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见面,陌生者之间肯定需要进行介绍。介绍是人际交往必经的桥梁。本篇我们来谈谈有关作介绍的礼仪。
有一次杨楚楚去好朋友家里玩,在那里她遇上了几个朋友单位里自己不认识的人。当时朋友正在忙里忙外招呼客人,所以没有顾得上过多地关照杨小姐这位“自己人”。正当性格内向的杨小姐胆怯地坐在客厅一角,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跟那些陌生人寒暄几句,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启齿时,一位温文尔雅的先生走了过来,主动跟她打招呼说:“小姐您好!我叫金东阳。请问您怎么称呼?”缺乏准备的杨小姐有点儿慌乱地随口应道:“叫我小杨好了。”
其实杨小姐这时打心里感谢那位不熟悉的金先生过来跟她打招呼,使她不至于“孤立无援”,而且她也很想大大方方地同金先生多聊上几句。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杨小姐那句“叫我小杨好了”,让金先生的热情顿减,立马儿扭头折了回去。原来,杨小姐的那句自我介绍,用于熟人之间可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而用于同他人的初次交往,就明显带有不愿进一步深谈、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在金先生听来,它的“话外音”好似:我不想告诉你本小姐的芳名。这怎么会不叫人家“知难而退”呢?
不知道你可曾留意过,作介绍也挺有学问,如果不会作介绍,或者作不好介绍,可能会妨碍自己的人际交往,还有可能令人误解你的本意。
介绍,简单地说就是向有关人士说明有关情况,使双方相互认识。通过符合礼仪的介绍,新的朋友结识了,新的友谊建立了,交际面也就自然而然地扩大了。正确的介绍可以使互不相识的人之间抛弃陌生和畏惧,建立必要的了解与信任。这其中的奥妙不在于介绍本身有何神力,而在于在介绍的过程之中应当循礼行事。
目前,属于社交场合应用的介绍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介绍,另一种是为他人作介绍。二者在具体做法上各有其特点:
首先,谈谈自我介绍。
如果在社交场合打算结识某人,可在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之下,主动趋前将自己介绍给对方,这就是所谓的自我介绍。在一般情况下,进行自我介绍主要应在场合、时间、内容、态度等几个方面把握好分寸。
要想使自我介绍取得成功,使自己能够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其对自己产生好感,首先应当考虑当时的特定场合是否适宜自己进行自我介绍。显然,若是对方正忙于工作,或是正与他人交谈,你的自我介绍有可能打断对方,效果不一定会好。在餐桌上、洗手间里把自己介绍给他人,也有些“文不对题”。此外,若发现对方显得心情欠佳或疲乏不堪时,也不宜上前打搅。如果对方一人独处,或春风得意之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那时,他对你的自我介绍不仅会洗耳恭听,而且肯定会有良好的反应。
作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把握好时间长度。总的原则,是宜短不宜长。最忌讳的是一张口就打不住,好似“不尽长江滚滚来”,非把对方烦死不成。通常作自我介绍有半分钟时间即可,情况特殊下也不要超过三分钟。自我介绍的时间过长,内容也自然会多。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要为对方的涵养与客气所“迷惑”,更不要高估其耐心与记忆力。
说到自我介绍的内容,在社交场合它大体上由三个要素所构成。
要素之一,是本人姓名的全称。即连姓带名一下报出来,不要像挤牙膏似的,人家问一句答一句。把本人姓名的全称一下报出来,既节省时间,又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一般都应当这么做。
要素之二,是本人供职的单位。此点往往不能缺少。
要素之三,是本人的职务,或是正在从事的工作。它也是常人最关心之处。
在介绍中,全面使用自我介绍的三要素,不但简明扼要,而且能使他人通过对此的了解从而对你形成初步认识。一般的自我介绍大都需要将这三者一气呵成地报出来。例如:“我叫陈永成,在光夏公司做销售工作……”要是三要素无一遗漏,再辅以交换名片,对方恐怕就不会再忘记你了。
在社交场合,身边难免会有不相识的人,碰巧又没有人为你们作介绍,此时此刻,双方总不至于靠大眼瞪小眼或左顾右盼去排遣寂寞吧。要是你主动打破冷场,把自己介绍给对方,无异是一种友善的行为。不过与人初交,特别是作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注意态度,懂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就拿自我介绍的内容来说,有时三要素并不一定面面俱到,因为对方不一定有多大的兴趣去深入地了解你。在这种情况下,报出自己姓名的全称,为对方提供称呼自己之便,就足够了。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例如自己很想认识对方,或是对方显然也有认识自己的愿望,那么则大可不必仅仅局限于三要素。除此之外,还可以简略地介绍一下自己的籍贯、出生地、母校、专长兴趣以及与某人的关系,等等。
作自我介绍时,内容与表情都要自然大方,切忌矫揉造作。一定不要把自我介绍变成了自我表白,或“自我推销”。在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为对方提供一个说话的机会,使对方能够呼应自己,不要演成了“独角戏”。
可以采取主动的自我介绍方式,例如说:“你好!我叫李胜,很高兴见到您。”以此引起对方的呼应。也可以采取被动的自我介绍方式,即首先婉转地询问对方:“先生您好!请问我该怎么来称呼您呢?”待对方作完自我介绍,并表示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时,再顺水推舟地介绍自己。采用后一种方式,施辞要得体,尽可能用一些适用的谦辞或敬语,不可以用“喂,你是哪儿的?”或者“嗨,哥们儿,你是干什么的?”之类浅薄粗俗的语句。
在作了自我介绍之后,对对方的自我介绍以及随后的交谈要表示出耐心与兴趣,尽量多谈一些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不要把对方当成一名听众,只顾自己侃侃而谈。
在自我介绍中,要表现出友好、自信和善解人意,还应力戒虚伪与媚俗。假如刚跟人家搭上话,就立即表现出相见恨晚,净给对方戴高帽子,或是立刻发牢骚、诉苦、讲“知心话”,甚至粗话连篇地骂大街,这样只会丑化自己的形象。
进行自我介绍时,说者应严肃认真,听者应专心致志。要是人家走过来站着向你作自我介绍,你却依然坐着一边看电视一边搭话,这种心不在焉的态度是要不得的。要是你作自我介绍时,对方却一言不发,对你不理不睬,或是显得漫不经心的话,不必为“没面子”而大动肝火,为自己的尊严而斗争。以礼待人的态度应当始终如一,百折不挠,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次,谈谈为他人作介绍。
为他人作介绍,就是介绍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或是把一个人引见给其他人。要把为他人作介绍做得妥帖自然,合情合理,通常应注意介绍人、介绍的先后顺序、介绍人的陈述和介绍时的神态等几方面的问题。
为他人作介绍的介绍人,在不同场合是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的。在公务活动中,公关、礼仪人员是最适当的介绍人人选。若是接待贵宾,介绍人则应是本单位职位最高的人士。例如,当一位外国总统前往一所大学参观访问时,将该校师生们介绍给总统先生的,非该校校长莫属。
而在社交场合,例如参加舞会、出席宴会时,介绍不相识的来宾互相认识,是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另外一些非正式场合,与被介绍人双方都相识的人,也可以担任介绍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们相识。此外,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主动要求另外一个与双方都比较熟悉的人来为你们引见一下,根据礼节来讲是允许的。
介绍人在为不相识的人作介绍之前,应充分考虑到被介绍人双方有无相识的必要或愿望,切不可好心好意去办“傻事”。在社交场合,可能的话,介绍人在“挺身而出”为他人作介绍之前,最好先去征询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冷场。
为他人作介绍的先后顺序,即先把谁介绍给谁,颇有一些规矩不可违背。照此行事,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社交活动中,为他人作介绍的先后顺序大体上有以下六种。
其一,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即把男士引见给女士而不是相反。这是“女士优先”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唯有在女士面对尊贵人物之际,才允许有例外。
其二,把晚辈介绍给长辈,即优先考虑被介绍人双方的年龄差异,通常适用于同性之间。
其三,把客人介绍给主人,它适用于来宾众多的场合,尤其是主人未必与客人个个相识的时候。
其四,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它仅仅适用于介绍人对被介绍人非常知根知底的前提下。要是拿不准,还是不要冒昧行事。
其五,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它适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特别适用于职业相同的人士之间。
其六,把个人介绍给团体。当你新加入一个团体,例如记者联谊会或高尔夫俱乐部,初次与该团体的其他成员见面时,负责人要是介绍你与众人一一相识太费时间,此刻他往往会采取这种方式来避免麻烦。至于你想认识每个成员的话,那么留待适当的时间由你们相互去作自我介绍。
以上六种方式,基本精神和共同特点是“尊者居后”,即应把身份、地位较低的一方介绍给相对而言身份、地位较为尊贵的一方,以表示对尊者的敬重之意。也就是说,地位高的人,拥有优先的知情权。
在社交场合,究竟应当采用哪种方式为宜,还是需要介绍人自己动一动脑筋,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方说,当你面对一位年近80岁、尚未结婚的男士和一位年方30岁的已婚女士时,就不能呆板地去照搬“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或“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在这种情况下,得体的做法,应是依照“把晚辈介绍给长辈”这一条去行事。
又如,有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按常规处理的情况,如需要介绍两位地位不相上下的经理先生或是经理夫人相识。对前者,你不能比照“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的惯例行事,因为两位经理先生“职位”的高低是难分伯仲的。对后者,恐怕也不能依照“把晚辈介绍给长辈”的规矩去做,因为女士的年龄属于个人秘密,更何况没有一位女士愿意承认自己“显得老”了。在这种职位难分高下、年龄大小不便明说的情况下,只有采取“先温后火”或“先亲后疏”的办法,才能“过关”。“先温后火”意即把脾气好的一方介绍给脾气欠佳的一方;“先亲后疏”意即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一方介绍给自己较为生疏的一方。一般而言,脾气好的人,自己的熟人,总归好说话。而脾气欠佳的人,自己较为生疏的人,却喜欢挑“礼”,是不好得罪的。
还有一些时候,需要把一个人介绍给其他众多的在场者。此刻最好按照一定的次序,如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右至左或自左至右,依次进行。若没有地位非常尊贵的人士在场,就不该破例,挑三拣四地“跳跃式”进行。那样做的话,弄不好是会伤人的。
介绍人的陈述,就是介绍人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应当说的话。介绍人陈述的时间宜短不宜长,内容宜简不宜繁。通常的做法是,连姓带名加上尊称、敬语。
较为正式的话,可以说:“尊敬的威廉·史密斯先生,请允许我把周杰先生介绍给你。”
比较随便一些的话,可以略去敬语与被介绍人的名子,如:“韩小姐,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袁先生。”或是以手势辅助介绍,先指向一方,说“王先生”,再指向另一方,说“鲍小姐”。只有对于儿童,才可以称其名,而略去其姓。
为他人作介绍时,要避免给其中任何一方厚此薄彼的感觉。不可以对一方介绍得面面俱到,而对另一方介绍得简略至极。也不可以对被介绍的一方冠以“这是我的好朋友”,而不给另一方“同等待遇”。在介绍自己的家人与他人相识时,一般不加头衔,但应当说明他与自己的关系,如“这是我表兄冯毅。”只有对“出嫁女”才需要加上“太太”、“夫人”之类的称呼,以免他人发生误会。
要是介绍人感到时间宽裕、气氛融洽,在为被介绍人作介绍时,在说明双方姓甚名谁之外,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些被介绍人能令他人感兴趣的有关情况,诸如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专长兴趣、个人学历、原籍与出生地,等等。
介绍时的神态,主要涉及介绍人在作介绍时的动作表情与被介绍人届时的所作所为等两个方面的问题。
作为介绍人,在为他人作介绍时,态度要热情友好,语气要认认真真,不要给人以敷衍了事或油腔滑调的感觉。作介绍时,介绍人应起立,行至被介绍人之间。在介绍一方时,应微笑着用自己的视线把另一方的注意力引导过来。手的正确姿态应是手指并拢,掌心向上,胳膊略向外伸,指向被介绍者。但绝对不要在此时此刻,用手指对被介绍者指指点点,或是舞动手臂晃动不已。
被介绍者,在被介绍给他人时,应表现出自己希望结识对方的诚意。一旦介绍人张嘴说话,除贵宾与长者之外,被介绍者应一律起立,并以正面面向对方,目光柔和但又专心致志地看着对方的眼睛。
当介绍人为双方介绍完毕后,被介绍人应向对方点头致意,或握手为礼,并以“您好!”“很高兴认识您”等态度友善的语句问候对方。像“久仰久仰!”,“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幸甚幸甚”之类干巴巴的客套话,最好还是免了。
如果在会谈或宴会的进行中被介绍给他人,可不必起立,但仍然应面向对方,微笑着点点头,或者欠身致意。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在作介绍时,你的所作所为都直接关系到留在他人心目中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对此应加以慎重对待。讲礼貌,守规矩,只会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