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余填词不喜作长调,尤不喜用人韵。偶尔游戏,作《水龙吟》 [1] 咏杨花用质夫、东坡倡和韵,作《齐天乐》 [2] 咏蟋蟀用白石韵,皆有与晋代兴之意。余之所长殊不在是,世之君子宁以他词称我。
——录自《新注》之二十四
[1]王国维《水龙吟》(咏杨花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正参差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缀。算来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一样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
章质夫《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苏东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见《人间词话》第三十七则注[1]。
[2]王国维《齐天乐》(咏蟋蟀用白石原韵):“天涯已自愁秋极,何须更闻虫语。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更入画屏深处。喁喁似诉。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试问王孙,苍茫岁晚,那有闲愁无数。宵深谩与。怕梦稳春酣,万家儿女。不识孤吟,劳人床下苦。”
姜白石《齐天乐》(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地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二
樊抗夫谓余词如《浣溪沙》 [1] 之“天末同云”、《蝶恋花》 [2] 之“昨夜梦中”“百尺朱楼”“春到临春”等阕,凿空而道,开词家未有之境。余自谓才不若古人,但于力争第一义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
——录自《新注》之二十六
[1]王国维《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宵欢宴胜平时。
[2]王国维《蝶恋花》词甚多,此只录文中提到的三阕:“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褰帷问。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从,觉后哪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其一)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老。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其二)
“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谁遣一春抛却去,马蹄日日章台路。几度寻春春不遇。不见春来,那识春归处?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其三)
三
叔本华曰:“抒情诗,少年之作也;叙事诗及戏曲,壮年之作也。”余谓:“抒情诗,国民幼稚时代之作;叙事诗,国民盛壮时代之作也。”故曲则古不如今(元曲诚多天籁,然其思想之陋劣,布置之粗笨,千篇一律,令人喷饭。至本朝之《桃花扇》《长生殿》诸传奇,则进矣。词则今不如古。盖一则以布局为主,一则须伫兴而成故也。
——录自《新注》之二十八
四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孔子讥之。故知孔门而用词,则牛峤之“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1] 等作,必不在见删之数。
[1]牛峤《菩萨蛮》(玉楼冰簟)见《人间词话》(删稿四十九则)第十一则注[1]。
五
“暮雨潇潇郎不归” [1] ,当是古词,未必即白傅 [2] 所作。故白诗云“吴娘夜雨潇潇曲,自别苏州更不闻” [3] 也。
——录自《新注》之五八
[1]白居易《长相思》:“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2]白傅:即白居易,因其晚年曾官拜太子少傅,故称。
[3]白居易《寄殷协律》:“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更不闻。”固可知“暮雨潇潇郎不归”在居易之前可能就存在。
六
贺黄公裳《皱水轩词筌》云:“张玉田《乐府指迷》 [1] 其调叶宫商,铺张藻绘抑亦可矣,至于风流蕴藉之事,真属茫茫。如啖官厨饭者,不知牲牢之外别有甘鲜也。”此语解颐。
——录自《新注》之六十四
[1]《乐府指迷》为南宋沈义山作,不是张炎所作,此处误。
七
周保绪济《词辨》云:“玉田,近人所最尊奉,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又云:“叔夏所以不及前人处,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换意。”“近人喜学玉田,亦为修饰字句易,换意难。”
——录自《新注》之六十五
八
毛西河《词话》谓:“赵德麟(令畴)作《商调鼓子词》谱西厢传奇,为杂剧之祖。”然《乐府雅词》卷首所载秦少游、晁补之、郑彦能(名仅)之《调笑转踏》,首有致语,末有放队,每调之前有口号诗,甚似曲本体例。无名氏《九张机》亦然。至董颖《道宫薄媚》大曲咏西子事,凡十支曲,皆平仄通押,则竟是套曲。此可与《弦索西厢》同为曲家之荜路。曾氏置诸《雅词》卷首,所以别之于词也。颖字仲达,绍兴初人,从汪彦章、徐师川游,彦章为作《字说》。见《书录解题》。
——录自《新注》之八十九
九
宋人遇令节、朝贺、宴会、落成等事,有“致语”一种。宋子京、欧阳永叔、苏子瞻、陈后山、文宋瑞集中皆有之。《啸余谱》列之于词曲之间。其式:先“教坊致语”(四六文),次“口号”(诗),次“勾合曲”(四六文),次“勾小儿队”(四六文),次“队名”(诗二句),次“问小儿”“小儿致语”,次“勾杂剧”(皆四六文),次“放队”(或诗或四六文)。若有女弟子队,则勾女弟子队如前。其所歌之词曲与所演之剧,则自伶人定之。少游、补之之《调笑》乃并为之作词。元人杂剧乃以曲代之,曲中楔子、科白、上下场诗,犹是致语、口号、勾队、放队之遗也。此程明善《啸余谱》所以列“致语”于词曲之间者也。
——录自《新注》之九十
十
明顾梧芳刻《尊前集》二卷,自为之引。并云:明嘉禾顾梧芳编次。毛子晋刻《词苑英华》疑为梧芳所辑。朱竹垞跋称:吴下得吴宽手钞本,取顾本勘之,靡有不同,固定为宋初人编辑。《提要》两存其说。按《古今词话》云:“赵崇祚《花间集》载温飞卿《菩萨蛮》甚多,合之吕鹏《尊前集》不下二十阕。”今考顾刻所载飞卿《菩萨蛮》五首,除《咏泪》一首外,皆《花间》所有,固知顾刻虽非自编,亦非复吕鹏所编之旧矣。《提要》又云:“张炎《乐府指迷》虽云唐人有《尊前》《花间集》,然《乐府指迷》真出张炎与否,盖未可定。陈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以《花间集》为首,注曰:此近世倚声填词之祖,而无《尊前集》之名。不应张炎见之而陈振孙不见。”然《书录解题》“阳春集”条下引高邮崔公度语曰:“《尊前》《花间》往往谬其姓氏。”公度元祐间人,《宋史》有传。北宋固有,则此书不过直斋未见耳。
又按:黄升《花庵词选》李白《清平乐》下注云:“翰林应制。”又云:“按:唐吕鹏《遏云集》载应制词四首,以后二首无清逸气韵,疑非太白所作。”云云。今《尊前集》所载太白《清平乐》有五首,岂《尊前集》一名《遏云集》,而四首五首之不同,乃花庵所见之本略异欤?又,欧阳炯《花间集序》谓:“明皇朝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四首。”则唐末时只有四首,岂末一首为梧芳所羼入,非吕鹏之旧欤?
——录自《新注》之九十二
十一
《提要》载:“《古今词语》六卷,国朝沈雄纂。雄字偶僧,吴江人。是编所述上起于唐,下迄康熙中年。”然维见明嘉靖前白口本《笺注草堂诗余》林外《洞仙歌》下引《古今词话》云:“此词乃近时林外题于吴江垂虹亭。”(明刻《类编草堂诗余》亦同)按:升庵《词品》云:“林外字岂尘,有《洞仙歌》书于垂虹亭畔。作道装,不告姓名,饮醉而去。人疑为吕洞宾。传入宫中。孝宗笑曰:‘“云崖洞天无锁”,“锁”与“老”叶韵,则“锁”音“扫”,乃闽音也。’侦问之,果闽人林外也。”(《齐东野语》所载亦略同。)则《古今词话》宋时固有此书。岂雄窃此书而复益以近代事欤?又,《季沧苇书目》载《古今词话》十卷,而沈雄所纂只六卷,益证其非一书矣。
——录自《新注》之九十三
十二
楚辞之体,非屈子所创也。《沧浪》《凤兮》之歌已与三百篇异,然至屈子而最工。五七律始于齐、梁而盛于唐。词源于唐而大成于北宋。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
——录自《新注》之一○九
十三
金朗甫作《词选后序》,分词为“淫词”“鄙词”“游词”三种。词之弊尽是矣。五代、北宋之词,其失也淫。辛、刘之词,其失也鄙。姜、张之词,其失也游。
——录自《新注》之一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