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娇梨
- 8.6分
- 阅读人数 80.8万13.4万字
内容简介:‘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最早的一部,风格最为纯正的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该书成于明朝,当时法文译本名为‘两个表姐妹’,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该书同‘平山冷燕’(译本‘两个有才学的年青姑娘’)一起,名声在外,远过于其在中国的地位。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它的影响。本书同‘平山冷燕’,主旨均为“显扬女子,颂其异能”。

三个字:“想得美”。两位娇小姐一个俏丫鬟全部纳入房中,苏兄你真是想得太美。缺什么补什么,无名氏作者怕是想功名利禄和美女娇娃想疯了。人情世故写得倒有几分值得玩味之处。与完美得不像真人的苏友白相比,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张轨、王文卿,西湖边那群抓耳挠腮做不出诗的酸腐,松江来的沽名钓誉的赵千里、周圣王,加上暇眦必报、不择手段的杨御史,这些滑稽丑角显然更真实一些——明末读书人若多半如此,也难怪乎会亡国了。整本书看下来,境界最高、风骨最傲的竟然是白玄白老先生,殊为可叹。虽是写正统、景泰年间事,却仍让人忍不住回想起《玉娇梨》的刻印时间——明末清初,山河易帜,连年兵燹,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从书里寻找安慰了。

好一个才子佳人小说,好一个纯情世界,好一个穷书生的白日梦。很早就听过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时间看,上次上课听老师提到了这本书,所以找来看看。我只是感叹,才子佳人小说真的是穷书生的白日梦,书中尽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男女主人公历经千难万险,有情之人,终成眷属,男主人财两得,功名尽显,抱得两位俏佳,足足的一个纯情世界,但现实往往没有如此美满,也算是书生的白日梦,最终还是说一句: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很喜欢小说里的人物对话和用词,故事情节也很曲折而流畅
- 私了——法庭外的荒唐闹剧谨以此书提醒那些遇事茫然无措的人们:法律是公平的,法律无处不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求助法律应该是我们最好的选择。私了是当事人对法律赋予公民的那一份权利和义务的自动放弃,使得法律在许多案件中失去了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私了是对罪犯的宽容和放纵,违法者得不到处罚,邪恶者将更加凶极恶,私了对法律形成一种“免疫力”,使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和体现,这无疑是对社会走向法治的一种强有力的阻碍。
-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水道及其所经地区的自然地貌、人文遗迹、建置沿革和有关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人物典故、民俗物产等,引书400余种,记述众多汉魏碑铭。作者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参考35种版本,利用大量地方志和其他文献资料,融汇本人60余年研治体会,吸收王国维、胡适、岑仲勉、森鹿三等中外学术成果,对原书进行标点,撰作校证。各卷末的校证包括校异文、辨正误、补佚文、考原委等。
- 谁是你心中的唯一本书为中国有名的招牌大学335所最新揭密,是千百万高考生、考研生必读的一本书。
- 史记“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河南人是能吃苦的一群人,他们那苦行僧的精神是他们生存力量的来源。在常年的生存压力中,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中,苦难和艰辛,饥饿和折磨……一切的不幸迫使河南人不得不埋首于生活的残酷。 于是,在艰难中也不断前进,星落云散,始终挺立在世人面前。 于是,在黑暗之中看到烛光,从损落到奋起,创作新的高峰。这是一部全面剖析和解读河南人的最新之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改变着他们的一代又一代,河南人顽强、执著地为生存发展而奋斗。
- “宣统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香港报纸连载版)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几百个皇帝,最后一皇乃满清“宣统帝”溥仪。三岁即位,前后曾三度登极,丁巳复辟,其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终成俘虏,列为战犯,最后获赦为民。其半生经历,奇事甚多:三度为“皇”,一奇;废而不死,二奇;著成奇书,三奇。奇书者何?即其自传。此书洋洋数十万言,写作数年,其稿数易,史实掌故特多,内幕秘闻极富。现身说法,文章写来幽默;益智助兴,读者不宜错过!
- 满清兴亡史共四章。有“间明君臣”、“翦灭明之诸王”、“胤禛之疏忌骨肉”、“弘历之平西南苗”、“旻宁得袭帝位之原因”、“洪、杨军之战”、“义和团之祸”、“内阁任用皇族”、“各省宣布独立”、“溥仪逊位”等内容,是一部简明扼要的历史著作。
- 汉武帝征匈奴战史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汉武帝和匈奴激烈的战争,为中国民族武力膨胀到极度的斗争试验。当此大战争在进行时,国人日后懦怯苟且的姿态,一点也找不到;社会上碰到的,尽是军人、志士。政治家慷慨悲歌的气概,外交家坚苦卓绝的精神,而民众从战国时代遗下的那种沉雄朴茂的风尚、游侠仗义的行为,亦在民族战争猛烈扑击的火花中迸裂出来。那时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尚在黄河流域,和密迩胡汉边境的陕西中部;故匈奴南下牧马,直接是威胁中国的政治(商业)中枢,间接便是摧残汉代高度发达的文化。换言之,此游牧民族的侵略一日不终止,汉族文化的发展,便一日不得保障;边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亦日处重大之威胁中。故匈奴的击攘问题,成为汉族求生存的先决条件。
- 满清外史共八篇。有“皇太极之说梦”、“满洲兵之淫虐”、“多尔衮之盗嫂”、“福临遁入五台山之原因”、“玄烨纳姑为妃”、“胤禛窃诏改窜”、“弘历非满洲种”、“颙琰之不喜如意”、“李莲英女弟之指婚”等内容,是一部趣味性很强的野史著作。
- 匈奴史美国汉学家巴克尔的民族史研究专著,分“匈奴之古史”、“冒顿之御宇”、“与中国争霸时期”、“衰败时期”、“属国时期”、“匈奴之内属分裂与衰亡”、“匈奴人之称帝于中国北部”共七章,扼要介绍了古匈奴族的出现、兴旺及衰亡等历史进程。译者向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敦煌学家、中外交通史专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图书馆馆长。
- 希腊史现代世界的文明,是由许多不同的文明系统混合融和而成,但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我们不能不推希腊文明。希腊文明的繁荣时代离我们现在虽已有二千多年之久,但它所遗留下来的学问、艺术、精神的以及国家的自由的理想,却依旧支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而现代人们所正在竭力争取的真理、自由和正义,二千年前的希腊人,也老早在那里奋斗着争取着了。本书叙述古希腊民族之由来,及其经济、政治、文化的活动,供初治历史者自修及一般参考之用。
- 鲁迅回忆录本书是作者对于鲁迅先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追忆与记述,曾在《新观察》杂志1960年第3期到第13期连载。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经历了一段艰苦奋斗的道路。作者从几个方面真切地反映了这条道路,叙述了鲁迅先生早年的读书生活,十月革命和苏联文学对他的影响,反抗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如何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最后认识到“唯有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同时也谈到了鲁迅先生和瞿秋白同志亲密愉快的会见,与作者共同向往苏联的炽热心情等。通过这些叙述,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这位“五四”以后,我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的强烈的战斗精神。