容易过量,造成孩子的蓄积性中毒。
其二,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而大量补充维生素C。市场上的很多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维生素C在500~2000毫克之间,而这早已超过幼儿的需求量。而服用太多的维生素C容易造成小朋友尿路结石。
其三,补充维生素迷信“大而全”。缺什么才补什么是补充维生素的重要原则之一,表面上看来,复合维生素很是诱人,小小一片药丸将维生素家庭中的大部分成员一网打尽。可这样没有目的地全面补充,很容易产生维生素之间的失衡:该补的量不足,不需补的反而偏多。
3、维生素,食补排行榜
含维生素A最多的食物,排名第一的是动物肝脏,排名第二的是胡萝卜,底下依次是黄油、鳝鱼、牛奶、韭菜、橘子等。
含维生素B最多的食物,排名第一的是小麦胚芽,排名第二的是含麸皮的谷物(全谷类),底下依次是动物肝脏、酸奶、豆类、瘦肉等。
含维生素C最多的食物,排名第一的是猕猴桃,排名第二的是红枣,底下依次是青椒、草莓、柚子、柑橘、西瓜、绿叶蔬菜。
含维生素D最多的食物,排名第一的是鱼肝油,排名第二的是深海鱼类,动物肝脏排第三。
含维生素E最多的食物,排名第一的是动物肝脏,排名第二的是小麦胚芽,底下依次是芝麻油、红花籽油、麦芽糖、甘薯、莴苣等。
含维生素K最多的食物,有油菜、菠菜、莴苣、苜蓿等绿叶类及根茎类蔬菜。
教子箴言: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