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洪仁辉直奔天津,要进京告御状。这一年,正是大清剿灭新疆大小和卓叛乱,国力达到顶峰的时候。在举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期,一个黄头发蓝眼珠子的洋夷跑出来搅局,这岂不是给大清的圣明天子添堵,给大清脸上抹黑?
于是,洪仁辉的结局很悲催。官府将他弄到澳门,圈禁了三年。三年期满,洪仁辉被广东官府驱逐,让他有多远滚多远,永远滚出大清的视线。
清朝入关以后,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各朝的努力,国力空前强盛。到乾隆年间,帝国版图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诸岛;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西抵葱岭、巴尔喀什湖地区。大清国土面积达一千三百余万平方公里,形成一个大一统多民族的国家。
朝鲜、琉球(今日本冲绳)、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廓尔廓(今尼泊尔)等十九个周边国家,臣服内附,接受册封,成为大清藩属国。
雍正四年(1726年),苏禄(今菲律宾一带)国王遣使朝贡。乾隆十九年(1754年),苏禄国王上表,请求将苏禄国土并入大清版图,给人民都上个大清户口。乾隆皇帝觉得苏禄太远,事情太麻烦,所以就客气地拒绝了。
大清强大到如此程度,所以《清史稿》中盛赞:“汉、唐以来未之有也。”
从康熙到乾隆年间,大清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国库财政储备充足,最高的年份达到八千万两,常年保持在六千万到七千余万两。
乾隆年间,中国人口接近三亿,约占当时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康熙至乾隆一百三十多年,大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史称之为康乾盛世。
但是康乾盛世一直是备受史学界质疑的一个存在。康乾时期,清王朝可谓有“大”而未必有“盛”。康乾年间虽国力强盛、领土广袤、人口众多,可也是吏治腐败、贫富对立、文字狱大肆兴起、国民精神萎靡麻木的时期,远远达不到政治清明、文化蓬勃、精神昂扬的盛世标准。
清朝是从东北山林子里钻出来的落后政治力量,他们能入主中原,完全是机缘巧合,侥幸捡了便宜。清朝入关时,人口不过区区二三十万。靠这么点人,统治人口基数庞大的汉族,他们心里发怵,没有自信。清朝贵族一直担心,汉人起来反抗,将他们赶回东北老家去。
清朝得国不正,根基不牢,所以治国时瞅谁都不放心,皇权政治空前强化。他们重用满人,拉拢蒙古贵族,处处防范汉人。思想管控无处不在,读书人言论和思想稍有出格,就会触动清朝统治者敏感的神经。于是,文字狱大兴,许多读书人因为诗文和言论,不单自个儿掉了脑袋,亲友故旧也受到牵连,跟着一起遭殃。
其中最著名的“明史案”,先后牵连千余人,其中七十余人被杀,数百人流放宁古塔。
清朝入关至乾隆年间,文字狱不断。其中顺治朝文字狱七次,康熙朝文字狱二十余次,雍正朝文字狱二十余次,乾隆朝文字狱多达一百三十余次。
清朝入关初年,各地反清复明活动频繁,满汉矛盾激烈。此时士子缙绅在诗文中,多少会流露出一些故国之思,发泄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文字狱兴起,也算是无风不起浪。
乾隆年间,文字狱就成为朝廷党争、互相构陷的工具,多属于捕风捉影,滥杀无辜。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就为此等文字狱的代表。
胡中藻,号坚磨生,乾隆元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学士、广西学政、内阁学士等职。胡中藻著有《坚磨生诗抄》,乾隆十八年(1753年),有人告密,《坚磨生诗抄》中有“一世无日月”“一把心肠论浊清”等诗句。乾隆皇帝大怒,命严查胡中藻诗文和一切“恶迹”。
乾隆二十年(1755年),胡中藻案审结。胡中藻及族人被处斩,师友多被牵连。
“一世无日月”中,“日”“月”合写为“明”字,于是胡中藻就落下有意恢复明朝的罪名。“一把心肠论浊清”在乾隆皇帝眼中变成:“加‘浊’字放在国号(‘清’)之前,是何心肝?”
所谓盛世,面对“明”“清”这类字样,竟如此敏感。可见清朝统治者内心虚弱到何种程度。这样的时代,有何面目宣称为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